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 >

苏教版四下语文教案

时间: 冰纯2 四年级

  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属,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苏教版四下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四下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讨厌”“乱砍滥伐”“泛滥成灾”“贫瘠”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云雀的心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齐读课题。

  质疑:初次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二、 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那个夏天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书,你们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最后两段话

  板书:沙漠变绿洲

  再读这段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板书:森林重要

  三、精读感悟

  过渡:森林究竟有多重要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着小云雀和他的妈妈一起去看看吧!

  (一)沙漠

  1、指名读2—4自然段,相机评价。

  2、方法指导:读文章要边读边想象,把文字读成画面,读人物的语言,要揣摩人物说话的情感。学生练习。

  3、展示

  4、小结:想象着读,体会着读,就能把课文读好。

  (二)大河

  1、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体会人物的情感,自己联系5——10自然段。

  2、展示

  3、采访:小云雀,你为什么挨近了妈妈?

  云雀妈妈,你为什么叹一口气?

  4、森林的蓄水作用云雀妈妈是怎么介绍的?了解总分总的介绍方法。

  (三)森林

  1、我们到小云雀的家,你又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默读11——13自然段。

  2、交流。板书:调节温度

  3、再来看云雀妈妈的介绍,比较10、13自然段,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四)总结拓展

  乱砍滥伐,森林变沙漠,黄沙漫天飞舞,洪水泛滥成灾;有了森林,冬暖夏凉。森林的作用何止这些?谁还知道森林有什么作用?

  老师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读一读?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补充资料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迁移训练

  1、冬去春来,小云雀邀请小伙伴到沙漠上去种树,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云雀,请你根据课文内容邀请你的小伙伴,可以选用下列词句,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话语。

  2、师生共同邀请。

  总结:听了小云雀的话,今后该怎么做,让我们用行动来回答。

  五、指导写字

  你觉得最难写的是哪个?要想写正确,需要注意什么?要想些漂亮,需要注意什么?

  范写——描红——临写——反馈评价。找同类字,再写。

  小结。

  苏教版四下语文教案2

  一、导入课题: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草字头,然后又写了下面的草字头,最后在中间写了个“死”字,请学生猜猜“葬”字的意思,学生也很容易地明白了“葬礼”的意思。

  我又板书了“特殊”,学完了生字“殊”后,导入课文的学习:这个葬礼特殊在哪里?

  二、初读交流:

  学生读了课文后,交流“特殊”之处,答案很多,有学生说,葬礼一般是为人举行的,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没有见过;有的说,参加葬礼的人很特殊,连总统也来参加葬礼了,可见特殊;有的说,葬礼不在殡仪馆,而在群山之中,在大自然中举行,真是少见。可有一位学生回答得真是让我五体投地,他说:“葬礼一般都是给死人举行的,现在瀑布还没有完全消亡,却已经举行葬礼了,因此这是特殊的葬礼!”我随即为他的这一发言而喝彩,真是会读书啊!这个男同学是周嘉诚,他要么不讲,一讲总能一鸣惊人!他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课文的难点所在啊,从这个话题中我们能挖掘中文本中更深层意义来。

  三、感悟课文:

  为什么要举行这样一场特殊的'葬礼呢?由此,我很快给学生理出了课文的思路。如何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关键,顺序调整如下:昔日瀑布——如今瀑布——造成的原因。

  这三段文字是文章的重点,应该指导学生理解好读好。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可以分成三块:

  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

  无奈低头奄奄一息

  毫无节制乱砍乱伐

  第一组词语通过数字、对比等方法给予直观形象的理解,如“咆哮而下”,可引导学生感受声音之大可传40公里外,相当于到吴江的距离都能听到瀑布声音;“滔滔不绝”水量之大每秒有30间教室之多;“一泻千里、从天而降”可出示数字150米之高,相当于50层楼房之高。有了这一手段的教学,学生对大瀑布的感受可就不再空洞了!学习“如今瀑布”时,抓住“奄奄一息”这个词语。联系前文感悟,从而读出惋惜失望之情。将两段对照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情来。学习“原因”时抓住两个“大量”,从而理解这样的破坏使瀑布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失去了往日的面貌。再读“昔日的瀑布”的句子。读出痛心来。

  四、写演讲辞: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写演讲稿,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感悟好“饱含深情”这个词语,体会这“情”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有惋惜之情、自责之情、痛心之情等,也有自豪之情等。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写演讲辞,确定了整篇课文的基调。学生写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课文内容回顾反馈的一个过程,写得不错。交流时发现写得还不错。后来放心班上,我特地给同学们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结果庄严第一、张静宇第二;第三组团体第一。

  五、、提炼“特殊”之意:

  初读课文时对“特殊”的感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有必要再挖掘提炼一下它更深的含义,即周嘉诚所说的,为什么瀑布还没消亡就要举行葬礼呢?意义何在?其实这葬礼更是一种呼吁,一种号召,一种警戒。这就是它的“特殊”之处!

  附学生演讲辞一篇:

  特殊的葬礼演讲稿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聚集在塞特凯达斯瀑布前,沉重悼念塞特凯达斯瀑布。因为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塞特凯达斯瀑布就会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我想,你们不会忘记,在昔日,那塞特凯达斯瀑布,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这么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给我们巴西人民带来了多少欢乐和骄傲!

  可是现在呢?塞特凯达斯瀑布不再咆哮而下,不再滔滔不绝,不再一泻千里,不再雄伟壮观,她像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这一切都是谁的过错呢?瀑布没有错,大自然没有错,那当然是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造成的!因为,我们人类用水毫无节制,乱砍滥伐森林,才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创造一个新世界!

  塞特凯达斯瀑布,你安息吧!你那惊心动魄的身姿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苏教版四下语文教案3

  1.写建议:春游活动去哪里好。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照片。

  2.写推荐文章: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推荐一人,也可每方面各推荐一人。注意有详有略。

  3.写自己的新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4.围绕着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再写下来。

  5.写植物:从校园、公园、广场或家庭附近选择一两种植物,把观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

  6.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题目自拟。

  7.组织、参与一次体验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要求及本册习作的安排,建议如下:

  (一)在习作教学的'进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

  有调查显示: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依次为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其他媒体。这其中以家庭和学校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社会活动较少,所以,他们只能对社会现象的表面现象有所感知,只能用自己的是非观对各种社会现象做简单评价,而且年级越低的小学生,活动的范围就越小,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因此,在进行本学期的每一次习作之前,我们必须为学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搜集习作素材创造条件,必须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从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上有意识搜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和习惯。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习作向第三学段习作过渡的一项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小学生搜集和存储写作素材能力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因此,本学期的习作教学,不能死死盯住技术层面的操作,而是要在关注如何扩大搜集写作素材的范围,如何提高写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

  大家知道,兴趣、能力、习惯都是内隐的非智力因素,是习作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现在的问题是:兴趣、能力、习惯都是很难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定量测评的。所以,在本学期习作教学的进程中,一定要通过对学生参与习作时的情感、态度、方法、行为的变化,与习作结果的观察、统计,采用纵向对比和抽样测评等方式,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不断地对这三个方面的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排队摸底。比如,关于学生平时对习作兴趣和习作潜能情况的观察与分析;关于学生习作成果的统计分析;关于学生动笔热情和能力的分析……

  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与多种渠道进行综合调研,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培育非智力因素成长的力度。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