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 晓晴2 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相比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已经从重视识字认字,到传授学生写作手法上来了。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更多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相关内容推荐↓↓↓

人教版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仁爱版英语课堂教案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设计

幼儿中班科学公开课教学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情节。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故事大意。

2、在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欣赏课文通过对话、神态、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色。

3、分析文章中简练而传神的环境描写,体会其对于表现故事时代背景的作用。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把握故事主要情节,概括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变色龙式的人物的典型性。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精当而传神的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对变色龙式的人物的本质的认识。对课文特定历史背景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变色龙是自然界中一种神奇的动物,有着特殊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色彩的本领。在现实社会中,也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为“变色龙”。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呢?让我们随着世界三大小说家契诃夫的描述去认识一下这样的人。要知道,正是契诃夫的精彩描述,才令变色龙和阿Q一样,成为一类典型人物的代称。

二、学习文学常识

关于契诃夫的文学常识: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自己的小说和戏剧中深刻地揭发了上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的阴暗面,尖锐地抨击了种种社会弊端,无情地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和卑劣心理,正确地指出俄罗斯社会生活必须改变的前景。他毕业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医学系,与鲁迅一样,他也走上了以文笔拯救人的灵魂的道路。他的代表作品《变色龙》、《一个小官吏的死》《套中人》、《第六病室》。尤其是一个小官吏之死,写的是一个小官吏为了在剧场不小心打喷嚏溅到将军的秃顶上竟然被吓死。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习气和卑劣愚昧的奴性心理。

(相关知识链接:世界三大小说家俄国契诃夫、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

三、通读课文,欣赏课文录音

1、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契诃夫究竟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典型,让我们欣赏一下课文录音,领略一下这个变色龙的变色本领。

听课文录音,对生字词、令人叫绝的描写做标记。

2、全班交流、讨论

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点?(可以是个性、形象特点,也可以是作者对他的某一个方面的描写语句)

学生交流:他见风使舵,对狗的态度随着对狗主人的猜测而变换

他趋炎附势,对达官贵人极尽阿谀之能事

他媚上欺下,欺压地位低于自己的人

四、理清课文情节线索

1、 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明确:哪些段落介绍了故事的起因?故事是怎么发生的?请概括讲述一下。

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概括关键因素,并复述。

关键词: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经过

奥楚蔑洛夫、楚留耶夫、楚留金、一只脏兮兮的小狗

2、请你充当一下警官,来处理一下这个案件,你会怎么处理?

(学生结合课文信息,对案件进行分析、整理)

全班交流,结论:①处理小狗的主人,因为他对小狗疏于管理,造成小狗伤人

②小狗不必负责,要处理赫镏金,他伤害小狗,无事生非

③两个人都有责任,各打50大板

教师提示:你们的处理为什么这么简单直接,甚至不用管谁是小狗的主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跟谁是主人无关

3、、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处理这个事件的?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他是如何发挥其变色龙的本色的?

明确阅读范围,概括关键的情节并作复述:刚开始装摸作样地要主持公道,要处理小狗,一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就立刻变了语气,责备起受害者楚镏金来;一听说这可能不是将军家的狗又立刻变了语调,说要秉公处理;又有人说也许是将军家的,他又大声斥责起楚镏金来;听将军家的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他立刻活灵活现起来,要立刻处死小狗;最后听说这是将军哥哥的小狗,他狠狠地骂了楚镏金,把小狗好好夸了一通。这一场闹剧就此收场。

教师提示: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的方式跟我们的不同是什么?

——主要是根据小狗的主人是谁来进行处理,随着小狗主人的变化而变化。

3、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奥楚蔑洛夫表面上一直变来变去,实际上有一样东西一直没变,是什么?

讨论、明确: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为自己争取的利益。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奥楚蔑洛夫处理小狗咬人事件的经过。

五、深入探究

1、是什么样的土壤催生了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社会畸形儿呢?

文章中哪些语句提示我们他所生活的环境?(引入对环境描写的分析)

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内容及其意义。

2、 你对奥楚蔑洛夫这种人有什么样的看法?

(进行思想感情教育)

(1) 他是畸形社会的畸形儿,不是个别现象

(2) 他的所作所为应该被人们所鄙视

(3) 他的本质是利己主义,因此丧失原则

(4)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人应该有原则

张爱玲说过:“再可恨的人,归根结底也只不过是个可怜的人而已”

一部电视剧的主人公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条底线,这条底线决定着这个人的品位、格调。” ——与同学们共勉

六、布置作业:

1、 选择搭档,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排演课本剧。

2、 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关练习。

3、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字词,注解、词语手册上的字词抄写一次。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 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 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擀(gǎn) 剜(wān) 腌赞(ā zā) 到气(dáo)

唿(hū)哨 咯(kā)吧 呱(gū)呱坠地

荣膺( 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 和语言描写来表现 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 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 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 ,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 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 ,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 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 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 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思路,感悟、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2.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写作视野。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阐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生命观;通过交流感悟,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当中的每一天。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生命观。

2.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写作视野。

难点: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的明确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正课

有个年轻人为贫所困,深感自卑与烦闷,于是便向一位老者请教。

智者问:“如果有人要用100万买你健壮的四肢,你会卖么?”

年轻人回答说:“我不会卖。”

智者又问:“如果有人要用1000万买你明亮的眼睛,你会卖么?”

年轻人回答说:“我不会卖。”

智者再次问道如:“如果有人花一亿元来买你健康的生命,你会卖么?”

年轻人想了想仍然坚定地说:“不会卖的。”

智者又说道:“那你就要好好感謝你的父母了!因为他们一次性无偿馈赠给了你一亿一千一百万的财富,有如此宝贵的生命,你还缺什么呢?”

是呀!生命既短暂又宝贵,如何认真对待它是每个人应该深思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蒙田对待生命的态度,完成我们的一次“热爱生命”的交流和感悟。

(二)交流“我关于《热爱生命》一文的启示”

教师引语:请同学们将自己摘录蒙田《热爱生命》中启示较大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悟,在全班交流分享。(各组推一名同学就其中的一个句子做好发言准备)

教学方式:学生短暂准备后主动展示其启示,教师及时给出肯定和补充。

设计目的:让学生深刻去感悟这一哲理意味浓厚的小随笔中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初步感知“生命”的真谛。

学生可能会讲到的句子:

1.“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教师引导:这是用生命在做一道减法题,如果人人只去追求虚无诱人的东西,而忽略了生命的过程,那是愚蠢的。

2.“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 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

一.导入课文

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许多大师都曾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捕捉生命的踪迹,屈原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悲壮誓言;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了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而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谈生命》。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本文围绕生命谈了些什么内容?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阅读后的认识与体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表达了珍爱生命思想感情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研读探究

1.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个历程有什么特点?

提示 一江春水的东流历程

聚集力量 —— 快乐勇敢地流走—— 愤怒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 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特点:向前、曲折、复杂、多变

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

勇敢快乐地破壳—— 雨中吟唱风中跳舞—— 挣脱、挺立——宁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特点: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小结: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他们都经历了渺小微弱到强健壮大再到消亡的过程,其间顺利与曲折,快乐与痛苦相伴相随。

2.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历程暗示了什么样的人生历程呢?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就是奋斗不息的过程;生命存在欲生长之中,生命的过程就是蓬勃生长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到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既然如此,我们应怎样对待我们的生命呢?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集体朗读文章第四小节

3.讨论:既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为什么又把它比做一棵小树?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四.品味语言

优美的语言犹如一颗颗绚丽的珍珠,它使文章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

1.示范:我最欣赏的是这句话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这段文字运用了一系列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聚集、奔注、穿过、冲倒、挟卷、快乐、勇敢、享受,形象地描绘了一江春水的历程,有力地突出了一江春水历程的复杂,曲折,多变.

2.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在书上做批注

3.全班交流

五.小结

冰心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将生命过程比喻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历,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你能不能模仿她的写法,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 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 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学生观看展示图片。

2、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那树 王鼎钧)

(二)走进作者,注重积累

1、展示作者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2、字词积累。

(三)朗读感知,赏析课文

1、学生以深沉的语调、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1、根据时间顺序和标志性语句划分文章结构?

2、文章中大树遭遇了怎样的命运?

(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发言,共同明确。)

2、速读课文,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思考:

(1)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2)写近期的大树,作者着眼于“矛盾冲突”,写了几方面的矛盾?

(3)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叙述了几件事?

(学生读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提示,然后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

提问: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提示,师生交流,共同明确。)

4、体味关键句,理解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揣摩下列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2)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

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读“咬”“骨粉”“呻吟”这几个词有怎样的感受?)

(3)你认为作者通过大树的遭遇想表达的是什么?

(学生读后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四)问题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叙述“蚂蚁国”里的事情?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提示,师生交流,共同明确。)

(五)课堂小结

作者为什么要关心一棵树的命运呢?因为关心树木就是关心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关心地球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为了人类的幸福,希望人类能关心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课外练笔:

请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环境冲突”为话题写一篇300---500字的小练笔。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课教案

《咏柳》语文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讲评课教案

长春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假如》语文s版二年级教案

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长春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鸟鸣涧》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