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 >

语文三年级小学教案

时间: 刘骏 三年级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三年级小学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三年级小学教案1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我”派一只鸟儿去侦察鸟类,收到鸟儿的侦察报告,知道了许多鸟儿因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有的死亡,有的正受到威胁,连去侦察的鸟儿也没有飞回来,告诉人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动物。

【设计理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实践,在自读自悟中明理悟情,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流程】

一、出示课题,据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启发质疑:同学们读完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可借助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3.听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探究发现

1.再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鸟儿的三份侦察报告,你知道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交流,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结合挂图理解。)

2.读了本课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了解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所受到的污染,进而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动物。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

五、课外延伸

1.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是否被污染。

2.开展“爱鸟、护鸟”活动。

语文三年级小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课文练习中的句子,根据带点词尝试提出问题。

3、围绕“用这样的方法开启易拉罐好不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通过读文,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的妙处,抓住其中关键词,感悟妇女“这个的方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准备:

1、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这是一个易拉罐,你能把它打开吗?

2、导入:开启易拉罐对大家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喝过这种易拉罐饮料的农村男青年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3、板书:开启

4、揭示课题:40、开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个 的男青年 ,

(满脸稚气、来自农村……)(不知如何开启一罐健力宝饮料)

这时,一位 的妇女用 帮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动。

(善良、热情、善解人意) (巧妙的方法)

2、学习生字“罐”,教师指导梳理笔画。

3、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质疑:

如:

1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2男青年会怎样打开这罐饮料?

3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

……

说明: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三、读中理解, 品中悟情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男青年不会开启这罐饮料的呢?

1读课文第5节,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2出示句子:他把健力宝拿在手上,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3当他几次尝试都失败后,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说话练习:

u 男青年十分尴尬,心想: 。

u 男青年一下子脸红了,心想: 。

u 男青年 ,心想: 。 说明:

通过这个话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男青年当时的困惑和尴尬。同时,读与说的结合,还提供了学生的一个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1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年轻人不会开易拉罐原因的句子。

2讨论后出示句子:

他是个农村娃。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学。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

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3随机学习生字“倚、饮、奢、侈”,理解词语“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的含义。

说明:

通过“农村娃、奢侈、犹豫再三、终于、摸……”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体会到这个男青年是一个从来没有喝过罐装饮料的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

师:这时,坐在对面的妇女默默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用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教会了男青年打开了这个易拉罐。

3、这位妇女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1指名朗读母子的那段对话。

2细细品读: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见“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3找一找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妇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男青年怎样开启这罐饮料的方法呢?她这样做是在告诉男青年什么呢?

说明:

妇女考虑到男青年是一个来自农村,家境贫穷,未喝过此类饮料,自尊心强,羞于启口的特点,运用了这种男青年可以接受的方法,在不伤害男青年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男青年开启了易拉罐。妇女细微的动作里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情感,包含了真、善、美。

四、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讨论:男青年开启易拉罐后,从中喝出了一种特殊的滋味,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说明:

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情感,它如涓涓细流,化身为一股清甜的滋味缓缓流入了男青年的心田,令人回味无穷。

师:这位善解人意的妇女,以她的的善良与真诚,深深地感动了这位男青年。许多年过去了,男青年仍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充满了感激之情。

2、引读“许多年后,男青年……”

3、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心灵之锁。而开启这把心灵之锁的钥匙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寻觅。相信只要我们耐心地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说明:

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

语文三年级小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智胜巴依的故事,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出示:阿凡提的头像,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与他的故事?

2、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饭钱。

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思考(1)故事中写到了哪些人物?(2)故事中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事?

板书:阿凡提卡子

穷人巴依

2、交流,自由读课文。

3、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不理解的内容划出来,标上小结。

(一)学习1——4节

1、填空:穷人( )阿凡提帮助,阿凡提( )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导读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节

6、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5——9节

1、那么阿凡提又是怎样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读。

2、(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出示: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

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

3、想象表演

4、巴依是怎样用智慧战胜他们的呢?通过朗读,读出语气。

5、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

三、做个聪明人

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穷人呢?

语文三年级小学教案4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学思考: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 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饥饿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掌握 平衡 抚摸保持 入神 成千上万 一撅一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 蚊 后鼻音:埂 衡 蝇 抢翘舌音:舌 多种形式练读、巩固

(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4)工有11个自然段

(5)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和孩子们(谈蜻蜓),使他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蜻蜓)的故事。

(6)按“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写(板书)

三、学习课文第一、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陶行知见到了怎样的情景?(“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区别“一个”和“一群”

2、齐读第一段

3、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只有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 放飞蜻蜓。)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次,表现出了孩子怎样的心情?(赶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激起悬念师: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迫不及待(指板书的课题)蜻蜓“放飞”掉(彩色粉笔加着重号)?陶行知究竟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讨论。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用哪些好办法记住它)蚊 蝇(“虫”字旁,皆属昆虫)饿(因为缺食,用“饣”字旁)枪 抢(比较后记忆,抢时要用手)夏 复(比较后记忆)舌(中间一横在横中线)慈(字要写得紧凑,两个“幺”字靠拢)

2、完成习字册

五、课后作业:继续认真朗读课文

语文三年级小学教案5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巩固)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饥饿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掌握 平衡 抚摸保持 入神 成千上万 一撅一撅2、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3、谈话导入,学习新课陶行知究竟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自主研究性学习(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

(一)自由朗读第二段

(二)讨论:★孩子们为什么乐意放飞蜻蜓?陶行知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怎么说,怎么做,找到句子读一读,理解)

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2、陶先生说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利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先生不拿架子,尊重孩子。“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征求意见。)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介绍蜻蜓的身体构造,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放了,好不好?”(先生富有耐心,讲究民主,仔细讲解)★孩子们听了陶行知先生的谈话,对蜻蜓了解了吗?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知道蜻蜓是益虫,会吃掉苍蝇、蚊子、孑孓等害虫。了解了蜻蜓的身体构造,尾巴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饥饿的时候吃掉自己的尾巴,尾巴回再生。眼睛是复眼,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练读孩子们说的话,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讨论后交流

(四)教师小结

(五)分角色朗读第二段三、理解深入,再次朗读第三段

1、师: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话,孩子们乐意把蜻蜓放飞吗?

2、引读第三段,孩子们入神地听着……(自己加上动作)

3、想象说话:孩子们目送着蜻蜓展翅飞翔,回怎么说?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把你了解带的蜻蜓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3、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查阅相关资料验证。

语文三年级小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

小学教案模板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教案

高中教案模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六年级教案

1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