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设计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

时间: 新华 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篇1

一、复习旧知

1、填空。

(1)3×5读作( ),表示( )个( )相加。

(2)6+6+6+6+6 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

(3)4个5是多少?列式( )。

(4)教师边背边出示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一共多少个字?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

2、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题目是:你能从7开始每次加7,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吗?

7  14  21

师:看一看这三个数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研究7的乘法口诀

板书:7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教师拿出七巧板说:“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1)摆一条小鱼用几个三角形?(7个)摆一条小鱼用几个三角就是求1个7是多少。

板书: 1个7 1×7=7 7×1=7 一七得七

(2)出示书本主题图。(并填完书本第72表格)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的块数  7  14  21  28  35  42  49

2、交流汇报。提问:1个7是多少? 2个7相加是多少? 3个7连加是多少? 4个7、5个7、6个7、7个7连加是多少?28里有几个7?

(二)、自主合作,创编口诀。

1、你能根据刚才的发现,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2、学生开展编口诀的数学活动,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下自己编好的口诀。

3、出示学生编写的乘法口诀,问:你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的?(出示几个乘法算式)

4、纠正。(收集错例,强调几十几的写法和数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中达到知识互补,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相互交流学习中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避免思维定式。同时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中,通过编制口诀顺序的改变,探索双数和7相乘,积是有规律的,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做到了前有孕伏,后有照应。)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发现规律,背口诀。

看着自己编出的口诀,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开心。(读自己编的口诀)

(板书出示口诀)再轻轻地、慢慢地读一遍,边读边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汇报。

2、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1)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成果读一读,边读边找一找,口诀中藏着什么秘密?

( ① 每句口诀中都有7; ② 口诀按从小到大排列; ③ 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7;④7乘单数的积是单数,7乘双数的积是双数。)

交流:在背的时候,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一些?

(2)记忆口诀,运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理解口诀的结构和变化规律,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效果,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可谓一石三鸟。)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

(一)基础练习:

1、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二七(    )  一(  )得七

(  )七四十九  五(  )三十五

2、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   )(   )六七四十二 (   )(   )

4、(书本练习十六第2题。)

5、(书本练习十六第3题。)(游戏:邮递员送信)

教师把写有数字的卡片分给各组,把得数贴在黑板上。邮递员,送信忙,按照得数送信,哪封信,往哪儿装,请各小组仔细想一想,派代表上台送信。

7×3   7×3+7   7×6+7   7×4

7×5+7   7×5   7×6   7×2   7×6 7×1

(二)综合练习:

1、(1)谈话:我们现在来到了日历的家,怎么日历都愁眉苦脸的呢?(出示挂历,)同时请学生看书73页“做一做”第1题),1星期是7天,2星期是多少天?

(2)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4星期呢?5星期呢?6星期呢?7星期呢?

日历们开心的笑了!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2、(书本练习十六第4题。)

3、转盘游戏。

(三)拓展练习: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知识和技能是构成能力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缺一不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夯实牢固的“双基”基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四、应用,深化口诀。

1、生活中和7有关的事物

7是个神奇的数字,我国古代与7接下了难解之缘。一个星期有7天,七星瓢虫有7个点。

2、我们熟知的古诗中就藏着7。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学过的一首诗《山行》。(齐读)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齐读诗,这首诗是关于小孩子学钓鱼,而且每句都是7个字,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四句诗中共有多少个字吗?同学们注意了吗?每行诗都有7个字,这样的诗也叫七言诗。

3、在我们身边你还见到过哪些现象与7有关?(学生举例说一说)北斗七星 、七色彩虹、音乐有七个音符。

(设计意图:唐诗与数学看似互不相干,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奇妙的同一性。我从五言诗引入新课,七言诗来总结新课,从很多角度去切入,例如:唐诗的形式结构与数学的联系、唐诗与数学共同使用的思维模式、唐诗中的数学史话、唐诗中某些情境带给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有力地支持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建构。)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的乘法口诀,共有()句。

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 )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4、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布置作业 :背7的乘法口诀并默写出来。

附板书: 7的乘法口诀

1个7   1×7=7   7×1=7   一七得七

2个7   2×7=14   7×2=14   二七十四

3个7   3×7=21   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   4×7=28   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5×7=35   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6×7=42   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7×7=49   七七四十九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对话平台

1.说一说。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试着做一做。

2.想一想。

由情境入手,领会理解运算顺序。

(1)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2)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3.试一试。

试着做一做(29+25)÷9。

学中做

1.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的习题。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

(2)再独力计算。

2.比一比,算一算。

16+24÷818-9×230-6÷3

(16+24)÷8(18-9)×2(30-6)÷3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7×9-〇7×7+7

30÷5+1〇30÷(5+1)9-2×4〇(9-2)×4

8+32÷8〇(8+32)÷818+36÷9〇(18+36)÷9

(2)判断。

①(8+6)×7与8+6×7都要先算乘法。()

②81减去6乘以6的积,列式为:(81-6)×6。()

③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篇3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从这个画面中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进行汇报)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在将两个分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时,不能掌握的很好。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篇4

教科书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

生2:……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师:小明说什么?

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7 8 04 6 4

-2 8 - 5 1 - 2 2 3

1 2 97 3 924 1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⑤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篇5

1、填空。

(1)1米=()厘米400厘米=()米150米=()米()厘米

(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要把(),从()位()。

(3)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有()个直角,长方体一共有()个直角。

(4)每个三角板都有()个直角,其它的角都比直角()。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2、笔算。

(1)37+24=63-25=67+33=71-23-19=39+14+38=29+37-48=

(2)养殖场养了29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18只,黑兔友多少只?

(3)华华每分钟能写9个大字,姐姐每分钟写的字是华华的3倍。姐弟俩每分钟能写多少个大字?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1)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

(2)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3)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

说出你的理由。

3、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4、第103页第4题

5、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

103页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总结。

5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