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三年级 >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

时间: 沐钦 三年级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怎么写?数学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质疑: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小结: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的。

3、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流程:

一、周长和面积对比中感受面积的含义。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元和一角硬币,请同学们沿着硬币的轮廓画一圈,想想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呢?(圆形)请同学们来画画吧!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提示一定要沿着硬币的轮廓的边缘来画)比一比,看谁画得好!

在这里感觉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学生缺少参与其中的热情,我这个设计还要思考,要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去画,在教师的引领下,产生积极的数学思考。

2、学生动手画

3、如果我们画的两个圆是两只小蚂蚁的运动场,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这个情境我没有在课的一开始设置。)

A:大圆的周长长一些,小蚂蚁跑的路程多;小圆的周长短一些小蚂蚁跑的路程少些。

B:一个圆(面积)大些,一个圆(面积)小些

…………

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为学生上学期学习周长的时候,描过树叶的周长,所以学生说周长的可能性多一些,关于面积能提到我就顺势让学生涂面积,不提到,我就让学生帮助小蚂蚁铺草坪涂颜色。

4、下面我们用彩笔涂上绿色,帮助小蚂蚁把运动场铺上草坪。

A:涂完后,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说说涂的感受吗?

B:哪个涂得快些,哪个涂得慢些?为什么?

A、B两个问题我到底怎么提好呢,还要结合课堂的生成,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问题A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广泛一些。问题B过于直白。

(大圆面大涂得慢,小圆面小涂得快些。这里学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说出面积这个词语。)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就象刚才的两个圆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6、我们来摸摸课桌的表面,说说你的感觉,这个桌面的大小叫做课桌的面积。

看看,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面,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桌面、课本封面及其它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7、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摸和涂色中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板课题:面积)。能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

问题:这里我的初备是和一笑老师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这里我没想好怎么揭示这个概念,呈现这样两种形式,还想听听网友的意见。

8、揭示概念:

教师板书:物体表面的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导入中,我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形式,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曾经的教学和前几天房间里的一个老师的困惑-----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对概念的引入从周长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是表示长度的。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这画和涂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已经能充分感受他们的区别。学生在涂平面图形和摸实物的过程中自主建构了面积的概念。

这里面对于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的很多。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画和涂的对比中去感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一笑的教学设计我看了。她是从生活中物体的面积导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赏一笑老师的二次设计中,给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这个部分,充分体现让学生感受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我的设计虽然是从平面图形引入,但是这个平面图形也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图形,我想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较面积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说说教室里一组物体的面,并比较一下他们面积的大小。

2、有些图形我们一目了然就能比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图形我们就不能。出示书上39页比一比

(1)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让学生先进行直观估测,和后面的验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出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让学生把学具袋里的学具都可以尝试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验证)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这里面的交流重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D、小组展示验证,全班汇报,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

(3)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准确。

三、巩固练习

(1)第一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1页的1、2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其中第二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直观估测能力,发展空间知觉。

(2)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0页的画一画。这里我改了一下呈现顺序。感觉这个题目更有难度一些,接着做41页的3题。3题中的第二个图形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想办法,把两个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个小正方形。如果这个地方突破了,后面的4题就不成问题了。

(3)第三层次的练习41页的4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面积的含义,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全课的结束,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问题。(我就在想,学生会不会提出,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那么大,我们怎么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课桌的面积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3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2页,例1、例2,试一试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除两

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三、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

导入

教学

新授

1、口算

2×33×48×56×45×74×35×67×25×89×3

2、抢答

(1)40是几个十?4个十是多少?

(2)800是几个百?8个百是多少?

(3)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呢?

3、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了表内乘法,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4、教学例1

出示直观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8捆小棒平

5、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回答。

6、教师出题,学生抢答。

7、板书课题。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新授

均分成4份,每份是2捆。怎么列式?8÷4=2。

(3)提问:这8捆小棒,每捆10根,共80根。如果8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么列式呢?教师板书:80÷4=。

(4)这道算式你们会算吗?你是怎么想的?联系分小棒的情况启发引导。边引导,边板书。

80里面有几个十?

80÷4可以看成什么?(8个十除以4)

8个十除以4等于多少?

2个十是多少?

80÷4=20

↑↑

8个十÷4=2个十

指名学生复述思考过程,然后按上述思考过程口答:40÷2、90÷3口算时怎么想?得多少?

教师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赤的结果也是几个十。

3、教学例2:600÷3可以怎样算?得多少?6000÷3呢?得多少?

指名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和得数。

4、归类说明: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

1、学生操作,教师板书。

2、指名回答。

3、教师板书。

4、指名回答。

5、教师概括。

6、同桌互说计算方法。

7、学生。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新授

巩固

练习

课堂

练习

计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

完成课本第92页上边的“练一练”的题目。

1、第1题,先同桌两人互相回答题目的要求,然后全班订正。

2、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订正时,指名说出每组数有什么特点?需要把被除数看作是什么为单位的数。

3、文字题。

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再列式计算。

4、应用题。

(1)1个学生读题,同桌互相说一说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完成做一做的第3、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1、同桌互相说,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计算。

4、同桌互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80÷4=20例2:600÷3=

↑↑

8个十÷4=2个十

八、课后: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4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五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面积计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

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堂活动

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

请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和笔算。最后将测量并计算的结果与估算进行比较,看看误差多少。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8、9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复习年月日相关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3、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增强时间观念。

导学案

自主预习整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1、我们认识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学了24时计时法,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归纳:

年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月大月:()()()()()()()31天

小月:()()()()30天

二月:平年()天闰年()天

日1日=()时

时1时=()分

分1分=()秒

3、做一做P114页第6题,说说怎样想的?

(1)3年=()个月24个月=()年

(2)7月有()天15时是下午()时

(3)展览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从8:30到16:30,一天共开放()小时。

交流合作

1、说一说时间单位的知识。

2、议一议有关时间知识的要点。

3、你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介绍一下你的学习经验。

4、你会计算起止时间和经过的时间吗?怎么算?

展示提升小组抢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忆?

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普通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

反馈测评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五第6题:

小华每天早上7时30分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下午2时到校,16时放学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长时间?

(1)先求上午在校时间:

(2)再求下午在校时间:

(3)最后算出全天在校时间:

2、出示钟面:

(1)现在是几时几分?

(2)17:00开往长沙的火车现在开始检票了,还有多少分钟开车?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如果你耽误了时间,会怎样?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握时间,时时处处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合理利用时间安排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6

授课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篇7

设计说明

1.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教学始终,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通过播放课件“龟兔刷墙”而引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接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演变到正方形,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训练,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猜测把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本设计引导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操作学具和统计表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表格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了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块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块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先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龟兔刷墙”的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开展教学作铺垫。

⊙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例4中的问题(1)。

师: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你想到了什么办法?拿出学具来试一试吧。

2.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师:能展示一下你们摆的结果吗?

预设

(1)学生用正方形(面积单位)铺满整个长方形。

(2)学生可能只在长边和宽边上摆出面积单位。

(3)学生直接说出用5×3=15,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时也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明自己这样计算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长方形中摆面积单位,突出面积计算的本质是对面积的度量。让学生想象将长方形全部铺满,体现出必须用面积单位密铺所测图形,这时通过所铺面积单位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图形的面积。

3.通过追问,突出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用面积单位将长方形全部铺满?预设中的第二种情况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尽管只铺了一部分,通过想象,也可以数出铺满后所有面积单位的个数)

(2)你是怎样数出全部面积单位的个数的?请结合下图一起数一数。

学生汇报:

一种情况:一个一个的数,大家一起再数一数。

另一种情况:用5×3=15(个),说一说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5表示每行摆5个,3表示有这样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3)思考: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师小结: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数出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明确每行个数与行数以及面积单位总个数之间的关系,为最后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作准备。

⊙自主探究

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想不想验证一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

1.教师让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至少摆3个)。一个同学记录,其他同学摆,边操作,边填表。(出示课件)

2.选3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再汇报摆的长方形用了( )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因为( ),所以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

3.(1)若有学生摆出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2)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3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