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六年级 >

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

时间: 沐钦 六年级

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都有哪些?数学家也研究纯数学,即数学本身,并不针对任何实际应用。虽然很多工作都是从数学的研究开始的,但是后面可能会找到合适的应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整体设计说明: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

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

(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习)。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出示)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拓展练习: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3×40=8×15

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3:8=9:(  )  0.5:(   )=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

两个内项的积是:8×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5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明,如果出现不相等的,要观察反例,说明两个比组不成比例。

6、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三、基本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6:3和8:5

(2)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学生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如1)两个外项的积是6×3=18,两个内项的积是3×8=24,18≠24,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3=(   ):5

(2)(  ):1/3=1/4:1/6

(3)0.2:0.6=6:(   )

(4)4:3=80:(  )

3、用5、3、4、8这四个数组比例,看看你能组几个?为什么?

4、把5、3、4、8这四个数换掉其中的一个,组成比例。

5、在例一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

6、回顾矛盾冲突题目:9解决因为两个外项乘积是1,所以两个外项乘积是1,另一个数就是那个已知数据的倒数。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质疑,并完成课题总结),提出预习任务,(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呢,请自觉预习课本35页的例题2和3)

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导学)

课前两分钟

一、旧知铺垫、导入复习课

1、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前置学习(自学)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复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什么不足,一起讨论。

小组合作

学习

(互学)

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1)说一说主图中所说的含义:

台风中位于A市东偏南30度方向,距离A市600千米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沿着直线向A市移动,

(2)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3)理解题意,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图。

(4)台风在A市的东偏南30度距离600千米的地方。

(5)图例要弄懂。

(6)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台风中心在A市的什么地方?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全班交流

展示学习

(展示)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3、复习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主题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本题的含义。

(3)互相讨论方法。

4、完成21页中的做一做。

1)你是怎样做的?

2)集体订正。

5、学生自学教材第22页例题3.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2)、同坐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完成教材22页的“做一做”。P23第2,4,6,7题

集体订正。

挑一道典型的求平均数的题目进行练习,如求平均速度;复习一下画角的过程,会描述小林家在小强家什么位置,小强家在小林家什么位置?

拓展检测

学习

(测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画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确定距离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的距离。

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复习导入

1、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表示出班级“---”同学的位置?指一生说。(这位同学是用数对表示的)

2、以学校为参照点点,说一说旗医院的位置?指一生回答。(旗医院在学校的西北方向)(这位同学用方向表示,为什么不用数对表示了?反之,第一问为什么没有用方向表示?)

3、师小结引出新课,表示位置的时候,区域小,没有参照点时可以用数对表示,比如第一小题。区域大有参照点时要用方向表示,如第二问,可是在学校西北方向的建筑还有很多,比如水泵厂家属楼,锦山市民广场,西府加油站等等,怎样能更具体的表示出旗医院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课本情境图,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学生先说,说的不准确不完整。师:说的有道理,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A市东偏南3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的过程。)

预设2:在图中怎样画东偏南30°?(这个问题稍后解决)

预设3:是以谁为参照点的东偏南30°。(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不错)

预设4:台风中心在哪个大的区域内?(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及周边”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你的想法与老师的不谋而合)

预设5:能不能说南偏东?(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新,能不能这样说?“能”谁知道用“南偏东”应该如何表示?学生先叙述)(说的不错,看来用图结合着说会更好。课件展示:南偏东60°,南偏东6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南方向为起始边,向东旋转60°的过程。与东偏南30°,他们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因此东偏南30°亦可以表示为南偏东60°。那么北偏西20°,还可以表示为什么?生说“西偏北70°”像这样你还能举个例子吗?)(同学们真厉害,能够举一反三,老师也要向你学习。)

2、我们理解了题意,把不明白的问题也解决了,考验大家的时刻到了,(教师出示只有4个方向的方位图,学生每人一份)你能用方位图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完成。

3、选取有代表性的图在展台展示,并说一说这幅图能不能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预设:1、没标名称的;2、没标度数,距离的;3、东偏南30°画错的;4只有方向没有距离的等等)

4、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才能准确的表示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了吗?

5、修改自己的图,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6、展示两个组的图,并说说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7、小结:怎样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先画出4个方向的方位图;再画出方向,标出度数;用一条

线段表示一定的距离,标出图上的距离;标出各个名称。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二、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四、我的收获与思考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具体位置:方向、距离

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

一、知识扩充

(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2001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时间 × 利率。)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师: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2012年。(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生总结:税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1-20%)。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效果预测: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

1.奉献。

五年一班的张华同学在20_年1月1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

2.理财。

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

3.帮助。

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

4.介绍小知识。(教育储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的三组生活习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效果预测:学生喜欢智慧的挑战,对学以致用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他们一定会用智慧的眼光解决习题中的生活问题,同时在教育储蓄的感召下,进一步感悟党和人民的期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教案(精选篇7)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1、2、3页。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认识”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以及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用圆规画圆、设计图案、扇形的初步认识。《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这一内容的具体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本版本进一步明确了观察、操作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数学活动,强化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

从单元安排看,本教材把圆的认识和画圆安排了3课时,更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的建构思想:重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并在经历图形认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2.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并对周围环境中与圆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体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1.掌握圆的特征。

2.认识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直尺、三角板、圆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的脸是圆圆的,长长的、还是方方的?其实呀,老师更喜欢圆圆的脸,快来找一找,咱们班的同学中,谁的脸是圆圆的?圆圆的脸透着可爱,圆圆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可爱的孩子们,老师喜欢你们!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虽然我们彼此还不太熟悉,但是老师相信,咱们一定能够很好地配合,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有信心吗?

二、教师引领,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大家的脸上找到了圆,那除了圆圆的脸以外,咱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呢?

预设:钟面、硬币……

出示幻灯片(圆形物体)

正如同学们所说,钟面上有圆,硬币上有圆,车轮上、茶叶桶上还有圆,可以说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索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描圆

要想认识圆,那咱们得想办法先得到一个圆。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得到一个圆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说说,你打算怎样得到一个圆?

预设

生:我想绕硬币的边画圆。

生:我想利用尺上的圆洞画圆。……

同学们果然勤于动脑善于动手,老师真的为大家高兴。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在老师为你准备的操作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把它剪下来。

3.探索圆曲线图形的特点

摸摸你的圆的边,想想看它与我们以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得出圆是封闭的曲线图形。

板书:曲线图形。

4.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半径以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①出示幻灯片。

②生操作,然后交流,引出圆心定义,并把圆心标在圆上。

在一个圆中,我们把折痕相交的点叫做圆心,其实除了圆心外,圆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认真阅读书中的文字。

出示自读提示: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③师生交流,认识半径、直径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预设

A.认识半径

半径定义及字母表示。

师注意引导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两条半径,并思考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为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同一圆里有无数条半径。

B.认识直径

直径定义及字母表示。

生交流过程中,师引导明确

⑴圆的直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通过圆心,二是两端都在圆上。

⑵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两条半径,并思考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直径,为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

C.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测量你圆中的半径和直径长度,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比较至少三条半径和三条直径的长。

生交流得出: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相等,直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师板书即d=2r或r=

5.知识的梳理

出示课件: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而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或r=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咱们学习了这么多圆的知识,那么大家敢随我去《圆的王国历险园》去逛一逛吗?

出示幻灯片。

1.直径半径抢答馆。

2.爱心救助站。

3.巧手测量坊。

四、回顾知识、感受圆的魅力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回顾知识)

师:一位希腊的数学家说过:“圆是最完美的图形“。最后,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圆的世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吧!出示课件。

五、作业

幻灯片:为什么井盖是圆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来,共同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3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