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

时间: 新华 优秀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课时安排:3~4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2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的变化,也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我们的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二、进行新课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面面观

教师点拨: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教师点评: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这虽然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

总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教师提问:什么是适度消费?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如何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热烈讨论,回答自己不同的看法

教师总结: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理解这一原则注意: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还受什么因素影响?我们在消费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做到合理消费,大家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活动:我校餐厅经常使用发泡塑料盒和塑料袋,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家对次有何看法?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做个绿色消费者。

教师活动:大家辩论:我们还应该不应该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动分为辩、反两方,对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辩论作点评、总结: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当然,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

总之,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他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人们消费的几种消费心理和几种科学的消费观。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主要内容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即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对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具体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出经济学相关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社会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经济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能力目标】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逐步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难点: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境探究法、直观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前面第三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消费的知识,我们说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消费呢?(居民的收入、物价总体水平、性能、外观、质量等)那么什么因素决定了消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多媒体展示:电影发展史的图片(让学生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课堂)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使用的手机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生产出来的。

师总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通过劳动生产得来的。那么,第二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生产。大家看到,通过商品我们把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生产和消费还具有怎样更为密切的关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环节1:

多媒体展示:书本P29页的漫画

问:封建帝王是最高统治者,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却没用过电话、手机。虽然在皇宫夜夜笙歌,但却无法看场电影或看个电视节目,也从来没有坐过汽车、乘过飞机。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的道理呢?

总结得出: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即生产决定消费。

那么,生产是怎样决定消费的呢?

然多媒体展示:电影变化的相关情况并设计探究题。通过问与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具体问题如下:

(1)师:设问:古代的人能看到电影吗?几十年前我们能看到3D的电影吗?为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总结: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所以没有电影、更没有生产可以播放电影的设备的能力,因此——生产决定消费

(2)师:以前人们看电影要亲自去电影院购买电影票,现在人们可以提前通过网络进行网上订购电影票,还可以在网上选座。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结合教材不难得出——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3)师:从几十年前的无声黑白电影,到后来的彩色有声电影,再发展到现在的到3D、4D甚至是5D电影,电影的发展变化史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学生:略

师:同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呈现方式更直观、立体,更注重人们观影的感受。——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

(4)师:随着“家庭影院”的生产,很多家庭都有了购买的欲望。另外,智能手机出现之后不断更新换代,提高性能与质量,人们都不断给自己的手机更新换代。你怎么认识这一现象?

学生:略

师:刚刚同学们的回答基本回答正确了,新产品的出现以及旧产品升级换代使其产品的特点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引起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求,因此——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区分:消费对象(消费什么)、消费方式(怎样消费)、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的怎样)、消费的动力(还想不想再消费)

教师总结得出: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人类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总之,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环节2

(过渡)思考: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我们的消费,现在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呢?

(1)师:2014年10月10日凌晨国行iPhone6/6Plus在苹果在线官网正式开启预购,同时苹果授权的天猫旗舰店以及京东商城在线零售商也同时开启预订。根据《财富》杂志发布的报告显示,iPhone6/6Plus开启预订的6个小时内,包括国内三大运营商在内的预定量便超过了100万部。根据京东商城的数据显示,iPhone6/6Plus的第一波预订用户数已经超过了900万。说明了什么?

总结得出: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多媒体展示:必须使我们生产的每一台iPhone进入消费者的口袋,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乔布斯

师:乔布斯的这句话反映了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使消费者购买我们的商品呢?

(2)多媒体展示:消费者们反映iPhone4的500万像素太不给力,3,5英寸的屏幕太小,促使苹果公司给新一代iPhone装上了一颗800万像素的摄像头4,0英寸的屏幕等,发展到最新的一代iPhone6plus已经达到5.5英寸。

师:新一代iphone更新的驱动力是什么呢?其实新产品的升级对于苹果公司来说经费投入不小但是不经过升级换代产品就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新的消费要求,所以消费者的反应客观上促进了iphone的升级换代——消费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多媒体展示:随着网购迅猛的发展,快递、仓储业务等也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举例:iPhone在全球市场的火热,“壳”文化产业第一个进入人们的视线,随着时间的发展,外壳的产业飞速蓬勃的发展着)

结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或多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4)多媒体展示:图片:高等教育、学习充电、旅游休闲、运动健身

总结: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环节3:

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

问题设置:我们刚刚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那么是否产品以生产出来就进入消费领域了呢?承接着学生的回答我就会进行总结讲解: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过程,着重强调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巩固提高

通过习题练习进行巩固

(四)小结作业

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先由学生小结,教师再加以补充)

作业:思考题:了解了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之后,思考一下我国应如何做到发力发展生产力。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2.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4.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现象的能力。

5.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6.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难点】

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的认识和区分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导入。出示关于普通人依法纳税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然后引入新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导入实录: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的是年迈的张大爷,仍然不忘依法纳税的故事。故事看完了,大家想一想,张大爷为什么说“公民依法纳税,利国利民”呢?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税收的性质

过渡: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思考这个问题,一会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学生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违反税法的行为

过渡:我们知道了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一下的四个案例,同学们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注意思考:他们分别属于那种违反税法的现象?违反税法的后果是什么?

探究一:王某承包了一家服装厂,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产品积压十分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工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王某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一条“妙计”,他采取销售收入不记账,把销售收入当作集资款入账,不纳税,用这部分资金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后经举报,检察院一举破案,王某被提到公诉。虽然没有把钱塞进自己的腰包,但他的行为已经违反税法。

探究二:某电子元件厂厂长刘某以货贷被骗为由,应缴税款迟迟不交,税务工作人员多次催缴,刘某却从银行转走大笔资金,仍以无钱为由拒不缴纳税款。司法机关对刘某依法拘留。拘留期间,该厂缴清了全部税款和罚款。

探究三:某市五金电线厂等5家企业与当地税务部门相互勾结,在短短的4个月内,开出227份,总金额1.92亿元的空头发票和45份假已税证明。国家根据有关税收政策,返还退税款1218万多元。此案已告破。

探究四:陈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经理。2006年,该厂应缴税715万元,但他拖拖拉拉地只交了16万元。2007年6月,税务机关在催缴未果之后,依法将该厂库存款扣押。陈某不仅不配合税务工作,反而带人阻拦,煽动不明真相的职工围攻、辱骂,非法拘禁税务人员。2007年10月7日,当地人民法院以抗税罪处以陈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以罚金50万元。

学生探究,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

1.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材料一中的王某就是用了欺骗、隐瞒的方式偷税的。偷税的手段还有很多,例如:伪造、销毁、涂改账本和票据,隐瞒经营利润等。

2.欠税:材料二中刘某从银行转走大笔资金,以无钱为由拖欠税款就属于欠税。

欠税就是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应税项目的纳税期限是1-15天,但超过5天还未缴纳税款;或者纳税期限是30天,但超过7天还未缴纳税款,就属于欠税行为。

3.骗税

材料三种五金电线厂的行为是骗税行为。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

材料四中陈某不仅欠税,而且带人阻拦、围攻、辱骂、非法拘禁税务人员的行为属于抗税行为。所谓抗税,即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以上的四种违法税法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针对这些现象,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一方面,公民应当履行义务自觉纳税,另一方面,公民还要行使权利,树立纳税人意识。包括:

1.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监督意识

2.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3.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依法纳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和应受到的法律制裁。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认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意义,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同学们,在走上社会之后,希望大家能够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做一个守法公民。

作业:联系日常生产、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税收实例,讨论应如何认识和对待依法纳税、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这一论题,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5

《矛盾分析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及依据、学法及依据、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一个框题,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第三单元矛盾分析法不仅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和关键,也为学习和理解全书各课内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理解:a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c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3)分析:运用实例说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_义、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知识导入——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等过程与方法,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理。

(2)、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击看待人和事、看待自己,这既是一个思维方法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道德、觉悟提高的过程。

3、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掌握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才能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理;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击看待人和事、看待自己。

教学难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分

难点的依据:学生对哲学的作用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没有系统地概括,因此不易理解,学生“对一个复杂事物不只包含一个矛盾”和“矛盾的不平衡性”缺乏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比较难以理解。

4、说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学情

哲学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高二学生只是容易把握形象思维,却缺乏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对哲学有关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则会使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对政治课失去兴趣。

三、说教法及依据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并能够加以应用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相应的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应用哲学是学生自觉的行为,这也将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产生裨益。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作为这堂课的中心任务。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体验哲学的魅力,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锻炼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课前自主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获得成就感,树立信心。

四、说学法及依据

学生学习背景分析:学生在小学开始学习成语,了解了一些哲学道理。高年级之后懂得用这些道理来阐释自己的人生感悟。到了初中以后懂得用一些诗句,长篇来体会人生。到了高中之后,有了哲学,应该能借用这一系统的哲理来体验人生。所以,要做好这个哲学的命题,就是让学生学了哲学之后能够自觉地利用哲学智慧来思考人生,经营人生。

学法的指导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要求。让学生把握一般哲学道理和哲学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知识转化。充分利用学生的哲学道理积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课后自我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课后探究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可采用设疑和创设情景的方式来进行。

1、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幻灯片《辽沈战役》(_攻锦、攻沈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攻锦的决心;解放军攻克锦州,辽沈战役的结局),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辽沈战役的首攻点选择在哪里?攻打锦州对辽沈战役和其它战场乃至对全国战局有何意义?东北战场存在哪几处敌我矛盾?哪个矛盾起决定作用?从哲学上来看,它体现了什么道理?学生边看边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思考,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2、新课讲授:讲议结合,导学相依

“学贵有疑”,精心设计问题,以疑导入,启发思考,层层诱导,讲议结合。

(1)对原理的教学:在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主次矛盾的含义、地位、作用等关系。可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设置以下问题:主、次矛盾是不是一个矛盾?它们存在的环境是什么?主、次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怎样的?什么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再请学生指出辽沈战役中的主、次矛盾分别是什么?并从理论上简要说明为什么辽沈战役的关键是锦州战役?及时加以巩固。

幻灯片:《辽沈战役》(我国在攻打锦州时对长春、沈阳之敌的包围,及黑山、大虎山阻击战的场景)设疑:在解放锦州的时候,我军对其它战场的敌人采取了什么策略?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指出:主次矛盾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这种关系要求我们在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必须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

设疑:主次矛盾的地位是不是绝对的,永远不变的?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有哪两种情形?这里的一定条件指的是什么?投影出示图表(2)(略),学生分析说明两个图例分别属于哪一种“转化”情况?最后由学生小结原理内容,并齐读两遍

通过事例《赌饼破家》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牢牢抓住主要矛盾,不能主次不分,丢了西瓜拣芝麻,因小失大,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通过朗诵诗歌

蔷薇花总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她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坠入凡尘。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然后设问: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我设制了这一探究活动: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老师引导:概括起来说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肯定主要方面,不能夸大次要方面。评价一个人,评价一项工作,要分清功与过、成绩和缺点,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不能求全责备,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导入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所以我们在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时,一定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容易混淆。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加以区别。

(2)对方_义的教学: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讨论、运用等多种方式来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请学生根据对原理的学习,从理论依据、正反对比、找出并分析教材上的相关俗语、成语、谚语、语录的哲学寓意,说明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的重要性。

其次:投影出示漫画:“截指”、“投哪个好”、“圈套”、“儿童歌咏比赛”“世上最苦的人”“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等漫画,让学生幽默轻松的学习气氛中,通过自己分析哲学寓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再次:通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及根本任务,经济建设和其他建设的关系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六、说板书设计

(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主、次矛盾的含义。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b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b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第一,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

第二,有的时候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的条件,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a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b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a二者相互排斥。

b二者相互依赖。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坚持两点论:

a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b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

a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b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七、说教后反思

1.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轻松、有序,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出。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了解了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采用合作学习和自我探究学习法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不足:

(1)语速较快

(2)学生辩论时,还可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3)学生活动时,有些地方衔接不够紧密,浪费了一些时间。

3.教学心得:

在本堂课中,我力求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实现三维目标的结合,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收到了好的效果。教学过程师生轻松愉快,互动良好,效果不错。

高一政治教案设计篇6

《哲学的伟大变革》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哲学的伟大变革》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学习本框内容对学生来讲,将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跃,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对一些社会现象能主动思考,但尚需正确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及其发展的理论。

2、过程方法目标:

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个统一,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教学难点是: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这是由于:实践的观点的重要地位以往的教科书没有深入讨论,它是难点,就在于以往我们仅仅把实践和认识联系在一起,而没有看到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概念。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环节:

首先是,导入新课部分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框题内容,紧接着多媒体展示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并设问,当时的无产阶级如何反对资本主义压迫剥削,为什么失败了呢?

(这样呢,既回顾了上一框题内容,又通过材料自然引出新课,激发学生探究_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是讲解新课部分

为了讲清楚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板书)

首先,多媒体展示材料:19世纪的无产阶级运动

问题探究:19世纪的无产阶级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思考,教师给予总结-1、马哲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并介绍三大工人运动的一些资料,扩充学生知识面。

(这样设计,用历史材料再现,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深入思考,结合背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教师的讲授,进一步加深理解)

进一步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一: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材料二:德国古典哲学

并且设问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还有那些基础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给予一定学法指导,并且通过有针对性讲解,从而掌握知识点——

2、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3、马哲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板书)

(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动建构知识,教师给予一定指导,这样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下面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课本第20页探究材料。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

并且多媒体补充一些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讲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板书)

并且为了突破难点,进行拓展探究: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

(这样设计呢,因为这块知识较抽象,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在讲清重点的基础上,才能突破难点的学习,难点主要通过探究和实例讲解并和学生互动,加深理解)

本框题的第三目内容——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板书)

由于这部分内容在《政治与生活》中有所涉及,所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并且邀请三位学生和全班一起分享其中的一块内容;

(这样设计,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接下来呢是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巩固知识。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也就是教学评价环节题目的量较少,有助于学生减负。同时也能起到拔高的作用。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板书设计:

哲学的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哲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3、马哲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模拟上课:

哲学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一、诞生的三大基础

英国宪章运动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同学们,回顾上一框内容,

主要是有两大方面,一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二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中,我们明确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在学习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时,

我们明确了两个具体内容,

第一、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即哲学可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第二、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即哲学可以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学习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那样,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下面,首先我们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也就是三大工人运动

上节课后老师让大家回去查找三大工人运动的资料,下面请三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下

好的··谢谢

首先是英国的宪章运动

持续12年之久,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收入是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

广大人民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以求改变英国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从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

英国人民的宪章运动出现过三次_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的成立,协会在1837年向国会提出一份_,该_于1838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发表,宪章运动由此得名。

1842年的英国经济危机,促使宪章运动第二次_到来。1842年5月2日,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来到国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第二次_。

1848年,在欧洲大陆革命风暴的推动下,宪章运动再度高涨,并出现了第三次_

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武装起义。

里昂是当时法国的纺织业中心,盛产丝绸。纺织工人生活贫困,屡次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但均遭到拒绝。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忍无可忍的纺织工人两次反动起义,宣布“工作不能生活,勿宁战斗而死“,并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起义遭到血腥_

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4年6月初,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部分纺织工人迫于生活无奈要求增加工资,带工头以殴打工人作为回答,引起了广大工人的不满,此时便成为工人起义的导火索。1844年6月4日,德国西里西亚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爆发了纺纺织工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的自发的起义。3000多名纺织工人为反抗封建主、资本家的剥削发动起义,英勇战斗了三天,最后遭到_

现在大家对这三场运动有了一定了解,

那位同学愿意来分享自己的看法感想

·····

好的

··

还有那位同学

大家刚才都提到了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将工人运动推向_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些运动先后失败。

其实,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