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设计 >

高中政治教案2023

时间: 新华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案2023篇1

一、教材分析

《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本节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入手深入浅出同时又是对前两课商品货币价格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为后面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

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贷款消费

难点:

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2、贷款消费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临清第一中学的学生水平有一些差距。有些学生上课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讲解时需要从学生身边案例入手,举例要生动具体贴切要多开展一些活动。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好学生指导好他们如何分析事例,培养他们勤思考、深分析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影响消费的因素。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消费及其类型,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教室内教学。课前要求各组课前在黑板上展示给各组安排的学案题目答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临清市场消费现象面面观(多媒体视频)

导入(包括火爆的临清市场食品消费,服装消费,旅游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引出话题:消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首先提问:

(1)我们每个家庭消费这些商品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2)我们消费又可以有哪些分类呢?

(3)我们消费种类的不同又说明了哪些问题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消费及其类型。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每个家庭消费这些商品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我们每个家庭消费这些商品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居民收入对消费是怎样影响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评: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人们的收入并不都是人们直接可以支配的,而是要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

例:城镇职工在取得合法收入之后,除缴纳个人所得税外,还要扣除“三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余下的收入才可用于生活消费,即可支配收入。)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材料,激发大家的兴趣并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总之,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消费品价格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20__年8月份有关物价调查情况分析: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1—8月,广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去年同期上升1.5%,涨幅较今年前7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食品类价格比7月上升1%,主要是鲜菜、蛋、肉禽及其制品等价格上涨所致。而今年上半年,广州市食品类价格同比上升4.3%。其中大米升17.4%,花生油升11.6%,猪肉升22.2%,牛肉升13.4%,畜肉副产品升19.6%,鲜蛋升20.5%,淡水鱼和鲜菜均升10.0%,上升面之广、升幅之大均创近年来新高。

学生活动:学生就材料与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还要受物价水平影响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因为此,使得稳定物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其次,不同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不同,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人们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导致对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的减少,那么,会使消费支出增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也就是国家特别关注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蔬菜等价格变化的原因。

教师活动:是不是只有价格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你在消费时还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回答:

(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学生活动: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消费受消费习惯的影响,受过去收入水平的影响。

教师总结:居民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特别是未来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合作讨论探究,学生能深入领会理解把握教材原理,有利于我们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原理的探索性和实践性;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消费又可以有哪些分类呢?

探究二:我们消费又可以有哪些分类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P18—19,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消费有那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消费类型有不同的划分

(1)按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但,有些比较复杂、品质不易辨别的商品在完成交易后,还有部分责任没有和商品同时转移到卖者手里,这样就需要通过合同和保证书等加以界定,例: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教材P18——探究活动,思考:是不是任何商品的使用都必须通过购买?你还会选择什么方式?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积极讨论,得出答案:可以通过租赁来消费

教师点拨:有些商品,为暂时的使用而购买不划算,例:婚纱、书籍等,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P18漫画,提出问题:你赞成哪种消费方式?为什么?

学生活动:看漫画,再次激发思考与讨论的兴趣,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发挥贷款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贷款消费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医疗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贷款的金融机形成了借贷关系,按照约定按时还本付息;

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

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的展示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片视频的分析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践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经济生活的兴趣。

探究三:我们消费种类的不同又说明了哪些问题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书,指出

(1)消费结构的含义:就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个人及家庭消费状况的变化,说明对消费结构的理解,并总结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消费、电子产品消费、汽车消费等。引导学生通过微观的和宏观的消费结构变化,理解:

(2)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教师点拨:刚才在大家的分析中,都提到了食品支出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的大小,这也就是我们要学的

(3)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我国这几年因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所以,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来掌握。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消费结构与类型,那么,消费是在我们什么样的心理作用下进行的呢?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消费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

2.物价水平

3.商品本身

(二)消费的类型

1、按产品类型不同

2、按交易方式不同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

(三)消费结构

1、含义

2、消费结构的变化

3、恩格尔系数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及贷款消费等有关知识。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7分钟,精讲点拨8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究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高中政治教案2023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

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学生在收集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

(一)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C.代表人物――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举例: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举例:又称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产生17世纪英国,发展于18世纪法国,到达顶峰是19世纪德国

B.局限性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见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举例: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教案2023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

(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起源于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四个地方的剧种,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早期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京剧脸谱有讲究,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恶;金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剧内容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粹。

中国早在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由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世界科学技术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实用性极强。该书还注重整体性,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愧是中国古代中医科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可放手交给他们,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著名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搜集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不是很广,如果缺乏前期准备,会导致该部分的教学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课堂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观看两组文化,展示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各小组分别推举成员比较两组文化的特点

2、分析导致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同时,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假设现在有一批外国贵宾想重点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关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特色民族节日习俗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请你为他们现场介绍。

要求:请各应聘小组合作探究相应主题,小组代表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该目的落脚点。

接下来,集体智慧,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该问题在此处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可。这样,继上一框题讲述“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后,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铺垫。

经过前面的铺垫,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难度已有所降低,学生可以尝试展开深入探究,但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仍需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过程如下:

1、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3、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

课后小结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不是太强,难度不大,主要要说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环节在设计上鼓励学生列举事例分析说明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并且设计了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引导和总结。避免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本节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程度,所以课前要组织学生去搜集有用信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解读、及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案2023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运用“探究—交互”式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情绪激励法。

四、教具

电脑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商品与消费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了商品是生产出来的,有了商品的出现,我们才有消费,大家看看我们使用的课桌,还有风扇等,都是生产出来后由学校买来供我们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从生产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费,依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生产推出消费,但是,从我们生活常识和经济学角度讲,能否由生产推出消费呢,生产与消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第x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二)新课教学

学习导航:必须带着问题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练一练:

1、出谋划策:请大家谈谈我们中部地区应该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重视人才;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们的优势产业。

2、“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范围内,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理论:生产与消费)。

高中政治教案2023篇5

《文化与经济、政治》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味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对以后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准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能够领会文化已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学生列举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分析研究,让学生课后收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综合比较、实践参与、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2)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及依据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确立依据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才能掌握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也是使学生以后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2、教学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确立依据:首先是这里会涉及到书上没有介绍到的而且有较难理解的几个新概念,即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在现在非常开放、信息化的时代,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多种多样,学生是这一交流中比较活跃的主体,让学生很容易忽视文化渗透,文化侵略这个问题。再次,我们通常将中和国力竞争都偏重于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很难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而且这一般也很难与我们普通民众学生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导致人们也一直较忽视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要讲清楚这两问题,是学生信服所讲道理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1、本课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讲完这里的内容,因为,根据整个教学进程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特征,一个课时下来学生还是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的。

2、在本课中,我将拟用资料卡片和视频资料,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能达到更好效果。

二、说学情

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高一学生要强一点,因为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和适应高中知识的方法,所以教起来还是能够比较顺利的,不需要太多的担心。但是,出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急功近利,没有耐心,不能持久的听一节课,容易注意力涣散,效果不是很佳。所以我在教授新课时须得耐心,不能急躁。

三、说教法及依据-----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启发引导学生,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学生讨论探究,师生共同建构知识

(三)学生讨论探究,师生共同建构知识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学法及依据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而且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一节好课关键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面我就阐述我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3—5分钟)

首先复习旧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近几年我们国家举行的大型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来引出本课要讲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课(20--25分钟)

1、讲授重点:即就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我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对对其进行归类为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从而导出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然后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资料,举例说明,综合探究,得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因此,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自主提问,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不同影响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2、讲授和突破难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个关于20__年第七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资讯视频,给出一些与要讲知识有关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疲惫神经,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发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得出将要讲的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而且日益显著。由于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积极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明白文化与经济的精密联系,要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以使更好的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让学生清楚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多大,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意识。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先让学生列举出一些他们所知道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教师再来补充。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然后通过举些当前的时事政治,及当下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说明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点上,同时能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努力学好知识,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布置(10—15分钟)

1、课堂小结:通过简单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深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2、作业布置:通过不值一两个思考题给学生课后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能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二、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地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七、说教后反思

本节课引用的视频、图片和材料比较新颖,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在教法上,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在贯彻“三贴近原则”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本框题知识是高考的一个常考点,从教学的情况看,学生参与热情高,但是仅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全面把握高考在这一框题的要求,仍显不足。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高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教案2023篇6

本人今学期继续担任高二级(1)、(2)、两个文科班和(16)、(17)、

(18)三个理科班的政治教学工作。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习惯,但不能独立地的完成学习任务。针对此等形势,为尽快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乐趣,提高政治成绩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多方面搜集信息。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搜集有关教学信息。如教研组、学校资料室、图书室、互联网、市区教研活动等。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爱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治理能力;习题注重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结构性;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楚向学生表达教学内容。

3、充分做好课前预备,预备好每一堂课。

4、做好每一次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积极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的政治教学等等。

三、保障措施与可行性:

1、工作十多年了,我在中学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加上自己一定的专业知识,较硬的教学基本功,我相信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我的工作会出成绩的。

2、除了规定课堂教学时数外,课外我预备抓部分后进生的成绩,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本人目前的信息与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教学杂志、教辅资料、以及同事朋友间的信息,我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充实教学内容、加大自身知识容量,与教研组同事和尽量加强沟通。

4、平时的教辅资料主要有《教学参考书》、时事政治读本、网上资料、课件、报纸、杂志等。教学中使用的教辅材料有课本配套的同步练习。

5、平时的单元练习卷,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一部分筛选、改编自各类相关资料,一部分是自己命题。此类测验由学校或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进行。

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尽量每一节课都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堂容量,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便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我自己的电脑使用水平、适应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简洁、明了、清楚,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我要以二期课改为内容,新基础教育为理念,信息技术为平台,整合为统领,使自己有所提高。所以今学期的目标平均分76分,合格率为92%,优秀率为45%。

6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