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一年级 >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

时间: 新华 一年级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优秀的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设计:

一、自学、认识

游戏导入: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有一个规定:“要发言,先举手”。活动一:

想一想:你喜欢举哪只手?你写字、画画用哪只手?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举手游戏)老师说举哪只手,你们就举哪只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同学分不清左和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

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1:左眼和右眼

生2:左耳和右耳

生3:左脚和右脚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说出这么多。

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有慢到快,又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左眼、右眼。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相信接下来同学们的表现会更精彩。

二、参与实践

探究学习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

师过渡:小朋友,你们都爱吃水果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大家爱吃的水果,请小朋友呀,仔细观察这些水果,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件出示:“水果图片”(香蕉、桔子、西瓜、苹果、梨)

让学生独立思考:

1、图中有哪些水果?

生1:略

2、从左起,西瓜是第几个?

生:从左起,西瓜是第3个。

师:你回答的太好了,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

3、从右起,苹果是第几个?

生:从右起,苹果是第2个。

4、桔子的左边有什么水果?右边有什么水果?

生:桔子的左边是香蕉,桔子的右边是西瓜。

师:你说的真棒,你们真聪明,那么老师说你们能摆一摆吗?

三、再认识,体验

动手摆

师:下面呀,把你们的卡片拿出来,根据老师的要求

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

要求:

1、先摆○

2、在○的左边摆△

3、在○的右边摆□

4、在□的右边摆☆

5、在△的左边摆◇

让生根据要求在下面摆,师巡视,然后找生到展台摆。

同桌交流:在你们摆的图形中,从左起,第二个是什么?从右起,第三个是什么?

小组讨论:

生:从左起,第二个是△,第三个是○。

看一看,说一说

⑴同桌互相说一说:坐在你左边的是谁“坐在你的右边的是谁?

⑵指名说

师:现在教师和学生都举起右手。

师问: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下面请大家观察一下,如果老师和你们一样面积大屏幕,那你们看老师和你们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

师说明:由于老师刚才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也就是说,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板书),现在大家对左右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让我们在歌曲中在感悟下左右吧?(放音乐:健康歌,全体站立,让生唱并表演)

练习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2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掌握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学习重点:

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习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

3.小组讨论:(1)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或合数?(2)根据因数的个数,可把非零自然数分成哪几类?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是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4)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6.组内交流。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引入

[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利用课间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

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找到了?]

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类与整理。师板题分类与整理。

2、感知分类

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师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3、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讨论汇报

[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板演分法。

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当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动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成像方式的特点。]

①边数边画;②先分,再数一数;③图和数相结合。

(2)还可以怎么分?

[按颜色分类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活动后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讨论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二、小结

[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在汇报第2题时,可让学生回答: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继续推在同一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与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练习三3—6题。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

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 )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

每盘放( )个。

第4题:

圈一圈,说一说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

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

(4)、除法初步认识(一)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1、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围绕新课标的这一具体要求,力图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为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过程中,为此创设了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动氛围,从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注意在课中引导学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从小到现在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谁能说说自己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积极发言,“长高了、长胖了、……。”

看,大头儿子也来参与咱们的发言了,(演示:大头儿子唱着歌向同学们走来,最后,露出两颗掉了的门牙笑着问候大家),谁发现大头儿子的变化了?(换牙了)

有换牙经历的孩子说说自己换了几颗牙?

生:汇报自己的换牙数量

师:面对全班换牙的情况,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换几颗牙的人最多?换2颗牙的有几人……

【评析:身体的变化是儿童每天都在亲身经历的事情,其中换牙又是本阶段的孩子必经的一件事,这样从学生最切身的体验入手,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并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兴趣盎然!为了把学生发展的思维暂时收拢,并且保证兴趣不减,课中引入了大头儿子,这样不到1分钟的情境创设,给孩子们带来的却是思维的融合贯通!于是把焦点集中在了对换牙的讨论上,同时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存在。】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6

教学内容:

课本91—9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在具体情景中建立时间观念。

2、使学生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看整时,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会应用。

教具:实物钟表、钟表图片。

学具: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仔细听好了。

你早上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生:6点半、7点……)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

(生:听家长说的、看钟表的……)

要想知道这些时间我们就要学习认识钟表。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有关钟表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请优等生介绍:钟表上有数、有长针、有短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长针短针

谁还有补充?

(生:钟表上有大格、有小格……)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格小格

2、指导观察: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钟表。

拿出你的钟表。请仔细观察钟表上的数。

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钟表上有12个数。还有学生会边说边比划数是按照这样的方向排列的。)

你知道钟表上的长针、短针分别叫什么吗?

长针叫分针,用手指一指你的钟表上的分针。

短针叫时针,用手指一指你的钟表上的时针。

钟表上每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数一数钟表上共有多少个大格?

(生:有12个大格。)

你知道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生:共有60个小格。)

有关钟表上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

引导学生明确时针就是表示几时的。

3、认识时间:

出示钟面图:

8时3时6时

这几个时间你们认识吗?分别是多少?

你是怎么认识的?

想一想这些时间你在干什么?

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分针指向几?

(生:都是指向12。)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是因为分针都是从12出发正好走了一圈,又指向12。)

分针指向12就是整时,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写时间:

你会认时间,会写时间吗?

我们来看第一个时间是8时,我们先写一个“8”再写一个“时”。

时间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电子表的显示方法。

这种表示方法是这样写的“8:00”。

你见过这种表示方法吗?在哪见过的?你可真会观察。

你想试试吗?

请你把后面的两个钟面上的时间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找两人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认识钟表的方法是什么?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下面就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现在我要观察一下哪个同学眼睛亮、嘴巴巧,我拨钟表你报时,抢答。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咱们班的学生个个眼睛亮、嘴巴巧脑子转的快,现在我要看一下你的小手是不是很灵活,准备好你的钟表我报时你拨钟表。

请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3、课本92页内容:

请同学们赶快收拾好学具,快速打开课本92页,请同学们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

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 <4 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初步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梳理知识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

(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

2、减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

(2)小组合作

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

(3)展示交流

(4)练习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

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

△+○+□=40△=()

△+○+□+□=46○=()

△+○+○+□=70□=()

3、P78T2

三、总结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11

教案设计示例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12

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对不确定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测。

3、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在统计过程中渗透概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理念:

统计与概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素养。了解并能叙述所呈现的数字与图表的意义,也能运用统计表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我从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到自主参与统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数据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从中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和做出猜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生日歌》。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呀?

生:这是《生日歌》。

师:这是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歌。那同学们还记得你的生日吗?快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师追问最后一名同学:“那你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么?(8月6日)”

生:我的生日在秋季。

师:他说他的生日在秋季?看起来同学们对一年四季月份的划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帮大家区分四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

二、四、五月春天来,燕子含泥柳条摆。

六、七、八月夏天到,绿树成荫叶儿茂。

九、十、十一秋天来,农民丰收乐开怀。

十二、一、二冬天到,树儿树儿戴雪帽。

师:边齐读儿歌,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哪几个月是春、夏、秋、冬季。

师:通过刚才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二、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刚才发言的同学现在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了吧!那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生日的月份在哪个季节了么?

生:知道了。

师:可是老师现在想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我该怎么办呢?快来帮老师想想办法?

(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生:老师我建议你来数一数。

生:我建议老师去调查调查。

师:你们的主意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调查一下全班同学生日的季节情况。板书课题:生日

二、调查统计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学具卡片,上面有四个季节,请你把自己生日的季节用圆圈圈出来,然后交给你前面的同学。

生收学具卡片。

师:这是我们调查的结果,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想一想以前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记录符号呢?

生:有圆圈。

生:有三角。

生:有打对号和写正字的方法。

师:那哪种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呢?

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

师:那我们现在就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数据。

师:老师和四名记录员分别记录四个季节的数据,再找一名唱票员来唱票,注意语速要慢,还要找两名监票员,一名收集唱票员读完的数据,另一名同学看他读的是否准确。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任务是一样的,就是仔细观察和认真倾听,看四名记录员记录的是否准确无误。下面我们就开始记录:

师:记录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算一算我们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生:我们一共调查了52名同学。

师:我们班的同学一共有52名正好和我们调查的结果想吻合,说明同学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非常认真,没有多余的,也没有遗漏的。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记录的结果,迅速打开书90页,完成中间部分的涂一涂。完成后,同桌认真检查。

生:完成统计图。

三、绘制并分析统计图。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绘制的统计图拿到前面来让大家欣赏欣赏?(找一名同学)

师:对照自己的统计图,看一看这名同学绘制的准确吗?涂得怎么样?

生:他涂得很准确,而且很美观。

师:那同学们把自己的数学书合上,一同来看前面的统计图。看了统计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开始老师提出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多的问题呢?

生:老师我能解决,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还能通过统计图发现其他的问题么?

(此环节主要是鼓励求异思维,大胆创新精神,培养人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根据统计图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能通过统计图发现这么多问题,那么假如我们班新来一名同学你能猜到他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生1:我猜他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生2:我猜他可能在冬季过生日。

生3:我猜他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新来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集体当中,也是咱们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猜一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此环节教学进行可能性的渗透,培养学生数学猜测意识)

生:我猜新来的同学最有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猜他最有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师:有没有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没有人举手,看起来你现在是势单力薄了。

师:现在有两个不同观点,那请猜新来同学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生:我猜他在夏季过生日,没有什么理由,只是觉得夏季很美!

师: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你能用你的理由说服刚才的这名同学么?

生:我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是因为他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根据我们班调查的结果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我猜他过生日的季节最有可能在春季。

师:他说得有道理吗?(有)他由人数最多这个信息,做出了合理的推测,看来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家。请注意他说的时候有个词用得非常科学,你发现了吗?

生:“可能”

师:你很善于抓住学习的重点,“可能”这个词很值得研究。在哪个季节过生日都有可能,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在这个季节过生日的可能性就较大,可能性较大并不意味着一定在这个季节,刚才有位同学说人少的季节过也是有可能的。看来数学真的值得我们去专研。

四、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写纸条的方法调查了全班同学过生日的季节,那除了写纸条的方法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老师我们可以用举手的办法。

生:我们可以用站排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13

[教学内容]准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

(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__?……(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全班看书,数一数每个图内有几个实物,再认一认右边的数字。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手指图旁边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认数字。(从小到大指、从大到小指、跳着指、任意指等。)

(5)写字准备练习。

出示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并说明在格内写横线要从左向右,画竖线要从上往下;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试着描红(用书上的),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这是学生由学龄前儿童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否上得顺利、是否有趣对学生影响很大。课堂上力求多让学生参与(看一看、数一数、认一认、说一说……),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入学前已有的基础,为新课做好准备。

3.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实物图。

全班学生动手分类。教师问:怎么分的?怎么想的?(教师归纳)

4.质疑与总结。

教学意图:先放手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体现主导作用。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15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 =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 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 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 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 总结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 作业

1、 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16

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口算课件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每组题目,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题

(一)教学连加

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华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华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课件,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 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 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题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课件,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65页最下面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65页最下面第二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 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3、完成练习十四第1、2、3、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1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认识星空中由7颗星组成的星座。

2. 知道“7”的正确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1.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2. 能正确书写“7”。

【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心情。

2. 在画星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正确数星星。

教学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教学准备:

教师:光盘、实物投影仪、数字书写卡片。

学生:方格纸、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课前准备交流

请你说说自己生日所在的星座。

2. 光盘演示

(1)出示书本上的4个星座。

(2)介绍这些星座的名称:天鹅座、狮子座、大熊星座、射手座。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探究

1. 观察这些星座是由多少颗星星组成的?

请大家一起数数:1、2、3、4、5、6、7 师:全是7

2. 小组活动

(1)用小圆片拼出数为7的星座图案。

(2)为图案取个星座名称。

(3)汇报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取这个名称?

3. 出示题2:按给出的数画星图

(1)学生尝试自己画。

(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星图。

三、练习

1. 书写7

(1)学生尝试自己写。

(2)交流写法及注意点。

(3)师指导写法。

2. 拓展

选择1到10 个数。

3.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图案。

4. 说说你的图案像什么?

四、小结

请学生说说今天你学习的愉快吗?你又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全集篇1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四、教学过程

(一)4的组成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2.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二)学习3和4的分与合。

(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

(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

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

(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把较难的5的组成当作练习,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分解过程,借助深入讲解的4的组成这座桥梁,搭建5的组成,并在完成4和5组成的基础上,再找规律,完善认识,增加数学的神秘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基础应用。

(1)猜一猜。

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

(2)对口令。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习。

(3)说一说下面的图表示什么意思,再填空。

2.解决问题。

(1)能一样多吗?

以独立书写的形式完成教材23页第3题,并说明原因。

(2)怎样就公平了?

更改23页第4题变成6个人,左边2个人,右边4个人,问题是怎样就公平了?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道关于6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和对口令中巩固新知,复习2~5的组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的特点,有时可以平均分,有时不能平均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习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

6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