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化学教案 >

2021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模板

时间: 晓晴2 化学教案

化学作为不同于语数外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必然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化学老师来讲,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基础的化学知识,并且进行相应的理解,是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模板

2021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模板1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 第四节 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 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

作业:课本142页习题1、2、3

2021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模板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习题1、2、3、4、5

2021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模板3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列举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2.通过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数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2.新能源、新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难点:1.对燃料燃烧产物的分析。

2.新能源、新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约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近年来人类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南极的冰川融化也在加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因为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提出人们关心的问题,用一连串的问题增强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和新的悬念

提问:那么又是什么污染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呢?是什么使全球变暖呢?思考,回答:是一些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二氧化碳过多形成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提问:那么这些有害气体,以及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此问题,思考,急于知道答案。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三使用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进入课堂情境。

二、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约3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幻灯片,把问题给学生,展示答案思考、回答相关的问题回顾学过的知识

给学生发放实验药品及器材,展示学生要做的实验1和实验2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展示酸雨的成因及危害观看幻灯片增加感性认识

提问: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可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思考、回答问题(酸雨可能会破坏植物的生长,腐蚀建筑等;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通过实验联系实际

小结:煤燃烧都能产生什么?各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一边听问题,一边思考并集体回答善于归纳总结

汽车尾气的污染、相关的问题思考,回答知识的联系

提问:那么如何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呢?分组讨论,总结归纳防治措施:

知识的由于

小结:总结展示产生污染的原因:思考、并想有关内容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知识的习惯

三、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约1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设问:既然煤和石油在燃烧时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思考,回答:可以开发一些新的环保燃料替代煤和石油。增加悬念

提问:在实验室我们常常用酒精作为获取热量的燃料,因为酒精燃烧不但方便,而且还不会产生有毒气体,那么试想一下我们可不可以用酒精来替代煤和石油呢?思考,回答:如果酒精的制取方便,又能够大量生产,酒精就可以作为一种新燃料替代石油或煤。知识之间的联系

展示相关的幻灯片,酒精使用不利的一面是什么?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

引出氢气也是一种环保燃料,让学生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

讨论:与乙醇作比较,看看哪种燃料更清洁?但它的使用又受什么的限制?思考客观的看待问题

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自然界中已存在的哪些新能源呢?联想我们跟前的讨论,思考,回答: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这样既环保,又节约能源;青铜峡水电厂就是利用了自然界中的水能。联系实际

放映一些有关太阳能、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幻灯片,使学生认识新能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观看幻灯片,受到启发和鼓舞。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交流

这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触?

板书设计

2021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模板4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你听说过刘谦吗?刘谦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术,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

【老师】表演“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观察魔术

【老师】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7.1燃烧和灭火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

【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现象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老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燃烧吗?能猜一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实验2.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实验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教师】在讨论试验2时穿插着火点的概念。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板书:燃烧的条件

【老师】燃烧是不是必须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观看视频。【百度视频】

【老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现在我们也构建一个三角形,缺少任何一条边也不能形成“火”,我们称之为“火三角”。

【百度视频】(截取前半部分)

【老师】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和灭火的方法。

【老师】多媒体展示搜集的图片:燃烧的酒精灯、蜡烛、燃气灶、篝火、草原着火、森林着火,我们是如何熄灭这些火焰的?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灭火的方法。

【老师】以上是生活中灭火的例子。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燃烧的蜡烛,你们会运用不同方法熄灭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烧杯、石棉网、沙子、剪刀和水,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小组讨论灭火方案,完成实验,并思考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老师】请大家思考上述不同的方法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它们为何能让火焰熄灭呢?

【学生】学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老师】板书:灭火的原理

【老师】看到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我不禁想到一个故事:名字叫《小猴学样》,说一天小猴玩火不小心点燃了一个草堆,猴妈妈急忙拎起一桶水将火浇灭。这一切被小猴看在了眼里。晚上睡觉的时候,猴妈妈让小猴熄灭蜡烛,小猴拎起一桶水倒在了蜡烛上,蜡烛是熄灭了,而小猴挨了妈妈一顿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实际灭火过程中,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学生】听故事,并从中感悟,在灭火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老师】下面的方法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多媒体展示:炒菜时油锅着火、高压水枪灭火、燃气炉着火三幅画面。

【老师】同学们,你是否发现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灭火时只需阻止一个条件即可。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还有专门的灭火器具呢,我们学校就有,对于灭火器你们一定很陌生,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视频学习一下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百度视频】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火灾的报道,为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一些火灾中的自救知识。接下来我们观看视频。

【百度视频】(截取后半部分)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D.纸比煤的密度小

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3、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达到着火点B.无水酒精是液态

C.没有与氧气接触D.无水酒精挥发快

5、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C.设法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6、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7、用水可以灭火,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大量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大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D、水的密度大于空气8、某商学院女生宿舍发生火灾,四名女生从六楼跳下当场身亡,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不正确的是()A、沿楼梯迅速下楼B、用湿毛巾堵住口鼻C、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D、封闭房门,沿绳索下坠

9、《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10、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釜底抽薪、杯水车薪、钻木取火。(四)小结

学习了以上知识,你能对老师做的小魔术解密吗?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密魔术,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131页,2、5、6

(六)附板书设计

7、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1)清除可燃物(2)氧气(2)隔绝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3)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