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 沐钦 五年级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都有哪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首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用来取代当时的小学和中学“国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1

一、 导语:你知道古罗马吗?你去过斗兽场吗?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参观古罗马斗兽场吧!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段意是什么?

2、 在课文中划出我们一家参观的顺序。先写参观前,我的心情,再写远看斗兽场的总体印象,接着写近看斗兽场的样子,又写我在斗兽场的联想,爸爸的讲解,最后写我们离开了斗兽场。

3、 我参观斗兽场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在斗兽场的广场前,看见几个武士打扮的人,我高兴极了,为什么参观完后我却对他们失去了兴趣?参观前,我心里急得要死,参观后,却觉得斗兽场的残垣断壁显得有些狰狞可怕呢?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平等、自由、生命的热爱与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什么变化?(轻松—沉重)

4、 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吧!

三、思考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练笔: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感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运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中授课老先生和“我”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大体了解课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入题,齐读课题。

二、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清每一句话。

(同学校正,老师适当选择段落泛读,指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钝”“沧”“涕”“菌”“锥”“苛”“诲”这7个字都是形声字,但是认读都有一定难度,在认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菌”不能读成“jǔn”,“苛”不能读成“kě”,“诲”不能读成“huǐ”。“纤”是个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n”。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恩”和“思”、“衷”和“衰”“哀”、“诲”和“悔”等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冤”字是上下结构,下边是个“兔”字,别丢掉最后一笔“点”。)

三、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1972年,“我”来到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在一次根据临床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的考试中,“我”我提出的方案中,采用了常规的治疗,还加了抗菌素。执教的老先生批评“我”,并扣了分。“我”认为老先生批评得不够完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位老先生是新疆首屈一指的医学权威,但是,当他知道“我”增加抗生素的原因以后,肯定了“我”的做法,修改了“我”的分数,并且表扬“我”敢于指出上级医生的错误。这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

四、作业

1、读熟并理解课文。

2、写会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1972年,“我”来到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在一次根据临床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的考试中,“我”我提出的方案中,采用了常规的治疗,还加了抗菌素。执教的老先生批评“我”,并扣了分。“我”认为老先生批评得不够完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位老先生是新疆首屈一指的医学权威,但是,当他知道“我”增加抗生素的原因以后,肯定了“我”的做法,修改了“我”的分数,并且表扬“我”敢于指出上级医生的错误。这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

二、快速浏览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看课后思考与交流)

(1)思考与交流

第1小题“快速浏览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为目的练习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三个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出来,1969年“我”从北京到西藏当兵;1972年“我”来到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军医学校上学;老先生说明了考试扣分的理由之后,“我”觉得冤枉是因为在5000米以上的高原气候恶劣,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时不用抗生素,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等到临床上出现明确地感染征象时才开始用抗生素的话,就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了。老先生只给“我”的分数改过来是因为“我”在高原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是正确的,还因为“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不是因为教授自己知识的老师是权威就放弃自己的观点。

以上内容供参考,学生能根据相关段落说出大意即可。

第2小题“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为大家提供的是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语句,它们比较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观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第(1)中,讲的是老先生扣分以后“我”的反应。首先“我”坦诚说明自己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菌素的学员,联系自己在高原生活的经历,觉得老先生的讲评有不完全的地方。因为特殊情况就要特殊对待,可是老先生没有这样做,反而给“我”扣了分,所以,“我”觉得冤枉。

第(2)是教务老师说的话,也是对老先生的介绍。“最著名”“首屈一指”“权威”等词语都说明老先生的学识之高。因此,教务老师明确了自己的观点:他讲得都是有道理的,我们都信服。

第(3)是老先生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说的是医生要把病情和病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只听导师的教导而忽视病情与病人。老先生在这里赞扬了“我”从病情和病人的角度出发,不盲目地迷信权威,同时也表现出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风医德。

第(4)是“我”在这件事情以后,在聆听老先生的教诲以后,为自己确立的观念。这观念包含的就是爱自己,珍视他人生命,为保卫生命而努力!

(2)拓展与运用

本体是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以“我”所见所闻的角度从神态、动作和语言这几个方面具体描写了这位执教的老先生。文中没有写教务老师把“我”的意见转给老先生的场景,也没有说明老先生当时是怎么想的。这道题就是对这件事情的补白,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这位老先生。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现引导学生说一说,再相互补充。补白要合乎实际,不能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运用心理描写来写老先生的时候,要注意与课文中人物特点保持一致。

三、再读课文,读熟并听写课后积累。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积累,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2、预习下一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2、使学生明确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威尼斯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特点?

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这个美丽的水上城市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②拼读生字表,找出易错的字。

③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考: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音要准:祷、泊。

2、注意字形:梁与粱、艄与梢的区别。

3、哪个词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4、区别形近字:

庭()梁()

艇()粱()

5、说说: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练习分段。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投影选择:

①威尼斯是个美丽的水上城市。

②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很奇特。

③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

④威尼斯的市民爱坐小艇。

选择①和③,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

五、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威尼斯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板书:水城)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河道就是街道,一出门就是水,它就是这样一座城市。那么小艇与威尼斯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威尼斯同其他城市是不一样的,水城的特点和它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构成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板书:独特风光)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一起来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小艇的样子。

刚才我们通过看录像领略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了小艇,那么小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1、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小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注意作批注。)

①用一个词概括出小艇的特点。(板书:样子奇特)

②解释“奇特”。

③你从哪儿体会到小艇的样子很奇特?

读有关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指名到黑板前面画一画新月的样子。

④小艇除了奇特还有什么特点?(还很漂亮。)

看到这样奇特漂亮又舒适的小艇,你会有什么感受?(板书:喜爱)

⑤朗读第2自然段。(要读出对小艇的喜爱。)

同学边听边想。

①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

②威尼斯人为什么把小艇装饰得既奇特漂亮又舒适呢?

2、这么令人喜爱的小艇由谁来驾驶呢?对船夫的技术又有什么要求呢?

①小声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下来,齐读这句话。(板书:船夫技术好。)

②你从哪儿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默读画出重点词和句子。(板书:操纵自如)什么叫操纵自如?

注意侧面描写的两句话所起的作用。

③看到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高,这么棒,你会怎么样?(板书:赞叹)船夫的技术为什么会这么好?

④指名读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船夫技术好的。

3、奇特舒适的小艇由技术高超的船夫来驾驶,那么都有哪些人乘坐呢?

①默读思考:哪些人乘坐小艇?(用“△”标出)再想一想这些人去干什么?

②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人,还有很多人乘坐小艇,这么多人都需要乘坐小艇,说明了什么?(板书:作用——离不开)

4、指名读第6自然段。

①从对夜景的描写你看出了什么?与小艇有什么关系呢?(板书:动→喧闹停→静寂)

②看到小艇的作用这么大,你想到了什么?

③朗读体会。

三、总结全文

1、速读全文想一想每段的意思,然后结合投影选择段意,说说为什么。

2、结合板书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城关系密切?

四、教学小结

以前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欣赏了不少祖国的风光,今天又欣赏了世界风光,说明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美丽可爱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来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五、板书设计

小艇的样子

外:二三十英尺,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内:皮垫子,窗帘

船夫的技术好在极快时操纵自如

与人们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4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写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解决了建筑设计中的难题的记叙文。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和景观建筑学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解决过无数个建筑学中的难题,留下了70多处精美的杰作。他堪称当代伟大的建筑大师。本文记叙他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遇到了难题,即设计不出理想的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方案,但他思路开阔,极富创造思维特质,从一位老太太销售葡萄的做法中获得灵感,终于解决了难题。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凡事不必总按旧的思路去做,如果能从事物自然规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常常是的选择。

本文用一个偏正词组“路径”作标题。“佳”,好或美。“”就是的意思。“径”,狭小的路。“路径”,既指设计出了的路径,又指设计师解决路径设计难题时的思路是的。

〔结构分析〕

本文是采取纵式结构记叙的,共8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即将竣工时,各景点间的道路设计方案还没最后敲定。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格罗培斯受一位老太太销售葡萄的启发,终于设计出迪斯尼乐园景点间道路的方案。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写得十分详细。先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接到催促路径设计方案的电话后,去地中海边清理思路;再写在途中,格罗培斯从老太太无人售葡萄做法中获得灵感,确定了尊重游人自主选择的路径设计方案;最后写方案实施后的良好效果。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景点间路径的思路给人的启发。

〔语意理解〕

“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竣工了,然而连通各景点之间路径的设计方案还没有最后敲定。”

“建筑”,指修建房屋、道路、桥梁等。“大师”,在学问、艺术、体育等许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有辉煌成就,为人们所尊敬的人。这句话先说格罗培斯堪称建筑学领域的“大师”。又说迪斯尼乐园是大师精心设计,又精心施工的。这是在说迪斯尼乐园一定是精品。“然而”,文章笔锋一转,指出了景点间路径设计方案还没最后敲定。一个精品乐园,却没有理想的景点间的路径,岂不遗憾?这句话是文章的开篇句,用转折复句形式提出问题———如何解决景点间理想的路径设计问题。

“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项目———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建筑学”,研究设计与建造建筑物的一门科学。“伤脑筋”,形容事情很难办,很费心思。前文提到,格罗培斯是大师级的建筑学家。业绩卓著,解决过无数建筑学难题,足见其才智超群。把这一句与前后文联系着读,我们可以感悟到两条,其一,本次路径设计确实难度太大,连才智超群的大师都难住了;其二,格罗培斯有严谨的设计作风,他不对付凑和,凡事都追求完美。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顺其自然,也许是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乎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

“自然”,本指自然界,在本文中指不经人为地干预的自然发展规律。“顺乎自然”,就是让事物或事情依其自身自然的情势自然地发展下去。“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做法做才好。“顺乎本性”也是“顺其自然”的意思,这里的“本性”,指原来的性质或个性。“不失为”,还可以算得上的意思。这两句是从格罗培斯解决迪斯尼乐园路径问题总结出的富有哲理的体会。作者对这个设计过程作了更为深层次的思考,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无所适从时,选择顺乎本性,可以找到的解决问题办法。这个观点符合唯物辩证法。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循。所谓“不知怎么办”或“无所适从”,都表明人们当时还没有找到规律。而“顺其自然”或“顺乎本性”,意在不要硬来,不要勉强按自己的主观臆想去解决问题,那样,肯定把事情做坏。“顺乎本性”“顺其自然”,就是按事物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去解决问题,这就是规律之一。格罗培斯从老太太无人售葡萄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给顾客、游客自主权,充分体现了“顾客就是上帝”这个经商理念。游客的选择,游客愿意走的路径,就是迪斯尼乐园的“本性”,就是乐园的“自然”,这就是“聪明之举”。推而广之,办各种事情,如果都能认真地遵循这种“顺其自然”“顺乎本性”的原则,那肯定都能办好。

〔写作特点〕

1.缘事悟理。

本文完整地记叙了格罗培斯遇到的设计难题,以及他解决难题的过程,记叙得很完整、很生动。但文章并没有停留在记事上,而是进一步引导读者从这件事中悟出哲理。文章就是按照这个立意来安排结构的,先写出现的难题,再写解决难题的过程,特别详细写大师从老太太自主售葡萄的作法中受到的启发。篇末点出从这件事上悟出的哲理,事在理前,理缘事生,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2.层层铺垫,引人入胜。

文章一开始提出景点间路径设计方案没最后敲定,接着介绍格罗培斯业绩之辉煌,特别写他曾解决过无数个建筑难题。这时,作者才写路径设计难住了大师。写大师的才华成了“问题”的铺衬,“问题”的解决便更显其能。

大师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巧借老太太卖葡萄之道,使难题解决得举重若轻,所有这些铺垫,跌宕,最后成为总结出哲理的依据。小文虽短,一波三折,有事有理,耐人寻味。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给人自主选择的空间,是解决许多难题的好办法之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时,弄懂大师的路径设计思路的产生与法国南部老太太卖葡萄做法之间的联系。

2.学会写11个生字。

〔教学准备〕

迪斯尼乐园中卡通人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教师出示几个迪斯尼乐园的卡通人物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进入学习。

②请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教师针对学生介绍适当补充和总结,从而揭示课题。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⑵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以学生互相提醒的方式读准本课生字,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如“竣工、焦躁、奔驰、撒、草籽”这些词中加点字的读音要求学生读准。

③快速地再请学生浏览课文,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请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课后练习第一题一边读,一边标记,思考问题的答案。提示学生抓重点语句。

②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共同补充问题的答案。

③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格罗培斯设计的看法,激发学生对格罗培斯的敬佩之情。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引导学生在弄懂“顺其自然”“顺乎本性”等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弄懂这段的含义和这段与全文的关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⑷总结延伸。

①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请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从格罗培斯做法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③摘录课文中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2.积累内化。

⑴能运用关联词“一……就……”、“只要……就”进行造句。

⑵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3.识字写字。

⑴认读生字。

因为有初读课文的基础,教师可以检查的形式掌握学生认字情况,或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检查,培养学生自测能力。

⑵指导书写11个生字。

①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生字结构进行分类,然后说一说写这类字时要注意什么。如左右结构的:径、培、驰、滨、籽、研,要注意书写时左窄右宽,“斯”要注意左右匀称。

上、下结构的:罗、景、驾,注意上下紧凑。

②请学生到黑板上范写,或在练习本上书写。

③集体评议,教师范写个别难写的字。

4.实践活动。(练习)

以“走近迪斯尼”或“迪斯尼的故事”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5

〔解题〕

《孙悟空龙宫借宝》是一篇神话故事。

本文是依据《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改编的。《西游记》是16世纪我国的一部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小说描写了唐太宗时僧人玄奘取经的故事,神猴孙悟空是主角。这部小说反映了劳动人民蔑视神权、反抗压迫、坚决与自然抗争和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讽刺、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西游记》第三回写孙悟空拜师学艺圆满,回到花果山后,降伏各路妖怪,去东海龙宫要来兵器和金冠、金甲、云履,又去幽冥界把猴类有名者一概勾去。孙悟空这些叛逆行为触动了大天尊,派太白金星到花果山招安孙悟空。本课是根据孙悟空去东海借如意金箍棒这一段编写的。

通过对这一段故事的叙述,赞扬了孙悟空蔑视神权、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热烈追求自由的可贵精神。

课题《孙悟空龙宫借宝》,是一个主谓句,点明本文的主人公、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场所。“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光辉的形象。他是破石而出的美猴王。他大闹天宫,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怪。他善于“以暴抗暴”、知难而进,百折不回,是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龙宫”,神话传说中龙王居住的宫殿。

〔结构分析〕

本课故事是按事件发展顺序写的,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策划借宝”“借宝途中”“借到宝物”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四个老猴建议孙悟空去龙宫借宝。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孙悟空使“避水法”神功下到海底,来到龙宫。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讲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到宝物如意金箍棒。这部分是本课重点,作者用很大的篇幅讲述借宝的过程。文章写龙王先后命手下取来长杆大刀、九股叉、方天戟,孙悟空都嫌兵器太轻而不满意。龙王惧怕孙悟空,只好把这根如意金箍棒送给孙悟空。这一段由浅入深、由轻及重地写孙悟空4次换兵器,表现了孙悟空的神力神威。

〔语意理解〕

“我们这铁板桥下的水直通东海,大王为什么不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跟老龙王借件兵器呢?”

在《西游记》中,江河都通大海。大海中住着龙王。龙王是有鳞有须能兴云做雨、会变化的神灵,管理大海中的世界。海分东、南、北、西四海,各有龙王,分别是: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这句话是老猴向孙悟空建议到龙宫去寻找兵器,是故事的起因,由此引发出一段“龙宫借宝”的故事。

“悟空走到桥头,念动咒语,使一个避水法,‘噗’的一声,跳进水中。”

“咒语”,旧时僧、道、方士等自称可以驱鬼降妖的口诀。《西游记》中的仙神都能念咒语,施法术。“避水法”,指孙悟空用的使水回避自己的法术。这句写孙悟空去龙宫的情形,表现出他高超的法术和无畏的精神。下文中提到的“巡海夜叉”,指在海中担任巡逻警戒任务的长相丑而凶的水族士兵。

“大王,我们看这猴头不是寻常之辈。我们海里的那根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天突然霞光艳艳,瑞气腾腾,会不会是注定了该遇上这猴圣?”

“寻常”,平常。古代以8尺为“寻”,倍寻为“常”,“寻”和“常”都是很平常的长度。“寻常之辈”,指平常人。本文龙婆称孙悟空“不是寻常之辈”,是说孙悟空是很特异、不是平常的人。“定底的神珍铁”是一根能变化的铁棒,传说把它立在天河入海处,以镇大海,使海安定。“瑞气”,吉祥之气。这是龙婆与龙女对龙王说的话,她们认为定海神珍铁应归孙悟空所有。她们的话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以前边孙悟空三换兵器的过程为据认定孙悟空是非凡之神。第二层,从神珍铁异常的吉祥的表现,认定神珍铁的主人要出现。第三层,以前两层为根据,认定孙悟空是神珍铁的主人。这是龙婆、龙女在动员龙王让出神珍铁,进而引出下文:相看神珍铁、耍弄神珍铁、借得神珍铁。这段前提到“鳜都司”“鲅大尉”“鳝力士”“鳊提都”“鲤总兵”,都是海中的兵将,《西游记》中把大海里的各种各类水生动物,都写成龙王的兵将,也如人世间一样有官职。比如“鳜都司”,即由鳜鱼担任都司。

“老龙王和龙子龙孙吓得胆战心惊,躲闪不及,虾兵蟹将缩头缩脑,魂飞魄散。”

这句写孙悟空得到金箍如意棒后十分兴奋,尽情舞弄后龙宫上下震动。“胆战心惊”,胆在颤抖,心在惊跳,形容十分害怕。“魂飞魄散”,魂吓飞了,魄吓散了,形容非常惊恐。孙悟空公然在龙宫中,在龙王及龙子龙孙、虾兵蟹将面前尽情舞弄如意金箍棒,极大地震慑了龙宫上下,使之惊恐万状。这句极写孙悟空神威之大,充分表现了对神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蔑视与否定,尽显孙悟空无畏、自信、敢于抗争的精神。

〔写作特点〕

1.以现实为基础的神话世界,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的故事情节。

故事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故事的美好结局体现人民的意愿与理想。故事中的龙宫龙王,代表封建统治者,他们有权有势,欺压人民,人民便幻想一个大英雄与之抗争。孙悟空便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神力无边,勇敢无畏,能向龙王借来宝物,在龙王面前嬉戏耍弄,桀骜不驯,无拘无束,让人读后心中十分畅快。这正是现实人民所希望的。

2.人格化的神灵与动物特性的统一。

故事中的孙悟空与龙王都具有人的个性,还有超自然的神性,同时还保持着动物的本性。比如孙悟空,他是猴,又是人,又是神。他有情感,会思维,能说会道,这是“人”;他有七十二般变化,能腾云驾雾,这又是神;他活泼好动、动作灵活,偏袒猴类,这又是猴。他的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化莫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孙悟空这个聪明、勇敢的神话英雄人物的特点。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着故事的发展,拟定提纲,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谈话导读,揭示课题。

教师可以《西游记》为话题,让学生介绍它的作者及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⑵揭示课题。

在学生介绍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入本课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请学生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为每段拟一个小标题,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策划借宝、借宝途中、借到宝物。)

⑶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①默读课文,请学生概括地说一说故事的起因。

②请学生读第3自然段,动笔画一画孙悟空向龙王借了几次兵器,每次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龙王又是怎样表现的。这样通过画、说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③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

⑷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每段的小标题进行练习。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复述课文的方法,掌握复述课文的要点。

③学生复述课文,大家评议。

3.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围绕课后练习中的讨论进行,加深学生对孙悟空的印象。

4.积累内化。

⑴把描写孙悟空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5.识字写字。

⑴认读生字。

可以小组同学互相检查或给要认的字注音等形式完成。

⑵书写12个生字。

①简单的字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形近字。

耍———要  端———瑞  培———赔

③注意“率”和“撩”两个字的笔顺。

率:强调上面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撩:注意右面上半部笔顺———

6.实践活动。

⑴可找来《西游记》读一读。

⑵把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6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记叙文,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回到西班牙后,受到达官贵人的藐视,他巧妙地予以回击的事,表现了哥伦布超人的聪明才智,赞扬他在成功面前不骄躁,在讥讽面前不自卑,始终坚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贵品格。

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曾向葡萄牙建议向西环航以探索通向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奉西班牙统治者萨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船3艘,水手87名,从巴洛斯港出航。历时10个星期,于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两点,他与水手发现了新的陆地———美洲大陆。以后,他又3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先后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晚年贫病交加,抑郁而死。

课题“哥伦布竖鸡蛋”是一个主谓句,点明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鸡蛋是椭圆形的,无法竖着立住,但是,哥伦布却办到了。这使读者产生疑惑与好奇,进而激发出阅读期待。这就是作者拟此题所要追求的引人入胜的奇效。

〔结构分析〕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受到达官贵人的忌妒、藐视与讥讽。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一次酒会上,面对讥讽,哥伦布与达官贵人比赛竖立鸡蛋,获得胜利。这是本文的重点,写了三个层次。其一,酒会上,达官贵人讥讽哥伦布。其二,达官贵人都不能把鸡蛋竖立住。其三,哥伦布稳稳当当地把鸡蛋立了起来。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对哥伦布竖立起鸡蛋的议论。议论有两类,达官贵人讪笑,认为这样竖立鸡蛋太简单;哥伦布认为,简单的事也需要人去发现、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

〔语意理解〕

“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是从意大利来的穷海员吗?像他这样的人,能穿洋过海?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是达官贵人藐视、讥讽哥伦布的恶毒语言。上文交代了故事背景。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美洲大陆的航海家。鉴于他的功勋,哥伦布晋升了高官,并且受到国王与王后的重视。于是引起达官贵人的忌妒,有了藐视、讥讽的恶语。“达官贵人”,指职位高的官吏和地位尊贵的人物。达官贵人都属于上流社会,这些人长年吃喝玩乐,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养成严重的歧视贫民的畸形心理。面对哥伦布的出身、功绩与地位变化,自然升起极强的忌妒之心。讥讽的话共4句,3个问句,1个感叹句。第1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藐视哥伦布的低微出身。第2句用疑问口气回答第1句的问题,强调哥伦布是外国人,又是穷困的海员。第3句质疑哥伦布航海的业绩的可靠性,在他们看来,这么大的业绩应出自出身高贵的西班牙航海家。第4句是感叹句,污蔑哥伦布航海成功是谎言,是“天大笑话”,表达达官贵人的气愤与强烈的忌妒心。

“哥伦布沉默了一会儿。他从盘子里拿起了一个鸡蛋,对他们说:‘太太们,先生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熟鸡蛋立起来?’”

这是哥伦布对达官贵人的还击。他面对达官贵人的藐视、嘲笑、讥讽,没有采取一般的做法———用愤怒、有力地语言去反击,或愤而拂袖离席。他反击的方法很巧妙,先“沉默了一会儿”,平静一下心绪,思考采取的态度与策略。他的沉默只“一会儿”,说明哥伦布非常聪明、成熟、有涵养,能迅速沉静并拿出对策。接着提出将熟鸡蛋竖立起来的挑战。熟鸡蛋是不可能立起来的,他知道达官贵人必败。以“挑战”对“讥讽”,让他们以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的惨败而自取其辱,实在是高明。哥伦布说话,既有礼貌,不失一个有修养的“上将”,又有挑战性;既平静,又充满自信和对达官贵人的蔑视。

“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最先突破。”

这两句话极具哲理性,是哥伦布的传世名言。第1句讲出这样的道理:创造不单指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发现并证实简单的未知,也是创造,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因此,也是值得赞扬的。第2句说明只说不做,即或头脑再聪明,也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大胆而积极地去探索,并力争最先成功。第1句讲明创造的本质,第2句承接第1句鼓励人们率先实践对未知的探究。哥伦布用简单的问题抨击了达官贵人的傲慢与藐视,又用这两句话阐述深刻的哲理,回击了达官贵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写作特点〕

1.以简驭繁,以事说理。

本文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却仅写了一个极平常又简单的事例:竖立熟鸡蛋。达官贵人面对一个小小的熟鸡蛋,束手无策,哥伦布却轻而易举地立了起来。最后从这个简单的事例中总结出了一番大道理。以简驭繁,以事说理,容易使人理解与信服。

2.对比的反衬作用。

本文写两类人,一类达官贵人,一类是哥伦布。前者傲慢无礼,愚蠢无能;后者谦和沉稳,聪明机智。前者浮躁妒嫉,后者冷静高雅。两相对比,达官贵人的举止言谈反衬了哥伦布的智慧与气度。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要想创造令人瞩目的伟业必须具备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实践、去发现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哥伦布离席而去时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一个煮熟的鸡蛋。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本课教学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1.激趣导入。

⑴教师拿出一个煮熟的鸡蛋,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竖鸡蛋。

⑵游戏结束,教师设疑,哥伦布是用什么办法竖起鸡蛋的?他为什么要竖鸡蛋?引导学生进入“快乐读书屋”。

2.读书交流。

⑴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⑵集体交流。围绕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3.理解感悟。

让学生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检查识字。(小组交流,集中反馈)

5.实践活动。

搜集一些哥伦布的小故事,进一步了解他的业绩。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7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_: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 )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推荐理由: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集中,手段简化,致力于朗读、写字两大语文素养的,由于教者课前布置预习,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作为起点,节约了课堂时间,为下面的初步感受性朗读争取了较大的空间。

第二课时伊始的朗读比赛,巩固了第一课时的朗读,也为下面的“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奠定了基础。三个咀嚼要点则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章语言,穿行其中,涵咏其中,悟情明理,体会表达特点,不亦乐乎!

36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