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学习积累 > 知识点 >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时间: 泽慧 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让不少学生和家长感到头疼。但真的有那么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1、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 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注意点

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

2×2=4(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

2×2×3×2×2= 48(相同乘×不同乘)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不同点

长方体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L = 1dm3 1ml = 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x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

V物体 =V现在-V原来

也可以 V物体 =S×(h现在- h原来)

V物体 =S×h升高

8、【体积单位换算】

大单位× 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大单位× 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长度单位:

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部分图形与几何

一、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或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长方体或

正方体时不能看到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最少看到一个面。

2、正面、侧面(左面,右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

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

到的图形,自己制作立体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

并把它画下来,在平面图形画上斜线。

5、根据各个位置看到的平面图形推算共有几个小正方体方法:从正面看数层数,从下往上数;从上面看

数列数,从左往右数;从左面看数排数,前排在右后排在左,从右往左数。

6、至少用8个正方体可拼成较大的正方体,27个64个125个。。。都可拼成较大正方体。

二、图形的运动

1、旋转: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定点沿着一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现象叫做旋转。如风扇

的叶片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

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三要素:①旋转中心,固定不变;②旋转方向有顺时针、逆时针;③旋转角度有:

常见的有30° 、45° 、60°90° 、180° 、270° 。

(3)长方形绕中心点旋转180 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心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

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4)旋转的性质:

①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②其中对

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位置和方向发生改变,

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③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相等,都等于旋

转角;

(5)怎样画图形旋转的形状:(1)先观察原图形的形状特征找准关键点,(2)找准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使用直角三角板的顶点与旋转中心重合,则该图形旋转后的形状就在三角板另一条边上;

(4)确定各对应点的长度,用虚线标出来;(5)将每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

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

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是相对而言的,随观察角度而定)

长方体特点:

(1)长方体有6个面,8 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

的棱长度相等。

期末冲刺复习,加油!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 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 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 个面是正方形。

2、由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

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3)正方体可以看做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不同点

相同点面棱

长方体都有6 个面,6 个面都是长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12条棱,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8个顶点。6 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或S=2ah+2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S=2(ah+bh)【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用字母表示:S= 6a

【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 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

有4 个面。

【注意】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 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 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占地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 h

(换个角度看,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期末冲刺复习,加油!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概念

倍数和因数

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前一后写,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一般不考虑0)。

(4)2、3、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和5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关系: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无论多少个偶数相加,结果都是偶数

奇数个奇数相加,结果是奇数

偶数个奇数相加,结果是偶数

合数和质数(素数)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2、3、5、7和11,13后面是17,

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

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

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

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

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

83、89、97。(八三、八 九、九十七)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最大、最小

最小因数是:1;

最大因数是:本身;

最小倍数是:本身;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最小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9

7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