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教案 > 地理教案 >

八年级的地理公开课教案

时间: 晓晴2 地理教案

作为初中地理老师,一定要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以生活日常中的自然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专业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级的地理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的地理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的地理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2.能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

2.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视频导入,观看三江源野生动物的视频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三江源野生动物视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一.江河的源地

【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较为形象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兴趣。

活动1:定位置

师:展示“青海省地图”,并在地图中描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生: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活动2:析命名

多媒体展示发源于三江源的三条重要河流。

生:读图说出三江──黄河、长江、澜沧江。

活动3:说地位

师:为什么这儿被誉为“中华水塔”呢?生: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活动4:探原因

师: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为什么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结果。

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另外还有大气降水,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 ,最终流入大海。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展示搜集的资料和探究成果,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探黄河源头

师:“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三江源地区如果不探三江之源,那就太遗憾了。下面我们就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四川飞人”今日要飞越黄河源头 困难重重留悬念应用类比的方法说明科考的艰巨性。

模拟科考

师: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的地区状况。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

生:黄河源头区有这么多源流,哪一条是黄河的正源呢?

师: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师追问:科学考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我们的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甲:因为支流众多,寻找长度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

生乙:在源头区,沼泽广布,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也很困难。

生丙: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比较困难。

生丁:该区高山峡谷众多、高寒缺氧、灾害频繁……

师:根据考察的结果,综合分析,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生:黄河源头为卡日曲。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唯大的原则,卡日曲流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并且卡日曲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更多大河的源头在等着我们去探寻。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探寻其他大河的源地,如长江、澜沧江等……

【设计意图】开展模拟考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也能感受科学家科学考察的艰辛,培养积极探索、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课堂留白,给学生更多创新的空间。

二,保护三江源之地

活动1:明特点

生: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活动2:看变化

师:看图片,说一说三江源地区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

生: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使得“中华水塔”──三江源告急。

活动3:说影响

师追问:这样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小组合作探究一:三江源地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生: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如果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游湖泊会萎缩,河流的含沙量将增大,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师: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活动4:明问题、析原因、找措施

小组合作探究二: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生甲: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同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生乙: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师归纳整理:

师:由于国家的大力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也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中华水塔”,义不容辞。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共饮一江水,就是一家人。爱护环境,共建我们的和谐家园。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再现本节所学内容,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并能突出学习重点。

课后小结

导入环节的设计较为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能在课堂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制作视频资源,把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影像信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合作探究,化难为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生能够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及时小结,学生能够形成整体的认识。

课件的设计仍有诸多的不足,例如,课程内容做得还不够精细,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部分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合作探究时间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探究内容也还应进一步细化,力争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在这方面的处理上,没有很好地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设计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较为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八年级的地理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3.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方式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

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疆”应当都认得吧?这是新疆的地形图我们来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

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强占的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远离政治中心,提醒我们要时刻握紧手中的武器,保卫祖国的疆土。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新疆了解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进入新课出示课件

教学目标:

出示新疆卫星影像示意图,学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在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千米。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左右,是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合作探究一:1.读喀什气候图,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总结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类型。喀什的气温与降水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讨论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出示课件

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海陆位置),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地形),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在盆地内部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合作探究二:读图8.18,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各题

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观察图中绿洲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找出这里重要的河流—塔里木河。

绿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绿洲是星星点点分布的而且相距遥远。绿洲面积小,限制了农业生产;绿洲之间相距遥远,造成新疆交通不便,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图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猜测修建这两条公路的原因。

主要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中的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的开发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简介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根据中石油、中石化最新一轮资源评价数据统计,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约为162.9亿吨,其中: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150亿吨;中石化塔河油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12.76亿吨,中石化河南宝浪油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2020.94万吨。

截至20__年,盆地剩余油气资源总量在全国各大油气田位居第一,天然气资源量列全国500多个盆地之首,现阶段仍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

西气东输:播放影像资料

西气东输工程的两条线路及意义:

出示课件:

合作探究三:

1、什么是“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是指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向东部地区输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2、 那沿途一定经过哪些地方?

西气东输工程分两条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到上海、杭州,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广州、广西,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可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

3、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第江中下游平原

4、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发挥西部地区能源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

5、塔里木盆地开发油气资源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开发油气资源应重视环境保护。

6、西气东输工程对塔里木地区的能源、环境保护方面带来哪些好处?

西部地区的人们普遍使用了廉价、洁净的天然气能源,缓解了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带来的环境压力。

八年级的地理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黄河基本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

视频导入,展示黄河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教师寻找切入点,自然导入新课。

一、认识黄河

(学)自主学习

学的意图:众所周知知“学而不思则罔”。“学”这个环节是一节课的基础环节,保证学生能够认真的看书、独立思考、深入思考,便于学生用脑思考、理解所学内容,为后面的“论”“展”做铺垫。

1: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 落实学习目标1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学生利用《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找出下列表格内容。板画无注记的黄河干支流图让学生填图。通过学生的读图、填图活动突出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2:说出黄河的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落实学习目标2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利用文字、景观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形成语言文字的能力。

(论)(合作交流)

合作要求:

1.对议:“自主学习”1、2

2.组议:“对议”存在的疑惑

3.时间:约3分钟

(展)(展示汇报)

1. 小组选代表展示。

2. 其余同学准备质疑、补充、完善。

3. 时间:约5分钟

二、赞美黄河

意图: 本课的重点虽然不在这里,但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步骤:

1.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

2.进行完这个活动,此时同学们对母亲河的奉献、伟大有了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加深印象,此时,多媒体显示三组景观图片,自然而然印象深刻。

三、忧患黄河

(学)自主学习 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通过触目惊心的黄河决口和数据资料,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危害,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以上活动,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论)

1.先对议: 2.组议:“对议”的疑惑

3.组长确定展示同学 4.时间:约4分钟

(展)

小组选代表展示汇报。

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害在哪里?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产生了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这时又再一次设置情景,播放视频《黄河决口》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分析“地上河”成因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难点,我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运用“地上河”动态示意图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层层分析,找出本质内容。

其步骤如下:

①黄河下游河床有何特点?黄河下游河床抬高

②泥沙黄河下游河床抬高是的主要原因。

③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流到下游华北中原后,河床变宽、水流平缓,大量泥沙积于河床,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全靠筑堤约束河水,一遇暴雨随时随处都有决口危险。

泥沙是从何而来的?再次播放《黄河决口》,使这部分内容生动具体,无形中降低了教学难度。根据景观内容进行整理;从地形、气候、植被、支流去分析黄河成为含沙量最大的河。

分析黄河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利用关系图层层分析,理清因果关系,同时也找到了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读图分析——发现问题——启发引导——主动探究的思路来完成的。

四、治理黄河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分课题小组进行,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完成小组的课题任务。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上中游水土流失组、下游地上河组。在这种小组协作的活动模式中,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通过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方案,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发出火花。学生通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有用价值,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拓展延伸

让学生看到国家在治理黄河问题方面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文字资料、数据资料、景观资料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黄河断流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让学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黄河、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树立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八年级的地理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状况。

2.了解西气东输工程概况及意义。

3.深刻领会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应保护资源、爱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意义。

难点:明确我国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图片。

(师)同学们猜猜这是我国的什么地方。

(生)塔里木盆地。

(师)塔里木盆地中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但我们却称赞它为干旱的宝地,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塔里木盆地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塔里木盆地中油气资源的开发。

(板书课题)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中油气资源的分布图。

(师)塔里木盆地中油气资源的储量是否丰富。

(生)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储量的1/4左右。

(转折)塔里木盆地中油气资源丰富,为什么长期得不到开发呢?

(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图及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公路图片。

(师)为什么人们在人迹罕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修建了两条公路?

(生)长期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严酷,交通不便,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沉睡在地下。随着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万古荒原开始焕发勃勃生机。塔克拉玛干两条公路的陆续建成,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师)油气开发了,我们怎样能将这些油气资源从沙漠里快速地运送到我国资源短缺的东部沿海地区呢?

(课件展示)西气东输工程图片。

(生)通过管道运输。

(师)这个工程叫什么名称。

(生)西气东输工程。

(课件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

(师)找一找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的起点和终点,并找出一、二线工程各经过了我国的哪些省级行政区?

(生)略。

(师)在图上再找一找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穿过了哪些地形区和水系?

(生)略。

(师)讨论:西气东输工程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 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转折)西气东输工程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课件展示)西气东输工程施工图。

(师)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油气开发和运输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呢?

(生)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同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破坏环境,并加强绿洲的环境保护。工程严格规定沿线28米的施工区域,工程施工决不允许超出此范围,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并在施工结束后恢复自然面貌。

(师)对,发展经济不能忘记保护环境,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做到人地和谐,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的内容?

(生)各抒已见。

(课件展示)知识结构图。

布置作业:

课本第81、82页第1、2活动题。

板书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油气资源的开发

油气储量:丰富

西气东输工程

(1)起止点:一线:轮南油气田——上海

二线: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2)意义: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

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3)发展与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八年级的地理公开课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2.认识青藏地区特色的农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读图分析的能力。2.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特色农业。

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段青藏高原的美景,并留意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直观印象。

PPT图片自动播放突出反映青藏高原美景的图片,配乐音乐《天路》。让学生领略青藏高原的美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生:(自由发言)说出对青藏高原的印象。

师: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正因为它高,这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除此之外,这里还是湖泊星罗,沼泽连片,还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大家说说有哪些河流?

生:长江、黄河、澜沧江......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青藏地区》就高耸在青藏高原之上。如此神奇的雪域高原,是否令你神往呢?

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来模拟一次青藏高原之旅,去欣赏欣赏那里的美景。

(板书)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讲授新课】:

师:在旅行开始之前,咱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生:

师:我认为咱们得先去熟悉当地的自然环境。

PPT展示:自主和合作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课本P85,了解以下知识要点:

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青藏高原的地形及显著的地形特征。

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气候特征。

4、太阳辐射强度。

5、突出的自然特征。

学生学习完后,由学生展示,教师结合PPT做点评。

过渡:旅行即将开始,我们需要携带哪些物品出行呢?

PPT展示要求

出行时间:暑期

出行方式:乘火车(青藏铁路)

携带必备品:选择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生:简单讨论和发言,说出携带的物品和理由。

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以下要点:

1.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需要携带防寒衣物。

2.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需要防晒品。

3.青藏地区高寒缺氧,需要携带氧气袋等。

师:此次我们的旅行是从青海的西宁出发,到西藏的拉萨,现在就让我们乘坐火车去欣赏铁路沿线的美景(PPT自动播放青藏铁路沿线的一些自然美景,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师:此行的目的地拉萨已经到了,深入藏区,我们会看到当地有什么样的特色农业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P88,去认识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合作完成以下知识点:

1、青藏地区的农业以什么为主?

2、畜牧业分布的两大牧区和主要的畜种?

3、两大河谷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

联系前后知识,以学生展示问题答案为主,教师配以PPT,点评和指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

师:转折,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为什么会分布在河谷地带呢?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制约当地种植业发展的因素又是什么?河谷地带发展农业有什么优势?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去探讨青藏地区特色的河谷农业。

PPT展示探究学习问题:

1、河谷农业分布的原因?

2、从光照和温差来分析发展河谷农业的优势?

学生合作探究后发言,总结出答案要点。

制约种植业发展的因素:气温低,热量不足。

一、河谷农业的分布原因?

1、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2、光照强烈,日照充足

3、河谷地形平坦,土质肥沃

4、紧靠河流,水源充足

二、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优势?

1、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3、气温较低,作物生长周期长。

师:正是因为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这里生长着喜温凉的农作物,主要有什么呢?

生:青稞、小麦和豌豆。

师:展示农作物的图片。

师:我们在藏区除了可以看到它特色的农业以外,还能深切的感受到藏区独特的民俗风情,请大家从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来说说它的民俗特色?

生:自由发言

师:学生一边发言一边展示反映青藏地区民俗特色的图片,以学生发言为主。

突出以下要点:

衣:传统服饰,藏袍;

食:餐桌上的美食牛羊肉、酥油茶、青稞酒、糌粑;

住:传统民居,碉房和牛毛帐篷;

行:高原之舟,牦牛等。

师:今天的青藏之旅就要接近尾声了,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把今天的知识要点做一个归纳总结。

课后小结

青藏地区(高寒)——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农业——河谷农业和高寒牧业

河谷农业——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高寒牧业——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

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