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 >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时间: 梦荧 三年级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那么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本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学习6——11自然段知道马良做了哪些事并知道马良画画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马良爱憎分明,为穷人造福,为穷人除害的品质,教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

教学难点

★学习6——11自然段知道马良做了哪些事并知道马良画画的目的。

★学习马良爱憎分明,为穷人造福,为穷人除害的品质,教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特别热爱画画的孩子叫马良,但他和咱们同学们不一样,他没有一只笔,但热爱画画的热情丝豪没有减弱,而是更加爱画画了,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马良是怎样刻苦学画画的?(他到山上去打柴,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天上的鸟,他到河边去割草,用草根在河滩上画水中的鱼,他见什么就画什么)所以他有一个愿望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只笔)也就是(盼笔),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神笔马良)

1、复习生字

2、到底马良的愿望实没实现呢?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翻开语文书97页。

二、 学习课文

1、找同学读第6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马良得到一支笔,而且是一只神笔,他用这支笔画一头耕牛帮助农民耕地)用两个字来概括(得笔、用笔——第一次画画:画一头耕牛帮助农民耕地)那么马良得到一支笔特别高兴,后还发现是一只神笔,此时他是什么心情?谁来读一读。

2、很快马良得到神笔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每个人的耳朵,变成了从皆之,自然而然也传到了大官那里,那么大官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第7、8自然段,(大官带兵把马良捉去要他画金元宝)那么马良是不是得到了笔就随便给别人画画,那马良是怎么做的呢?也就是马良画了第二次画(画门和马帮助牢里的穷人逃跑)

3、大官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大官就此罢手了吗?请同学读第9、10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段讲了什么内容?(马良用神笔帮助农民画水车,又被官兵抓去了,马良用神笔惩罚了大官)在这两段中,马良又画了哪几次画(为农民画水车帮助他们汲水灌溉,为大官画金子大海和风,使大官沉入海底去了)那么在马良画第四次画时,文中是怎样描述金子的,(海中央出现了一座金山,满山都是金子)如果这么多金子你看到会有什么感受,(诱惑人)表现出大官非常贪心为下文惩罚大官作了铺垫。那同学们再在文中找一找描写大海的句子。也是为惩罚大官作了铺垫,下面有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马良是怎样用神笔惩罚大官的?

4、大官铲除了,他又回到村里,又开始为穷人们画画,穷人们更加爱戴他了。为什么穷人们更加爱戴他了呢?(爱憎分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善良淳朴)

5、同学们看马良为人们做的这4件事,有哪几件是帮助穷人的,哪件事是惩罚大官的?下面有哪位同学能用马良画(什么)帮助(谁)(做什么)句式简单地把马良画画这几件事说清楚?出示小黑板:1马良用神笔画了一头耕牛,帮助老农耕地。2马良在监牢里画展了一扇门和马帮助穷人们逃跑。3马良画水车,帮助农民浇地。4马良画海、画风、把大官们的船弄到海里去了帮助穷人们除了害。

6、质疑:学到这里你认为你还有哪里不懂或新的看法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7、带着对马良的敬佩我找一位同学再来读一遍课文,我们再重新感受一下马良的善良和马良惩罚大官后的快感。

8、下面有哪位同学能为大家讲一讲神笔马良这个故事

9、那么此时你想对神笔马良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如果你是神笔马良你会拿着神笔做些什么呢?

四、小结

同学们一个个不是马良,却胜似马良,老师相信你们美好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让我们把马良的言行牢记在心间,去给身边的一切要帮助的人带去关怀和帮助,有一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五、作业

1、把马良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马良这个故事设计好表情和动作表演

3、课下准备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白雪公主、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灰姑娘,这些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一个讲故事比赛。并评选出表演之星和故事大王。

三年级上册语文神笔马良教学反思

《神笔马良》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深受读者喜欢。课文讲了马良用自己偶然得来的笔为穷苦人作画,并且画什么有什么。只要穷人有需要,马良都竭力帮助人们 -----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但是,贪婪的大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便威胁马良,马良用神笔和智慧与大官斗争,最后把大官送上断头台。

我设计的这节课由“神”字导入课,以读为主。从读中感悟马良的善良与淳朴;从读中体会大官的贪婪;从读中领会马良为穷苦人民画画、为穷苦人民服务的美好心灵。在马良与大官的对话中我指导同学要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马良画了几次画,都为谁画的?为什么?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并且指导学生用 “画——帮----做----”的句式把每件事说清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非常有利于渗透教学目标。

我还适时地引导小组讨论:马良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为大官画,后来又画了?是他怕大官吗?有的回答:“是的。”有的反应快说:“不是的。”并从书中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依据。他当时的心里是怎样想的?抓住马良为大官画金山、画海、画船、画风的那一段引导学生理清层次并结合课件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复述故事片断,达到重点段重点理解的目的。

在课的结尾,我又回归到“神”字上来。变相的总结课文:马良的笔“神”在哪里?不仅要引导学生答出“画什么有什么”,还要结合实际说出马良是通过对画画的执着、刻苦的锻炼才得到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还要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假如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当然,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积极性不够高;对马良的这些做法是体现马良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渗透的还不够完善;在板书的设计上还需精炼!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2)

一、 谈话导入

师:谁知道 20__年1月23日这天,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我们经常说过年过年,而且很多小朋友都愿意过年,那么年究竟是什么?他又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30年的来历,一起通过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了解年的来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38页,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出示)

1,、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兽?

2、白胡子老人用什么方法把年赶跑的?

3、他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把你找到的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把你的理解写在旁边。然后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汇报:

1第一个问题,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兽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长相。它长什么样子?你想象一下,它还有那些吓人的长相呢?它的性情怎么样?什么叫异常凶猛?从哪里看出它异常凶猛呢?

师:真吓人啊,它不光长的可怕,还吃人呢!你能把年吓人的样子和凶狠的性情读出来吗?面对如此可怕的年兽,什么是这么做的?

师:乡亲们都害怕年,都想躲的远远的,但是有一个人就不怕,他是谁呢?大家在文中找一找,这个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子?()解释精神矍铄,器宇不凡,参照插图看老人形象。

师:这样一位老人真的不怕年吗?他是怎么说的?从白胡子老人的动作和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有信心,有把握)

哪个词看出有信心?(一定)你能读出这种自信吗?

练读,指名读,齐读。

2、这位器宇不凡的老人真的把年赶跑了吗?那么第二个问题,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年赶跑的?你能默读课文第四段,把白胡子老人的方法用横线画出来,把年的反应用波浪线画出来吗?

汇报:方法:贴大红纸 亮灯 放鞭炮 穿红袍

反应:它害怕的浑身战栗起来,解释战栗

吓的它一脸后退好几步

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你能把年害怕,惊恐的感觉读出来吗?

看来白胡子老人的方法真管用,他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谁来回答?年害怕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就是年的弱点,白胡子老人知道了年的弱点,根据这三怕,最后把年赶跑了。你觉得白胡子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从此,这位老人的方法就延续了下来,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三、 总结拓展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很多古老的风俗,那你还只过年有哪些风俗?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老师希望你能把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年的来历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讲给更多的小朋友听,他大家都来感受我们中华古国的文明,好吗?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欣赏同学们上课,作为主人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全班鼓掌欢迎)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老师感到真高兴!可是,老师此时的心情挺紧张的!你们想用什么来鼓励我呢?(掌声)

2、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有了你们的掌声,老师已经不紧张了。掌声不仅改变了老师刚才的心情,它还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多神奇的掌声啊!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课文《掌声》(板题,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引读“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唱歌跳舞、在操场上奔跑,跳绳、在尽情地说笑。

课件: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谁愿意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的孤独呢!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总是”读得重一些,“默默地”读轻一点)

4、师:是呀,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痛苦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5、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英子,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得怎么样了呢?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指名汇报。(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快乐

6、我们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请大家齐读第5自然段。感受英子的变化吧!

三、感悟变化,领悟掌声内涵

1、师:是呀,我们都希望英子开朗、自信。后来,英子真的改变了。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自信了。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想想掌声在课文中一共响起了几次?把描写英子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在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反馈: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害怕)。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此时的自卑、紧张的心情?(立刻)她想上去吗?(不想)她能不上去吗?(不能)

无奈之下,英子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1秒钟,2秒钟,3秒钟,她的脚刚抬起,又慌慌张张地收了回去,她紧张得全身都在发抖了。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真是左右为难,万般无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情来?(犹豫)。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

5、师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6、师:此时英子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个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女孩,在全班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7、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下了很大的决心)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8、师:师: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师: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平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生:困难。

师:为什么?(因为……所以……拓展说话)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所以……生: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困难。

9、师: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这时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齐读)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忽然猛然)

10、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师: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加油)板书:关心鼓励

11、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这掌声对英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X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2、师: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流下了泪水。这场面多么令人感动啊!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3、师: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那么,英子讲完故事后的掌声,又是什么呢?

故事讲完后的掌声是对英子的________(肯定、欣慰、表扬、赞美……)

14、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15、师: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齐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四、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那真诚的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冲破了英子内心的阴霾,同学们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英子变了。曾经坐在教室一角默默无语的她,现在——生接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曾经连走路都害怕让人看见的她,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快乐、开朗、勇敢、不自卑、敢于面对生活

4、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5、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__________?(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

五、拓展升华

1、师:因为掌声,英子勇敢地开始了第一次演讲,因为掌声,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请大家想一想,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只是掌声吗?(生答:鼓励爱心)

2、师:因为掌声里有同学们的鼓励,支持,赞美,这些都是大家对英子的一片——爱心啊。(板画)

3、师: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呼唤吧!(齐读最后一段)

4、交流: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觉得在我们班里,在我们的学校,在社会上,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掌声?

5、师: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书:爱)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这使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全体同学,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

29、掌声

自卑忧郁自信快乐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4)

课文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嚁嚁”,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5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么?——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17.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蟋蟀曲曲

大雁叮咛

教学建议

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3、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1)听秋声。利用录音带和相关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2)说秋声。引导同学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5、这首诗歌就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5)

拉萨的天空这一课围绕着一个“蓝”字展开描写,文章意境优美,比喻丰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和新颖的表达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为基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而课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解决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课文的其他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就以精读课文为案例对本课稍作分析。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沉浸其中,并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产生读好文章的愿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拉萨的天空的录像,问学生: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说天空很蓝的,也有说草地、牛羊、房屋的,让学生尽情的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文的描写。)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学生轻声读句子,师问: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教师趁机板书:湛蓝、透亮)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湛蓝、透亮),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师:同学们,既然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

3、第二次看录像,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们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读给同伴听,互相提提意见。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分别出示学生读出的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①指名读句子,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做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句是难点,学生的理解有很多,让他们自由的说说,讨论讨论,不必太过追究,只要抓住天空的湛蓝和纯净就可以了。)

②教师可以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4、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①自由读句子,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蓝天倒映在水中,人们捧起水来洗脸就像捧起了蓝天一样;另一种,蓝天已经蓝的像水了,让人忍不住想捧起蓝天来洗脸。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说,不必太过追究,只要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是赞美拉萨的天空很蓝就可以了。)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

5、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①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②指名回答,映衬纯净对照明洁

(板书:白云纯净草地明洁)

③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6)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板书课题)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⒊检查自学情况。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队员趴在石头上看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1)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2)指导朗读。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的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点拨: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

三、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外形:一一层一层

石头书

内容:有字有画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7)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学习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2.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爬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出示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先读自学提示用序号标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任务。

2、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槐乡(huái ɡuí) 花苞(bāo pāo) 耷拉(dā tā)

3、出示自学提纲:(1)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2)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 积累一些好词。

(4) 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划出来与同学交流。

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从以下几点体会到:

四、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讨论,师生交流:

(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2)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三、诵读全文,加强积累

1、我要再读一遍课文,读出槐乡的美,槐乡孩子劳动时的快乐。

2、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到我的摘抄本上。

五、当堂训练。

1、想一想,填一填

( )的清香 ( )的孩子 ( )歌声

轻松的( ) 火热的( ) 甜蜜的( )

2、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钩 耐劳

女孩 捡 塞 快乐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8)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观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练习课 9周3节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复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复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 蜂(蜜密) 脚(印映) 究(竞竟)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课文内容填表

骆驼的特征老人的根据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一颗牙齿

四、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 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 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9)

教学要求:

1.认读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只有自己勤奋学习,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绩。”

3.进行朗读训练,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4.用“……是因为……”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具: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熟读词语。

2.学习一二两段。

教学过程:

1.定向。(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2)谁干什么?

(3)给文章分段。

2.自学课文,要求划出生字、新词。

3.字、词、句的训练。

(1)出示生字卡片:

坦tan 凳deng 虽sui 糟zao 伟wei

拼读生字。

(2)读词语,强调“糟糕、小板凳、虽然”的渎音

(3)读通较长的句子:(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看见)

(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4)给自然段标号。

4.读讲1—2段。

(1)读第一段,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因为爱因斯坦从小……,所以长大后他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读第二段,填空练习。(爱因斯坦很喜欢钻研问题。)

(3)思维训练。研究“开始”这个词,师:从哪一件事开始,从几岁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4)读1、2两段。

5.作业。

熟读课文,认读词语,完成“读一读,练一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研究3、4段,学习爱因斯坦不怕困难的品质。

2.朗读训练。

3.会用反问句说话,并能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过程:

1.段的训练:哪两段是讲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

2.读讲第三段。

(1)读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3、4)第三只小板凳( )

(2)练习对话,朗读训练。师:我们学学老师的'样子来读第三段中的两个句子。

(3)句子训练。

出示反问句: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师:你们见过吗?

生:我们没见过。

师:那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4)小结。

同样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说。

(5)读读演演。

爱因斯坦的话——小声说:“有的”。

3、读讲第四段。

(1)读爱因斯坦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比第三次做的( )

(2)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说清楚其它小朋友都做了什么?提高要求,前面可总的说一下,后面可以评价一下“小朋友们做了许多手工作品,有的小朋友做泥鸭子,有的……,他们都做得很好。”

(3)思维训练。

师:爱因斯坦做特别难做的小板凳,傻吗?划下答案,读第一段。

(4)用“因为……所以”训练说话,将爱因斯坦为什么做小板凳的理由说清楚。

(5)情感交流,用“……是因为……”练习说话,师:如果爱因斯坦在我们班里,你喜欢他吗?

(6)继续用“……是因为……”说话,根据课文内容练习。

师:他们班里的同学、老师喜欢他吗?

(7)词语训练。

研究“从此”一词。师:从哪件事之后,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8)再用“因为……所以”说话。

(9)读第四段。

4.小结。

师:“学爱因斯坦做小板凳”对吗?我们向他学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作业:

有表情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要求读准,会写、记住。

注意:“需、糟、糕、态”的书写。

二、听写

三、朗读课文。

1、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

2、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说话。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0)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通过《我们的教室》和《三味书屋》的教学,学生对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已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本课中类似的段落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第2、3、4自然段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内容来介绍北京的特色。第2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第3自然段介绍了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第4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第5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抄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课文第2自然段按方位东、西、南、北、中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是阅读训练的重点。

2.第3自然段的理解及指导背诵。

教学难点:1.本课中有些词语要借助课文插图进行理解。

2.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句子较长,要注意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天安门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课文插图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并能按方位顺序说说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打出北京天安门的投影。

(2)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吗?

(3)指名说,你还知道北京有那些美丽的景观?

(4)我国的首都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观,我们今天要学习24课,(揭题)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北京城。

2.听课文录音,学生划生字新词,并标好自然段序号。

3.学生自学。

读课文,记字形,想词义,主要内容。

4.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垂、颖。

(3)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如:汉白玉、华表、立交桥……

(4)指名分段朗读,指导长句中的停顿。(长句中的停顿打“/”)

5.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准多音字“都”。

(2)理解“首都”。(中央、国务院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6.学习第2自然段。

(1)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①划出方位词,看看写了那几个方位。②看看每个方位各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划出方位词。指名回答,师生订正。

(3)理清本段内容。

①尝试作业。(板书出现,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反馈。

②看投影说说广场周围有哪些建筑物。

(4)读课文看图(或投影)欣赏各建筑物。

①读1一5句。

a.从插图上指出:天安门城楼、金水河、汉白玉石桥、汉白玉华表。

b.你能看插图有顺序他说说天安门城楼吗?

c.打出“天安门城楼”的'投影,体会它的庄严和美丽。

d.齐读写天安门城楼的句子,体会庄严和美丽。

②读6、7句,打出“人民大会堂”的投影,说说自己的感觉。

③读8、9句,打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投影,教师简要介绍。

④打出投影,指名比较具体地说说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5)齐读第二自然段,:本段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7.作业。

(1)抄写词语。

(2)划出方位词,(《作业本》第5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2.摘录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抽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按课文内容填空。(完成《作业本》第6题)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指导长句中的停顿。

(2)质疑。(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绿树成荫、川流不息等。)

(3)利用投影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①读第1句。理解:这一句讲了北京的什么?“许多”一词说明北京什么很多?你能把这一句话改成用两句话来说吗,(“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大街”和“北京有许多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再读这一句进行体会理解。

②打出北京市大街的投影片。说说大街是怎样的?(引导: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③打出立交桥的投影片。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地方有什么。(立交桥四周有……,立交桥上……)b.谁还能说说立交桥有什么作用?(对便利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齐读课文4、5句。

(4)小黑板出示课堂作业。(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课文第1句总的介绍了北京的()和(),第2句具体写了(),第3、4句具体写了()。

(5)背诵指导。

①看投影读句子,记住第1句讲什么,第2句讲什么,第3、4句讲什么。

②看投影,背诵有关句子。

③看投影试背。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齐读课文,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第2句和第1句间是什么关系?(第2句是对第1句的补充说明或举例说明。)

(3)课文说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公园”,那么第2句中哪些是“名胜古迹”?哪些是“公园”?

(4)借助投影或有关图片,简单介绍“名胜古迹”和“公园”。激发学生想去北京看看的欲望。

(5)再读这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说说顿号的用法。(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摘录句子。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北京什么地方很美?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3)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心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也可配音乐增强感染力。)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4题。

6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