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幼儿教案 > 大班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

时间: 新华 大班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每节课制定的教学方案,其中包括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内容。大班数学教案全集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大班数学教案全集,供大家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1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活动准备:

教师将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房子模型1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小熊乐园里的熊宝宝们都出来做游戏了,可是它们太贪玩、走得太远了,现在,它们找不到回小熊乐园的路了?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吗?(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说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2、请小朋友轮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乐园"里。并请每名小朋友说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请小朋友观察现在的"小熊乐园",引导他们说出"1只1只小熊合起来就是许多只小熊,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较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正确的区分了1和很多,有个别幼儿在第三节游戏活动中表现很随意,没有按照游戏规则来玩,但总体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2

【设计意图】

区分左右是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39;左右。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大挂图(森林图)1份,(六只小动物)。

2.小红花20张(彩纸剪)。

【活动过程】

一、区分左右手,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感知左、右边。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

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3)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

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

(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二、听口令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2.看图区分左右

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

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三、竞赛游戏:我说你做

1.两组小朋友拉手比赛:(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

2.给小朋友贴红花(一组发出指令一组贴红花看谁贴的准确)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体验音乐游戏中所带来的乐趣。

2、熟悉游戏歌曲,随歌曲节奏行走,感受稳定的节拍。

3、能理解歌词,知道“手拉手,大家都往圈里走”时,往前走围成一个圈,“走呀走,变成一个大气球”时,轻轻往后退。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手拉手》、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复习游戏:拉个圆圈走。

(1)教师带领幼儿手拉着手边唱歌边按节拍玩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及内容。

(1)播放乐曲《手拉手》,让幼儿对歌曲产生初步的印象。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请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并引导幼儿从歌曲内容旋律的感受等发表意见。

3、学唱歌曲,重点感受歌曲第一段的旋律和节拍。

(1)教师哼唱音乐,引导幼儿说一说第一段歌曲的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鼓励幼儿跟老师一起拍手,两拍一下。

(3)幼儿随教师边唱歌边拍手。

(4)教师启发幼儿轻声和老师一起唱歌做动作,通过动作变化引发兴趣,使幼儿建立行走的节拍感。

4、音乐游戏:手拉手。

(1)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全班幼儿手拉手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唱第一段歌词时,幼儿边唱边向圆心走,一拍一步,结束时圆圈变小,唱到第二段歌词时。幼儿边唱边向后退,圆圈逐渐变大,歌曲结束时,幼儿把手放开,同时发出“嘭”的声音,表示气球破了。

(3)幼儿随音乐一起玩游戏:手拉手。

(4)教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做出肯定,师幼一起玩游戏。

活动延伸:在幼儿熟悉游戏情节后,可以引导其根据具体情境改编歌词,如“手拉手,手拉手我们向着大树走,走呀走呀走呀走,我和大树招招手”。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4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加强,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幼儿会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与同伴教师的互动。由于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他们喜欢用数字相互留下电话号码,喜欢用很多常见的字来相互留下地址,加强相互间的交往。这时,对数字概念的理解都还都处于零碎状态的幼儿,那些知识碎片就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疑问,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们俩不是住在同一个家里了么?”。

为了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以门牌号码为切入口,将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了《楼房与号码》这一数学活动,揭示数字和住址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正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2、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材料:纸盒做的楼房材料人手一份,门牌插卡(用不同颜色区别层与间的数字)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写有具体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图像若干,彩色胶带卷(用于标示楼房位置)。

环境:多媒体、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桌椅、地垫人手一块。

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1、(师幼交流)徐老师第一次来东阳,发现我们东阳真是个美丽的地方,马路又宽又干净,不仅大街上都是高楼大厦,而且住宅小区建设得特别漂亮。请你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

2、这是__住宅小区,我们一起去参观。(播放多媒体,直观感受小区一栋一栋的住宅)

3、这栋楼我们来数数有几层?(镜头到一个单元)让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单元。这是一楼,(镜头到一个门牌)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对面一间门牌号是多少吗?(在幼儿有答案后出现对面的门牌号)它楼上呢?(同法)

4、(镜头到小区人来人往的大门口)看来这个小区里住着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楼房才够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工人叔叔造楼房好吗?

二、尝试操作

梳理幼儿对门牌知识

1、造楼房

我们造楼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纸板,(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这里有造3、4、5层楼房的材料,喜欢造4层楼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些,喜欢3层或者5层的可以选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个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楼房后套在你现在坐的椅子背后,把楼房正面展示给大家。

2、编门牌

楼房都有门牌。请你把造好的楼房按照一定的规律编上门牌。

1)幼儿尝试自主编号。

2)请你说说是怎么编号的。

3)讨论:门牌号上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等,4)、请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门牌编对了吗?没有编对的调整过来。

三、探究学习

认识住宅地址

(幸福小区)小区落成了,大家为小区的落成放个三响炮表示庆祝吧。“啪!”(集体击掌三下)

1、探究楼号。__小区里有几栋楼房?请小朋友来编号。

2、探究单元号。观察第一栋楼房和第二栋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栋短,第二栋长……)第一栋楼房有三个单元,第二栋楼房有1、2、3,4、5五个单元。让我们从左往右数一数。教师逐一指各栋楼房,说说各栋楼房都有几个单元。

3、探究栋、单元、层、间的关系。红红要住进这个幸福小区了,她拿到了她家的钥匙,钥匙上有她家的地址(出示及钥匙地址卡片2—3—301),你看得懂吗?你知道他家的地址是__小区第几栋楼?第几单元?哪一间吗?

4、巩固认知。如果请你也来这个新小区住,你希望住在那里,请在新家的阳台上插一枝花,并告诉大家你的新家住在第几栋第几单元几零几?(请幼儿指出具体住处并完整表述地址,并说“我的新家在__小区x栋x单元x室,欢迎大家到我的新家来玩”。)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分别板书。

这个小区太漂亮了,徐老师也想把家搬到__小区来,我喜欢这套房子,你能说说徐老师新家的详细地址吗?(__小区第4栋第二单元501。)

四、巩固迁移

尝试生活中的运用

搬新家:小区建好了,很多住户要搬进来了。请你帮助大家一起搬家好吗?请你根据他给的地址帮助他们搬进新家。

请一幼儿讲解他准备把新住户搬进哪里?为什么是那一家?最前面的x表示第x栋,中间的x表示x单元,后面的x表示x房间。(同伴间可相互交流)

延伸活动:

小朋友互相交换家庭住址。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5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2)技能目标:学会用圈画,数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单双数

(3)情感目标: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难点:能学会用圈画,数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单双数,并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图片若干,1—10数字卡片,每人一支笔,记录表两张。教具ppt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认识数字1—10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话题导入

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坐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也要找好朋友,让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2。基本部分

(1)教师把10张图片分别贴到磁板上,老师手里有好多个数字宝宝,要请2个小朋友分别将这些小动物贴上相应的数字,。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将这些数字宝宝放在相应的小动物的下面呢?

(教师请多个幼儿进行操作)

(2)师;接下来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音乐,(两只小象)听一听音乐里面唱了什么呢,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哦,老师会提出问题哦。

师: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有几只小象呢,他们是一对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给其他小动物找一找他们的好朋友吧。

(教师先示范,用圈画的方式,将小动物两两圈出来,再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看哪些小动物没找到好朋友,把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老师在请一位小朋友再把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多个幼儿分享自己的答案)

师:你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看一看王老师的答案和你们的一样吗?

老师把答案藏在了两个房子里,分别是红房子和绿房子

(红房子和绿房子说了,他们俩好孤独呀,都没有名字,想让小朋友们给它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教师创设情景:有三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其中有一只小狗落单了,(引出幼儿自己自由的给这个落单的小狗起一个名字,教师引出单数这个词;则另外两只小狗都跑到了终点,他俩是双数。

教师总结红房子说;我下面住的都是没有找到好朋友的,都是哪些数字呀?

绿房子说:我下面住的都是找到好朋友的,哪又是哪些数字呢?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再次总结巩固单双数:

红房子说: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数的,我们给他叫单数,大声说出来,单数有

(1,3,5,7,9)

绿房子说:两个两个的数,都没有剩下的,都找到朋友的叫双数。(2,4,6,8,10)

3、操作练习

师:那这一次单数和双数要逃跑,要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身上找一找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身上哪里是单数,哪里又是双数,请小朋友快开动脑筋,想好的小朋友举手,我就请他来说

师:已经有一个小朋友准备好了,来,宝贝,你起来说

(教师提问多个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接下来的要回答的小朋友要说清楚什么地方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现在发给小朋友每组一张图片和记录表,看看图片里什么东西是双数,什么东西是单数,记录下来,讲给老师听一听,看谁记得清楚,一看就知道单数还是双数。幼儿分享自己的答案

师:小朋友太棒了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老师呢现在给每一位小朋友一张卡片,卡片上面分别有单数和双数,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跳房子),把这些数字宝宝都送回家好不好,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红房子里面住的是单数,绿房子里面住的是单数哦。

师:老师看见小朋友们都快速的将数字宝宝送回家了呢,那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红房子里的数字宝宝安全回家了吗?红色房子里放的是单数,有?(1,3,5,7,9)

绿房子里是双数,住着数字宝宝(246810)

小朋友们都太厉害了,将数字宝宝都安全送到家了。

4。结束部分

那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到家中,找一找家里的有哪些单数和双数,并记录下来,来园告诉老师!

活动总结

1。本次活动以音乐找朋友开始,以游戏结束,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氛围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在本次活动中涉及了五大领域,使幼儿全面发展,在五大领域中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让幼儿轻松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4: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6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的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掌握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测量活动

活动准备

不同长度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等材料若干,记录表、白板笔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师:在《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泸定桥被敌军炸毁了,我军在作战路线中需要通过泸定桥去攻打敌军,所以红军叔叔们决定修复泸定桥。

提问:红军叔叔交给小小兵们一个任务,帮他们一起修桥梁。

二、“作战路线有多长?”幼儿尝试测量

(一)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如长度相同的纸条、布袋等)进行直线距离的测量。

1、请幼儿观察测量材料,尝试用一种测量材料;

2、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

3、鼓励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观看课件,了解测量的要领: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2、教师小结及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三)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再次测量,讨论交流并小结

1、让幼儿明确测量的要求及规则;

2、幼儿尝试操作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讨论测量的结果;

4、教师做小结。

三、游戏“桥梁有多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绳子等自然测量物品,请幼儿分别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记录;

2、幼儿自由分为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引导幼儿自己分工:一个幼儿负责测量,一个幼儿负责记录;规则: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3、交流讨论测量结果,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间的关系;

4、教师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四、结束部分

教师提出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帮红军叔叔测量铺桥工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一、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反思

测量是幼儿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同时建议教师:“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更多的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纸条、书本、吸管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同时结合班级学军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飞夺泸定桥”这一故事中桥的长度产生了兴趣,结合幼儿的这一兴趣点,于是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独立操作、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测量带来的乐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测量进行探究,逐步帮助幼儿学习利用自然物来进行测量,并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反思

此次目标设定为: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活动中教师收集了多种测量工具:不同长度的纸条、彩带、书本、吸管、筷子等物体分别对“作战路线”和桥梁进行个别测量、和同伴合作测量。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进行示范讲解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以及师幼不断地验证总结。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测量结果,活动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整个活动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本次目标在教师的预设中逐步达成。

三、活动过程性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进行了多次试教,每次试教后我们都一起探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发现测量方法介绍的视频讲解不够明确,导致幼儿在测量中不明白要如何进行标记;幼儿对记录表的使用也不够清楚,材料的准备不够充分。在第二次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改正,同时也发现了新问题:

教师在讲解测量时没有进行示范操作,导致幼儿在测量时不明确对桥面测量时要首尾相接的进行测量。同时教师没有讲解和同伴合作测量时记录表的使用,导致多数幼儿记录测量的结果有误。在一次一次的试教过程中我们进行讨论、改正,最终呈现了一个较完美的游戏活动设计。

本次我们活动设计有幼儿游戏、探索、体验、尝试、合作、自主的过程。整个活动流程合理安排,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紧接着是幼儿探索,教师示范,幼儿合作游戏,在一次次的测量验证中找到了测量次数结果。

1、教师灵活掌握幼儿学习兴趣情况。以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中桥的长度衔接到测量的关系中去。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都积极的配合并且参与了测量游戏互动。紧接着教师出示彩带,让幼儿对红军叔叔的“作战路线”进行直线测量,教师观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幼儿分享完后教师出示测量方法的讲解视频,幼儿观看,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的方法。

2、教师创设情景,并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教师创设情节让幼儿给红军叔叔测量路线,幼儿自由选择路线,给作战路线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结果做记录。教师对幼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大部分幼儿都能利用彩带测出路线长度。

3、幼儿分组合作游戏“桥梁有多长”,注重幼儿个别化教育以及社会性发展。在本次游戏环节中,教师增加测量的量具,有纸条、筷子、书本,幼儿和同伴商量合作一起对桥梁进行测量。在活动中幼儿们倾听表达能力较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较强。在第一次利用纸条进行直线测量时孩子们很快就测出“桥梁”的长度,并进行了记录;在“任务分配中”幼儿们相互商量分工,一个负责测量,一个负责记录,都能合作一起将桥面的长度测量出来,还能和老师、同伴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也验证了幼儿的测量结果,并进行了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

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让幼儿感知了测量的有趣。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很轻松愉悦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游戏活动环节中幼儿们都很感兴趣。,求知欲也很强。

四、不足之处

本次活动虽然顺利完成,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没有在“桥”的左端起点做标记,让幼儿明白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测量。

2、在测量的过程中没有提醒幼儿注意测量的姿势,不要趴在地上,应注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改进措施及再教经验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加以改正。在活动前充分准备,多和同伴一起探讨。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也要认真学习《3—6岁幼儿发展与指南》的先进理念作为理论指导,明确各个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各个领域幼儿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明确科学领域的特点掌握科学活动的要领。有机地实施教育教学机智,不断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同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选择适合的物体进行测量,将幼儿学习到的测量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8

沭阳县实验幼儿园教案设计

设计人:万晓玲  

课题:数学《学习5的加减》(大班)  课型:新授

设计意图: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几乎没有的情况,我将数学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我的设计思路如下,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

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

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

背景图一幅,活动动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减算式23=5  32=5

5-2=3  5-3=2,5的分合式.幼儿书写用具.

教学反馈:

纠正措施: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个人分析意见

一、  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

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生: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1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  新授5的加减。

a1.出示背景图,老师边操作边讲解:草地上先跳来了2只小兔子,又跳来了3只小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23=5)

6.提问:如果草地上先跳来3只兔子,后跳来2只兔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32=5)

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习:89=17&;  <br><p></p>98=?

b1.老师再次出示背景图,操作并讲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

5.提问: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还剩下几只兔子?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

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c游戏:你问我答

师:小朋友,我问你,23=?生:╳老师,告诉你23=5

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d抢答:看谁最快?

老师准备一些口头的加减法应用题,师读生抢答,比一比,谁最快?例如:河里游来了3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答得多又对的为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9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实物钟表4块,幼儿人手一个钟表模具。

2、录音机、磁带。

3、太阳娃娃头饰、一教师扮太阳娃娃

4、彩笔、长布、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天线宝宝乐园”去做客,你们高兴吗?(在《天线宝宝》音乐伴奏下幼儿做活动前的热身运动,激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一教师戴太阳娃娃头饰,扮太阳娃娃)说: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好多礼物,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引出课题并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师: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的?(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加深巩固)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师: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师:请小朋友上来把分针拨1圈,看一看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

师总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对比时间为12点、1点钟表)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

师总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3、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玩游戏“我说你拨”

①、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相互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②、每组推举1位代表进行比赛,看谁拨的又对又快。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1、师: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2、教师归纳: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六、延伸活动:尝试设计钟表。

师:让我们来当小小设计师,自己尝试设计各种形状、不同时间的钟表。(幼儿在轻音乐伴奏下自由在布上设计钟表,画玩后展示给客人老师)

师:今天太阳娃娃送给我们的礼物帮助我们学习认识了钟表,那我们把设计的钟表回赠给太阳娃娃好吗?

太阳娃娃:谢谢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把它贴到外面的走廊里让其他的小朋友也来学习认识钟表好吗?跟我走吧!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将花片进行分类、排列、记录,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学具:

1、幼儿人手一份双面操作板和积塑(大、中、小各十个)。

2、记号笔人手一支。

3、同样长度即时贴两条。

教具:

1、示范用操作板两份。

2、小橘子、大苹果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花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里有什么?(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不一样。

(1)教师讲解操作要领。

师:请你们帮忙做件事,给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队。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问:

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

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操作,用花片在纸板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都是十个,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因为小花片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4)小结:相同数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观察纸板另一面,提问:

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花片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一样;不一样)

(2)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寻求答案。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花片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花片用的数量多,大花片用的数量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橘子和苹果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橘子和苹果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橘子小,排的队伍长;苹果大,排的队伍短。)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橘子和苹果谁用的多?为什么?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大的苹果用的数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数量多。

(2)师幼游戏“走钢丝”。

老师和一幼儿走“钢丝”,全体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为老师和幼儿点数步子。

师:“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大家帮着数数用了几步?”

讨论: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结:走一样长的“钢丝”,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让我们把今天的许多新发现、学会的新本领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11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糖葫芦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图钉),托盘。

2、每组安全图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4、统计大表格,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5、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

1、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列数。

2、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幼儿自由数红点玉米和绿点玉米并记录。

2、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活动延伸:

“通过大表格,我们发现点子都在双数的下面。今天,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列的,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单数列的玉米呢。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12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大班幼儿的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但对单双数的认识还有各种问题,因此,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征,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在游戏中进行有趣、有效的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2.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区分10以内单双数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总结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区分10以内单双数

难点: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总结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个纽扣、各种形状的图形塑料片若干、ppt、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探索游戏,激发兴趣

1.游戏大把抓扣子,认识单双数。

请幼儿大把抓到扣子后,数一数扣子的数量,选择相应的数字卡片。

2.幼儿探索,发现问题。

什么样的是单数?

什么样的是双数?

通过让幼儿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请幼儿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小结。

小结:两个两个的数,剩下一个的是单数。两个两个的数刚好的数完的是双数。

二、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1.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让幼儿合作探讨,判断图形塑料片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单双数的排列规律,最后得出结论。

10以内的单双数:一个单数一个双数,一个单数一个双数。

三、游戏我是小法官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作精美的动态PPT图片,让幼儿判断图中的物体是几个,单数还是双数。

小矮人——7——单数小猫——6——双数

蝴蝶——2——双数兔子——3——单数

拿花小猫——4——双数苹果——9——单数

星星——10——双数小鸟——8——双数

四、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当老师说双数时两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当老师说单数时一个人蹲下来。

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结束本节活动。

活动延伸: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1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宝宝10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并记录圈内瓶宝宝的数量。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蓝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白板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蓝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出示图一(见光盘录像,下同),教师边在白板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蓝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蓝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蓝色变浅)在蓝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蓝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蓝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分别出示图二、图三、图四、图五,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蓝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2只蓝圈2只,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蓝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想想看。白板上演示正确答案,组织幼儿表扬自己。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蓝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蓝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白板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出示图一(红圈里2人,蓝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蓝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蓝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3次不同的站圈任务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注意语言提示的变化。)

师:你们太厉害啦,这么难的任务都能完成,心里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活动反思:

在备课前,我就一直构思如何来安排这节课,我班班额过大(77名幼儿,最近常到园的也有70或72名幼儿),对幼儿的分组活动也做了认真的思考,组分多了没人管理(一个老师、两个保育员),最终把每个游戏活动时分成三个组来完成。

在 “自由玩圈”活动中,当老师让幼儿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幼儿都能拿着圈玩,有几个幼儿表现特别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转、地上滚,老师请出玩法好的幼儿玩给大家看时,别的幼儿都积极地跟着做,活动中老师说的不多,幼儿能自主练习,每个幼儿都能玩起来。

在 “小球钻圈”活动中,老师分组示范动作后让幼儿自己尝试,幼儿跃跃欲试, 第一次滚球的时候,老有幼儿滚不到圈里,老师让他们多看(看别的小朋友滚)多练,经过尝试后最终能把小球滚进地上的圈里,开始距离要远些,看到幼儿能滚进的不多,及时缩短距离后效果好很多。这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看到自己能把球滚进圈里时都很激动,都期盼能再滚一次。

“过小河”时,老师在讲双脚跳的要领时,幼儿在原地就跟着做,都能双脚多前一个圈跳进后一个圈,只有少数幼儿能连续跳,几个年龄小、个子矮小的幼儿跳时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摔在地上,经过老师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励后,能坚持跳完,还有几个幼儿胆小不敢双脚跳,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也敢跳了。

“开火车”时,幼儿一个接一个做得非常好,用脚尖走比较平稳,用脚跟走时好些幼儿走不了几步就掌握不了平衡,这时我缩短了脚跟走的时间,幼儿就走得很好了。

这次活动设计方案时幼儿我没把人数问题考虑周全,分成三个组活动,幼儿的等待时间都很长,后面没玩的幼儿玩的兴致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幼儿开始不能约束自己,经过老师的提醒后方能管住自己。活动前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第一次滚小球时,距离远了,幼儿滚球的准确性差,第一轮幼儿基本都没把球滚进圈里。

如果现在让我再上一次,首先我会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尽可能让每次活动的人数少一些,把幼儿分成两部分来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员安排在教室做别的活动,每个游戏活动前把游戏规则讲清楚,让幼儿在活动时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动前多推敲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教案进行说课,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14

大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单双数教案(精选2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单双数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了解单数和双数的基本含义。

三、活动准备:

操作单、数字卡片、PPT、挂图一副、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

四、活动过程:

1、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苹果,有青苹果和红苹果,它们都想找一位好朋友。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教师先示范,其后请小朋友上台操作。

(2)师生通过PPT,共同检验小朋友操作的是否正确。

(3)大家一起给能完全找到好朋友和不能完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分类。

(4)小结:能按照两个一组全部找到好朋友的苹果数量分别是:2、4、6、8、10;按照两个一组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苹果数量分别是:1、3、5、7、9。大家记住:数量是2、4、6、8、10的苹果,都能够按照两个一组全部找到好朋友,我们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双数。数量是1、3、5、7、9的苹果,按照两个一组做好朋友的时候,总会留下一个,我们也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单数。那哪些数字是双数?(2、4、6、8、10)那哪些数字是单数?(1、3、5、7、9)幼儿跟念几遍。

(5)出示汉字词组,给幼儿分发数字卡,让其按单双数给这些数字分类。

(6)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站单、坐双"的游戏,好吗?

3、巩固单双数――游戏"站单、坐双"。

游戏规则:我来出示数字卡片,如果是单数,大家就站起来;如果是双数,大家就坐下来。好,现在开始,看谁反应的最快!

4、发现并掌握单、双数的排列规律(游戏"翻卡片")。

(1)交代规则并游戏。

教师:我们来玩"翻卡片"的游戏。老师把数字卡片按照从1到10的顺序排好(反面向上),请你们按照老师的指令行动。现在就请小朋友来玩这个游戏。(如:请翻出卡片中的全部单数或请翻出卡片中的.全部双数。)

(2)讨论:怎样翻得又对又快?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在翻卡片的时候,不管是单数还是双数,每一张都要看一下才能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10"以内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3)在次游戏。

(4)小结:数字1-10是按照一个单数、一个双数单双相间排列的,所以我们间隔着去翻卡片,速度就会很快,而且保证不会出错。

5、寻找单双数――游戏"捉迷藏"

(1)在其他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单双数。现在他们就想和我们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画面)单数和双数就躲在这幅美丽的画里,你们找找看画里的哪些动植物是双数,哪些动植物是单数,你可以用各种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等会来告诉大家好吗?

(2)谁先来介绍给大家听,你找到哪些动植物是单双数?(个别幼儿介绍)

5、操作部分:《谁送礼物》、《算一算》。

(1)讲解题意,交代操作要求。

(2)分发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幼儿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大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单双数教案篇2

设计意图

随着中班幼儿年龄的增大,社会经验的增多,单双数也不断在生活中出现.虽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幼儿并不真正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在《指南》中提到:要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的有趣。本节活动首先让幼儿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的图片以及联系身体,感知区分单双数;接着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去亲身体验和感受数量中单和双的现象,理解单双含义;最后让幼儿帮动物宝宝两个两个找朋友,通过操作验证,掌握判断单双数的方法,探索出单双数的奥秘。

活动目标

1.区分10以内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判断单双数的方法,探索单双数奥秘。

3.通过区分单双数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单双数含义

2.活动难点:操作判断单双数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玩《找朋友》的游戏

物质准备:1—10数卡;有一个点点、两个点点标记的房子图片;动物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感知、区分单双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Alice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图片宝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鞋子、帽子、手套、围巾的图片)

2.感知、区分单双

教师:这些小图片藏着一个秘密,有没有小朋友能帮忙找出来呢?小结:他们的数量不一样,两个的就是双的,一个的就是单的

(二)基本部分:理解单双含义,初步感知判断单双的办法

1.体验单双现象,理解单双含义

教师:小朋们,还记得“找朋友”的游戏吗?现在Alice要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玩游戏,一个小朋友能找到朋友玩游戏吗?为什么?

教师:一个小朋友是单的,所以找不到朋友,那现在Alice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两个小朋友能找到朋友吗?为什么?

教师:两个小朋友是双的,能互相玩游戏,接下来Alice要多请一些小朋友上来,五个小朋友能互相找到一个朋友玩游戏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看一看吧。

教师:五个小朋友玩游戏,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找到朋友,说明5也是单的,现在Alice再请几个小朋友上来,8个小朋友都能互相找到一个朋友玩游戏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他们都找到朋友了吗?说明8是单的还是双的呢?

小结:8个小朋友都能互相找到一个小朋友玩游戏,说明8是双的。

2.感知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判断单双

教师:今天尼莫班还来了一群小动物,看一看都有谁?我们一起把小狗请出来吧,看一看有几只?(4只)

教师:小狗们也想玩“找朋友”的游戏,它们都能互相找到一个朋友玩游戏吗?请小朋友上来试一试帮小狗两个两个找朋友。

教师:现在我们用2个点点的房子表示双的,1个点点的房子表示单的,4只小狗都互相找到一个朋友玩游戏,说明4是单的还是双的?(双的),4只小狗用数字

宝宝几来表示?(4)把数字宝宝4应该放在几个点点的房子里呢?(放在2个点点的房子里)

教师:看到小狗玩游戏,小兔子也等不及了,一起把小兔子请出来吧,有几只?(7只)

教师:7只小兔子能互相找到一个朋友玩游戏吗?请小朋友上来试一试帮小兔子两个两个找朋友。

教师:7只小兔子都找到朋友了吗?还有一只没有找到,说明7是单的还是双的?

(单的?那应该把数字宝宝7放在哪个点点的房子里呢?(放在1个点点的房子里)

(三)结束部分:掌握判断单双数方法,区分10以内单双数

让幼儿用两个两个圈一起的方法为动物宝宝找朋友,发现单双数奥秘

教师:现在Alice的小篮子里还有小动物,它们也想做游戏,想请小朋友帮忙为它们找到一个朋友,你们愿意吗?现在每一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篮子,先数一数你有几只小动物,在把它们两个两个放一起,看一看都能找到朋友吗?

教师:请小朋友起来说一说你有几只动物宝宝,它们都找到朋友了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相应的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对应的点点下面)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数量的动物宝宝,两个两个找朋友,全部找到了朋友?(2、4、6、8、10),哪些数量的动物宝宝,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还剩下了一个?(1、3、5、7、9)

小结:其实不仅我们生活中存在单双,其实我们的数字宝宝也有单双,猜猜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为什么?

小结:1、3、5、7、9是单数,因为它们两个两个找朋友还剩下了一个;2、4、6、8、10是双数,因为它们都能互相找到了一个朋友。

小结:今天我们区分了单数和双数,一会儿我们一起去和它们做游戏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现将活动做如下几点反思:好的方面:

1.能结合幼儿的游戏经验设计活动,将“找朋友”这一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

2.从出示日常生活的图片,到幼儿玩游戏,以及最后通过操作帮动物找朋友,整个活动流程清晰,层层递进。

3.在活动中教师积极的去引导了幼儿,尊重了幼儿,鼓励每一个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积极的去参与以及操作。

经反思有以下几点可以优化:

1.教师每一个环节的小结不够,在每一个环节之后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小结之后再过渡。

2.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回应、追问不够,应该根据幼儿的回答大胆进行追问,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思考。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1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获得编加法应用题的感性经验。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1个小熊玩具和1个小老虎玩具,玩具苹果4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内分别装有5以内的玩具,如有的装公共汽车3辆、有的装小轿车4辆、有的装小兔2只、有的装水果5个等。

(3)分组活动材料:

A、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B、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C、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

D、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刚才老师怎么说的?请小?请小朋友照着老师说也来说一说。

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2、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习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3、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

(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4、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介绍各组材料:

第一组: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第二组: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第三组: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

第四组: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桌上摆放的玩具编加法应用题。一个编,一个听,然后交换角色,继续观察玩上的不同点,编另外一道加法应用题。

幼儿分组自由编加活动应用题。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特别是最后的问句。

师幼分享交流:你选用什么玩具?怎么编题的?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玩具,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仿编加法应用题。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编加法应用题。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16

设计意图: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中的数学比比皆是,如物品分类、物品统计、物品买卖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因为家长的陪同而忽略了这些,本次活动设置了一个宽松的生活情境,幼儿带着“开超市”为目的的学习任务,尝试分类整理物品,并使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这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一种经验的提升,孩子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一步步明白如何把物品按共同的用途进行分类、统计,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中领略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品的共同用途进行分类整理,进一步巩固用条形统计图统计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引导孩子在超市中选购物品,并作相应的记录。

3、愿意和同伴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货架4个,箩筐4个,玩具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类、食品类若干。

2、条形统计图若干张,油画棒4盒。

3、幼儿每人一张购物记录单,铅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今天老师要在我们大三班开个超市,你们愿不愿意啊?

师:我买了好多物品可还来不及整理,你们愿意帮我一起把它们分分类,整理好吗?

二、分类整理超市物品,并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

(一)分类整理。

1、讨论如何将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师:想想这么多的物品我们应该怎样摆放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2、认识文具、玩具、食品、日常用品标志。

3、提出分类要求:

(1)物品的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互相合作。

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进行分类摆放。

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摆放是否正确,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

1、讨论统计方法。

师:物品我们都分类整理好了,可是我不知道这些物品究竟有多少?怎么办呢?

2、分组统计

要求每一组统计一个货架,分工合作。

3、集体检查统计结果。

三、超市购物。

1、第一次购物。

(1)师:我们的超市已经分类整理好,你们想不想来逛逛呀?

提出要求:a)只能买两样东西,价格不能超过10元。

b)你买的两样东西分别是几元的,在相应的数字下面打上勾,一共花了几元钱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

(3)、集体检查记录结果。

2、第二次购物

(1)师:今天我假如给你10元钱,你买了两样东西后还有剩余的钱吗?如果有的小朋友可以再去购买,你算算看还剩下几元钱,还可以买些什么东西?也请你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

(3)、检查操作结果。

四、结束活动:

师:刚才老师让小朋友去逛了逛超市,还买了东西,结果发现你们都会玩了,所以我宣布我们大三班超市正式营业了,等会儿区域游戏时你们就可以先到银行取钱,然后就可以来超市买你需要的东西了。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17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

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大班数学教案全集篇18

活动目标:

1.能感知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图标,记录用的大张白纸、彩色笔。

2.大方巾、大小不同的彩色几何图形片,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数量供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图标,引导幼儿正确地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教师将幼儿的答案记录在白纸上。

2.游戏:“给大方巾找朋友”。

玩法:教师将大方巾铺在桌上,向幼儿展示各种色彩、大小的几何图形片,请幼儿把各种正方形都放到大方巾上面,鼓励幼儿边做边说:“大方巾我给你找到了正方形的朋友。”

3.找班上的正方形。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4.激发回家找正方形的兴趣。

向幼儿介绍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画一画、记一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第二天带到班上与大家分享。

活动建议:

利用户外活动散步时间继续在园内寻找正方形的物体,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评价:

能指认正方形的物品。

[附]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

小朋友家长:

您好!请您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家中哪里有正方形,找到了把它记录在纸的空白处(或让孩子画下来),与小朋友们共同分享。

67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