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学习积累 > 知识点 >

2023末伏天几月几号结束

时间: 怀健 知识点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末伏天是几月几号结束,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末伏天几月几号结束

2023末伏天是几月几号结束

2023年末伏是8月19号结束,具体末伏时间为: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一共10天。

三伏天怎样去湿气和寒气

1、穴位贴敷:是一种外治疗法,能够选择温经散寒、除湿的中药打成粉,做成穴位贴,经过穴位的透皮吸收来去除寒湿。一般贴敷的穴位以后背膀胱经、脾经以及胃经的穴位为主,如果患者的寒湿之邪导致关节疼痛、不适,也能够贴敷在关节周围的穴位及阿是穴上;

2、艾灸:也是一种外治疗法,艾的强渗透力,又加上火的温热效应,经过艾灸关元、丰隆、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温补体内的阳气以去除寒湿之邪。三伏天适合做督灸,也就是火龙灸,在后背整个督脉和膀胱经区域铺上姜渣和艾绒,点燃以后温暖督脉和膀胱经,扶助机体的阳气;

3、拔罐:经过罐内构成的负压吸附在穴位或者是皮肤表面上,能够将体内的寒湿之气拔出来,可是做一次效果不明显,需要按疗程坚持做;

4、蒸桑拿:是在较热的环境中,经过热让身体出汗,使体内的寒湿之邪随着汗液排出,可是蒸完要注意保暖并且及时补充水分。

末伏是什么意思

1、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

2、通常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3、也作终伏、三伏。到末伏的第10天为止。

末伏天注意事项

1、切莫贪凉损阳气

末伏时天气的一大特点是,白天高温闷热,但早晚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大。

所以末伏时节,取凉须有节制,以免伤及身体阳气。切忌勐吹空调、过吃冷饮,不宜直吹空调,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特别是早晚气温下降时,避免着凉感冒。

2、补水养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天气虽然还是很热,但这热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比如除了热之外,还有些干燥的感觉,这个夏天的湿热不同。

由于夏季酷热出汗多,常损耗过多,使人体水分不足。加上秋季气候偏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常见有口干舌燥、皮肤干枯、烦躁不安等症状。

相较于夏天,此时补充水分也很重要。由于秋燥易伤肺,除了喝水补充水分外,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对身体极好。

3、养好脾胃贴秋膘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处于较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甚至发生秋季腹泻。

末伏天健好脾胃,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况,而且有利于“贴秋膘”。调理脾胃,可以经常点按以下两个穴位:

四缝穴: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四缝穴多用于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健脾助消化效果也较好。

方法:位于第2、3、4、5手指第1、2节横纹中点,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好。

足三里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也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

方法: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4、一粥一汤过好末伏天

“秋老虎”发威,末伏天燥邪当令,身体易被秋燥所伤,引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所以饮食上要滋阴养润、健脾养胃,推荐以下“一粥一汤”,帮你健康美味过末伏天!

冬瓜薏米煲老鸭:鸭肉有滋阴、养胃、补虚作用,冬瓜、薏米可清热利湿,是末伏时节极佳的祛暑健脾利湿汤品。

方法:老鸭一只,冬瓜250克,生薏米30克,生姜及调料适量。先以清水3L煮生薏米30分钟,再加入鸭块、冬瓜、调料,文火炖1个小时以上即可。

银耳百合粳米粥:该粥有有清心润肺之效。粳米有较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银耳养胃生津;百合则润燥除烦,可滋阴养肺。

方法:银耳5-10克,先浸泡发涨;粳米100克,新鲜百合60克,加入适量冰糖同煮。

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温

1.口渴后不宜狂饮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2.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3.常备防暑药物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应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常见的药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荷叶、西瓜。

4.学会睡好午觉

夏日,日长夜短且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犹如给大脑充电,有利体力恢复。

5.湿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年老体弱和平时缺少运动者,万万不可剧烈运动,否则有害无益。

6.热茶比冷饮效果好

防暑降温,热茶比冷饮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4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