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 >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

时间: 新华 四年级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整合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写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1

一、直接切入,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明确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而后指导朗读,提醒在朗读的时候特别关注一下这两个条件。

师(小结):这句话在这个自然段的开头,是一个总起句,课文接下来就是具体介绍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凇的过程。

二、读书交流,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

总体感知:雾凇的形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读读第2自然段剩余的部分,边读边想。

具体交流:你是从哪些词看出雾气很多的?要求学生从“涌向”“笼罩”“淹没”这些词语来体会。用同样的方法,说说从哪些词看出雾凇凝结十分缓慢?主要从“镀”“慢慢地”“一层又一层”以及“银线、银条、银松雪柳”这些词语谈具体看法。学生回答时相机点拨,作者用“最初、逐渐、最后”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把这个缓慢的过程描写了出来。

引导背诵:出示填空式的句段,引导学生背诵。

三、口语训练,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

师:雾凇的形成真是一大奇观。你会简单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分析案例得出此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有感隋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3)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短短20分钟,要完成这样三个教学目标,可能多了一些,难了一点。而且,教学内容的确定没有从文本特点出发,贪多求全,从而导致生拉硬拽、读不熟练、说不到位的课堂效果。因此,课后议课时,我们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即“教什么”和“为什么教”。

教什么?概括地讲,主要是教学生不懂的、发现不了的、意识不到的东西;教学生容易回生、出错的地方;教学习的方法、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打好基础,形成能力,学会学习。怎么教?这是教师需要特别在意的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即掌握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形成学习的能力等。

所以,我们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谈了一些修改建议。第一,微型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单一、纯粹,要么引导感悟朗读,要么指导说话并内化,要么练习背诵积累,要能让学生一课一得;第二,微型课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简明、可操作,要提供一些抓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练习的过程中真切掌握学习方法,真正习得语文能力。据此,我们实行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其一,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其二,用心研究教学对象。

我们发现,与课文第1、3自然段相比,第2自然段的内容显得说理性较强,只是理性地告诉雾凇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不宜作为感悟雾凇奇观的内容。而且,从课后练习5看出,编者显然是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简要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个近似于复述的练习,必须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完成。我们还发现,抓关键词感悟“雾气多、雾凇形成慢的特点”对四年级学生而言也是简单易行的,因此不宜作为本文本自然段的训练点,不过,“抓关键词”却可以作为说话训练的一大抓手。

在真正掌握详实的资料之后,我们把教学目标调整为: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要求说明白、说简洁、说得有条理。这样,目标单一,要求明确,训练点突出。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课堂果然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请看教学中的几个教学片段(略去快速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以及总体感知雾凇的形成留下的印象:雾气很多、雾凇凝结十分缓慢):

一、尝试练说,注意“抓要点”

师:这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课文是这样介绍的(出示相关语段),请你认真读一读,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流经市区的时候,江面上就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你抓住了表示地点和水温的词语。如果你能关注表示时间的词,一定能说得更清楚。

生: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从发电站排出的丰满水库里的水在4摄氏度左右,流经市区的时候,不结冰,变成了弥漫着的阵阵雾气。

生: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流经市区的时候,江面上就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你抓住时间、地点、温度这些要点,把松花江上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说明白了。

以上教学片段,因为有了“抓要点”这一真实可感的抓手,有了“抓要点”这一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就变得轻松、容易了。

二、由悟到说,注意“有选择”

(略去引导学生简单感悟“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雾气多”这一环节)

师:“涌向、笼罩、淹没”这几个词语都是介绍雾气的多,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选择一两个词语把雾气多这个特点说明白吗?

生: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慢慢涌向两岸,笼罩十里长堤,把树木也淹没了。

师:你真会学习,抓住了时间和温度这样的要点。挑战一下,能否有选择地用一两个词把特点说明白。

生: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就涌向两岸,把树木也淹没了。

生:夜晚,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随风飘荡的雾气笼罩着十里长堤。

师:真聪明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2

一、学习目标

1、过理解钱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3、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观看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资料,并写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样子。

(二)了解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⒈你在练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了解学情)

⒉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从而学习作者是如何将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语言,体会写法。

1、读课文,想象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画出写潮形和潮声的语句。

2、习写潮声的语言。

⑴自由读要求:努力读的精彩些。

⑵指读听他读你有什么感受?

⑶练习读表现声音的变化与气势

⑷汇报读学生评价

⑸老师范读

⑹齐读大地真的在颤动吗?还有那些词语用的好?

⑺分工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同学们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呢?(感悟写法)

(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声音变化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写潮形的语言。

⑴组学习交流,根据所学潮声的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潮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做些批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a、白线城墙战马(形状变化)

b、只见很快地再近些越来越近(由远而近变化之快)

c、出现移来形成飞奔(变化之多动态之美)

⑵练习朗读写潮形的语言,想想应该怎样读?

⑶汇报读,评读。

(感悟语言,进一步体会写法)

2、声形交织,领略潮来之势,回归整体。

看录像并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略读)

(六)谈感受,运用语言,修改课前练笔。

(七)作业:

1、继续修改练笔

2、推荐相关网站,搜集、积累古今名人咏潮的诗、词、篇章。

(八)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闷雷

滚动

山崩地裂

按顺序

天下奇观

潮来时

抓特点

白线

城墙

战马

词语准

潮过后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3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海上日出》。

二、出示的挂图,观察说话。

三、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以下顺序观察图画,简单口述图意。

1、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2、观察近处在空中飞翔的。

3、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

四、检查预习。

默读课文,说说小是什么样儿的,飞行特点是什么?

五、指名三人读课文。

评点,读准字音。

六、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的特点。

1、外形特点。

2、透过外形,了解性情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的活泼、机灵、可爱。

4、自由读。

5、看图,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

七、图文对照,理解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感受春天的气息。

2、结合“微风吹拂着……柳丝”一句,体会春天柳树的特点。

3、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凭借图画,发挥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关系。

5、理解“生机”。

6、朗读,在头脑中浮现“光彩夺目的春天”。

7、自由读,注意句与句的联系。

8、试背第二段。

八、联系图画中飞行的和落在电线上的,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飞行的,听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3、概括大意。

4、听读第四段,看作者怎样描写停在电线上的的。

5、“五线谱”“音符”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停着的“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6、自由读第三四段,浮现画面。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

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1)、指名读。

(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

(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

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我们一起爬吧!”

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师:从两个“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个“也”字强调了老爷爷对我这个小女孩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同时也有几分敬佩;(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话是老爷爷说的,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抽生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过度:老爷爷看到这么小的女孩都敢挑战天都峰,他从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决心,小女孩看到年龄这么大的老人都敢挑战天都峰,她也从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决心。有了信心,还怕达不到目的吗?

五、经历爬山经过,感受“我”登山的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齐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从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终于”等词体现出“我”爬山

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1、齐读

2、谈体会

3、带着体会读

六、理解爸爸的话。

师:终于爬上了峰顶,老爷爷和小女孩互相道谢,他们并没有为对方做什么贡献,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请大家默读下面对话,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对话】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感谢您!”

1、默读

2、反馈(我和老爷爷的勇气都是从对方身上得到的。)看到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不由得赞叹到: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顺势板书: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七、学习表达方法,为日后写作打基础。

师: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为什么在写爬山的经过之前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在写法上这叫衬托。)

八、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老爷爷我(小姑娘)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卑、亢”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小约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

3、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用“?”在文中标出。

4、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女孩儿乌塔》让我们了解和外国孩子丰富的成长经历,我们今天学习的《成长》,再一次让我们了解国外家长与我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国外儿童不同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1、默读课文,就自己的感受写批注,提出自己的问题。

2、集体交流

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

(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

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3、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体会1——6自然段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四、超越文本、升华情感

1、文中最后写到“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其实约翰的父母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培养他的生活能力。使他的成长过程中懂得节俭、自律、做事有责任心。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2、同学们老师相信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和约翰一样的经历,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说一说吧!

五、延伸主题、总结全文

是啊,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总会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成长经历中,吸取有益于自己成长的东西。

同学们,你们喜欢约翰吗?就让我记住他吧!问中有几处是对约翰外貌描写的句子。

(1)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2)请大家把它抄到自己的采集本上。

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是的成长还在继续。因为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可以在成长中获得快乐、在成长中懂得道理!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6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巨人的花园的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先勾画再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采取默读与适当方式的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认读生字,了解故事的整个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童话,相信这篇童话你们也读过几遍了,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这个故事,因为还有好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地读文。

2、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3、指名读文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指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深入读文,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想一想,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班内汇报:

(1)巨人的花园,鲜花盛开,是孩子们的乐园。

(2)春姑娘没有光顾巨人的花园,仍是冬天的景象,因为巨人不喜欢孩子们到花园里玩,筑起了高墙围住花园。

(3)花园迎来了春色,因为孩子们从小爬进园子,巨人也意识到自己太自私了。

(4)春天跟着孩子们来到了园子,因为巨人拆了围墙,和孩子们快乐地玩着。

2、引导学生思考

①花园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孩子们为花园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春意)

②想一想巨人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开始很自私,后来知错就改了,因为巨人感受不到春色,他也不快乐,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也分享了欢乐)

四、拓展延伸(课后练习三)

巨人要和孩子们一起为花园起个好听的名字,请你也来参加吧!再为巨人花园里的告示牌上重新设计一句话吧!

五、指导书写

1、“旅”字注意右半部分的笔画,可跟“派”字对比学习。

2、“瓦”要写端正,注意写好第三笔。

3、“恼”可以和形近字“脑”对比学习。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7

(一)、激情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著名作家矛盾写的一篇散文《天窗》,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你知道什么叫天窗?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天窗?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天窗虽小,却有许多神奇之处。请同学们一边看动画,一边听课文朗读,感受一下天窗的魅力。(出示课件)

2、看完画面,你对天窗有什么感受?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度: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课件出示这两话。)慰藉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唯一、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神奇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进一步去体验天窗神奇之处。

(三)、细读课文47自然段,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默读47自然段。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什么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这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理解。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47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品味,恰到好处的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也训练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8、9自然段。

是啊,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你们认为这个天窗怎么样?(是神奇的)

1、出示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学生齐读)

2、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8、9自然段,思考问题。

3、讨论交流,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联系到的种种事件!句中的两个它指什么?句中的两处否定,谁能改成肯定形式读一读。

(2)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更复杂,更确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反复朗读理解感悟,结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真正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五)、总结拓展。

1、师总结: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仅有的光明,孩子们通过天窗看见了雨点、闪电、星星、云彩,使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这些都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个天窗是多么神奇啊!

2、把自己在生活中透过各种窗口,如自己家的窗户、乘坐汽车或火车时,从窗户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给同学们听听。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板书设计:

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神奇的

天窗看见想象是放飞心灵的

雨脚雷电星云无穷无尽一线天空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他不让害怕压倒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3、培养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4、学生从小受到不怕困难,自觉磨练意志的教育。

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猜一种运动方式。(一条一条说)

提示:

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

②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器械。

③运动主要靠腿部力量,适于穿运动鞋。

求助①“电话”求助

方式②降低难度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质疑:谁登山?登山干什么?登山途中发生了什么?

解疑:齐读全文,自读自找。

设计目的:划分文章的段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直插重点段落第二段。

(1)学习2一l3自然段

①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条“太窄、太危险”的小路和列宁走小路的原因,为下文真正理解这条路的“险”和列宁为什么选择“险”路的原因做铺垫。

导读: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小路跟前,巴果茨基说:“你看看,是这样的路。”

②课件演示:(山图片)

总结出:侧面看山:路宽只能容一只脚。(太窄)

仰视山:一边是峭壁(高而陡)。(太危险)

俯视山:一边是深渊(深)。

③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让学生体会出文中描述小路“险”的程度。

④情景假设:如果是你,看到这样险的山,还敢从这儿走过吗?(不)

因此,巴果茨基用肯定的语气对列宁说:“你不能从这儿过。”联系第一段分析巴果茨基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自析)

(2)学习14——16段自然段。

①列宁是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在表演时注意体会以下字词含义区别。

贴移碎

靠走碎小等……

②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

情景模拟: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吗?

(可找来两条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墙壁,凳下面为深渊)

学生熟悉钻研“剧本”,想想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③重点抓住:列宁停在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大声喊:“往回走!”

教师趁机导入:“他站立了几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怎么才能战胜自己这种害怕的心理?学生自想、自说

再导:哪一个词说明他战胜了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不慌不忙)

学生体出会列宁他那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此时突破重难点,理会人物超人的意志品质。

(3)学习l8自然段

当列宁战胜了自我,勇敢地走过了峭壁与深渊之间的小路,登上山顶时,他觉得此时看到的日出……。

学生自己品读,用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看到日出美丽和壮观的景象,体会人物无比喜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承接上文:日出已看完,列宁和巴果茨基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大路。列宁又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

(1)扩写:列宁第二次走险路,课文没有作叙述,只用了“毅然决然"一词进行了概括。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

(2)出示表格(笫二次与笫一次走“险”路的不同)对比,领悟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小结:列宁正是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了他所说的话的含义。

三、总结:(结合板书)

1、列宁面临三次选择:

①为了看日出,赶时间,列宁决定走险路。

②列宁走到最险的地方,停下来,……继续走。

③下山时,列宁再次选择仍旧走险路。

2、这三点无一不说明列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

四、巩固练习

1、议一议:你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锻炼过自己的意志?

2、讲一讲:让学生处理好锻炼自己的意志与盲目冒险的关系。

3、实践活动:开展“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二、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法。

教学重点:

1、读写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教具:

生字、词语卡片

教法:

引—读—议—悟

学法: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背诵古诗《咏鹅》,激发学生兴趣。

2、导入,揭题?板书:白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①大声朗读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标画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边画边读新词,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③读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自主学习。

3、检查自学情况,并相机纠错、点拨。

①认读生字词语.指导书写“餐”“脾”“蹲”.

②学生汇报: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讨论: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鹅的高傲?(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2、快速读文,标出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白鹅的姿态(第1自然段)白鹅的叫声(第3自然段)

白鹅的步态(第4自然段)白鹅的吃相(第5—7自然段)

3、认识过渡段(第2自然段),并了解其作用。

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四、积累

抄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11

—、说教材

1、《语言的魅力》是四年级下学期21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的是抓住文中重点段落、语句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它既是第四单元抓住人物特点描述的延续,又为第六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打下基础。

2、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打动人心的好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在繁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打动人心富有诗意的语句,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开始对老人的冷漠无情,到后来的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从心底显出了喜悦之情。从故事中,人们可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相高发展的关键阶段。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纲要求,课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语言的魅力》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B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C教育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情感目标:

A学生会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会用引号的用法。

B给课文分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创设更多有魅力的语言。自制警上示语。

3、教学重难点

体会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的魅力所在。

4、教具:CAI课件画面

5、教学时间:1课时

二、说教法

远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通过语言进行联想、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春景之中,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利用课件出现的这两幅图画的巨大反差,强烈对比,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将他们的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深刻。利用这种情境教学法,学生对这句话产生的巨大作用就容易理解了。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陶冶情操,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学习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这节课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语言的魅力》一文,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读一遍,在这篇课文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把它画出来,并概括文章的故事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这句话从重点句子入手和整体文章出发,把握文章的内容,为学习下文奠定了基础。

2、借电脑课件突破重难点

CAI出示一幅春天美景的画面,并配以悠扬的音乐,使学生陶醉在那美丽的景色之中,这时课件出现盲老人衣衫褴褛地站在巴黎的街头乞讨的样子,周围的世界是漆黑一片,与刚才的情景出现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阅读,并大胆表述自己观点,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视觉反差,启发思维,读其文句,品其蕴意)

3、设计作业:

填空(感悟其义)

CAI出示填空题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__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__,

当人们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__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__,

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____。

(目的:学生通过看、听、读、品,理解重点句,从而理解其中心思想,体会到盲老人的无助和人们的幸福两种心情,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可以用采访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自悟感情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紧紧地被这句话所打动。学生表演得积极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导,学生演,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宗旨。

5、学以致用,向诗人学习,自己创设语言去打动别人,教师给出一定处所范围。如:在学校,有些学生乱踩草坪,随地吐痰,乱扔废纸,请同学们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校园。

(花在微笑,草在睡觉,手脚留意,别打搅……)

(设计意图:学习在于运用,教给学生方法,重视语文实践,在合作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关注学生发展。)

6、板书设计21语言的魅力

什么也没有得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给钱的人多极了

板书设计抓住了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语言的魅力》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运用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当前,教育面临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新课改又注入了生命力。为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1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对比引入

1.我们认识了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那只鹅架子十足,是那样的可爱又可笑,今天这只公鹅会有哪些特点呢?学课文之前,我们大胆推测一下。

板书课题:白公鹅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__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两只鹅到底有什么异同,两位作者的写法又是否一样呢?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同桌或小组互相检查,纠正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学生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对比阅读,讨论异同

1、师:我们先来看看两只鹅有什么异同吧。大家先回顾旧课内容,再度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白公鹅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2、合作,将上表填完整。教师抽几组汇报。

3、讨论:两只鹅的“步态”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两只鹅都很傲慢、有派头。

不同点: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

4、师:大家回忆一下,两只鹅,其中一只是怎样吃东西的,另一只是怎样写“玩相”的,学生在课文中划出重点词语来说明鹅的“玩相”。

5、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得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比较写作方法,品味语言

1、师: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两只鹅的异同,接下来再来比较一下作者的异同。比较他们的写作方法。先来找找相同点。

小组合作,汇报,教师总结:

在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进行具体描写。

在描写方法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鹅以人的情感,使人读起来比较亲切。

两位作者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语言风趣幽默。

2、不同点,师生讨论总结:第一语言风格不一样;第二叙述的语气不同。

3、师:观察文中插图,想象一下:此时公鹅可能正在干什么?然后试着用作者的口吻把画面说一说。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环境对比、想想象体会巨人的心理和行动变化。

2、理解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品读,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快乐要与人分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

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品读这篇有趣的童话。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

用直线画下来。

2、谁愿意读花园美的句子呢?(个别读)

花园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女生齐读)

3、请你闭着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美的画面啊,就让我们带着这么愉快的心情再次享受这么美的花园吧。(齐读)

4、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花园里美丽的景色不见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竟然是这样的现象(播放图片,感受荒凉)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文里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个别读)

仿佛我们就在巨人的花园里,听着北风,一起去感受花园的`荒凉(齐读)

(通过图片和朗读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环境的对比描写,提示对比手法也是写作的一个方法,语言优美、环境描写是童话的一个特点)

5、造成这么荒凉的景象都是谁造成的?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巨人,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用波浪线画出巨人斥责孩子的话,并想想说这些话时巨人的样子,心里的想法。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小组讨论。

(1)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14

【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说说哪个景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今天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__,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初读: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生字词: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提醒“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要丢掉,“薄”字不能写出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3.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看看这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给学生留下宽松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三、重点研读,感受奇特美景

本环节紧紧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奇观)进行教学。

1.同学们,刚刚录像里潮水的景色,咱们课文里也有,赶紧翻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特别喜欢,你就把它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再请同学来展示。

①学生先自我尝试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③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两组寻找“你看到什么”,两组寻找“你听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下列词句的理解

⑴讨论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狼吼

①通过师生模拟雷声“轰隆隆”体会理解“闷雷滚动”。

②展开想象,说说怎样的声音,才会让你感觉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⑵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人声鼎沸、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①学生交流想象潮水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演人们的动作,从而理解“沸腾”、“人声鼎沸”: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江边,看着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

②出示对比句:学生对比交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⑶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加深体会感受。

⑷引导再读:刚刚我们从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奇特而又壮观的大潮,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设计意图: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3.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⑴引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想要积累它们吗?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反应最快。

①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②风和浪都很平静-

③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④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⑤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⑵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奇观,你会怎么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词语的办法要求学生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同时又采用小记者报道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会。

2.出示作业自助餐:

①喜欢积累的你,背诵课文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语。

②喜欢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妈妈简单介绍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一、二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

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1、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

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峰

森林

湖泊

瀑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c.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

6、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

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de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板书设计:

九寨沟

(自然风光)

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16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入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入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17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

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学习课文

一、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

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⑴第6自然段:

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①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②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

⑵第7自然段:

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②体会“与此同时”。

③朗读本段。

⑶第8、9自然段:

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①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②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⑴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⑵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

⑶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

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

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

“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

“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学习新课

一、解决细节问题

1、自读课文:

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需要指导的有:

⑴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⑶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⑴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⑵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⑶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⑷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积累: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本课小结:

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分享

冬────────────春

(孩子)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子版简单篇18

《麻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课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课件出示6)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

嘶哑拯救扎煞奈何嗅到(课件出示8)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课件出示9)(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问题)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课件出示10)默读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11)

(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12)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课件出示13)

四、拓展作业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7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