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地理教案 >

2023地理复习中考教案范文

时间: 沐钦 地理教案

地理复习中考教案都有哪些?地理综合体由地理元素组成。在自然界中,一个生态系统和一个自然区可以看作是地理综合体。在人类社会中,地综合体可以是一座城市,也可以是一座城市的一个街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地理复习中考教案范文(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地理复习中考教案范文

2023地理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篇1】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即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投影表格)引导学生复习冷锋和暖锋知识——在提问学生之后再投影答案内容。

冷气团运行

暖气团运行

甲(锋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丙(锋后天气)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

抬升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暖锋

冷气团后退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

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师:影响我国天气的锋主要是什么锋?

生:冷锋。

师: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请举例说明哪些锋是冷锋。

生:冬季及秋末、初春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春季的沙尘暴,都是冷锋快速移动造成的。

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形容我国什么地区的什么天气?它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

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师:梅雨季节过后的7、8月份,长江流域的天气又是另一番景象,往往是艳阳高照,天气晴热,又称“伏旱”,它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呢?还有夏秋季节的台风,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

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板书)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什么是低气压、高气压?

(板书)

1.低压、高压

(投影)教材图2.21

师:请大家看教材图2.21。

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低气压。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高气压。请你指出图中有几处高气压、低气压?说出高压中心、低压中心的气压值。

生:(观察指认回答)

师:很好。大家再看图,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等压线上弯曲的各点连线叫脊线,好比地形上的山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什么呢?

生: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师:对了。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峡谷,等压线上弯曲的各点连线叫槽线。

我们再来了解什么是气旋和反气旋。

(板书)

2.气旋、反气旋

师:气旋就像江河中的旋涡,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反气旋与气旋相反,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下面请大家看图上的这个低气压。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低气压的气流运动状况。

生:(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画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以前掌握的知识在此图基础上画出南北半球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师:(点评及方法指导:以北半球的低压中心为例,选取某一部位的一点,让学生画出此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让学生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关于风向的知识,画出此点的风向;然后再由点及面,画出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各个部位的风向,这样形成了一个逆时针辐散的平面气流图。学生掌握了方法,很容易理解高低压的气流状况,不必死记硬背)

北半球和南半球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因此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旋。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辐合,南半球气旋是顺时针辐合。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师:下面请大家看图上的这个高气压。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高气压的气流运动状况。

生:(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画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以前掌握的知识在此图基础上画出南北半球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师:(同上—点评及方法指导—小结)北半球和南半球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因此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反气旋。北半球反气旋是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反气旋是逆时针辐散。北半球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动画演示)北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三维运动

师:请大家观察动画,总结填表。

(投影)学生讨论回答后分别显示答案

气旋

反气旋

成因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水平

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师:低压中心气流不断辐合(气旋),越聚越多的空气将往哪里去呢?高压中心气流不断辐散(反气旋),空气将从哪里过来补充?(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设想与推断)

生:气旋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中心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当气流升至高空时,又会向四周流出;反气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气流)。

师:很好,大家观察很仔细。所以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而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是反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叠加补充投影)学生讨论回答后分别显示答案——垂直气流

气旋

反气旋

成因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水平

垂直

方向

低压上升

高压下沉

水平

方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低气压、高气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区别。

生:低气压、高气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师:非常好。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给大家总结了两个方法。右手定则: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右手表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左手定则: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左手表示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大家一起探究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

(板书)

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投影)P47活动2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气旋和反气旋的差异及其天气

探究内容:

(1)从中心气流的运动状态看,气旋和反气旋有什么差异?

(2)假如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出现什么天气?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3)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冬季和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什么天气?

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总结提出结论。

探究结果:

(1)气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而反气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

(2)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空气上升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3)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炎热、晴朗的高温天气。

师:可见气压的分布导致空气的流动,气流的运动影响天气的形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很大,这些天气系统是怎样影响我国的?

生:气旋过境时,中心地区云量增多,常见阴雨天气。北半球气旋东部刮偏南风,因来自低纬气温高,水汽含量多,所以多云雨。西部刮偏北风,空气来自高纬,降水少,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影响我国的气旋有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的影响,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常见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生:影响我国的反气旋有: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和温带大陆上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造成我国夏季炎热干燥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在温带大陆上的蒙古冷性反气旋,造成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如我国位于蒙古高原形成的

反气旋东侧,冬季多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在秋末、冬季、春初时节常会形成寒潮。

(过渡)师: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伏旱和寒潮则是反气旋的杰作。下面请大家看教材第48页案例,一起来了解台风和寒潮。

(播放录像)台风

师:台风是气旋还是反气旋?

生:气旋。

师:台风作为气旋其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生:位于热带,产生于洋面上,中心附近风力12级及以上。

师:台风与飓风是什么关系?

生:台风在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师:台风的灾害由什么造成?

生: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师:我国是台风影响国家之一,台风能带来好处吗?

生:(合作、讨论、辩论)能,干旱季节带来降水缓解干旱,如7、8月份的江淮地区如有台风过境会带来降水缓解伏旱带来的燥热和干旱。

师:我们再来一起研究寒潮。什么是寒潮?

生: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师:寒潮是不是一定带来降水?

生:不一定,如果当地原有暖空气比较干燥的话则不能形成降水。

师:寒潮与反气旋是什么关系?

生:反气旋的中心在高纬地区时,反气旋的东南、西南部分容易形成寒潮。

师:寒潮会带来哪些灾害?

生: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和冻雨压断电线并可能折断电线杆、交通运输受阻等。(开放性的答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维)

师:我国的寒潮与冷锋有什么关系?

生:是高纬度的冷高压中心辐散出的气流向较温暖的低纬度地区快速运动,形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常见天气系统”中的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每天的天气预报不再陌生,更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指导生活。

练习:

(投影表格)由不同学生回答逐个填写

1.气旋、反气旋的比较

气旋

反气旋

定义

成因

中心气压

气流

方向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天气

一般情况

对我国

的影响

示意图

(北半球)

2.我国北方地区,秋季经常在___________(气压)或___________(气流)系统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答案:

1.气旋、反气旋的比较

气旋

反气旋

定义

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气流

方向

垂直

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

方向

N——逆时针辐合

S——顺时针辐合

N——顺时针辐散

S——逆时针辐散天

天气

一般

情况

上升空气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下沉气流因升温不易冷凝,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就是强烈的热带气旋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副热带高压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2023地理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2.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3.掌握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洋流的形成及分布状况

2.洋流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一个在美国西海岸游泳的人,拾到一漂流瓶,里面装着一位菲律宾小女孩的信。阅读课本57页,《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思考,并回答

1、漂流瓶为什么会从菲律宾漂到美国的西海岸?造成它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漂流瓶可能是顺着哪些洋流漂过来的?

探究一、洋流的概念

暖流和寒流的概念建立的探究活动

一、洋流的概念

思考:洋流有什么特点?在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关键词?

二、洋流的性质分类

1、读图: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寻找

A组: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组: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

C组: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归纳探究:

⑴、它们分别处在大洋的哪一岸?

⑵、从纬度的角度上看,它们分布在哪个纬度的海区?

⑶、从图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寒暖流分布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概念后,寻找关键词,并在课本用标记落实。

让学生在地图中寻找三组洋流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并归纳寒、暖流概念,引导学生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去伪存真

学情预设:学生对中低纬度的海区,副热带海区等名词比较陌生,读图时学生会出现方位上错误,所以在引导读图的问题设计要有明显的对比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信息提取时间,对洋流分布形成总体印象

⑷、寒、暖流概念的总结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学情预设:由于课本的洋流分布图是一个平面的空间概念,用来归纳寒暖流的概念,只能体现大多数洋流的流动方向,归纳的概念不甚完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北赤道暖流的流动方向,让学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暖流都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提醒学生,让学生从相对温度的角度上归纳洋流的概念。培养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

2、知识应用:等温线地图上判定寒、暖流

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观察:太平洋的洋流运动方向,完成课本57页的读图思考:

⑴、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洋流的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

⑵、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南半球的情况是怎样的?

⑶、在北印度洋冬夏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完成1、2题。此时教师板图,绘出太平洋为中心和大西洋为中心的两种世界大洲空白轮廓图。

2、小组讨论,并归纳洋流的运动方向,请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3、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观察大西洋海区,画出大西洋中心为海区洋流分布。

学情预设:课堂用的是在大西洋海区为中心的空白图,与学生课本上的地图有所不同,因此这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板图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图图转化能力

采用板演的方式,在演示大平洋洋流的流动方向和分布大致的位置。

学生动态的板演大西洋海区的大

洋环流的分布和运动,以学生实践来印证洋流的分布规律。

探究三:洋流的成因与洋流模式图的建构

学情预设:洋流的形成与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要理解这一重点内容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师分层次的提出阶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讨论、评价等方式的探究活动,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1、提出问题:洋流为什么会运动?洋流的运动的能量来源于那里?

2、教师板图:在黑板上画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的空白图。

3、学生调板:将气压带和风带补充完整。

4、观察东北信风与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引导学生联想:风向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

5、教师解释:盛行风对洋流的驱动作用,及地转偏向力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教师说明北赤道暖流的形成过程,并在洋流模式图中画出北赤道暖流。

知识链接:风海流是海水在风的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风海流开始运动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表层海流流向偏离原风向45?左右,(南左北右)。洋流的流向是指洋流去的方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6、学生思考:在西风控制地区,风向和地转偏向力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模仿第5小题画出西风漂流。

7、观察洋流分布图中的赤道逆流的位置,在洋流模式图标出位置。

8、结合《洋流的分布图》和已有的洋流分布规律,让学生画出大洋的环流模式图

学情预设:1-3小题,由于是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难度不大,学生答题比较完整。5、6两小题是洋流成因的关键,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模仿来突破难点,完成洋流成因的教学任务。

知识链接:大洋的环流模式图中洋流的流动方向,可用图来帮助学生记忆

9、读《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和《大洋的环流模式图》,思考:

⑴、为什么南北球中低纬度的洋流运动方向不一样?

⑵、为什么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的运动方向和中低纬的不一样?

⑶、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而形成了绕极环流?

⑷、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的方向和南极大陆绕极环游方向不一样?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

知识链接:在南极大陆周围,围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属极地东风流,它和西风漂流共同构成围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绕流,其中还是以西风漂流为主体。

⑸、根据大洋的环流模式图,归纳大洋东西两岸的寒、暖流分布规律,在模式图中用红笔标明暖流的位置。

10、教师讲解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教师说明赤道逆流的成因;利用地图册中的图片,以秘鲁寒流为例了解补偿流,以直布罗陀海峡洋流为例讲密度流。

学情预设:让学生明确洋流运动的成因往往不是单独只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要的成因是风海流。

2023地理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篇3】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______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______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二者的变化差别很大。

(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该因素是通过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毁林等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过渡: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1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部分思考这一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

板书: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介绍: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它是长期缓慢进行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会上涨88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板书: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介绍: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板书: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介绍: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转折:既然全球变暖会引起很多不利影响,那么作为人类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

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讨论: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部分讨论人类应如何面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课堂总结: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反馈:

1、与“温室效应”的产生有关的主要是下列气体中的:B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氧化氮

2、全球变暖的后果有:C

A、因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倍增

C、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D、高纬度地区会因气温升高而使降水减少

3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

球环境的潜在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山地零度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

B全球将普遍变的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10~95cm

4太平洋海域附近某珊瑚礁岛国因环境变迁将-举国移民,这里所讲述的“环境变迁”最可能的是A

A海平面上升B火山爆发

C酸雨侵蚀D臭氧层空洞

2023地理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篇4】

知识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四季的划分的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教学建议

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掌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最后,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建议

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值的出现,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教学建议

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昼现象;昼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出现由极大值到极小值的周期性变化。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

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赤道,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变化的教学〗

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3.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23°26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4.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季划分的教学〗

1.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3.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4.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

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

〖五带划分的教学〗

1.读图:《五带的划分》

2.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

3.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

4.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

2023地理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构成与数量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

【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蒙古 维吾尔 藏族 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

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南方地区气候暖湿,多河湖海湾水域,舟船是当地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因而人们喜欢赛龙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转】了解完我国56个民族的人口构成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请大家读课本19页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板书)

五、中国的民族政策

【承转】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那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是如何管理的呢?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问题。请学生读课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56个民族,犹如56枝花盛开在祖国大地上, 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2023地理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设置

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

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

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气温和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预设: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教师: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得出刚才的结论,让我们从地图上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发现。出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地图要首先读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先读图名,左边这幅图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分布,右边的图为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分布。

教师:读图的第二步是读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读图例。

教师: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知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范围。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读图的第三步──根据问题,提取信息。

【设计意图:回顾读图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依次完成PPT上的提示问题。(问题1)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每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教师:请大家找到一条特殊的等温线──0℃等温线,它有着重要意义: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让我们来看一下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学生回答预设: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教师:(问题2)1月的最低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

学生回答预设:最低气温为-28℃以下,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气温大概是16℃以上,分布在海南岛及台湾岛南部。

教师:(问题3)1月南北温差是多少?

学生回答预设:50℃左右

教师: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我国7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分布。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读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

问题1: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除了28℃等温线外,以8℃为间隔的等温线有几条?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问题2:7月的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温度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

问题3: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读图任务。】

讲授新课──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知道我国的温度带

教师: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学生回答预设:根据看到的每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相近呢?

学生回答预设: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既然农业生产是我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和代表性农产品。

学生:为不同温度带选择适当熟制,识别水果产地。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与教材中的地理联系起来。】

教师:我们特别容易把温度带和热量带(地球上的五带)混在一起,请大家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度来划分;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作物品种、作物的熟制相关。

2023地理复习中考教案范文【篇7】

一、说教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3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