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教案 > 历史教案 >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

时间: 巧绵2 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也叫一节课的书面计划。写好一个历史教案是一个历史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讲授新课】:(25分钟)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孙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然后,讲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过程、口号,并强调“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良,未被采纳,于是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_清朝。

最后,让学生读书后回答:①孙中山为什么要成立同盟会?②同盟会由哪些团体组成?为了积聚革命力量;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组成了同盟会。

2、同盟会成立:提出问题以此指导学生读书: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根据课本中的同盟会政治纲领、目标和旗帜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孙中山提出的纲领和三民主义。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背景:

简单介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并指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扩大了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让学生知道: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向革命的新军。湖北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占十分之四,赞成革命者达四分之三以上,这样为起义成功准备了条件。

2、武昌起义的经过:

详细介绍起义的经过:1911年9月14日,湖北的二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推举文学社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孙武任参谋长,组成起义领导机关。10月9日,因计划暴露,起义机关遭到破坏,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在等被捕,慷慨就义。工程八营的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晚八时半率众起义,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

起义胜利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建立革命政权,组成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颁布军政府告示。广大革命群众踊跃参加革命军,武昌起义震动全国。

3、武昌起义的影响:

到11月9日,全国有10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危在旦夕。指导学生看地图:武昌—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全国一半以上省份。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武昌起义后得到全国的响应,形势表明,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大家期望着在海外的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归来。革命军进占南京后,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商议成立全国性政府。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抵上海,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12月29日,各省代表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提问:中华民国何时成立?成立地点?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约法》其性质如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以本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师: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1949年为民国多少年?(教师介绍一下,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

【小结】:(2分钟)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练习】:(8分钟)

一、每课一得:

了解“共和制”的概念,说出“共和制”的特点,并能举出现在哪些国家实行的是“共和制”。

二、材料阅读:

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弹劾总统的权力,参议院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否定总统决定的权力。可见总统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封建君主不受任何限制,君主就是法,谁反抗谁就是违法,君主的权力是高于法律的。

三、自我测评:

时间主要活动

1894年创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

发动惠州起义

1905年创立同盟会

1906年发表三民主义

1906—1911年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动了多次起义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_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此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本课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准备——爆发——结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_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二、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二是运用层次。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二层次目标,则可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学习小组的解说、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教师在课堂上内,采用播放有关音像资料,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小组为单位,竞争回答课堂提问,以积分的形式评出本课“学习小组”,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精神,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网络平台教学法:知识容量大。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比较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比较自然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3、问题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胜和集体荣誉感的特点,课堂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大部分问题的回答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4、讲述和竞答法:讲述历史小故事和问题竞答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学生按小组收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有关故事(可根据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各小组抽签分别准备)。

2、教师提出思考题:20世纪中国有哪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个思考题是各个小组都要准备的,并且要尽量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史料。

3、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书籍名称等查找资料的途径。

4、学生课前明确分工,选出组长、发言人,主动查找资料,收集图片、照片、音像资料、文字资料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解说词、制作课件等。组内交流,以便于上课时,能快捷调出所用资料;同时,要设计多种表达方式来归纳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编演历史剧小品。

5、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及播放电影片断《辛亥风云》。

设问:同学们知道孙中山的哪些事迹?孙中山为何被称为“国父”?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孙中山的青少年时代,了解历史的真知。(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以历史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新课

(1)故事擂台:

学生活动:组内指定专人讲述、专人协助播放图片、多媒体影音材料,或表演以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第一组:讲述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孙中山弃医从政的故事。

(教师点评:这些史实说明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就树立了胸怀大勇的风范)

第二组: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讲述“孙中山上述李鸿章”的故事,讲述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成立等。

(教师点评:这体现了孙中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

第三组: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的故事,其中主要是武昌起义的故事。

(一边播放武昌起义的录象,一边讲述起义中的历史情节,烘托气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网络展示“武昌起义后形势图”,让学生找出宣布独立的省份,并圈出来。

第四组:中华民国建立的故事,如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统帝退位等。

在讲故事时,教师要着重指出需要把握的重要历史事件:

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最先采取武装斗争的革命方式——资产阶级革命

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或问:为什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设计理念:学生要参与表达,要注意交流过多或过少的不足。)

引导学生用制作大事年表的方式列举出孙中山的主要革命事迹(可用表格、图示或列举法)。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

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

1905年,创立同盟会

1906年,发表三民主义

1906—1911年,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动了多次起义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问题竞答

孙中山的名字从何而来?孙中山弃医从文值得吗?什么事件使孙中山意识到救中国只能用武力_清朝?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同年发生了什么战争?当时孙中山几岁?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面性的资产阶级政党?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这一年是农历什么年?中华民国是哪年成立?哪年哪个皇帝下诏退位?民国元年是公元多少年?中华民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是谁?中华民国_了什么政权?它又是如何巩固政权的?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有何关系?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加以小结和点评:

1、组织规模、领导机构、政治纲领、机关刊物等方面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同盟会。

2、孙中山领导下,革命党人愈挫愈奋,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武昌起义的爆发,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成立。

3、要充分利用课本中“武昌起义形势图”,说明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份已脱离清政府,标志着清政权已土崩瓦解。强调这里的独立是指脱离清政府的统治,不是从一个国家分离出去。

4、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环节。

(3)组织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设计理念: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辛亥革命_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极大推动了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帝国主义再也无力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它为民族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辛亥革命也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辛亥革命说成功,也行;说失败,也可以。理由充足即可。之后,教师总结: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_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并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共和,三民主义也没有实现,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辛亥革命最终是失败的。

3.课堂小结学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之后,教师总结: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成为现实,辛亥革命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成为激励后人继续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动力。以此加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5.板书设计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准备: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二、爆发:武昌起义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六、评价

本课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大容量资料的优势,向学生展示有关辛亥革命的各种历史材料,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陈述交流本组对辛亥革命的看法,能很好地解决难点。

七、教学自我反思

第一,历史学习要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寻找适合的切入点。

第二,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形象的材料,会使学生更贴近历史。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3

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简单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并对中国近代探索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的根源也已理解,这对他们学习辛亥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作用、纲领、报纸、及“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史实中总结结论,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培养学生能从历史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来达到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解读“三民主义”,并评价辛亥革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到本质的学习方法。

2、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历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孙中山的革命首创精神,顺应世界潮流的新思维以及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3重点难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通过讲述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通过分析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的意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得出辛亥革命既可以说是成功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播放MV《辛亥颂》,电影《辛亥革命》的主题曲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辛亥颂》,这些年轻的革命志士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争取中国的光明,他们所发起的这场革命就是今天我们将要讲到的《辛亥革命》。孙中山曾说: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辛亥革命如何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又将在中国开辟了一个怎样的新天地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辛亥革命》。以此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的社会背景

2、掌握孙中山成立的兴中会、同盟会及其性质、作用、报纸和纲领

3、掌握辛亥革命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4、全面评价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活动3【活动】学生齐读

让学生明确我们今天将学习哪些内容。

活动4【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辛亥革命爆发前的社会背景

活动5【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示学生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来分析中国当时已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民族资本主义也迅速发展;并且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两次探索事件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分析问题的方法。

活动6【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2、早期的革命组织是什么?何时在何地成立?

活动7【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示学生檀香山是在美国的夏威夷群岛,说明孙中山的思想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而他的思想也影响到了中国国内的革命党人,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1905年国内产生了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教师出示图片,并指出因为革命力量比较分散,所以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统一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活动8【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的时间、地点、性质及成立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905年在日本的东京成立;性质是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是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活动9【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看书回答问题。

活动10【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4、辛亥革命的派别、性质分别是什么?

派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活动11【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示学生可以从中国同盟会的性质和意义分析

活动12【讲授】教师重点讲解辛亥革命的纲领

(出示对比表)通过对比同盟会的纲领和《民报》发刊词的“三民主义”来解读民族、民权、民生的含义——民族独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所以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让人民丰衣足食,过上“家给人足”的生活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所以民生主义是保障;而民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还要求获得普选权,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所以民权主义是核心。从“三民主义”的核心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探索历程。

活动13【讲授】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5、辛亥革命经历了怎样一个探索历程?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活动14【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提示学生辛亥革命探索的侧重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孙中山深受欧美思想的影响,所以他要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引导学生区分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在政治目标上有一定的区别。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出两次探索的本质区别。

活动15【讲授】【小结、过渡】

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一革命,革命党人在全国发起了多次武装起义。(出示革命形式示意图)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式,孙中山评价当时的革命:“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方,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出示图片)但很遗憾的是这些革命先后失败,但失败的革命为革命党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谓厚积薄发,终于在1911年的10月10日,一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拉开了序幕。

活动16【讲授】二、武昌起义

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通过观看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比拼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人、结果。

活动17【导入】教师拓展,导入下一个问题

教师提示这场武装起义把辛亥革命推向高潮,但它不是由孙中山领导的,而是湖北的新军,他们敢于斗争、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土崩瓦解,一个崭新的政权将会对它取而代之。

活动18【导入】二、武昌起义

2、播放视频《中华民国成立》,仍采用比拼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临时大总统、纪年方法分别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这是辛亥革命的创新,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活动19【活动】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

学生推导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在中国历采用干支纪年的事件: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等。

活动20【讲授】二、武昌起义

3、评价辛亥革命

活动21【活动】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来讨论,女同学——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成立了中华民国;_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男同学——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①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②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史实来进行论证:北洋军阀本身就是一个封建军阀;在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他的支持,所以北洋军阀再度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当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就意味着这场革命将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活动22【讲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在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是否能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改为“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不能。原因是每一个社会形态都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只是在政治上冲击了封建制度,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辛亥革命的又一成就。所以说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即: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是顺应了世界历史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教师出示一张清朝官员的服饰和中华民国成立时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它们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辛亥革命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习俗。至此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剖析完整。)

活动23【活动】【小结】

辛亥革命既可以说是成功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对这一事件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中国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不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本课当中他有哪些历史政绩呢?出示知识梳理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说出孙中山的事迹。从而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活动24【作业】课后习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拳匪纪实》

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之羁绊,不可不革命;我中华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注:邹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杰出人物)

1、上述材料一、二、四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

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材料一地主阶级洋务派;材料二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四资产阶级革命派

分别领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材料二、四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材料二的救国方式是变法或改革,政治目标是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四的方式是革命,政治目标是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3、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军事技术,而戊戌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生阅读12——14页本目课文、“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生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自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首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新疆就无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新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联系左宗棠和戚继光等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什么样的两面性?(对外反侵略,值得赞扬;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必须批判。)

3、根据第11页“动脑筋”: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对突厥实行有效管辖、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少数民族反动首领的叛乱、清政府在1884年设置新疆行省等。)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练一练”:在新疆设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导学生完成第11——12页的[自我测评•选择题]: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A(新疆战略地位重要)。

3、指导学生完成“单项选择”9、10题,“人物春秋”列举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对于较弱的浩罕国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伊犁。在这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值得赞颂。但是,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4、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醒预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_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新疆》。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