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九年级改写长恨歌作文

时间: 奕玲 精选文章

在写改写作文时,大家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适当借助联想,但不能脱离原著中心思想。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上册学习改写长恨歌作文【七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九年级改写长恨歌作文

九年级改写长恨歌作文(精选篇1)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这是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悲剧结局。其中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练的几句话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诗人从反思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全诗写得婉转细腻,却不失雍容华贵,没有半点纤巧之病。明明是悲剧,却又那样超脱,实为浪漫与古典兼备的绝妙典型。读后令人荡气回肠,不愧为千古绝唱。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论。或曰批判“汉皇重色”误国;或云歌咏李杨爱情;或云二者兼有之。然而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止于“主题”。从作者创作意图来看,《长恨歌》即“歌长恨”,歌咏爱的长恨。白居易自言“一篇长恨有风情”(《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末戏赠元九李十二》),说明作者是为歌“风情”而作此诗。诗分四段,先写热恋情景,突出杨氏之美和玄宗对她的迷恋,对玄宗因贪恋女色而误国事有所讥讽。次写兵变妃死,悲剧铸成,玄宗肠断。这是悲欢荣辱极端对比的写法。再写物是人非及刻骨铭心的无望思念。最后写天人永隔之长恨。如此由乐而悲而思而恨,构成全诗的感情脉络,其间因果关系密切而分明。

九年级改写长恨歌作文(精选篇2)

——相见无言,唯有泪千行

叛军被消灭了,全军振奋,我命令部队沿着出逃的路线返回都城。

在经过马嵬坡时,已找不到当年我们生离死别的地方了。我已经完完全全失去了玉环,就连她最后一点气息都已彻底消失。我完全彻底地绝望了。

回到都城,回到皇宫,梨园落花、春风桃李、秋雨梧桐、满街落花、庭前细流……都没有生的气息了。因为在这里,没有了你——风华绝代的玉环的气息了。

时间流逝,一切老去,我不再关心国事,也不再修养人生,流萤寸光、青灯孤影、夜半钟声、落日黄昏,我过着没有自己的生活。

一个道士告诉我,你不在天堂,也不在地府,而是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

道士把我的灵魂带到这个虚无的空间里。玉环在仙境里叫太真。后来我想,太真就太不现实了,不过我倒是宁可信其有的。

在仙境里看到你的那一瞬间,一切彷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过去,不同的是,我们都没有说话——因为我们都早已泪流满面,相对无言。

长恨悲歌

——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终于看到你了,玉环!看到你半偏云鬓,花冠不整,满面泪痕地跑下堂来迎接我的使臣;看到你无言地下望人寰,取出我送你的钗钿分出一股让使臣交给我作为信物;看到你再三地叮嘱使臣,转告我不要忘了那年长生殿里我们曾经的定下的誓言:在天,我们作比翼鸟;在地,我们是连理枝;天地总有穷尽的时候,我们的爱情永不会消灭!

我明白了,我终于找到你了,在我心中复活的你!

九年级改写长恨歌作文(精选篇3)

两情相悦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我,李隆基,大唐中期一国之君,自小生长在皇宫深处,环佩叮当,绿肥红瘦,自小就见得多了。所以,在我成为一国之君之前和即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身边的女人没什么兴趣。所谓的“爱情”在我这个可以呼风唤雨、主宰世间命运的强大君主心中是一片空白和不尽的遗憾。

在杨玉环没有闯进我生活的时候,我的生命既空虚又充实。空虚,因为没有爱情的滋润;充实,却又是为了弥补我空虚的生命。家国大事,修身养性,我都做得很好。我是把盛唐的发展推到顶峰的君主。我有魄力、有胆识,琴棋书画精通,天文地理全知,有经天纬地之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是,我总觉得生命中还缺点什么。

直到杨玉环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一刻,我心悸动,一种本能的呼喊声仿佛要穿透我的身躯喷涌而出!

从华清池出来,可以更清楚地看见玉环了。她的肌肤光洁、细嫩、柔滑,有如凝脂,鬓发如云,面如芙蓉,细眉如柳,身姿窈窕,步伐慵懒,让人怜爱。当然,最让我着迷的是她的笑,无论是轻笑、浅笑还是开心的笑,都会让我忘记自己,甚至是忘记整个世界。

在拥有了玉环之后,总在抱怨春宵苦短的我已经很多天没上早朝了,也的确是任用了玉环的家族成员担任了重要官职……我错了吗?是玉环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是她给了我生命的动力和激情。为了她,我可以用自己甚至是天下人的利益来换取我们的快乐。没有了她,我将是一具行尸走肉,永无生机。

九年级改写长恨歌作文(精选篇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美好的事物终究没有长久,这好像是一条真理。

我与玉环的爱情过于美好。人妒、天妒,人心难测,天情已老。

太长太久的时间疏于朝政。朝廷内部勾心斗角、四分五裂,朝外的野心人士亦是厉兵秣马,韬光养晦。最具野心的安禄山、史思明终于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叛变。京城的军队,由于长期的享乐和缺乏管理训练,变得没有丝毫战斗力。万般无奈之下,皇室踏上逃亡之路。

一路上,无论是士兵还是宦官大臣,都在抱怨这次祸乱让他们损失了自己的基业和安定幸福的生活。玉师,矛盾出现了。他们将这一切祸乱的根源推到了我和玉环身上,并威胁我:如果不处死杨玉环,他们会奋起倒戈,推翻我李家王朝的百年基业!

在自我和外界的各种矛盾冲突中,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显得是那么弱小。万般无奈之下,我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愤怒的士兵们在我的马前缢死了玉环。我双手掩面,泪水沿着指缝如流水而下。依稀模糊的泪光中,玉环哀怨的眼神让我的心都破碎了,也把我全身所以的精神给掏空了。那曾经如同芙蓉的面庞如今扭曲了,满脸笑意却被瞬间打断而僵硬地凝固着,丝丝血色被我身前的白马映衬,使我不由自主地晕眩了……

无光的月色、凄清的月、满天的迷雾,以及浸满我哀思的马铃声……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我背叛了我的爱情,我的玉环此生已经消逝,也好像是在断言我的生命将止歇于此。

九年级改写长恨歌作文(精选篇5)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吹落的梧桐叶,勾起绵绵长恨。

一个是重色轻国的君王,一个是娇媚恃宠的妃子。云鬓花颜,芙蓉暖帐,曾经铸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不伦之恋。自古君王迷色误国,爱江山更爱美人,只可惜李隆基生不逢时,安史之乱,六军不发,君臣出逃,情急之下,只有以杨贵妃的死换得苍生性命。西南路上,悲凉秋景,马嵬坡生死离别,无边落木萧萧下,香销玉陨。

长恨啊!为国之君,身不由己,不忍割爱却又欲救不得,“血泪相和流”是那没完没了的恨。蜀地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后睹物思人,白日伤情夜难眠,朝思暮想不复返。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荡气回肠。真切的酸楚愁惨,梦中的“悠悠生死别经年”是那动人心魄的恨。

行宫月色,夜雨铃声,萧条衰败,落叶有情。上天入地,蓬莱仙境,含情凝睇,梨花带雨。拖物寄词,重申前誓,七七相会,比翼连枝,此情此恨,了无绝期。

曾经甜蜜的爱情如流星,闪过瞬间的美丽。吹落的梧桐叶,从高高的枝头掉下。从枝头到树根,从完美到毁灭。也许李隆基本不该为大唐天子。一个贫民百姓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白头偕老,又有谁会横加阻拦呢?或者李隆基不是贪图享受的酒色之徒,杨贵妃也不是个好玩的女子,又哪里会有六军不发,马前死呢?既然是一国之君,就要以江山为重,社稷为大,否则到头来只会陪了夫人又折兵。

其实,身为天子也有致命的无奈与遗憾。江山,美人不可兼得,成全了一面总还有另一面让自己心痛啊!

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人们已谈得很多,本文作者另辟蹊径,从落叶梧桐下笔,通过寂寞凄苦的梧桐意象,显现爱情悲剧的长恨,此情难了,此恨难消。作者擅长叙述、抒情,善于取材,语言也很唯美,但文章内容还嫌不够丰满。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开头一句很巧妙的引出了这段令人赞叹又令人遗憾的历史。“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句平淡的话引出了杨玉环这个看似普通大家闺秀的女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鲜明的表现出杨玉环脱俗的魅力,她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的动人,使所有宫中的妃子都为之黯然失色,同时也为后面的隐患埋下了一个不可忽略的伏笔。“春宵,不早朝,侍宴,春游”,无一不表现出作者的痛惜,由于唐明皇过度的宠爱玉环,导致国政荒废,宫里宫外莺歌燕舞,百官整日只知寻欢作乐,也为唐朝的衰败埋下了导火索。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出乎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终于发生了-----安史之乱。各地烽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衰败的'唐朝,在这次战争中练练败退,六军被迫停留在马嵬坡,面对唐明皇和杨贵妃,将士的激动之情是难以容忍的。在军谏之下,唐明皇悲伤的`望着那位曾经深爱的女子。“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看着玉环被军士推出去的时候,他心中是如此的无奈却又焦急。可看着军士激动的情绪,自己没有能力去抚慰。看着自己破碎的山河,自己却没有能力挽回。他只能仰望着天空,默许了军士,然后独自一人默默地流泪。

终于,安史之乱结束了,宫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景色依然是不变的景色,可是赏景的人却已离去,“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我们读出了唐明皇心中那股难以言喻的心痛。

“云髻,花冠,仙袂,霓裳”描绘出一种仙境的生活,在那里,人不需要受到任何拘束,此时的“玉环”虽然依旧有着倾城的容貌,不过脸色却较之以前已显憔悴。内心思念着明皇,却音容相隔在2个不同的世界。“唯将旧物表深情,合金钗寄将去”。睹物思人,这估计是十分悲伤的事吧。所有的思念,只能寄托于小小的物品上。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2句话不仅写出了对国家衰败的惋惜,也写出了对唐明皇和杨玉环爱情的惋惜。虽然我痛恨唐明皇沉迷女色,荒废江山,导致一代王朝从此湮没。但我同时也为唐明皇和杨玉环至死不渝,纯真的爱情所有感动。

长恨歌,让我读出了一个别样的恨,一首不会逝去的歌 !

九年级改写长恨歌作文(精选篇6)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没读过此诗,此句去听得早。翻版《西游记》――《齐天大圣》中,猪八戒更是以“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来表达因思慕嫦娥而有的恨。可惜我那时只是笑,嘲笑老猪的痴,也嘲笑那个叫做“感情”的东西。而读罢《长恨歌》,方晓此恨。

此诗开始就以“不早朝”,“夜专夜”等词反映了“乐”,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荒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这正是男女主人公之所以“长恨”原因。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和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具体形象的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之始。

唐玄宗奔蜀,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夜思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将“长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了。

诗的结尾,诗人借助想象,构思了一个妩媚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想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爱情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顶点。

“短乐”换来的“长恨”是多么不值得,所以我们得慎重一点儿。

九年级改写长恨歌作文(精选篇7)

我似乎总是在写一些总结性的东西,例如:电影观后感、书籍读后感、事件评论等等。难道我是一个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呵呵,笑谈耳。

《长恨歌》,这本书读了将近一个月,但是从朋友处借来已有半年之久。迟迟没有读起来,是因为这小说开头过于怪异,似是白描的手法只讲上海的.琐碎,没有丁点儿故事情节,直到有时间耐着性子读下去才发觉它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整个小说开始的几个小章节里,作者用尽绣花针般的笔法把上海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琐碎来了个淋漓尽致的展示。这展示还不是一般的展示,是用了电子显微镜来看的展示。如果把上海比喻成一个女人,作者以这女人身上的一个毛孔为基本出发点,向读者做一种让人感觉深入骨髓后再无法深入的介绍。王安忆只是白描,光这白描就已经让人觉得势不可挡,喘不过气。

渐渐的故事才在旧上海农堂里的诸多琐碎中蔓延开来。

《长》觉得是个悲剧,电影版的没看过,不知道是不是悲剧的调调。上海的农堂里似乎就不了大快人心的爱情,凄迷哀怨的味道挥之不散。《花样年华》就是例证。

《长》写的是爱情还是一个女人?似乎两者本是不可分离的,写爱情离不开女人,写女人不写爱情也塑造不起来一个完整的女人。王琦瑶的悲剧是由于过于依赖的爱情造成的。虽然她看起来总是特别的独立,可这独立总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可依靠的爱情既男人的消失而诞生的。生活中的人也都是如此,伴随一波又一波人的离开,自己的生活内容一茬接一茬的改变。

王琦瑶凭借选美一举成名,而往后的生命轨迹也就由此确定,可以说,选美是个转折点,没有这个转折点,以后的事情都不会发生。这是一连串因果反应链的第一节,也是决定性的一节。这样的转折点,在每一个人的一生当中都存在。也许某一个选择就决定了将来要走怎样的路,遇到怎样的人,发生怎样的事。其实,之后的遇见都事偶然,无论对方是谁,彼此发生怎样的纠缠都只是在转折点之后,走上另一条路之后必然发生的事情当中的一个偶然。彼此都是偶然,他是你的偶然,你也是她的偶然。偶然碰在一起,都与之前某一个决定性的选择有关。

虽然王安忆不是要讲偶然,但这偶然也是生活中的道理。

当王琦瑶明白很多生活的道理之时已是春光不再之时。然而有些非比寻常经历的人都具有一些常人不及的智慧,她就是凭这智慧在已经不再青春的年纪里青春了一两把。只是后来的青春似乎更深沉、更沉重。

红颜薄命,虽然王琦瑶死时已经红颜不再,说薄命也有牵强,但只因她死的太突然,太觉有普遍性所以还是要用了这个词来形容。

有谁知道当时有多少个王琦瑶,又有多少个人如王琦瑶一样死去呢。

王琦瑶就是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开始的时候,人们为那旖旎的涟漪欢呼呐喊,待到风平波息时,所有人转身离去,她则石落水底。

王安回忆讲的是故事,能从故事里看到什么,只有看了才知道。

2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