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设计 >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

时间: 新华 教学设计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方便大家学习。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1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园科学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对身边常见事物都可产生有价值的科学教育活动。桥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在生活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不同的桥材料不同,形态各异,幼儿感到好奇,有兴趣探究,将幼儿对桥的兴趣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幼儿体会探究桥的过程和与小伙伴交流桥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桥在三个时期建桥主要用的材料。

2.能通过观察与比较,描述不同的桥的特征,建筑材料及功用。

3.通过了解桥的演变,感受科学发展的进步。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桥的功能建造及主要用的材料。

难点:能描述不同的桥的特征,建筑材料及功用。

四、活动准备:

1.PPT课件(不同材料制作的桥、建在不同地方的桥的图片)。

2.一个关于桥的谜语。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一个谜语,让幼儿猜,引发幼儿兴趣从而导入主题。

教师:小朋友,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是什么?

教师:样子像船不是船,永远停在江河畔,火车汽车它能载,光载东西不开船。让我们猜一下它到底是什么呢?(桥)

教师:相信聪明的你们已经猜到了,没错,猜对了,它就是——桥!

(二)引导幼儿回忆见过的各种桥

教师:小朋友,我们生活中见到各种各样的桥,那么你们见过桥吗?见过什么桥?它是什么样儿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桥。

(三)引导幼儿了解桥的构造及功能特点

(四)教师编出示PPT图片,我们来看第一种桥

(1)吊桥

吊桥又称悬索桥,由悬索、桥塔、吊杆、锚碇、吊杆、加劲梁及桥面系所组,一般在景区可以看到

(2)独木桥

简单的人行桥,常用一面砍平的一根圆木做成的,架在悬崖等地上,最常见的地方是乡下,虽制造简便,但稍不小心就会受伤甚至丢掉性命。要经过这座桥、一定要在大人的陪伴下经过,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3)钢铁桥

我们再来看钢铁桥、钢铁桥是用钢铁作为主要建造材料的桥梁,具有强度高,钢度大的特点、这种桥呢大多在城市可以看到,有的小朋友上学的时候可以经过它。

(4)拱桥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像北京颐和园玉带桥,就是一种。还有河北的赵州桥,也是拱桥的`一种。

(4)立交桥

立交桥全称为"立体交叉桥",是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处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互不相扰的现代化桥梁,这种桥呢建设成本较高,通常只在高速公路互通、城市干道或快速路之间的交汇处建设,主要作用是使各个方向的车辆不受路口上的红绿灯管制而快速通过。那立交桥的主要功能就是避免多方向车辆在交汇处互相干扰,他的主要特点就是道路平面分离,或立体交叉形成多层。

(5)木桥

木桥以天然木材作为主要建造材料的桥梁,木桥是最早出现的桥梁形式,它具有重量轻,强度较高的特点,因为木材分布较广,取材比较容易,而且采伐加工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工具所以木桥是最早出现的桥梁形式。所以加工及各部分连接的构造简单等优点。但其也有易燃,易腐蚀,承载力和耐久性易受木材的各向异性及天然缺陷影响等缺点。这种桥大概只可以在山区景观区才可以见到的哦。

(四)游戏环节连连看

让小朋友找到独木穷、钢铁桥、立交桥、拱桥、吊桥、相对应的桥梁图片。

六、活动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这些桥,还会有更先进的外形美观的桥出现,小朋友们可以平时多多观察,就可以发现更宏伟的大桥哦。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水娃娃漫游记”初步了解水娃娃的三态变化。

2、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水娃娃漫游时变化的顺序。活动准备:

水娃娃一个、课件《水娃娃漫游记》、笔、幼儿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自主探索水娃娃漫游的过程

1、教师出示水娃娃,并介绍故事的名称。讨论:什么是漫游?

2、欣赏故事“水娃娃漫游记”

3、讨论:水娃娃漫游时经过了哪些地方?水娃娃把自己变成了哪几种模样?水娃娃为什么会不断地变模样?

4、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记录水娃娃漫游时的过程。

二、介绍、谈论

1、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记录,说说水娃娃去了哪里漫游?

2、请幼儿比较各自采用的不同的方式。

3、师带领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排列图片(梳理故事内容)

水娃娃的老家在哪里?(大海)

他们请太阳公公帮什么忙?(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水娃娃变成了什么?到哪里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

在天上,水汽娃娃们很团结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白云)

这时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得发抖,坚持不住地变成了什么?(小雨点)

有的水汽娃娃们虽然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又变成了什么?(冰雹)

这些小雨点和冰雹掉到山上、陆地上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这掉到河里的变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里变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里的变成了湖水娃娃)。

4、小结:

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叫做淡水娃娃,淡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仅自己要节约用水,还要提醒自己的家人朋友也要节约用水。

5、师与幼儿一起边看课件边完整地讲述水娃娃漫游的过程。

三、水的小实验

1、幼儿分组玩说的小游戏“瀑布”在盛满水的纸杯的不同高度戳洞,水从洞里溢出,形成喷泉。

2、说说自己在游戏中有趣的发现。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从整体的活动效果看,幼儿基本都能了解水娃娃的漫游过程,大多数幼儿能说出水娃娃的三种不同形态,并尝试记录。但是记录的顺序有点提前了,我觉得可以稍微往后一点,让孩子们更加了解水娃娃的三种形态以后再去记录,这样可能会让孩子们影响更加深刻一点,这节课的记录环节在中间,有些孩子可能还是不太理解,没有能记录出来。

2、“水娃娃漫游记”这个故事贴近幼儿生活,能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有话可讲。环节一中通过图片的形式导入故事,再请幼儿利用操作材料自主地探索水娃娃漫游的经过,使幼儿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进行探索与学习,让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有兴趣的学习氛围中。水娃娃的三种形态,孩子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他们看见过水、云,这样再结合故事,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水娃娃的三种形态。

3、活动不足的地方是在水的试验中,如何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交流和互相合作也是我在本次活动中欠缺的地方。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组装书架的过程,学会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的方法。

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掌握连接的操作要点,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连接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2人提供一组书架,按幼儿人数准备若干组多用三合一书架。

2.PPT演示:操作材料示意图、操作步骤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以生活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1.师:再过两个月,小朋友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进入小学,你们会有很多书。(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哥哥是怎样整理、收放他的书的?他把书放到哪里了?加深幼儿对书架用途的感性认识。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书架的拼接方法

第一环节:观察感知——了解书架的基本构成。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小书架。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小书架是用什么做的?

2.师:这些塑料板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随机出示7块板的分解示意图,引导幼儿认识书架的底板、前板、后板、隔板。)

3.师:这个小书架一共由几块塑料板组成的?(7块。)

第二环节:操作探索——掌握拼插连接的操作要点。

第一次操作:自选2块塑料板,尝试进行连接,重点引导幼儿找到凹槽及凹槽的开口处。

1.师:这些塑料板之间是靠什么连接起来的呢?我们先来试试其中2块板的连接。请每个朋友去挑选2块塑料板,试试看,能否把它们连接起来。

2.幼儿操作尝试。

3.讲评介绍。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连接的?(幼儿介绍.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凹槽处。)

4.师: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几块板上也有这样一条条凹槽的?(底板、前板、后板。)

总结:原来塑料板之间就是通过这些凹槽来进行连接的。

5.师:找到了凹槽,怎么把板插进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找到凹槽的对接口,即开口处。

(评析:在观察书架的基础上引出主要问题——“这些塑料板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以此激发幼儿主体建构的内在积极性,为幼儿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气氛,让幼儿在一个明确的任务环境中,自信地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次操作:幼儿两两合作,操作尝试拼接完整的书架。

师:找到了这个拼接的秘诀,那我们也来试着拼一个完整的小书架,好吗?这次的任务请2个朋友合作完成。

幼儿两两合作,操作尝试。

3.讲评介绍。

师:刚才拼接的时候,你遇到什么困难了?(与幼儿探讨失败的原因,教师随机选几个典型问题与幼儿展开讨论。)

①隔离板倒置。讨论:你觉得这个书架问题出在哪儿?

②缺底板,装不进去。

讨论:底板应该在什么时候装?(视频演示。)

师:看了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拼接书架第一步要做什么?

③前板或后板装不进。讨论:谁有好的方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拼插连接时必须同时对准凹槽的4个口子(图片演示。)

(评析:不给幼儿任何安装步骤的提示。目的是让幼儿在充分讨论、尝试失败中学会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经验获得比直接手把手地教给幼儿来得更为深刻,更为有效,正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4.总结拼接书架的整个过程。

师:原来拼接书架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我们要掌握方法。第一步首先要做什么?第二步呢?……(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安装图示说明。)

第三次操作:比赛拼接书架,感受成功的快乐。

1.师:好,现在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拼接好书架。

2.师:今天我们学习拼接的是3格书架。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几格的?(4格、5格、6格、甚至更多的,拼接起来,难度也不同哦。我们还可以去尝试挑战。)

(评析:通过问题讨论、观看录像,幼儿对书架拼接有了一个完整的&39;经验梳理,这时采用比赛的形式提高操作要求,既是对幼儿认知、思维、合作能力的又一次挑战,同时也能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第三环节:经验拓展——感受拼插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书架,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的呢?(结合幼儿回答随机出示图片,如:花片积木、杯盖与杯子、木凳、中国馆的构造等等。)

(评析:通过生活中多种拼插连接的物体的再现,让幼儿充分感受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延伸探索,使整个活动形如流水,一气呵成。)

三、结束部分:寻找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师:拼插连接只是连接中的一种方法。关于物体的连接,还有好多种方法。今天就请大家回去找一找哪里有连接?是怎样连接的?这些连接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4

教学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用品都需要用到电池,如各种遥控器、门铃、手电筒、玩具、手机等。玩具与孩子关系最密切,有时候玩具遥控车不会动了,孩子还会把电池拿出来左看看右看看,拿着电池在地上推滚,或是放在嘴巴里咬。而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让孩子们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所以,我们就此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沙子们正确地认识电池。

活动目的:

1.通过摆弄、拆卸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活动灌餐:

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讲解废旧电池危害自光碟。

活动过程:

1.寻找会动的玩具

导入教学主题,幼儿自由玩带来的电动玩具。

2.找电动玩具能动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找找看电动玩具里的电池在哪里?

3.了解干电池基本特征

(1)出示实物,请幼儿观察它的外观。

教师:我们一起看看电池是什么样的?

(2)电池有正负极之分,凸起的地方是正极(+),平面的地方是负极(一)。

(3)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器)、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我们最常用的是普通干电池。

(4)电池有3号、5号、7号等不同型号。不同的生活用品也不一样。

4.干电池的作用

教师:电池有什么作用?(幼儿自由回答。)

5.于电池的危害

(1)播放废旧电池给我们造成的危害的光碟片段。

教师: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此外还含有微量的汞池不能随地丢弃,要放进专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里

(2)讲述幼儿因为电池而受伤的新闻。

一个叫浩浩的小朋友晚上回家后,一个劲地嚷“耳朵疼”,家人询问后才得知,下午在幼儿园,浩浩将一个纽扣电池塞进了左耳朵里。于是,家人连夜将浩浩送进了医院。根据给浩浩动手术的吴医生介绍,直到第二天上午,浩浩耳中的小电池才取出。取出来的电池直径有7毫米,当时藏在距外耳道口2厘米的骨部与软骨部相接处,是外耳道狭窄的地方。电池虽已顺利取出,但浩浩耳朵有点充血,需要消炎处理。

教师:电池里面是有毒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很大,小朋友们千万不能把电池放进嘴巴,也不能像浩浩那样放到身体的某个器官里。

6.正确使用干电池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怎么安装电池吗?(幼儿尝试安装电池。)

教师总结:先检查电器和电池接触面是否清洁,必要时用于布擦净,再按电正确极性装入。不要将新旧电池混用,同一种型号但不同种类的电池也不能混用。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提供“我会玩电池宝宝”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操作。

2.发放“变废为宝好办法”记录表,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

活动动评析:

幼儿对周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喜欢通过手口等去触摸和感知。通过游戏、实物操作和观看光碟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和危害,学习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池。

2此活动适合大班孩子以小组形式进行。

安全儿歌:

电池,个头小,作用大。

电筒,遥控器,电玩具,

没它,动不了,响不了。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5

【活动内容】《顶纸板》(科学)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学习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一支铅笔、一个酸奶瓶、学习包《科学顶纸板》、亲子手册《科学顶纸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顶纸板的表演(也可欣赏"顶缸""顶碗"等杂技表演节目),引导幼儿尝试的欲望。

二、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用铅笔顶起纸板、玩纸板。

三、引导幼儿探究能顶起规则形状纸板的位置。

1、知道幼儿在铅笔能顶起纸板的位置画圆点(或提供画有圆点的规则形状纸板,幼儿用铅笔分别顶在职班的各个点上,在能顶起纸板的点上打购,在不能顶起纸板的点上打叉),感知纸板油一个能顶起来的点,思考与交流铅笔顶在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形状的什么位置才能顶起来纸板。

四、尝试用铅笔不规则形状的纸板。

1、引导幼儿用铅笔去顶部规则形状的纸板,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寻找能顶起这些值班的点,并积极与同伴交流探索的情况。

五、玩一玩、比一比:哪些东西容易顶起纸板?幼儿两人一组,尝试用铅笔、细木棍、酸奶瓶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容易顶起纸板?想一想、议一议:这是为什么?然后还可以一人选一种材料顶起来至班,另一人往纸板上搭积木,看那组搭的最高

【活动延伸】

一、顶纸板大赛。

师幼共同尝试用一只手指顶纸板,比比看谁又快又稳地把纸板顶起来;也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定值班,看谁顶得又稳又快;也可以比比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定期最多的.规则形状的纸板和不规则形状的纸板,学习分类统计自己顶起的纸板数;还可以组织幼儿玩顶纸板接力赛的游戏。

二、在活动区提供各种形状的纸板、铅笔、粗细和长短不同的小棍子以及塑料碗、盘子等物体,供幼儿探索、比较如何更好、更快地顶起纸板。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6

科学活动:

身体部位的转动活动的生成:这些天,孩子们一直在讨论生活中的转动,电风扇、车轮、时钟、地球仪……答案声此起彼伏,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的眼睛也会转!”

活动目标:

1、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感兴趣,了解身体哪些部位会转动,并能大胆地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利用水笔在图片的相应的位置作标记。

3、体验转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人体图片、水笔、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由风车的转动引出身体部位的转动

二、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请幼儿在人体图上将会转动的地方画上标记。

2、鼓励幼儿与周围同伴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说并进行演示。

三、讨论:为什么这些可以转动,为什么要转动?

四、游戏“闯关”请幼儿根据标记一下子说出4个能转动的部位,若闯关成功将得到一件小礼物。

五、随音乐放松地做身体转动动作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动过程: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BBABB、ABCABC……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声音,人们都喜欢乐音,不喜欢噪音。

2、能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听噪音和发出噪音。

活动准备:

1、小铃、钢琴声、圆舞板、勺子、盒字等。

2、录有噪音的磁带、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请三位幼儿逐个操作小铃,钢琴、圆舞板。

1、感受悦耳的声音,你们听了这三种声音,心里感受怎样?(引导幼儿说出听了心里很舒服)

2、仔细听发出噪音的物品(摇椅子、撞东西等等)。你们听了这些声音,又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听了心里很难受)

3、刚才,小朋友听了许多声音,谁知道什么声音是乐音?什么声音是噪音?

4、小结:周围世界有许多声音,有些声音很好听,这种声音叫“乐音”,还有的声音很难听,这种声音叫“噪音”

二、听录音分辨“乐音”和“噪音”

1、平时你在生活中听过哪些“乐音”?哪些“噪音”?

2、请幼儿听磁带里的声音。提问: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平时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噪音?这些噪音是怎样产生的?

三、讨论噪音的产生及危害。

1、为什么不喜欢听“噪音”(对身体有害:头疼、心情烦躁、听力下降、失眠、影响健康)

2、小朋友听到噪音怎么办?

3、幼儿讨论:在幼儿园里、在家里、在社区里、怎样减少噪音?

四、总结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9

设计意图

影子是在光线被遮挡物遮挡时所形成的阴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规则的变化性常常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但幼儿缺乏对影子相关科学常识的认知了解,为了在感知影子存在的基础上,让幼儿初步了解光与影子的密切联系,我设计了本节活动,以“会变的我”为活动主线,紧抓幼儿“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最感兴趣”这一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手语游戏、实操发现、游戏表演等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光和影子产生之间的联系,体验光、遮挡物与影子的位置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乐意探究影子产生及变化的原因。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光和影子产生之间的联系。

2.活动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光、遮挡物与影子的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1.学具:幼儿制作好的游戏卡“会变的我”每人一个、手电筒每人一个、铅笔橡皮每人一套、小盆九个。

2.教具:制作好的“会变的我”卡片、舞曲音乐。

3.课件:手影游戏《变变变》。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观看课件《变变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教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片段,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它是用什么来表演的?)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玩手影游戏,教师引导其发现“出现影子需要的条件”:光、遮挡物(挡光的物体)、屏(墙壁、地面或其它物体)。

教师提问:

“影子哪去了?”(为什么不清晰了)—需要光源。

“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发光的物体?”(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举例让幼儿理解“遮挡物、屏”。

2.教师小结:影子从哪里来。(光线投射到遮挡物上,光线被遮挡,形成阴影,就产生了影子)

3.操作探索:光、物体与影子的位置关系。

教师:生活中,有些小朋友想快快长大成为大人,有些小朋友呢还想再做一回小宝宝,有些小朋友想让自己神奇的变来变去,那今天老师想了个办法来满足大家的愿望,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会变的我”。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了“我自己”这张卡片,等一下请每位小朋友拿一支手电筒,试一试卡片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它的影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当老师拍手时,请大家停止活动面向老师坐。

①幼儿自由进行“会变的我”游戏,讨论发现影子大小的变化。

教师小结:当我们改变了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影子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

②幼儿再次进行“会变的我”游戏,探索发现光源、遮挡物与影子的位置关系。

教师:我们再来玩一次游戏,请大家观察,当卡片的位置不动,我们不断改变手电筒位置的时候,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卡片不动,当光源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③请幼儿将自己发现的&39;“光、物体与影子的关系”以选择的形式填写到表格中。

④请个别幼儿展示讲解图表。

⑤请幼儿分组进行“影子舞会”游戏表演。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产生影子需要光源和遮挡光源的物体、显示阴影的屏,当光源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影子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就像我们在早晨、中午、下午不同的时间段里站在阳光下,因为太阳位置的不同,影子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到户外去寻找更多神奇的影子朋友吧!

四、延伸活动

在阳光较好的情况下到室外进行影子表演、影子描画,感受影子变化的乐趣。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海绵块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操作结果,并大胆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游戏棒、海绵块、记录纸(2张)2、筷子、铅笔、记录纸、笔、玻璃球、各种大大小小的球,辅助材料(线、橡皮筋、毛茛等)。

3、教具:大记录纸两张、课件。

活动过程:

一、用游戏棒把海绵块撑起来。

1、教师引导幼儿用游戏棒把海绵块撑起来。

出示游戏棒和海绵块,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我想请你们用这两样东西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谁能用一些游戏棒,把这块海绵块给稳稳地撑在桌子上面,不倒下来。

要求:在试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你是用几根游戏棒将海绵块撑起来的。然后将你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纸上。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二、发现三角架的稳定性你们知道为什么只要用三根游戏棒就能将海绵块又稳又牢地站起来我们来吗?

三、介绍各种“三角架”

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还给这种架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三角架”。

1、出示话筒架:“三脚架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用了,看,这个话筒架就是一个三角架,有了它,话筒就可以稳稳地架在上面,不用手拿着了。”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三角架?有什么用?”

3、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四、用三脚架把玻璃球架起来。

1、欣赏完了这么多有趣的三角架,也知道三角架在我们生活的作用可大了,那你们想自己也来做一个三角架吗?

2、幼儿实验操作。提示既然做三角架,要用几根材料。

3、交流,欣赏。

五、延伸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三角架,请你再找一找,发现它们有什么作用。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12

有趣的转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现转动并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

2、在试试、玩玩、做做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人体图一张、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

2、“转转转”展览会:筷子、线圈、伞、风车、牙签、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等。

3、纸片、剪刀、竹签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老师做转手腕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

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

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转动物体。

1、用“转转转”展览会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够把物体转动起来?

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它们的转动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五、动手制作陀螺,结束活动。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13

活动目标:

1.讲讲自己发现的各种洞洞,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的乐趣。

2.引导孩子观察身边是否有洞洞,以及这些洞洞的用处。

3.初步尝试能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剪刀、皮球

活动过程:

一、说说身体上的洞洞。

1、请幼儿找找我们的身体上,哪里有洞洞呢?

幼儿在自己身上找、也可以在同伴身上找洞洞。鼓励幼儿仔细发现身上的洞洞。

2、说说身上的洞洞的.作用。

幼儿大胆回答教师小结:嘴巴用来吃饭、眼睛看东西、鼻孔用来呼吸、耳朵听声音、肛门拉大便等等。

二、讨论如何来保护好我们身上的洞洞。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保护洞洞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科学保护身体上洞洞的常识。

小结:身体上的洞洞对我们的生命很重要,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身体上的洞洞,不能让它受到伤害(如:掏耳朵、戳眼睛、把异物放入洞洞等等都是不科学的)。

三、幼儿体验如何制作出洞洞

(1)出示纸:这是什么?上面有洞洞吗?我可以变出洞洞来。你们能试一试吗?我可以用这个洞洞当望远镜。(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这是一种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从这一边穿到那边的洞洞)老师用剪刀剪纸,请小朋友猜猜会剪出什么来。(圆形的洞洞)用湿的手戳出一个洞洞。

四、游戏:

钻洞洞教师和配班老师利用肢体做出不同的洞洞造型,请幼儿一个个的钻过去。洞洞的形状有大到小,有低到高,慢慢训练幼儿掌握钻洞洞的方法。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14

一、目标:

1、初步了解风,体验与风游戏的乐趣。

2、运用图像表征的手段表达对风的认识。

二、准备:

彩笔、纸(大小不同)事先了解幼儿对风的认识程度

三、过程:

一、风在哪里

1、带领幼儿默默、抓抓,体会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引导幼儿描述自己所理解的风。

如:风能看见,但抓不到;风吹过来,我们感到很舒服等。

2、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风。看看哪些物体被吹动了,那些没有。

3、有风时,自己是怎么知道的?(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皮肤,感觉风的存在)

二、画风

1、欣赏诗歌《风来过了》,知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从其他事物的变化上发现风的存在。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画风。

3、在小组桃林的基础上,幼儿分组画风。

4、回忆风对物体的影响,如街上的报纸飞舞,行人的帽子吹落,树叶飘落下来,等等。

5、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说说自己从哪些地方看出画的是一个有风的日子。

你没见过风

我也没见过风

你听树叶沙沙沙

那是风儿和树在谈话

你没见过风

我也没见过风

你看树叶在点头

那是风儿在树林里走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15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39;目的。

准备:

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活动与指导:

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

(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抱抱小兔子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16

(一)活动目标:

1、乐意用语言讲述自己看到的蔬菜。

2、能讲述蔬菜的外形特征。

(二)活动准备:

了解附近菜场的作息时间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导入

T:你喜欢吃什么菜?

你还知道哪些品种的菜?

2、参观古松弄菜场。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认识的菜。(可以从颜色、形状等角度描述)

(2)教师介绍各种菜的名称。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了解蔬菜的知识。

T:这些蔬菜你们家是怎么烧的?

它是什么味道的?

为什么要吃蔬菜?

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

4、教师

(四)解释与分析:

幼儿平时跟父母去买菜的机会不多,即使会也不能详细了解菜场上品种丰富的蔬菜名称,集体外出参观为幼儿了讲述、交流、表达的机会。他们都乐意讲述自己家中常买的菜及自己最喜欢吃的菜,有些幼儿还能讲述摘菜、洗菜、烧菜的一些情节。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17

活动目标:

探讨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图书《熊的影子》

2、手电筒、蜡烛

3、粉笔

活动流程:

讲故事《熊的影子》——引导幼儿在室内做出影子——去室外找光和影子的关系——观察光源和影子距离的关系——游戏:〈〈捉影子〉〉

活动过程:

1、给幼儿讲故事《熊的影子》。(这是一个讲一只熊想去掉自己影子的故事。)

提问:

(1)你知道影子是什么吗?

(2)你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影子?

(3)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影子?

2、引导幼儿在室内做影子。

(1)教师启发:你在教室里看见过影子没有?那怎样才能在教室里看到影子?

(2)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的想法: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材料,如手电筒、蜡烛等。

3、去室外找影子和光的关系

(1)带幼儿去阳光下,让他们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观察他们怎么做。

(2)提问:把你的影子藏到大的影子里会怎么样?在游戏场的阴凉处呢?

(3)启发幼儿动脑:怎么改变自己的影子,让自己的影子变得大些、小些、瘦些、宽些?怎样改变影子的形状?并让他们试着用不同的物品制作影子,如伞、书等。

4、观察光源和影子距离的关系,并学习记录。

让幼儿结对在走道上游戏观察,并互相记录对方的影子。每2~3小时回到同一点,看看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变大了、变小了、还是变宽了、变长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又是什么样子?

5、游戏:《捉影子》。

一个幼儿试着通过踩另一个幼儿的影子去捉住他。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踩影子,如用自己的影子去碰别人的影子或用自己手的影子去碰别人的影子等。

集合教案幼儿园科学篇1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温室种植技术可以让人们吃到不同季节的蔬菜。

2、激发幼儿对蔬菜培植新技术的关注,有兴趣尝试小实验。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ppt(菜场、温室的有关资料和各种温室中生长的蔬菜图片)、塑料筐(里面有泥土)、细条有机板、保鲜膜等。

【活动过程】

一、菜场里蔬菜真多呀。

引导语:前几天我们逛过菜场,菜场里蔬菜怎么样?(又多又新鲜)让我们用歌声来唱一唱吧。(ppt菜场图片、插入音乐)

1、歌曲《菜场》引入:菜场里的蔬菜真多呀!

2、说说:在菜场里还有些什么菜?(幼儿很快地说出各种蔬菜名称)

(幼儿根据参观过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二、张奶奶买菜。

过渡语:我们的菜场可真热闹,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可是早上我遇见邻居家的张奶奶却空着菜篮子满脸不高兴地回家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1、故事:张奶奶买菜。

原来张奶奶刚从很远的农村来到这里,她说在他们老家的田里现在就种着萝卜、白菜、青菜等冬天生长的蔬菜,可是这里的菜场却和他们老家不一样。(故事讲述前半部分……)

2、讨论:张奶奶的想法对吗?为什么我们的菜场里会有不同季节的蔬菜呢?让我们和张奶奶一起去了解了解科学的蔬菜种植技术好吗?

(幼儿根据自己之前的调查进行交流)

三、温室种植蔬菜多。

1、介绍温室栽培的知识(通过ppt图片,向幼儿简单介绍温室栽培的技术)

(农业温室分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两种,可以人工调节温度和湿度。主要用于蔬菜的超季节栽培,使冬春两季也能生产供应。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只依靠太阳光来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

2、尝试制作简易小暖棚。(小组合作)

3、小结:现在除了在温室里种蔬菜外,农业科学家们还利用温暖地区的气候和山区的立体气候资源进行农业生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4、温室种植蔬菜多又多(ppt观看各种温室中生长的蔬菜图片)

四、张奶奶的菜篮子满了。

引导语:现在张奶奶知道了原来这些反季节的蔬菜是通过这些科学种植的方法种出来的,一样新鲜又有营养。让我们陪着张奶奶再去一次菜场,买菜去咯!再次演唱歌曲《菜场》。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组织幼儿参观蔬菜大棚,幼儿不但增长了很多知识,还从中懂得种植蔬菜大棚的不易,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会有所收获。并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7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