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 >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 刘骏 二年级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习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节)

学习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图1、2: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⑴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⑵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⑶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7、指导朗读。

三、小结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

四、布置作业

给大家一个建议:读一读古代英雄故事,在班级举办英雄故事会,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

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

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

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

(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

(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

(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学讲)

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

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4

一、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会讲述“黑板”跑了这个故事。

学会默读课文(动嘴,不动声)。

三、教学难点:

课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

通过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有关安培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14 “黑板”跑了

学生齐读课题

2、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1、自读

要求:准字音,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检查

安培 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 聚精会神

思考 计算 演算 竖着 粉笔

移动 掏出 开始 结果 车厢

热闹 准备 继续 车辆 只顾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默读课文

做到:动眼(拼音和字一目双行)、动脑、不动声。(教师检查)

4、分段指名读全课文

5、齐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6、讨论交流

(三)学习生字:数搞考始计

1、齐读生字,分析字形。

2、教师范写。

(四)讨论理解课文

课文用一句话来介绍安培。请找出来读一读。

1、学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怎样读好这句话?

(4)相机圈出:法国物理学家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课文就举了一件事,来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什么事?

讨论;

对,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是黑板。所以,课题黑板跑了,其实是------------跑了。所以课题上加了引号。用来表示不是真的黑板,而是马车车厢的后壁。可想而知,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课文的哪些句子能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的的确确非常专心。

2、学习二--五段

分小组讨论,找出句子读一读。(在课文的第二--五段中)

全班交流讨论,并随机指导朗读。

安培这样专心,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叫---------聚精会神

陆老师还送给大家一个成语:全神贯注

(五)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心算、计算、演算”。

2.围绕“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个中心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课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怎么跑。

2. 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指题齐读:“黑板”跑了)

2.复习字词,出示:

开始 思考 移动 粉笔

后来 计算 准备 黑板

3.开火车读,齐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讲了谁的故事啊?

5.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安培吗?

6.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过渡: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自由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 自由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2.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1) 指名答,读第二自然段。

(2) 安培一边散步,一边思考一道数学题。书中具体怎样写的?知名答。

(3) 出示: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

(4) 再指名读。

(5) 出示: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

(6) 读一读,比一比,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7) 句子里的“好像”能不能少?为什么?

(8) 齐读体会。

3. 你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1)指名答,读第三自然段。

(2)再指名读。

(3)真高兴啊!你为什么这样读?

(4)你们能像他那样读吗?想读的起立。

(5)这一段中有三个词意思相近,它们分别是(出示词卡):心算、计算、演算,你能区分它们,把他们填在恰当的位置吗?

(6)出示:1.开始他在(),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划呀划的。

4.他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以下。

5.他在“黑板”上()起来。

(7)先自己读一读题目思考。

(8)指名填。

(9)有不同意见吗?

(10)这三个词体现了安培由思考到计算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度,体会。

6. 你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1) 指名答,读第四自然段。

(2) 出示: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出结果了!”

(3) 再指名读。

(4) 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自己先练一练。

(5) 指名读,齐读。

(6) 引读“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这时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7) 读到这儿,上节课有人提的问题:黑板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黑板怎么会跑?有没有找到答案?

(8) 指名答。

(9)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提问题,还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10) 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黑板,可见他搞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吗?

(11) 能换个词吗?

(12)齐读课文,再次体会安培的专心。

五、教学结束:

《练习与测试》第50页第三项。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模板

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