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设计 >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

时间: 新华 教学设计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包含合理的板书设计,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好的一年的级数学教案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一年的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粘纸。

重点难点:

1.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一定顺序排序。

活动过程:

一、红黄椅子间隔排队,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宝宝们,你们看,今天的小椅子也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有什么颜色呀?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呀?幼:红色、黄色、红色、黄色??.师:黄椅子和红椅子一个跟着一个排排队,好看吗?

师:图形宝宝也想像它们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排队.

二、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请小朋友找条小椅子轻轻地坐下来,图形宝宝来啦!

2哪个图形宝宝来啦?出示圆形图形.来了几个.(1个)

3、教师边放圆形边说:圆形宝宝请你排在小花后面,圆形宝宝后面跟着谁?同时出示三角形图片。三角形宝宝请你排在红线上,三角形宝宝后面跟着??.出示圆形

4、圆形宝宝请你跟紧三角形哦夷,圆形后面会跟着谁呢?你们猜会是谁?(三角形)

5、圆形和三角形宝宝怎么排排队的呀?(一个跟着一个)

6、一个跟着一个,谁跟着谁呀,三角形跟着谁呀,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吗?(伸出小手说)

7、谁排在最前面呀,圆形后面跟着谁呀,教师指幼儿念完,教师继续念空位的图形,哎呀,糟了,还有两个宝宝掉队了,我得赶紧把它找回来。

8、手拿圆形和三角形,这两个调皮的宝宝,一起跑出来了,谁能帮助它们呀,像前面的圆形宝宝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交替的排。

9、请幼儿来操作,并集体检查。

三、.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1、记住它们怎么排排队的吗?小眼睛遮住,不许偷看哦,师将圆形藏入口袋。哎呀呀,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藏起来了?

2、集体检查,跟着幼儿找一找,边指边念。我们一起把它喊回来好吗?圆形宝宝快回来?

3、小眼睛闭起来,请一幼儿将图形宝宝藏好,哎呀,这次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不见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把它喊回来,集体检查。

四、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1.师:哎呀,玩到现在一直都是谁排在前面呀,三角形宝宝有一点点不开心了,它说圆形宝宝我也想排在最前面,你能让我排在最前面吗?

2、师:圆形宝宝说,好吧,就让你排在最前面,不过要请你排在小红花后面,后面的宝宝都要跟着你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

3、师:们猜三角形宝宝后面是??都排在什么上面。你们想不想帮助它们重新排一排?

4、师:看一看上面有什么,长线是让谁站在上面的呀,帮助谁排在最前面呀。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到外面找找还有什么是一个一个排排队的。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2

1.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生成原理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师:我们知道,圆柱的底面是圆,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可是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又该怎么求它的面积呢?

(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来求侧面积?(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圆柱的特征研究)ppt展示 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

(4)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师生活动: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话,该如何表示圆柱的表面积。

深化原理

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

应用原理

如果给圆柱形笔筒侧面裹一层彩纸,笔筒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0cm。那么想想得准备多少彩纸?

课堂小结

师: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常用的学习用品?能否设计一个笔筒?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

师:如何确定?

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

师:课后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3

教案设计示例

轻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用权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2、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未知加数的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本环节检验学生10以内加减法掌握情况,为填未知加数做铺垫,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调整课堂预设。)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从这一题的练习中,初步为填未知数的方法奠定思维策略基础。)

3.猜一猜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课件演示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设计意图:学生会利用学过的知识猜出答案,这里不知道盖住了几个,与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

师: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出示图片:

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个性设计:

猜牌游戏:

1、(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2、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3、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圆珠笔图

教师指图提问:

(1)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钢笔)

(2)看一看盒子里一共能放几支?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数盒子里的空格)

(3)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7支)

再放几支就能把盒装满了?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就是10支了?

师:盒里放了7支钢笔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板书:7)还要放几支,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板书:+)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未知数在算式中用括号表示、左边写半个圆“(”右边也写半个圆“)”,这就是括号,请你们在桌上用手指写一写、

已经放了的7支和还需要放的几支合起来是10支,所以加法算式应写成:、这个算式读作:7加几等于10、(学生齐读)

①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填未知数、(把课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填写加法算式中()里的数、

没有图怎么想?(想:7和几组成10、10减7等于几……)7表示什么?括号里的3呢?10呢?

2、教学旗子图、

①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先同桌交流,再全班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6=10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点子图和算式5+()=8,师:请小朋友把点子图和算式合起来看看,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应该再画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为()+2=7

3、填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后校对。

2+()=8()+6=9()+1=7

1+()=9()+5=72+()=8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逐渐脱离实物,把直观感知提升为数的抽象思维。】

●课间游戏:

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我们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5=9。先观察,再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说一说想的过程。

2、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口答、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口头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方法:

1.出示课题,简单社会公益教育。

2.出示情景图:观察,说出主要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一):  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列式: 56 + 30 =

观察:两个数分别是什么样的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用小棒摆摆,同桌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拨珠子:先拨56,5个十,6个一。

加30该怎样拨?(为什么把“ 3”加在十位上?)

观察:加完“30”后,计数器十位、个位各有什么变化?

(十位:50 + 30 = 80 个位:没有变化)

完成算式: 56 + 30 = 86

对比:56 + 3 =

小结:两位数加整十数,十位相加,个位没有变化。

(问题二):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

列式: 56 - 30 =

学生摆小棒探究计算计算方法。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拨珠子,总结计算的方法;

完成算式

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数,十位相减,个位不变。

二、解决问题:

1.口算:P25 3

2.P25 1 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解答。

“两只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多少条虫子?”小学资源网:www.xj5u.com

3.P25 2

看图,提问:原来有多少只青蛙?后来呢?

问“跳下去多少只青蛙”,怎样算?

小结方法:原来的 – 剩下的 = 跳下去的

列式: 38 – 5 = 33(只)

4. P25 4

看图,说说图意:

来了42名同学,只有30把椅子。

提问: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有的同学会没有椅子坐,因为椅子少了。)

讨论: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

(椅子比人少多少,就有多少人没座位。)

列式解答。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 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1、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围绕新课标的这一具体要求,力图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为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过程中,为此创设了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动氛围,从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注意在课中引导学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从小到现在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谁能说说自己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积极发言,“长高了、长胖了、……。”

看,大头儿子也来参与咱们的发言了,(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唱着歌向同学们走来,最后,露出两颗掉了的门牙笑着问候大家),谁发现大头儿子的变化了?(换牙了)

有换牙经历的孩子说说自己换了几颗牙?

生:汇报自己的换牙数量

师:面对全班换牙的情况,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换几颗牙的人最多?换2颗牙的有几人……

【评析:身体的变化是儿童每天都在亲身经历的事情,其中换牙又是本阶段的孩子必经的一件事,这样从学生最切身的体验入手,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并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兴趣盎然!为了把学生发展的思维暂时收拢,并且保证兴趣不减,课中引入了大头儿子,这样不到1分钟的情境创设,给孩子们带来的却是思维的融合贯通!于是把焦点集中在了对换牙的讨论上,同时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存在。】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9

教学内容: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1、第1题。

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2、第2题。

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第21练习。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

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8+85+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

(1)8+6=14(2)8+6=14

(3)9+6=15(4)8+6=14

8+6=14看见8就减2

(5)8+6=14

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5+88+68+34+88+78+52+89+88+9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P103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课外作业。

课外研究: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11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本节课学习小数加减法主要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自主探究和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课堂上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是借助元角分这一直观实物在初步认识了小数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学习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买

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德育教学点】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李泳叔叔主持的非常六加一么?其中有一个内容是猜物品的价格,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玩玩这个游戏,(老师拿出一本书)这是老师从海洋书店买的一本《通话故事》书,大家来猜猜它的价格,根据我的高了或者是低了的提示及时调整你的价格,看看同学们几次猜出它的价格。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导入既是对上节课分数比较大小的巩固运用,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二、提出并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老师出示另外一本书并告知价格并板书:童话故事3.2元数学世界11.5元)

1.提出并解决问题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问题:

问题1: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2: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1(列式3.2+11.5=)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2.探究新知3.2+11.5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呢?

(1)估计一下两本书大概要多少钱?

(2)生独立思考计算,师巡视。

(3)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4)展示交流。

(个别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不同算法,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师小结并课件展示几种算法:a.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再把元和角加在一起b.将两种图书的价格转化为角进行计算c.用竖式计算(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原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关键所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生生之间提问解答的方式,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算法算理,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角色转变,变“学会”为“会学”。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展示交流4.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设计意图: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通过和整数加减法的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新知运用,巩固延伸

1.碰碰车,用碰在一起的两辆车上的数字相加和相减,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2.森林医生,先说说病症,然后进行诊治。(改错)

3.购书。海洋书店里还要很多课外书籍,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去买买书呢?(课件展示各类标有价格的书籍)如果你有50元,你可以买那些书?怎么买?

设计意图:通过碰碰车,森林医生,购书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来进行计算练习,避免了计算练习的单调和枯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给大家提点什么意见吗?课后留心,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那些生活问题呢?下次课交流。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让学生系统回顾旧知,完善知识结构,实践作业的布置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12

一、教学内容:

练习八书P48到50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用分析法分析,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P48先出示(1),练习后说说分析过程

板书: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鸭比鸡多的只数

2、改变上题,学生自己写关系式,再列式计算,反馈

3、P48练3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式:

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

●变式练习

1、滨海小学三年级有学生42人,四年级有8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少年宫有合唱队员60人,舞蹈队员42人。合唱队员比舞蹈队员多多少人?

先口答。再将“合唱队员60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综合练习

1、P48练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解答。

2、P49练8指名说说。

(二)

●基本练习

1、P49练10(1)出示后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写出基本数量关系式:第二小组平均每人-第一小组平均每人=?

2、P49练10(2)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说说基本数量关系式

●综合练习

1、P50练11、12、13先练习,后反馈比较基本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

2、P50练14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3、P50练15,先补充,再计算。反馈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13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并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95里面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81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梳理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桃?

(2)一共有34个桃,去掉框里的30个,还剩多少个桃?

3、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34-30=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呢?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根据看图,数出来的;用小棒摆出来的;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4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是4 。

4、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结合学生回答适当补充。

5、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个算式中每个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34-30=4,减好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

(3)指名说出算式4+30=34,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 “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说说每道算式表达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你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了解“相邻数”是什么意思,再写数交流。

6、“想想做做”第6、7题。

先说说每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再自己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1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5页1——5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例1

(1)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6页课堂活动3、4,12页练习一1、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习后小组交流

3、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

三、课堂活动

1、6页1,写数

2、6页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2页1、2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16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动物朋友。

(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

生:是大象过生日。

师:让我们齐唱一首《生日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

生:(唱歌,有的还站起来表演动作)

师:我代表大象爷爷谢谢大家的祝福!

二、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统计客人情况。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

生1: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

生2:我看到小狗、小猪和小猴都来了。

生3:我看到两棵大树,有4只小猴子爬在树上。

生4:我看到有一只小狗在妈妈袋袋里。

生5:我看到有的动物手里还拿着鲜花。

……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排列得有些乱,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各有多少。你能想个好办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

生:我们让小狗家站在一起,让小猴家站在一起,让小猪家站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先来把客人分一分类。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这些小客人的头像,我们来给它们排一排队。

(请六个学生上台自由组成二人小组合作排小动物。一个人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另一个人就拿一个它的头像贴在黑板上。)(老师提供的动物头像是有多余的,供学生选择。)

生排列的结果如下:

狗狗狗狗

猴猴猴猴猴

猪猪猪

师:三种小动物的队伍都已经排好了,谁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只。

生:小狗有4只,小猴有5只,小猪由只。

师:(根据学生数的.结果板书:)

( 4 )只 狗狗狗狗

( 5 )只 猴猴猴猴猴

( 3 )只 猪猪猪

师:看着这张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猴家来了最多。

生2:我知道小猪家来的最少。

生3:我知道大象家一共来客人12个。

生4:我还知道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5:小猴比小猪多2只。

……

师:象刚才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

通过刚才的统计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板书课题:统计,并注上拼音)

2、统计鲜花情况。

师:在这张图上,我们还能统计什么?

生1:可以统计大象收到的鲜花。

生2:可以统计动物们穿衣服的情况。

生3: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树上,哪些在树下。

生4:还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大象的左边,哪些在右边。

……

师: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

生:(小组活动: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张作业纸,一个1号信封,里面放着大象收到的五种颜色的鲜花。请小组合作,先按照颜色分一分类,再把同一种颜色的花排一排,贴在虚线方框内,最后数一数各有几朵,填在括号里。)

师:(巡视指导,把各组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业)

学生作业中有的小组把花横着排列,有的小组竖着排列,还有一个小组是斜着排列的(见下一页),老师也肯定了他们独特的排列方法。

师:经过这样的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大象收到黄花3朵,红花5朵,绿花4朵,紫花2朵。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1:大象收到的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最少?

生2:大象一共收到多少朵鲜花?

生3: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生4:紫花比绿花少几朵?

生5:大象最喜欢哪种颜色的鲜花?

……

紫 黄 绿 红

紫 黄 绿 红 a

黄 绿 红 a a

绿 红 a a a

红 a a a a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17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 )米 180分=( )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 。例4: (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 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 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

※ P91 。做一做

2,教学P92 。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 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 P92 。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 。4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2,P93 。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 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 。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

P93 。5,8

一年的级数学教案篇1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 <4 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7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