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 >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

时间: 新华 四年级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有帮助。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认“玄、驳、雇”等6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等9个字,以及本课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课文录音、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播放荷叶的生长过程,展示湖面一望无边的莲叶,学生交流看画面后的感受,然后引入课文:作者看到了这样一望无边、郁郁葱葱的荷叶,想起了自己的祖母,为什么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2.模仿录音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的字,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4.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读准“xuán(玄)zhǒu(肘)chuāng(疮)”的读音。提醒注意“藕、斑、疮”的字形,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识记这些字的方法。

5.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所占位置,指导书写。

6.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

2.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2.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通过作者的描述,你认为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板书:喜爱荷叶的祖母、为人善良的祖母、关爱他人的祖母。

3.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祖母喜爱荷叶、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特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4.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5.品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1)指导品读第2—4自然段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像看粮食、守着、一直、一脸欣喜”等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意思,体会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2)指导品读第5—7自然段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丝丝地吸着、醒过神来、赶快、每隔几天、罢了”等理解句子意思,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整体回归

1.朗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看到一池荷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作者字里行间除了描述了一个喜爱荷叶、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祖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怎样的感情?(怀念、赞美。)

3.在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祖母的感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4.引导学生谈谈学了课文的感想或说说身边的亲邻间的关爱。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要敬畏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由文章题目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

2、板书本课生词,了解学生认字的情况。

3、理解词语。(能直接理解的,直接理解,不能直接理解的,借助工具书理解或读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告诫:警告劝戒。

积淀:积累、沉淀。

杳无人影:空旷辽远得不见人影。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三、熟读课文

采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度自己喜欢的段落。锻炼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但切忌越读越烦。

阅读方式可采取提问读,师范读,评价读,默读体会等方式。

(读出“追忆往事”、“敬重”、“畏惧”之感)

第二课时:

一、深入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课文,练习了朗读,明白了一些词的意思,同时我们也初步了解了“敬畏”一词的意思。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的对“字”的敬畏之情的。

1、小时候受大人的影响——“敬惜字纸”。(2、3)

关于“敬惜字纸”同学们可以阅读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通过对课文及阅读材料的阅读,你对“敬惜字纸”有何理解?(古时候人们对字的敬重,崇拜同时也是对文化的敬重!对生命的敬重。)带着这种敬重把这段话再读一便。师指导朗读。

2、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5)

我们祖国的方块字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个多么鲜活的生命啊!同学们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读书时你有没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什么书时,你是否也曾随着作者一起哭过?笑过?恐惧过或轻松过……(多指明说说)瞧!这就是方块字的神奇之处哇!让我们再来深入体会作者的这句感慨吧:“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3、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6、7)

多么神奇的方块字啊!它记录女歌唱家月光下不绝如缕的歌唱,那声音凄婉苍凉,从一个世纪“响到”到另一个世纪,余音依然在字里行间萦绕,没有消散。这是什么?这是生命的延续,它承载的是女歌唱家的灵魂啊!

指名读最后一句。

4、谈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8)

联系全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正是作者层层深入的介绍中国汉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所以作者才最后感慨道: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自读课文。

2.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1.检查生字读音。

花港(ɡǎnɡ)清澈(chè)鱼缸(ɡānɡ)厂徽(huī)聋(lónɡ)哑(yǎ)一丝不苟(ɡǒu)

2.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一个聋哑青年,在玉泉忘我地看鱼画鱼的事。)

4.说说你对“鱼游到纸上”的初步理解。(出现了三次,赞赏这位青年鱼画得好、逼真,像在纸上游动。)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小黑板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复述课文

(2)简要地复述课文

(3)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母亲——→父亲——→女儿)

(4)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命()肿()肺()访()

组()勇()敢()骄()拥()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才华横()、文()、回()、容()、翻()、()思、友()

jiāo()阳、()傲、()花、()气、上()、香()

zǔ()挡、()织、()力、()国、()成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画出父亲说的话: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指名读句子

②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理解句子: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一说

(3)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二)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6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德育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六组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精读课文有《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略读课文有《牧场之家》《麦哨》。课后还安排了本册教材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还有一个词语盘点、一个学习园地。

教学目标

1、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学习课文所懂得的道理。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措施本单元教学按搜集资料、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教学时数。10—14课时,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一、二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

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1、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

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峰

森林

湖泊

瀑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c.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

6、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

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de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板书设计:

九寨沟

(自然风光)

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第三声,不要读成rǔn、yǒng。“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三课时

一、练习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样的词语吗?

2、开火车说词。

3、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4、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好各部分的位置。

5、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二、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三、写同步练习

四、课后作业

1、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9

《蝙蝠和雷达》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10

《走月亮》

一、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月亮”时的所见和所感;全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情感深沉,充满了诗情画意。

重点:通过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通过课程的讲解,能与作者感同身受。

难点:因为“走月亮”这种习俗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如何联系孩子的实际,让他们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走月亮的快乐?

全篇文章思路:先切入孩子们散步经验,然后再让孩子们联系实际,然后抓住“奇妙”二字,贯穿全文的所见,所思,所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卵”“俗”的书写;

2.弄清楚作者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思、所感。

3.联系自己生活体会,通过文字,感受作者为何在走月亮时感觉特别的快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月亮图)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它是那样明亮,那样柔和,古往今来,这一轮明月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李白曾经在月色写下了《古朗月行》,苏轼在月色中写下来《水调歌头》。如今的月色和那时的月色几乎也无太大的区别,那我们现代人会在月色下做什么呢?

2.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月色下做过什么事?

预设答案:散步、逛街、看星星

3.下面,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好朋友,他叫吴然,是白族人,生活在云南普洱,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看他在月色下做什么。

预设答案: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从题目知道了,吴然啊,他在月色下和阿妈走月亮。那请同学们将文章默读一遍,然后告诉老师,作者和阿妈“走月亮”的意思是他们在月色下做什么?

预设:我和阿妈手拉手在月光下散步还可以怎么说?

2.你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①:我从书上的第三小节中的这句话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观察的真仔细啊!)

预设②:书上说的——书上哪里告诉你的?——哪句话告诉你的?(追问)

师:你能把这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老师在课前也去查了“走月亮”,引出资料——中国很多的地方,大家出于对月亮的喜爱,在月明之夜,身着盛装,一起在月光下散步,欣赏风景;(出示课文插图)

4.看——我和阿妈身着盛装,在月光下走着走着……这就是——“我和阿妈走月亮”

5.那,老师想问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个机会让你和妈妈去乡下,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晚上妈妈带着你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悠闲地在月色下散步,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感受是什么?

预设:各种乡村的经历,目的是唤起孩子农村的经历。

6.那,我们的作者吴然,他在和阿妈走月亮的过程中,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从书中找出作者告诉我们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讲讲作者看到了什么?

预设:

①看到了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教师引导:那作者是如何描写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月亮的?(教授写作方法)

预设答: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了吗?作者不仅写自己看到的月亮,还写了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的月亮照亮的其他景物,真的是美啊。这个美,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作者使用的排比,这些景色从远处,写到近处,直接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月色图啊。

出示相应景色PPT图片

其他看到的景色,也是用这种“看到了什么?——作者如何描写?”(从修辞、从构图等方面评价。)

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从单个字,去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老师引导:这是什么景色?“流”字是不是用错了?换成其他的“散”字行不行?为什么?

其次,作者听到了什么?

类似分析……

再此,作者闻到了什么?

类似分析……

最后,作者想到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在与阿妈一起走月亮的过程中,感叹了很多次。这句饱含作者情感的话是什么?

预设: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2.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感叹?

预设:开心、激动、难过、悲愤……

教师引导:总之,就是心情不平静的时候。那作者是在什么心情下感慨?

预设:高兴

教师引导:为何高兴?

预设:因为和阿妈走月亮。为何和阿妈走月亮就高兴,不仅高兴,还非常高兴。

教师引导:那作者为何不断地在感叹?而且还不止一次?你觉得他可能在感叹什么?

预设:因为月色太美了,因为月色下的景色太美了,因为月色下我想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因为与我一起走月亮的人是妈妈。

教师引导:所以,作者真的是单纯的在感叹月色吗?在感叹走月亮这种形式吗?

预设:并不是,是在感叹此时此刻的景色,此时此刻的心情,此时此刻的我和妈妈,此时此刻的美好。

教师总结:所以,同学们。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在不同心情下和不同的人的陪伴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啊。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对经常陪伴着我们的父母熟视无睹,不知道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老师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能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与特别的人在一起时享受到的美好时光,并将这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我想同学们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一定会觉得特别温暖。也迫不及待的想跟别人分享或者是记录下你与你最喜欢的人在一起时度过的美好时光。

请同学们以“美好时光”为主题,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快乐时光,下节课我们请同学给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和幸福。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以“美好时光”为主题,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快乐时光,下节课我们请同学给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和幸福。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11

一、目标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1、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1—4段)——看戏中(5—30段)——看戏后(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民风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五、导拨提炼:

总结存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那是因为: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六、检测反馈: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

词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

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

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

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6、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横卧”。

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么意思?

C、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A、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

B、小山:若隐若现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钱塘江大潮。

五、作业

A、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13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

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

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板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囚犯”

“一个小花园”

为什么——了不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

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来。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点拔: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是因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现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引导在读中质疑,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品味。并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寻找重点段落,领悟童话的内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效果很好。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法。

教学重点:

1、读写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教具:

生字、词语卡片

教法:

引—读—议—悟

学法: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背诵古诗《咏鹅》,激发学生兴趣。

2、导入,揭题?板书:白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①大声朗读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标画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边画边读新词,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③读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自主学习。

3、检查自学情况,并相机纠错、点拨。

①认读生字词语.指导书写“餐”“脾”“蹲”.

②学生汇报: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讨论: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鹅的高傲?(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2、快速读文,标出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白鹅的姿态(第1自然段)白鹅的叫声(第3自然段)

白鹅的步态(第4自然段)白鹅的吃相(第5—7自然段)

3、认识过渡段(第2自然段),并了解其作用。

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四、积累:

抄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15

教学目的:

理解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它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体会它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谁来说说蟋蟀住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评价它的?

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作者评价: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过渡:蟋蟀是怎样建造它的住宅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二、学习第三段。(7——9)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7——9自然段,小组学习

(1)讨论蟋蟀什么时间怎样建造住宅的?

(2)找出蟋蟀盖房子的句子,划出有关的动作词

(3)哪些句子让你感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检查、汇报。

3、出示句子: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齐读句子。

(2)找出蟋蟀盖房子的动作词。(扒、搬、踏、推、铺)让学生上台写出来。

出示有带点字的句子。

释:扒土:把土挖开。

倾斜:歪斜

(3)蟋蟀盖房子用的工具是什么?(前足、后足、钳子)

这么简单的工具,却能建造出有门、有平台、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的住宅,

问:这样的工程怎么样(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4)你觉得它盖房子怎么样?(了不起很辛苦非常艰难)

(5)指导朗读。(艰难的语气)

问:工具是这样的柔弱,建造房子是如此的辛苦和艰难,蟋蟀有没有退缩放弃呢?

生:没有。

问:作者观察到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答。

4、出示句子: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从这段文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蟋蟀很勤劳蟋蟀不怕苦、不怕累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作者观察很细心)

作者“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作者观察很认真蟋蟀真的很能吃苦耐劳)

过渡:住宅的重要部分很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了,够宽敞了。这么宽敞了,已经可以住了,可是蟋蟀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整修)

4、轻声读课文第9自然段,

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蟋蟀整修工作要花很多的时间,更多的劳力?(长时间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加深加阔)

工具是那样的柔弱,建造房子是那样的辛苦和艰难,整修工作又是这样的花时间,这时的你,会对蟋蟀发出什么赞叹呢?请你说一说。

(蟋蟀,你真了不起;蟋蟀,我很佩服你;蟋蟀,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建筑师蟋蟀,你的住宅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5、小结。

这部分主要介绍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体会到了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

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得如此的具体呢?

(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并能够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

6、练习:

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特点

有名吃苦耐劳

扒搬踏推铺

建造

整修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16

教学要求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成长之路,得到有益的启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培养认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友情的可贵,受到意志品质等思想品德教育。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用毛笔临摹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2、能用普通话交谈,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

2、了解本期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本期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四年级的学习了,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给小弟弟和妹妹们做出榜样。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比原来我们所学的又加深了不少,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目录。大家翻开书

二、分析本册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看看从目录上看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要学习多少篇课文啊?

师:除了课文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学习内容那就是——语文百花园

师:说得对,在这个美丽的百花园里,大家都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我们要向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勤劳地在这些物产丰富的百花园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下来,就可以酿造出最最香甜的“蜂蜜”来!这个蜂蜜谁知道是什么啊?

师:此外,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好汉字不但会写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编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还帮大家安排了三次的识字。而且每次识字里都有好听的儿歌,还有许多的好听的`故事,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想不想赶紧学习到这些知识啊?

师: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三、总结提出学习的要求生述,师小结板书。

1、课前要认真预习。(1读2划3想)

1读就是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和课后的生字读五遍,如果五遍读完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那就再读五遍,直到自己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他们觉得满意了才行。读好了之后,每篇课文都要给家长签字,怎么签呢?__X已经读了课文x遍,读得流利。

2划那就是读好了书之后还要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还记得怎样去找自然段吗?(对,去找前面空了2格的地方),划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项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划是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把每一课里的生词给划出来)怎么样知道哪个是生词啊?(对了,翻开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课文里找,只要能与生字组成词的我们就叫它——生词)比如:第一课里.....

3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勤奋求学而不用心思考,最终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心中有疑问而不想办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忘光。

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个会学习的人,更要做个会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能解答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让老师和同学钦佩的人。所以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想,想什么啊?(有很多,比如:课后的思考题,还有对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啊句子啊,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宝贝?,对啦,用它来记录下来,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甚至同学之间也可以,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解答,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的果实。

2、课前预习我们会了,接下来还要注意什么呢?对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专心听课可是学好知识和本领的关键。上课学习也有个小窍门:1听2想3笔记

3、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认真作业,勤读背书,认真写字,勤写日记,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课前五分钟的学习要求

四、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师:老师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1、写字测试

2、阅读测试

3、回顾暑假生活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17

【教学目的】

1、交流自身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空虚。

2、写一写自身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相互的优点,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时布置】

4课时。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身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一起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身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1、分组: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要求:

⑴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⑵表达真情实感。

⑶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1、汇报提示:

⑴形式:

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扮演,进行发言。

⑵内容:

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2、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同学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身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资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身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一、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明确习作要求

同学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精彩回放

1、回忆自身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

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四、习作与评议

1、同学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同学习作片段:

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身的习作,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和时点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五、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六、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观赏评议。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

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⑴自主发现。

⑵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身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

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

成语接龙。

5、竞赛:

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一毛对()弹琴如()得水()死狐悲

杯弓()影()毛蒜皮()立鸡群指()为马

为()作伥车水()龙万()更新门可罗()

()()点水顺手牵()哀()遍野抱头()窜

三、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篇18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拿出放大的蟋蟀图片)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生:蟋蟀。

[评析]放大的小东西——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而且激起平时就喜欢小昆虫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帮老师一下

学生说字形,老师板书"蟋蟀",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

[评析]教师大智若愚,让学生帮助老师说字形,调动学习积极性,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让学生牢记"蟋蟀"字形。

2、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建住宅"

把蟋蟀人性化为"小东西","小家伙",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基调。

由"住宅"一词的惯性思维,激起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兴趣,直奔文章中心。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师:你了解王老师的住宅吗(多问几个学生)

生:不了解……

顺:(惊讶)不了解王老师住的楼房一百多平方米,二层楼,比它的好多了。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眼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同学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生: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评析]通过与老师住宅的对比,很自然地使全班学生转换为评委这一角色。

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营造出一种人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个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你在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教师重在指导"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评析]由学生自己找生词,讨论生词,真正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随遇而安"是本课中学生最难懂的词语,教师的指导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课时

一、了解蟋蟀住宅特点

1、各位评委们,你们辛苦了,通过上一节课大致了解了小家伙的住宅,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王老师记性不太好,麻烦各位把每一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评析]一句"工作辛苦"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2、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评析]住宅特点是本文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找特点,画句子,并用一个词概括,从而突破文章重点。

3、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师:我的住宅大门朝南,只要天上有太阳,家里就有阳光。

生: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用隐蔽。(略)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有太阳能热水器……它有吗谁的住宅好

生:老师的住宅好

[评析]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的好,为什么没它的有名(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管道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评析]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三、再换角色,指导说话

1、现在你不是评委了,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现在正在参加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的,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2、学生准备后,发言。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收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评析]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将学习拓展到教材之外,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五、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作业(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等。

(2)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评析]作业设计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6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