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 >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

时间: 新华 二年级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将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事先加以计划,以便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优秀的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要怎么写?下面给大家整理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自主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2、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呢?(板书“春天”)今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板书课题:找春天,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标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重点指导“遮、触、嫩”的读音)

3、分组出示词语,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杜鹃棉袄嫩芽音符解冻

触到探出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重点指导:第一组词语表示事物名称,可采用图片,联系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组是动词,可通过动作演示来理解。

4、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说出自己从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即可,不予评价)

三、研读课文,感悟快乐

1、轻声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孩子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

2、出示第1自然段: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思考: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呢?你们喜欢春天吗?(学生讨论)

指名读。(读出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喜悦的心情)

3、指名读第2自然段。

(1)孩子们在找春天时,做了哪些准备?(出示第2自然段,动词标红)

(2)谁能来表演一下这几个动作?谁能将激动、等不及的语气读出来呢?(指导重读表示动作的词)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荡”“寻”“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占位,找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如“荡”是上下结构,上扁下宽,加一加方法识记。)

3、学生口头组词造句。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检查。

五、小结

春天就躲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找到春天。下节课,我们就去田野里寻找春天,去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春姑娘知道我们要找她做游戏,她却藏了起来,你们能帮老师找到她吗?

二、学习第3自然段,寻找春天

1、出示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叠词标红。春姑娘为什么会藏起来呢?(害羞)

2、指名读第一句话,用轻缓的语气。(女生读)

3、出示:“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小朋友们找到了吗?谁能读出耐心与期待的语气?

三、自读第4~7自然段,发现春天

1、“我们”那么仔细地找春天,找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2、学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我们找到了(),它就像是春天的()。(出示课件)

3、指名朗读这四段话,思考:为什么这样比喻?

学生自由交流:“探出头来”表现了小草的好奇和惊喜,体会“探”字的好处;“一朵两朵”表现了早开的野花已迫不及待地先睁开眼睛来看看这个世界了;“点点嫩芽”“音符”描绘出树木逢春初吐的芽苞;“叮叮咚咚”“琴声”写出了初春溪水活泼而不张扬的特点。

4、讨论:你还能从春天里找到什么?可以把它比作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四、学习第8自然段,感受春天

1、全班男生齐读第8自然段。

2、“我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春天在哪里呢?(看、听、闻、触)

(1)出示课件,理解“闻”“触”。

(2)“我们”看到、听到、闻到、触到了什么呢?(小组交流讨论)

3、自读最后一句,练习照样子说话。

(1)出示课件:我们(看到)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2)思考文中的省略号:春天还会在什么地方?(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告诉大家春天已经来到,就在我们身边,快快去寻找吧,与课题“找春天”相呼应。)

4、小组比赛读一读最后一段,比一比哪组读得更好。

五、拓展积累

1、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赞美春天,你会怎么说呢?(学生自由回答)

2、课后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积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六、指导书写

1、学习“姑、娘、吐、柳、荡、桃、杏”7个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难字指导:

(1)同偏旁的字:姑—娘柳—桃—杏

(2)对比识字:娘—狼桃—跳

(3)重点指导:

柳:右边“卯”字的写法,注意不要丢了“撇”画,注意“卩”与“阝”的区别。

荡:上扁下宽,下部的“汤”字要注意“ㄋ”的写法,最后是两撇,不要多写或漏写。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2

设计理念: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随着青蛙妈妈出发啦!大家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啊!到地方了!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谁想把对这里的赞美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1、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了,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你们听,他在说什么?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谁?你在哪儿?“

(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2、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3、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采访:刚才你们说第一句话时有人学你,现在说了第二句话,又有人学你,你心里怎么想的?

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抓住动词,揭示方法

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还能找到吗?

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来做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3、大家快看,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来。

小结: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河水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四)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

1、导: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听青蛙妈妈的讲解)

2、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吗?(和蔼可亲、亲切)是啊,妈妈对孩子说话就是亲切的,你能像青蛙妈妈一样也用亲切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

3、小青蛙听完妈妈的话高兴吗?是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谁来读读他的话?

4、同桌之间互相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5、指一对同桌来表演。课件演示回声的形成。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见回声?

小结:明白了为什么,得到了知识,让小青蛙感到无比的快乐,接下来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桥洞底下又响起了欢快的叫声)就让我们再次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体会小青蛙那快乐的心情吧!

四、生字迁移、巩固识字:

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里边藏着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认的字。看谁能正确地读出来。

(小青蛙“呱呱”叫,听到回声好奇怪。妈妈带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实验。波纹圈圈去扩散,碰到崖边又返回。小青蛙,开心哩,蛙声回声连成片。)

五、举一反三、指导写字:

这课还有两个字我们没有写,一个是游,一个是围。游字的结构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倒”)围字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圆”)写这两个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书写练习。

六、拓展阅读、启发思考:

你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讲讲当时的情景。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3

师:同学们好,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诗人曾写过赞美春天的诗篇,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描

写春天的古诗,

生1:一年级时我们学过《春晓》

生2:二年级时我们还学过《村居》

师: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诗人所写的描绘春天的古诗。下面就请看第一首古诗《咏柳》(多媒体出示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题目中就出现了一个生字“咏”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歌颂的意思。

生2:我们曾经学过一首骆宾王的《咏鹅》我想咏柳的意思是就歌颂春天的柳树吧。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咏柳就歌颂春天的柳树。那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呢?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师读古诗。

师:在刚才的这首古诗当中,一共出现了五个生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认一认吧。

生自读生字。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把它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下面请文文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1读古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吧。

生齐读古诗。

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句的意思?

生1:老师,我发现古诗下面有注解。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来读懂诗句。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别的吗?

生2: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再联系上下文把它读懂。

生3:还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读懂诗句。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试着用这些方法来读懂这些诗句。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赞美春天的柳树的。

生自学古诗。

师: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春天柳树的美?

生3:我从绿丝绦看出,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很美。生4: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赞美柳树。意思是一棵高高的柳树,垂下绿绿的叶子,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柳条垂下来。

师:你理解得真好,还有补充吗?

生4:我觉得这两句话中,把新长出的绿叶比作碧玉,把千万条柳条比作丝带,写得特别美。

师: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下面我们就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师:读得真好,谁再来读读第三第四行诗句的意思

生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

生5:我觉得这句话把春风当成了人,它会裁剪柳叶。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后两句诗

师:大家都自学得很认真,诗的大致意思就都清楚了,在刚才的学习中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1:在这首诗的第二行中有表示数量的词“万条”那么万条是不是就代表一万条柳枝呢?

生2:我认为“万条”表示的是有很多条,看上去满目都是,数也数不清。

师:你说得很对,万条就是形容柳枝有很多条,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生2:我们学过《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中的三千尺是形容瀑布很长。

师:很好,诗人贺知章用生动的语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早春图。能说说你眼里的这幅早春图是怎样的吗?

生4:这看到岸边一排排柳树,萌发出新的绿叶。就像一条条绿色的带子,垂挂下来。

生5:我眼中的这幅画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柳树把自己打扮得特别美丽。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师:是啊,多美的画面。

生6:我觉得这幅画面上还应该有春风姑娘,她在天空中微笑着,把绿色泼洒给大地。二月春风,万条柳枝,组成了一幅这样美丽的早春图,让我们带着对春天,柳树的赞美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

师: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生自背古诗。

师:让我们一起看着这幅画面来背一背《咏柳》

生齐背古诗。

师:刚才我们学习唐朝人贺知章的《咏柳》,下面我们再跟随着南宋诗人朱熹来到位于山东省的四水河边去感受春日的美景,请同学们一起读

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春日》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把它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能把这首诗读正确吗?

生1读古诗。

师:读得不错

生2:我想提醒大家,第一行中的滨是前鼻音,请大家跟我读。

师:你提醒得真好,下面请女生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女生齐读古诗。

师:男同学,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吧。

男生齐读古诗。

师:朱熹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春日的景色又是怎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先自个儿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自读古诗

师:请说说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生1:我不明白第一句中寻芳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2:寻芳是寻找美好的景色,第一行的意思是: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作者到泗水河边去踏青,寻找着春天的足迹。

师:你说得很对,寻芳就是寻找美景的意思,而胜日指的是好日子,在诗句中,胜日到底指的是怎样的好日子呢?

生3:我想,一定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生4:我想,这一天不光天气好,而且春天的气息已经很浓郁了。

师:那么一二两行诗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4:这两行诗的意思是说,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作者到泗水河边去踏青,寻找着春天的足迹。无限春光一下子映入他的眼睛。

师:那还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呢?

生5:从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我明白了“等闲”就是随意,但是这行诗的意思我还是不太明白,

师:这行诗确实比较难懂,谁来试试说说,

生6:我觉得这句诗的意思就是随意的就能认识东风。

生7:我是联系万紫千红来理解的,因为春天总是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明媚的景色,所以人们就能很方便地找到春风。

师:原来等闲还可以理解为很方便的意思,你能够联系上下诗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8:老师我知道万紫千红是一个成语,形容百花齐放,色彩鲜艳,

生9:我从这句话中知道了诗人原来打算寻找春天的美景的,但是他发现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色,很随意的就能捕捉到春风的声音,所以说“等闲识得……总是春。”

师:理解得真好,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春光,作者是心情也变得舒畅,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

师:这一个脍炙人口的佳句,请你和同桌相互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同桌相互说诗的意思。

师:男同学们,你们能连到起读一读这首诗吗?

男生齐读古诗。

师:谁来评价一下男同学到底读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我们在读第后一行的时候,可以强调总是这个词。

师:说得没错。

生2:我觉得男同学还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师:那你愿意来试一试吗?

生2读古诗。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读出诗人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来。

生齐读古诗。

师:这么优美的诗句,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生试着背古诗。

生1背古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来一起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吧。

生齐背古诗

师:《咏柳》和《春日》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那有没有写得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1:我觉得描写的景色不同,《咏柳》主要写的是春天的柳树,而《春日》是写泗水河边春天的景色。

师:你说得没错。

生2:我认为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的,但是时间不同,《咏柳》写的是早春时节,柳树才刚抽出了芽,二月春风吹拂着它。《春日》写的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所以才有万紫千红的景象。

师:是啊,同样是描写春天,《咏柳》写的是早春二月,而《春日》则是春意正浓的时候,所以诗人看到的景象也就不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七个生字,请你仔细地观察这几个字,看一看哪里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的地方。

师: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要记住它的意思,然后再确定它的字形。还有什么字需要提醒一下大家注意。

师范写“碧”字

师:请同学们一起在作业本上把这几个字抄写两遍。

生写生字。

师:诗人用他的笔描写了美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再赞美一下春天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两首古诗连在一起背一背。

生齐背古诗。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继续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文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语气。

5、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才艺表演中展示自己,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感情。

2、了解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华罗庚肖像,交流相关资料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上这位慈祥的老人是谁?(板书华罗庚)能说说对他有哪些了解吗?(生谈)

2、师:同学们真善于学习,你们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了课文的主人公,华罗庚是中国的数学家,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数学家华罗庚的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板书)

3、生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他为什么要回国?是什么时候回国的?你们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音

1、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开始_

2、检查生字

(1)师:有没有信心读准这些词语?(指1人读)

(2)师有两个词容易读错(华罗庚冲着)谁能读准?

(3)咱们跑火车读词,行吗?(同位表示“握住”)

3、检查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过渡:华罗庚要回自己的祖国去,他当时的心情怎样?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一)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师:你体会到了华罗庚的什么心情?

1、“中国解放了”(高兴)师问:这种高兴的心情还可以从哪儿体会到?

2、“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急切、激动)(幻灯片出示这句话)谁再来读这句话?

师: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说明什么呀?(华罗庚盼望祖国解放已经盼了好长时间了。)

3、是呀,盼了这么久,祖国解放了,他怎能不激动呢?华罗庚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回国)你怎么知道的?(幻灯片出示华罗庚说的这句话)

师:华罗庚在说这句话时态度怎样?(坚决)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能说说“斩钉截铁”的意思吗?

师:真棒!你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态度(_很坚决!)谁能用坚决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指读、男生读)

师接着领读,你从这里又体会到了什么?

4、师:是啊,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罗庚夫妇知道后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让我们把这份激动之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各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_9自然段(请一组展示)

5、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从华罗庚的语言和动作中体会到了华罗庚的心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二)自主阅读,畅谈感悟。

过渡:(指板书)华罗庚又是什么时候回国的?(1949年初春的一天)

你们可知道1950年的中国是怎样的生活面貌吗(生谈)

师:嗯,的确如此。当时的美国生活条件已经非常好,华罗庚有自己的洋房和汽车,而咱们祖国当时是非常贫穷的,人们住的是土屋、茅草屋。在这种情况下,华罗庚为什么回国呢?

6、师: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生:13段)(板书:奉献)出示幻灯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师:自己再小声读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爱国)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谁能带着感情读这段话,读出华罗庚的爱国之情(指2人)

师:华罗庚说到了,也做到了,他回国后,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他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在数学领域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小结

像华罗庚一样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立刻回国,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人还有好多,他们满腔的爱国激情,忠诚报国的赤子之心,无不激起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掩耳报效祖国的热情。让我们齐读13自然段感受这份爱国之情吧!

师:同学们,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7、师读最后一段(出示插图)

同学们,此时此刻,华罗庚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想对华罗庚说些什么,请大家课下再认真读课文,把你的体会写出来好吗?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道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查找其他爱国志士的故事。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邮、递”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鲜、邮”9个字,会写“鲜花、邮递员”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3、能借助图画,仿照例句写句子。

4、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2、借助插图讲故事。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板书“小路”,指名读词。

(二)看,这条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出示开满鲜花的小路图片)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板书课题。

(三)“鲜”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鱼和羊,组成鲜)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记住“鲜”。你们看,这是金文、金文大篆、小篆里的“鲜”字,古时候,人们将鱼和羊混合在一起烹食,味道真是鲜美极了,所以古时候就有“鱼咬羊,其味鲜”的说法。

(四)强调“鲜”字的写法。(“鱼”作偏旁时,第八笔横改提;右边的“羊”,竖要写得直而正。)师范写,学生跟随老师书空“鲜”。

(五)指名读课题,强调“的”读轻声。齐读课题,读出小路的美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开满鲜花的小路》。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同桌互相认读双横线里的生字,检查字音。

(三)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教读时强调“漏、礼”是边音,“丧、籽”是平舌音,“懊、啊”是零声母音节,“堆”的韵母是“ui”而不是“ei”。开火车读,去拼音齐读。

(四)认读生词。

1、认读“邮局”“邮递员”“寄包裹”“领包裹”“包裹单”

(1)结合生活实际,介绍邮局的作用、邮递员的职责,读词“邮递员、邮局”。

(2)看图片理解“包裹”,读词“包裹”。

(3)人们可以到邮局将包裹寄出去,这就是“寄包裹”,读词“寄包裹”。也可以到邮局领取包裹,这就是“领包裹”,读词“领包裹”。

领取包裹时,得出示“包裹单”,出示“包裹单”的图片,读词“包裹单”。

2、小老师带读“刺猬”“绚丽”“花籽”“礼物”“懊丧”

(1)强调“刺猬”的“猬”连读时读轻声。

(2)读词“花籽”,出示“花籽”图片,这就是花的种子。将花籽播撒在土地里,就会开出鲜花。出示“鲜花”图片,引导学生找找画面中的“鲜花”有哪些颜色?颜色如此之多,景色如此美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这就叫“绚丽多彩”,读词“绚丽多彩”“绚丽多彩的鲜花”。

3、指名读,全班齐读“一个包裹”“一堆小颗粒”“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强调数量词的使用要准确。

4、开火车读词语。

5、读准多音字“啊”。

(1)出示句子: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强调“啊”在这句话里读四声。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多美啊!真美啊!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强调“啊”在句末词尾,这时的“啊”读轻声。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轻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用小方框标出来。

(二)全班交流后,认读词语:

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松鼠太太刺猬太太

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

强调“先生”“太太”“狐狸”连词读时,第二个字读轻声。

(三)这个童话故事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出场,多么令人期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一至五自然段,看看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松鼠太太之间发生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至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邮递员黄狗给鼹鼠先生送包裹单了,他会怎么喊?真响亮,只有这样,鼹鼠先生才会听见。(指名读句子)

“包裹单”读得真清楚,听了这样的喊声,鼹鼠先生才会清楚邮递员究竟送来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您的包裹单”,多么有礼貌的黄狗先生啊。(指名读句子)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师讲述第二自然段,鼹鼠先生真想快点领回自己的包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体会鼹鼠先生心情的急迫。

2、鼹鼠先生拿着包裹,来到松鼠太太家。指导朗读鼹鼠先生的问话。评价:一个“请”,一个“您”,读得真清楚,鼹鼠先生真有礼貌。(指名读句子)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鼹鼠先生多么想知道包裹里是什么呀,他知道了吗?

2、从哪读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一心想知道答案,却落了个空,鼹鼠先生该多失望啊,这就是“懊丧”。(读词“懊丧”)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四)借助板书说说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

邮递员黄狗为鼹鼠先生送来了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单。鼹鼠先生不认识包裹单里的小颗粒,于是去问松鼠太太,结果发现包裹破了,小颗粒漏在了来时的路上。松鼠先生很懊丧。

评价:同学们结合板书,抓住1—5自然段中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了出来,可真了不起。

(五)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递、原、局”。

(二)看结构。观察三个字的结构:半包围结构。

(三)看比例。强调: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注意包围部分和被包围部分之间大小的协调。

(四)重点指导。范写“递、局”:“递”字先写“弟”,再写“走之底”。“弟”的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五笔竖折折钩紧贴横中线;“走之底”第二笔写得要短小,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局”第一笔横折位置在上半格居中,内部饱满,第四笔横折钩稍微突出“包围圈”。

(五)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七)抄写词语“鲜花、原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导入

(一)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鼹鼠先生,他要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词语宝宝。指名读,齐读。

第一行:邮递员邮局寄包裹

第二行:刺猬花籽礼物懊丧(强调“猬”的轻声、“籽、丧”的平舌音要读准)

第三行: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花朵簇簇(这些都是表现花朵的词)

第四行:一个包裹一堆小颗粒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数量词的搭配真准确)

(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出示上节课的板书,回顾第一至五自然段内容)

二、学习第六至十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鼹鼠先生很懊丧。时间悄悄地过去,春天来了,鼹鼠先生要去松鼠太太家做客。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2、出示句子:

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指名读句子,找找两句话的不同,不加这个“啊”可以吗?(体会“啊”表示惊奇、兴奋、开心、赞叹的情感。)

3、指导朗读。

这条小路开满了鲜花,多美啊!(指名读)

小路上的鲜花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呢?鼹鼠先生真奇怪。(指名读)

这条小路大变样啦!(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1、鼹鼠先生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沿途经过了谁的家门?默读第七至十二自然段,找出答案,用小方框标出来。(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松鼠太太)

2、房屋的主人们都看见了什么?用横线标出来。她们又说了些什么?用波浪线标出来。

3、全班交流。

句子一: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句子二: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句子三: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4、学习句一、句二。

(1)出示“鲜花”的图片,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自由说)

(2)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鲜花色彩丰富又鲜艳,这就是“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读词语)

(3)放眼望去,眼前出现的都是鲜花。指名读“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4)出示: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门前怎么样?(指名读句子)

哪里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指名读句子)

出示插图,指导学生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房子旁边、山坡上怎么样”。

自主选择地点再说一说,尝试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全班交流。

(5)如果你就是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看到这样的鲜花,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想些什么?(体会“惊奇”“奇怪”,读词语“惊奇地说”“奇怪地问”。)

(6)指导朗读两个问句,读出惊奇、奇怪的语气。

(7)还会想些什么?(体会“感谢”“赞叹”)

(8)这样的美景有谁会不喜爱呢?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真想感谢那位种花人。指导朗读两个感叹句,读出感谢、赞叹的语气。

(9)再细细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表达的是同样的感情,但使用的语言却不一样,请火眼金睛的你们,找一找两句话用词方面的不同。

同一个意思,作者却使用了不同的表达,语言多么丰富啊。(全班齐读)

(10)面对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的惊奇与赞叹,鼹鼠先生怎样回答的?(指名读,他也摸不着头脑呢!)

(11)师生合作读第七至十自然段,练习分角色朗读。

5、学习句三。

(1)松鼠太太看见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2)鲜花不仅色彩绚丽,而且到处都是,这儿一簇,那儿一簇,这就是“花朵簇簇”。指名读词。

(3)这儿成了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的乐园。指名读第11自然段。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还会在这里干些什么呢?(想象)

(4)看到这欢乐的画面,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指名读。

(5)出示: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这”指的是什么?从哪儿读出来的?(结合前文读懂“这”)

(6)长颈鹿大叔的花籽给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和温暖,这样的礼物就是美好的礼物。(体会赞叹、感激的情感。)

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7)听到松鼠太太的赞叹,看到这开满鲜花的小路,鼹鼠先生此时的心情如何?(快乐、开心、惊喜)

三、总结课文,表演朗读

(一)故事读到了这里,我们和松鼠太太一样恍然大悟,春天里盛开一路的鲜花,竟源于包裹里无意洒落的花籽。这美好的礼物,在每个人的心里播下了快乐、美丽和希望。

(二)分角色表演读课文第六至十二自然段,将这个美丽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四人小组合作练习读,指名一组戴头饰表演读)

(三)借助插图讲故事。

1、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尝试着讲讲这个故事。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呢?老师有个法宝。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有了这个本事,你就能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了。

2、我们来练习一下。

(1)出示: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指名读。

(2)怎么把这一句话变成三句话呢?师读: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生接读)

(3)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想:春风中,盛开的花朵会怎样?

(指名说)花朵会摇摆,会舞蹈,多么生动啊。

(4)仔细看看插图中的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和松鼠太太,他们还会干些什么,说些什么?结合插图大胆想一想。(指名说)小动物会追会跑,会笑会说,故事就生动了。

(5)现在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讲一讲,自己说给自己听。

(6)指名上台讲,点评是否能做到讲具体、讲生动。

(7)根据插图,结合想象,让故事中的小动物活起来、动起来、说起来,故事就会讲得生动又有趣,用这样的方法试着讲讲故事。(自己说给自己听,指名讲,点评。)

(8)同学们回家后,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美好的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好心情,这不也是一份美好的礼物吗?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全班交流)

(五)总结:珍惜得到的美好礼物,给予他人美好的礼物,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礼、邮、叔、堆”。

(二)看结构。观察四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

(三)看比例。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应该观察左右两部分高低宽窄的变化,其中“礼”左右均等,“邮”“叔”左宽右窄,“堆”左窄右宽,同时需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错落。

(四)重点指导。范写“堆”:“隹”的单人旁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直而长,四横之间等距,最后一横稍长。

(五)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七)抄写词语“邮递员、邮局、大叔、一堆、礼物”。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6

一、说教材。

我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的《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学法指导: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景。课标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初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可爱的小蚂蚁带入课堂,根据它在桌子上到底爬了多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

2、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

四、说教具学具

根据学生认识特点,本节课采用实物学具米尺、20厘米长的直尺、图钉、小正方体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运用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新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用时3分钟)

教师激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它也非常爱学习,有一天,它就沿着我们的一条课桌边爬了一次。”课件出示小蚂蚁在课桌上爬行,并替小蚂蚁提问:“小蚂蚁给同学们留下两个问题:它爬的是哪条课桌边?它爬的这条课桌边实际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给它量一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量,但答案不一。学生感到疑惑之时,引出“课题:认识厘米”。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用时16分钟)

新课教学,我分两大块进行。

第一块:感知1厘米。分4部教学。

(1)认识尺子。

多媒体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尺子的共同点,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长度。然后我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先让学生用手比画1厘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在我出示几样1厘米的物体给学生看的基础上,学生列举。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认识几厘米

让学生知道2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同时介绍认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第二块:学习测量方法。分3部教学。

(1)量小棒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我让学生独立测量,再全班讨论,互相启发,尝试得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用多媒体验证量的过程。在初步测量的基础上,在让学生当小评委: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2)矫正测量方法。

师:小蚂蚁看到同学们用尺子准确地量出了小棒长度,深深感到尺子的作用,于是,他组织几只小蚂蚁开展了测量活动,请小朋友们当评委。

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三、巩固应用,理解掌握。(20分钟)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操作性练习。

完成练习2,3。

[通过量、看、填写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达到练习的目的。]

第二层次:开放性练习。

1、估测:开展“火眼金睛”活动,测量自己,自己中手掌的宽度,一扎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了解身上的尺子。

2、断尺量小刀。

第三层次:发展性练习。

电脑显示课始图,让学生回答:“现在能知道长多少了吗?”学生测量出课桌的长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

[这一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总结课堂,评价学生。(1分钟)

及时总结本课知识,评价学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厘米,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今后还会学习他们。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7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

2)理解诗题;

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

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6)体会诗的意境;

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四句诗,

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

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指导读多音字:华:作姓时读huà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huá中华、华丽

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

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辆(华)罗妻算夫妇旧码握敬抛贫献价值归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

解放惊异坚定敬佩贫穷落后

认读词语,说说:惊异——(平静)坚定——(动摇)

贫穷——(富裕)落后——(先进)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课文。

1.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哪几个地点的事?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3.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客厅码头

4.课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在这两个地点说的话,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至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课文的6至11自然段。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进行。

二、学习第1至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5自然段,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

3.学生质疑,老师介绍背景,体会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4.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

出示文字投影:“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

这些加点的词都表现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非常激动的心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评价是否体现了华罗庚的心情。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读出华罗庚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6至11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是怎样回答的呢?

2.出示课文插图,指名朗读课文6至11自然段。

3.出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

4.齐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识记本课要写的8个字。

座喊夫妇旧如贫落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祖:示字旁加“且”字就是“祖国”的“祖”。

座:“坐”字加上广字头就是“座位”的“座”。

喊:“减”字的两点水换成口字旁就是“叫喊”的“喊”。

猜谜:一人顶破天(夫)一天(旧)分贝壳(贫)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2)重点指导:

座:广字头要写得稍大一点,要盖住下面的“坐”字。

喊:“口”字旁应该写小一点。右边是“咸”,不要写成“成”。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

4.优秀的作业欣赏和点评。

三、练习巩固。

1.听写8个字。

2.辨字组词。

坐()喊()夫()贫()

座()减()天()贪()

板书设计:

客厅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热爱祖国

码头为祖国尽力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一块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3.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②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请8位同学读课文,正音。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①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②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③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⑤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①配上课件,朗读课文1—6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③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④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⑤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⑥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①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③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①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②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①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抄写生字词。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0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

2、通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能够了解武夷山的位置与风光特点。

2、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2、愿意和同学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大胆地向他人介绍武夷山的风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招聘激趣,初步感知。

1、今天梁老师收到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信上的内容。(出示课件)

2、谁来读读:大风车旅行社将在二年级招聘一批小导游。你愿意来试试吗?

3、今天我们就要去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们先一起游览游览,然后你再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想看看吗?

4、点击课件,播放风光录像。

5、大家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经陶醉在美妙的景色中了。(点击课件,出示课题。)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美丽的武夷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说说在录像里看到的景色。

7、学生阅读课文。

8、都读好了吗?把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向大家展示展示。

9、学生读文,相机纠正。读课文中难读的词语

10、读了课文,现在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相机板书。

11、总结:好了,刚才大家课文读得很准确,可别忘了,你们还要当小导游呢,怎么把武夷山的美介绍给大家呢!我们还得好好地读一读。

二、自主选择,体会意境。

1、那你们觉得武夷山的什么最美啊?

2、学生自由答问。

3、好的,你能找出这些美的句子读读吗?(学生读,互评,指导朗读)

4、太美了,老师都陶醉了,我想配上音乐感觉一定会更好。

5、配乐读。

三、合作探究,体验尝试。

1、读得真好,我高兴地宣布,二二班全体同学都被招聘为大风车旅行社的小导游,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鼓鼓掌吧!

2、下面,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们来玩一个“我当小导游”的游戏。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1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学唱这首歌。

2、从理解诗句入手,逐节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懂得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加深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用具:

1、课文放大挂图。

2、课文歌曲录音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提示挂图)图上的少先队员在干什么?

少先队员们一边划船一边快乐地歌唱呢!(放歌曲录音)你们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2、这首歌的歌名叫《让我们荡起双桨》。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桨”是怎样的?到图上来指指。

它是干什么用的?“荡”在这儿是什么意思?(摇动)

那“摇船前进”可以怎么说?(荡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指导阅读第一节。

(1)轻声读读,看看这一节描绘了哪些景物?相机结合理解词语。

环绕:通过看图及结合课文中的“四周”一词理解意思。

凉爽:“爽”是翘舌音、后鼻音,还是三拼音,注意读准。给“凉爽’找个近义词(凉快)。你什么时候感到凉爽的?

(2)再读读课文,对照挂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出示:我们荡舟遨游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小船儿_______,四周________,迎面______。啊,_________!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求用自己的语言来丰富诗句与画面的内容。)

荡舟在风景如画的北海,迎面吹来阵阵凉风,你感到怎样?

(3)指导朗读: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后两行语速更慢,“轻松”一词重音轻读。

四、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去掉拼音)

2、(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认得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认识的。

3、指导。

五、指导书写。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和同桌说一说,你觉得最难写的是那几个字?哪些地方应该注意。

3、汇报。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阅读第二、三节。

(1)指名读,找出两个描写少先队员心情的词语。(愉快、欢乐)

(2)默读,看看还可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十分愉快。

第2节着重体会“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是自由自在的,可它们竟羡慕我们的生活,更体现了少年儿童的欢乐、幸福。)

指导朗读这一句。

指导朗读:用欢乐、愉快的语气读。后两行语速更慢,“轻松”一词重音轻读。

(3)指名读第3小节。

你们知道是谁给我们安排下这样幸福的生活?

师:《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影片《祖国的花朵》的插曲。

你们知道“花朵”是指什么吗?现在能再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花朵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的温暖,党就是太阳,有了党的关怀,我们少年儿童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请你再读一读这一节,读出自豪、幸福的感觉。

(4)指导学生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填空。

生活在祖国怀抱中的少年儿童是多么______啊!我们(愉快地学习),(尽情地游玩)。

这都是(伟大的党)给我们带来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有一句诗,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找到了吗?(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再读读,体会体会表达了“我们”怎样的心情?(既表达了少年儿童愉快的心情,也表现了对祖国、对党的赞美之情。)

4、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和同学们一起在水上荡起双

桨、放声歌唱,该是多么愉快、多么幸福啊!

学生和着录音轻唱歌曲。

5、指导背诵。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唱这首歌。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2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班析现有学生30人,上个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合格率为100℅。虽然考试成绩还算可以,但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班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

二、教学内容分析:《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根据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在诵读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去理解、去领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文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语气。

四、教学难点分析:了解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华罗庚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画面的人物吗?

2、介绍华罗庚

他身上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个。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祖国解放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2、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华罗庚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激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3、课件出示: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从疾步、冲、喊”体会到的华罗庚高兴、激动。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师:“这一天”到底指的是哪一天?“总算”一词可以看出什么?(祖国解放,华罗庚想回国已经盼了很久)

师:盼到了,什么又是盼到了?

师:什么样的等待可以称作是盼呢?

师:是呀,非常急切的心情,岂只是好几天呀!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等待呀!是日日想,夜夜思呀!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生齐读课文。

4、谁能学着华罗庚激动的语气读一读。(指定读)

师:读得很好!把华罗庚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5、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华罗庚回国的决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能说说“斩钉截铁”这个词的意思吗?生:意思是华罗庚回国之心很强。

师:真棒!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态度……

6、用斩钉截铁一词说话

7、指导学生用坚决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

师:同学们的读书本领真高!懂得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去体会人物心情,老师真佩服你们!是啊,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罗庚夫妇知道后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让我们把这份激动之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

6、分角色朗读,(先分组读后请一组同学全班展示)

课堂练习

1、华罗庚师什么时候回国的?(1950年初春的一天)你们可知道1950年的中国是怎样的生活面貌吗?

学生讲述自己调查知道的资料

2、出示美国、中国生活图片作对比。

3、介绍当时社会背景:新中国未成立时,即使是中国人到外国留学,也是不能随便出入国界的。所以华罗庚要等到中国解放了才回自己的祖国。美国科技水平高,咱们中国一直在打战,顾不得发展。

4、看到这些,此时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样疑问?

5、你喜欢住什么房子?可华罗庚却放弃了什么?(前途)为什么?

6、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他留在美国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小声读读第10——1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说明华罗庚为什么要回祖国的语句。

7、读了这一段话,你感受到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爱国)你有什么心里话吗?

8、教师讲述华罗庚回国后为祖国做的贡献

作业安排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查找其他爱国志士的故事。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3

一、教材简说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在北京天坛公园,__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__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迎着南国的风,唱着春天的歌,长得枝繁叶茂。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展示着春天的图画,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__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__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我们的未来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__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让学生看生字条,看看有没有已经认识的字。把不认识的字在课文中勾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2)在解题和介绍背景时识字。揭示课题《__爷爷植树》,认读“邓、植”两个生字。注意“邓”是后鼻音,“植”是翘舌音。结合课题简单介绍或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背景,如,“植树节”是怎么回事,“__爷爷”是谁,“81岁高龄”是什么意思。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节、岁、龄”等生字。

(3)朗读课文时识字。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出示描写__爷爷认真植树的重点句子,认读“已、经、息、站、行、扶”等生字。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亲手栽种”时,落实“亲、栽”两个生字的认读。

2.生字的识记。

(1)“植、站”是翘舌音,“邓、龄、经、行”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

(2)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和以前所学汉字的联系,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熟字加偏旁:直—植

熟字换偏旁:爷—节,那—邓,多—岁,冷—龄

熟字相加:自+心—息

形近字比较:己—已

找相同部分:我—栽,拉—站—亲

3.识字的巩固。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记情况。

(2)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3)读词语,看看是否有不认识的字。如:

种植、春节、岁数、年龄、已经

经常、行走、扶手、栽树、亲人

4.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可以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爷”字上大下小,“亲”字上下相当,“节、岁”二字上小下大。“爷”和“节”都有一个部件“ㄗ”,前一个要写得比后一个短小些。本课新出现的双立人,可结合单人旁进行书写指导:

(1)撇应该写得平直;

(2)第二撇起笔处应该在第一撇下方的虚拟垂线上(教师示范);

(3)竖为垂露。“节、岁、亲、行”四个字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要重点指导学生识记和书写。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投影展示,或在黑板上范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揣摩、临写。

(二)朗读感悟

本文是一则短小的故事。重点是__植树的经过。朗读本文,要读得平实,读出对__爷爷的崇敬之情。关键是体会__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另外,从__爷爷的行动中,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

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1.“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可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抓住“挑选”、“小心”、“挥锹”进行品读。

3.“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抓住“仔细”、“连声”等词语进行品读。

4.“‘小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景”美在哪里?(树长得茂盛、漂亮;是__爷爷亲手栽种的;__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很多人去参观,怀念__爷爷……)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了解__爷爷的情况;了解植树节的来历。

2.课中活动。

讨论:为什么要植树?怎样植树?

3.课后活动。

参加植树活动。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了解多少说多少)

2.老师出示图片,介绍__爷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认读字词

1.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__爷爷的什么事?

2.自由拼读,勾出生字词。

3.分小组自学生字。

4.自学汇报:

(1)“我会读”:读生字卡片。自愿读;开火车读。

提示:看清声母读:植、岁、站、栽。

看清韵母读:龄、行。

(2)“我会记”:指名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3)“我会写”:指名先在田字格中写字,再对照课本中的字,发现规律,描红、临写。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你觉得__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为什么说“小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讨论方式: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四)实践活动

1.观察校园、花园里有哪些植物,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选一种最喜欢的植物画一画。

2.照课后说的那样做:“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也去植树吧!”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背诵第2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pónɡ)好客(hǎohào)荫房(yīnyìn)

(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1、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板书:葡萄沟)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好地方)

(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回答思考题。(板书:盛产水果)

盛产是什么意思?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出产的大米很多呢?杭州盛产什么?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划一划这些词。

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3)学习第二句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夏季枝叶茂密

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

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读时,重音读哪一个词?(凉棚)

自由准备后,再指读。

(4)学习第三句

①自由轻声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秋季葡萄)

②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

③着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板书: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a、五光十色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④指导朗读。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⑤小结: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

(板书:景色美丽)

(5)学习第六句。

①男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谁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④女生齐读句。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

(6)小结: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有名)

(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然后说说这样的词;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

(5)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5、总结

(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4)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新疆对对于生活在宁波地区的学生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荫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布置了课前参与的内容,请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大家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同时可以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从网上下载,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并把查找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让这些信息最有效的为自己在课上参加研讨时服务。这样的课前参与,不仅为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而且学生带着探索的头脑走进课堂,更能促进课上的学习。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赏美景:

在这节课上,先让学生通过录像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2、品美句:

在游览一番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研讨。由各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研究(一起读读,一起交流自学成果),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做到了视学生为学习发展的主体,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是全班的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一句,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3、画美色:

在学生从美句中了解到葡萄沟的葡萄多,而且是五光十色的,在想象出还有哪些颜色后用自己的画笔画一画葡萄的颜色。

4、尝美味:

在学生讲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特别有名时,让学生品尝我事先准备好的葡萄干,这样做,学生不仅品尝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5、悟美情:

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最后,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布置了课后延伸的内容,请学生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请学生在课后把自己学完《葡萄沟》一课的感受和体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现,或朗读课文,或背诵段落,或画一画,等等,使课内知识进一步拓展,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不足之处:

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觉得自己设计了一幅最美丽的宏图,这一次也不例外。可上好了课,却总是发现考虑欠妥当的地方很多,以使课堂教学中出现可好多遗憾之处。例如:在小组交流之后,本应该让多个小组派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对于“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再按顺序逐个进一步了解具体好在哪里。可我却在一个同学汇报急急冲冲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小组交流流于形式,更影响了我下面环节的教学。如:学生一下子从第一个内容跳到了最后一个内容。在加上所教班级的学生发言不是那么好,我一着急使整个教学程序出现了混乱。本来,想的好好的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结果是词语没有理解好,当然更没有读好。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反思:

《回声》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和回声有关的知识。网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介绍回声的形成这一块上。但是我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朗读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本课的生字是呱、哩、圈、纹、碰、返六个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纹(纟+文)返(辶+反),他们的读音有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三个口字旁的字,识字是很有规律的。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两个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和小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主要体现合作的是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在这节课中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个环节,总结了一下,觉得原因还是有很多: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还有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

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3、学生对这个方法掌握得还是不够好。

4、任务分配还没有到位。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第二课时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反思: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我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我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6

教学目标:

1.会认个7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个7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2.过渡:外国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议悟情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

看看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学生自由读4-9段。

(1)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出示: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2)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读这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3)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

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7、8段,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学生自由读画。

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你用自己的雨衣保护弱小的蔷薇花,多勇敢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坚定地说,你不是最弱小的?这时你的心情什么样?(自豪)

萨沙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她的第三次问话里,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谁再来读读第三次问话?

(1) 分角色读3——9自然段。

三、总结

1.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吗?

2.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保护蔷薇花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8个一类生字,会认17个二类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绳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朗读课程,了解文章大意;多种方法识记本课一类生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赞美母爱的伟大,教育学生尊敬母亲,爱戴母亲,理解母亲。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妈妈的爱》,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鹅妈妈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领读一、二类生字。

3、教师领读课文。

4、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的一二类生字。一类生字用圆画出,二类生字用三角号画出。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画出文中的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

2、认读二类生字

3、学习“事”:

(事情)(好事)(坏事)(故事)。

4、学习“炎”:

(炎热)(烈日炎炎)(炎炎)。

5、学习“幸”:部件组合法,上下结构。

提醒注意下半部分不是羊、(幸福)(不幸)(幸运)(幸免)。

6、学习“轻”(已学过),(轻重)(轻快)(轻巧)。

7学习“福”示字旁,左右结构。(福地)(幸福)(福气)。

8学习“唱”(已学过)。唱歌、歌唱、合唱、清唱。

9学习“呻吟”。左右结构,口子旁,二者组合为单纯词。表示指认因为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如:病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

四、巩固生字:同桌互相指读并组词。

五、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说一说都是哪几个自然段?

3、学生领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

4、分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5、男女生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

7、指名读。

二、感受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自然段: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都写了些什么?

时间:一个炎热的夏季。

人物:鹅妈妈和小鹅们。

地点:一片辽阔的草地。

草地上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2、学习2、3自然段:

接着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突然,出现了乌云”下雨了。

轻声读二三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鹅妈妈是怎样保护小鹅们的?

4、天气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鹅妈妈和小鸭们的动作是怎样的?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他们不同的表现。

5、试着读一读小鹅们的话,应用什么语气?

6、妈妈的音应该用什么语气?

7、前后桌讨论一下,翅膀受伤的鹅妈妈为什么是幸福的?

三、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幸、福、呻、吟;

幸:注意下半部分不是羊。

福:注意是示字旁。

吟:右半部分为今。

呻:注意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完成课后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填一填:

2、(炎热)的夏天(幸福)的生活快乐地(游戏)轻轻的(唱歌)。

3、读一读,说一说:

炎热的夏天温暖的阳光。

广阔的世界幸福的小鹅。

辽阔的草地细嫩的草茎。

轻轻的呻吟艰难的喘气。

4、讨论:翅膀受伤的鹅妈妈为什么是幸福的?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8

教学要求

1.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积累音近字、形近字,学习部首查字法。

3.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4.展示学生课外生活中的收获。

学重难点

学习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归纳带提手旁字的共同特点;学习部首查字法。

教学方法 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课前准备

1.师生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2.学生准备一个课外活动中的拿手节目准备露一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比较,发现。

1.板书或贴生字卡片。

白柏己纪方纺

只织尤一一优生胜

弯湾立一一粒

2自由认读。读了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二、小组合作,自立识字。

三、探究我会读。

1.板书生词,自由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j

(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的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

3.拓展:

你还发现有哪些字有共同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读读比比。

1.板书词语,比一比,两组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区别。

2.学生合作识字。

二、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说说读记的内容是什么?

2.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3.指名边背边写。

三、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音序查字法可以帮我们认识许多生字,可是如果看书看报时看到了一个字,我们不认识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部首查字法。

3.自由读学习,用画出的发现。

4交流方法。师出示儿歌:

遇到生字不用怕,

我用字典把字查。

先数部首有几画,

部首目录去找它。

部首右边是页码,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19

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3、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

4、观看录像: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三、导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理解“叠叠”(一层一层)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谁来模仿)

这说明瀑布的声音怎样?

谁能把瀑布的声音的大读出来?(个人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是怎样的声音?(谁来模仿)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3、再听瀑布的声音

联系课文,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瀑布更恰当?(板书:雄伟壮丽)

4、有感情地朗读

5、填空:瀑布的声音像()。

四、导读第二节

1、从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往前走,来看看瀑布的样子。

2、自读第二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学习第二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读懂的意思读出来,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学生的画:点评

两座高大的青山,根据诗中的“千丈青山”画成

(山很高大,山上长满了绿色的村)

中是的白色的水:根据“一道白银”画成

“一道白银”在诗中指什么?

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真美啊!)

请喜欢读的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定格,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4、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不禁想起李白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有感情朗读。

(读出作者的惊喜,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6、填空

瀑布的全身像()。

7、接着作者又情不自禁地来到哪里看瀑布?(完成板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完成填空。

3、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觉第三节。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免费篇2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野”字的部首,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趣事,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野”字部首,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法

教学道具:

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谁能说说如果让你生活在乡下你一般会做什么?(生答)

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名字叫乡下孩子,看看她在乡下的生活是怎样的?她都会做什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乡下孩子》。 (教师板书课题—乡下孩子)

2.讲解课题:

(1)全班齐读课题。

(2)强调“乡下”要读轻声。

(3)乡下即农村,乡下孩子即是农村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试着读一读。

2.教学生字词(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词组)

(1)学生齐读生字一遍。

(2)教师讲授生字:以“妈”生字为例,让学生拼读“妈”的拼音,说出“妈”的部首和结构,笔顺,最后再组词。

(3)带读生字(教师示范);请个别学生拼读。

(4)去掉拼音让学生拼读。

3.A重点讲解“野”部首“里”,让学生举例“野”字偏旁的字有哪些。(比如里,厘,童等);

B区别“怀”和“坏”的不同。(坏部首是土,怀部首是 忄)

4.全班齐读词组再请个别学生读。

5.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组。(其他学生当文明小听众)。

6.请全班自由朗读课文,数数总共有几小节(教师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诗歌和课文在分自然段上的不同,诗歌一般前面没有空两格,每小节都是对齐平行的,以小节为主,而课文一般前面都空两格,以自然段为主。),并用数字序号。

7.思考:读完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教师引导:主要写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趣事。)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和词组,把课后练习的生字描红。

2.誊写生字甲本的《乡下孩子》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新词组让我们大家一起回顾下。(课件出示—全班齐读)。你们想知道乡下孩子是怎样度过自己的童年?她有什么本领?

二、讲读课文,深入分析。

讲读第一小节

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师提问生回答:

师:谁“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使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生答师板书:乡下孩子)

师:这里说的是乡下孩子小时候的事还是现在的事?从课文哪个字可以看出?(曾:这里是曾经,过去的意思)

3.引导学生说一说:乡下孩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4.细讲句节: 导入: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乡下孩子小时候是怎样的?

(1)引导学生感受妈妈的爱。(师引导生回答)

(2)全班齐读这句话。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师:乡下孩子觉得躺在妈妈怀里像什么?(生答师板书:欢唱的黄鹂)

师:你们见过黄鹂嘛?想听听黄鹂的歌声嘛?(课件显示黄鹂图片和叫声)

师:你们觉得黄鹂漂亮嘛?歌声欢快嘛?(板书:欢唱—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读出欢快的节奏。)

(3)引导学生感受爸爸的爱。(师引导生回答)

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乡下孩子小时候是在怎样与自己爸爸玩的?(生答师板书:盛开野菊—引导学生看课本图片了解什么是野菊)

(4)指导学生朗读“爸爸”“妈妈”时要读轻声。

(5)分析“野”字结构。(部首是里,结构是左右,组词:野外,野菊)

(6)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躺在妈妈怀里,骑在爸爸背上是什么感觉,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

(7)全班朗读第一小节,能背的同学尽量背下来。

讲读第2、3小节

过渡:在爸妈的呵护下,乡下孩子愉快的成长着,你们想知道乡下孩子在童年时会玩什么游戏?有哪些本领嘛?

1.全班快速朗读第2,3小节,用笔画出乡下孩子会玩什么游戏?有什么本领?

2.请个别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并板书:乡下孩子会—捉,会—含,会—挖,会—逮)。

3.捉蝴蝶,编歌曲。(想象力丰富,聪明) 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课件显示)

(1)引导学生想象乡下孩子捉蝴蝶的动作,想一想乡下孩子在捉到蝴蝶时的心情。

(2)请个别学生加上动作朗读这句话。

(3)解析“编织”:这里不是指妈妈编织毛衣而是指创造故事;让学生用编织造句。

4.含草叶,吹歌曲。(聪明) 导入:你们能用草叶吹出歌曲嘛? 含一片草叶,可以吹出动听的歌曲。(课件显示)

(1)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2)乡下孩子能用草叶吹出动听的歌曲,你们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聪明)

5.挖野菜,撑肚皮。(勤劳,能干)

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课件显示)

导入:想一想乡下孩子平时在家会帮她父母干什么家务活?(生回答师板书:挖野菜—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理解) (1)课文中“撑圆的肚皮”说明了什么?(看课文插图理解,这里是说小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

(2)乡下孩子把小猪养的肥肥的,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懂事,勤劳,能干)。

(3)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6.逮小鱼,乐猫咪。(负责)

导入:乡下孩子喂饱了小猪接下来该喂家里的猫咪了。想一想她是怎样喂的? 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课件显示)

(1)思考“一串”是什么意思?(即很多的鱼)我们能不能把“一串”改成“一条”?

(2)想一想乐坏的猫咪是怎样的?它会说些什么话?(例如:感谢你!)

(3)学生齐读这句话。

7.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2,3小节。

(1)全班齐读2,3小节。

(2)问学生在这件事中最喜欢哪件事,把自己喜欢的那件事读给大家听并背诵。

三、课外拓展:

做一做看谁能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课件出示让学生做)

A割一把青菜,喂饱了山羊。

B.端一盘骨头,乐坏了小狗。

C.抓一把米粒,撒给了小鸡。

D.拔两根萝卜,递给了兔子。

讲读第4小节

导入:乡下孩子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有趣!谁来说一说乡下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1)全班齐读第4小节并回答问题(生答师板书:生—阳光 长—旷野)。

(2)解析“旷野”意思即空旷的原野,让学生造句。

四、小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全文

(1)教师指板书引导学生回归全文。

(2)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并背诵。(播放课文朗读MP3)

五、布置作业:

1.课文P34页第四道题目,并把你说的趣事写下来。

2.背诵课文,下节课抽查。

7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