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九年级教案设计

时间: 新华 九年级教案

九年级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七十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做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预习与交流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2、重点词语、句子解释。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总,提出问题)

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三个问题:一是有业的必要性;二是为什么要敬业;三是为什么要乐业。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递进关系,层层推进。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分析问题:论述“有业”的必要性和“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问题: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1.“有业之必要”的主要论据是什么?

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分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道理论据:孔子和百丈禅师的名言;事实论据:孔子无法教育无业游民: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

2.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摘录课文)

3.文章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分类:道理论证、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这部分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变法,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敬业的重要性。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列举反面现象——人们往往感叹“做工苦”,进行批驳;进一步从四个方面阐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最后,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阐明了人类理想的生活是什么,即乐业的重要性。

5.论述乐业重要性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课堂讨论)

事实论证:“做工好苦呀”的感叹;吃酒赌钱同样淘神费力。

道理论证:从四个方面分析“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

6.总结:“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作者最后提出了什么希望?

生:“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爱岗敬业、有责任心、享受工作乐趣的人。

生: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综合练习》1-10题。

2、你们当前的“业”是什么?你是一个敬业、乐业的学生吗?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九年级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邹忌劝说齐王纳谏是爱国的表现。

【教学重点】

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提问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相关知识介绍

1.解题

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是接受、采纳。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2.《战国策》

初三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作过简介。可参照预习提示内容。注意: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编年体)不同。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齐读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内容

五.课文重点内容讲解

教师串讲一段,请两名学生串讲两段,在此过程中将重点字、词、句随时讲解并板书。

1.实词

zhāo早晨(名词)私人,自己(代词)朝cháo朝廷(名词)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词)cháo朝见(动词)偏爱(动词)身长,长(形容词)修修建(动词)整治(动词)今义是一个名词

2.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弗:fú,否定副词,译为“不”。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B.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C.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D.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4.句式

A.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B.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C.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湾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皆朝[于齐](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

D.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判断句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式标志

E.省略句(邹忌)与(客人)坐谈

(学生结合讲解再默读全文)

第二课时

六.课文难点内容分析

紧扣题目,理解课文。首选设问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什么内容?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

1.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3.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4.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5.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6.讽谏结果如何?

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七.学习借鉴

1.设喻手法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

2.详略处理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问三答

4.思想内容借鉴

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

八.总结全文

九.作业设计(略)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妻————妾————客

私————畏————求讽

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蔽甚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三变————政治修明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九年级教案设计篇3

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综合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等

情感目标从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方法]

1、学生阅读课文、插图、资料等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解决自主学习中的导学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没有解决的问题。

3、整理导学案,记忆重点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并解答下列问题,解答的同时要划在课本上,并尽量记住。)

1、战争后,清政府中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___________,这些人被称为___________。

2、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在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属于军事工业的是______________

4、洋务派筹办海军的时间是____________--洋务派筹建的海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年

6、标志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培养的人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洋务运动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结合现实,谈谈洋务运动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

九年级教案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运用,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及构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能从感知事物→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知识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渗透实事求是和科学献身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何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引导下的科学探究,加强组内同学间的合作、讨论和交流,加强师生间相互反馈,以问题和小组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开学时就将学生4人一组分组,分组时男女生分开后,自由组合,便于讨论与交流,随着学习的深入,可适当调整小组成员,每个组至少有一个好的同学能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带领小组同学开展自主式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

学生用:铁架台、学生电源、大号试管和温度计各三支、导线若干、量筒、煤油、电阻丝(5、10、10欧各一根,教师课前用电炉丝截取并焊好导线)。每小组一套。

教师用:与学生的基本相同,温度计改用数字的,另加各种电热器(电炉、电饭锅、白炽灯、电风扇等)、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平台。

五、探究实验:

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六、教学活动实录(部分):

(一)导入新课

师:(教师出示电饭锅,白炽灯、电风扇)这几种电器各有什么功能?

生:煮饭、照明、吹风。

师:这些电器虽然功能不同,有没有共同点?

(学生小组讨论,请三位同学上来各拿一个电器,同时通电实验1分钟,并请他们触摸电器和电扇的电动机部分)

(凡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

生:它们工作时都会发热。

师:对!电流通过任何电器或导体,电器和导体都会发热,这种现象叫电流热效应。(教师

板书:电流热效应)

师:这种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生:电能转化为内能。(教师板书:电能转化为内能)

师:它们产生的热量有什么不同?

生:(学生讨论后)它们产生的热量有多有少。

(在学生心里自然产生了“产生热量有多少?”这个问题。)

【点评】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建立问题期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科学探究焦耳定律:

师:既然电流通过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不同,同学们会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议论纷纷,举手发言,教师引导)

生: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你们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去猜想)

(学生议论纷纷,举手发言,教师引导)

生:可能与电压、电流、电阻、时间或其它等等因素有关。(学生猜想)

师:同学们讨论很热烈!猜想对不对呢?(引导学生进入实验研究)

生:我们用实验来验证!(通过平时的教学,学生都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问题都要由实验事实来评判)

【点评】各种研究问题和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充满兴趣和动力去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师:好!下面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时间可以长一点)

【点评】教师开始不要给任何提示,以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放开思维去思考,培养学生开放型思维能力。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学生七嘴八舌,但真能设计完整方案的不多,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

师:你们说说做这个实验首先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生:热量的多少如何用实验展示出来?

生: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

生:用什么样的电路去实验。

生:

师:大家想想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可以体现热量多少的办法?

生:(学生讨论并发言)有热胀冷缩比较热量法,测温度比较热量法等等。

师:请__同学谈谈你们的方法。

生:我们利用热胀冷缩的办法:找两个相同的烧瓶??

师:很好!因为要进行比较,一定要条件相同,所以要用相同的烧瓶??其他小组还有什么方法?

【点评】渗透科学的比较方法:条件相同。

生:可以将上述烧瓶中的空气膨胀换成液体(水或煤油)

师:也很好!测温度比较热量法呢?

生:可以直接用温度计去测量升高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煤油温度升高越多,吸热越多??师:__同学说得很好!只是上述前几种方法是定性讨论方法,只能说明多少关系,最后这种方法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考虑的,我们今天就采用他说的这种实验方法,好吗?

【点评】渗透教学民主的观念。

师:现在再来看看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大家想想: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常学到某个物理量由几个物理量决定,当讨论它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时,要使另外的量相同或不变。这是什么方法?

生:这是控制变量法。

【点评】再次渗透科学的比较方法和控制变量法:条件相同。

师: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问题分解成三个问题来研究?分解成哪三个问题?

生:热量与电流,热量与电阻,热量与时间三个关系问题。

师:如何用实验研究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生:将两个不同的电阻通以相同的电流(可以串联),比较两个电阻在相同的时间里产生的热量。

师:如何用实验研究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生;将两个相同的电阻通以不同的电流(可以并联),比较两个电阻在相同的时间里产生的热量。

师:如何用实验研究热量与时间的关系?

生:选择任意一个电阻,不断通电,观察温度是否随通电时间不断升高。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要做三次实验,花的时间太长。为了节省实验时间,能否将上述三次实验合并为一次实验?看哪个小组最先设计好实验电路。

(学生小组讨论,画出初步的实验电路图,不一定每个小组都对,教师用投影仪展示某组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请该组代表讲述设计思路)

生:

(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流程图,如右图所示。教师结合该图,小结一下同学们设计实验的过程,并统一认识和完善实验电路)

【点评】通过上述引导和展示图例,教会学生学会分解问题和合并问题,学会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也提倡了开放性思维、多种解决方案。

师: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我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验。

说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有关实验数据,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煤油的初温:T0=____。

煤油的末温:T1=____,T2=____,T3=____(三个末温应为同时的温度)。

(教师巡视各个小组,有选择地将某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请该组同学将数据转换成下表内容)

师:其它小组实验数据虽然与这不同,但都与这个数据差不多,可以看出其中的规律。哪个同学说一下,你从这数据中看出了什么?(数据分析,归纳总结)

生:(学生可能说不准确,但大体的意思肯定能说得出来)。

师:__同学发现了一个规律,我们不妨把这个规律称为__定律。大家鼓掌祝贺他。其实这个定律早在很多年前,物理学家焦耳就是按照刚才大家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了很多年才得出的,因此这个定律也叫焦耳定律。

(教师用教学平台投影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等)

说明:在现实中学实验条件下,该实验能够得出较准确的数量关系。

【点评】开展成功与激励教育,另外强调了我们的研究方法与物理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样,潜意识地使学生认同科学探究的方法。

师:有的同学会问:我们一节课就能把这个规律研究出来,而焦耳要用好多年才能研究出来,是不是他有点问题?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那时的实验条件不够好;

第二:缺少必要的指导老师,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人研究和知道这个问题;

第三:缺少与其他科学家的合作与交流,基本上是一个人关门在家研究,要走很多弯路。而我们有老师指导和小组交流合作,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第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验要精确,实验数据没有什么误差,误差大了就得重新做,不然就不叫规律了。焦耳就是在实验条件简陋的情况下,重复实验了几千次,直至实验很精确了才得出了焦耳定律。

师:请问你们哪个小组的实验没有什么误差?

生:有较大误差。

【点评】通过对焦耳的故事介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的教育,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献身精神,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同时也告诉了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还为下面的评估作了铺垫。

师:能不能找一找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对实验探究的评估)

生:(学生讨论后发言)有热量的散失,试管外面包隔热材料。

生:有可能这电阻丝的电阻不准确,可换用阻值准确的电阻丝。

生:温度计读数不同时,尽量同时读数。

生:三支试管中的煤油质量有误差,最好用天平准确测量。

生:温度计本身不标准,应事先选择标准的三个温度计。

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从这里也可以告诉我们以后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时,不仅要做好误差分析,更应该在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中时刻考虑到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出规律出来。

【点评】评估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性。

(三)自学训练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上的例题,借此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评】该例题不难,课本上解题过程很清楚,学生自己看得懂。学生自己能学的东西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获取,没有必要加进教师这一中间环节,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己学习的能力。

(四)交流与思考

用投影仪将下面问题投影出来,请同学们互相交流看法。

1、焦耳定律中有这样一句话:“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小李想:如果要电炉在一定时间里多放出热量,应当增大电阻丝的电阻。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电风扇通电会发热,这些热量是人们希望得到的吗?电风扇的能量转化形式怎样?能否想点办法减少电风扇的能量散失?

【点评】第一题是检查学生对焦耳定律和科学比较方法的理解,第二题是回应开头,并且让学生思考电热与电功的区别。

(五)小结及布置作业

用投影仪将教学流程图投射出来,结合该图重点小结一下上述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点评】每节课都这样,同学们就逐渐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学会了科学探究。

布置作业:将上述思考题作为作业,做在作业本上,待老师阅后保存在自己的学习档案袋里。

【点评】学生的作业不能总是算过来算过去,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文字型和开放型作业可以更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九年级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2

教具:

预习指导:

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

2.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5)

1.教师范读课文(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3)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8)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九年级教案设计篇6

一、情况分析:

20--届毕业班总复习时间相当紧,只有16周左右,而地理学科的复习,内容广泛而复杂,空间跨度很大.所以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内容,最后还要考出好成绩,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精心选择复习试题,就非常关键了.

二、复习设想:

1、注重基础知识,提高读图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系统化,以教材为依据,以《--市地理中考考纲》为指导,把握好地理知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并且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读图的训练,提高读图能力。

2、把握热点问题,加强实际应用

热点冷考是我市今年中考的一个指导思想。因此在复习中,要关注热点问题又不可过分投入,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具体措施:

1、应用远程多媒体资源,强化地图教学。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拐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考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在复习教学中,老师应注意远程资源的应用,指导学生将地图装在大脑里,培养自己图文转换的能力,做到脑中有地,心中有理。

2、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社会热点、焦点、身边的生活环境问题往往是地理考试的切入点。老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问题回归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述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重视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

首先,是读题和审题能力的训练。老师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经常变换题型,防止学生答题时的定势现象。其次要注意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答卷中用词不准确或不完整,也会影响得分。最后要注意检查。特别是选择题,得分容易失分也容易。做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

四、复习步骤:

1、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2、综合能力训练阶段

3、模拟考试阶段

五、进度安排:(总计40课时)

预备知识:3课时

八年级地理:12课时

乡土地理:2课时

综合运用:8课时

模拟测试:15课时

九年级教案设计篇7

笑对学习压力

一、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

1、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压力,我们要正确面对待学习压力。

⑴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我们要辨证的看待学习压力

①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②学习压力过大,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会导致过度紧张,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

⑵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有自身方面的因素和外在方面的因素。

①自身因素:对自己期望过高,考试准备不充分,过于计较成绩与名次等。

②外在因素:父母期望过高,考试竞争过于激烈等。

⑶面对学习压力,积极态度是调节自身状态,正视面临的负担和压力,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

①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

②制订适当的学习计划,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

③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信心和勇气;

④和知心朋友交流,寻求帮助。

2、考试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⑴适度考试焦虑能使考生保持兴奋和紧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⑵过度考试焦虑会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3、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

⑴特定的应试情景,身体不适,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⑵缺乏自信,害怕失败,追求完美等。

4、过度考试焦虑是一种消极情绪,采用科学的调控方法,可以减轻或者消除过度焦虑。

⑴自信训练法;

⑵认真学习,复习,制定合适的目标,平时勤奋学习;

⑶进行深呼吸和积极的自我暗示;

⑷寻求心理咨询。

第4课时 教学设计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正确,有效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⑴学习目的是学习观念的灵魂,正确的学习目的对于学习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⑵学习态度是学习观念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能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学习效率;

⑶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应做到:①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习的自信心;②讲究学习方法,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③正确对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确立终身学习意识。

2、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认真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广泛学习课外知识,愉快地与同学探讨问题,合作学习等。

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安全保证;

⑶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5课时 教学设计

三、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1、到了九年级,要做好升学与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⑴积极争取升学,多读书,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

⑵要开始思考职业选择问题;

2、假如能升学,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学会合理选择专业。

3、创业从择业开始。

⑴社会上从事某种职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⑵在现代社会中,无论选择什么职业,都不忽视继续学习;

⑶提倡“终身学习”。

4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