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 >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

时间: 刘骏 六年级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春版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二、检查预习:

“贞、稠”是翘舌音。“蓬、腥”是后鼻音。“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

三、集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

四、再读课文,感受翠竹精神。

1、读1-4自然段,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2、竹之外形,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五、静心默读,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

第二课时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5-12自然段。领悟写作手法。

1、自由读课文5-12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用“————”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搭、做、盛、蒸、摆”。用~~~~~~画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明修辞手法。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1、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2、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3、为什么说“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四、总结全文。

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过去为革命建立功勋,现在和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继续奉献。井冈精神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2

教学目标:

1. 学会十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案# 导语读课题齐,谈话激趣

同学们,昨天我们去了延安窑洞坐了温热的土炕,今天,我们又紧跟着红军的足迹,去看看井冈山的竹子。一起读课题“井冈翠竹”。知道井冈山这个地名吗?(自由交谈)是啊,那是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鲜血的土地”在它绵延500里的林海里,长满了青青的竹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轻松谈话,疏理课文层次

1、说说井冈翠竹的样子和作用。

2、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来读读。相机指导认识理解“郁郁苍苍、亭亭玉立、帐篷、梭镖、白匪、、稠密、硝盐、殷切、迢迢”

3、概括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交流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竹之外形和竹之功能)

三、再读课文,领略翠竹秀美外形。

师述:井冈山500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这一句总领全文,一幅优美的画卷接着展开了。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竹子样子的词句。

2、汇报并朗读,设问:翠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交流体会。伺机板书:翠竹外形葱郁秀美

4、抓住“岗哨、士兵”理解两个比喻句,照应“革命的竹子”。读出井冈山人心中的自豪之情。

第二课时

一、细读深思,理解翠竹建立功勋

师述:井冈山人自豪地说,井冈山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是啊,竹子在那个革命战争年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请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地方?(提示:用“——”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

(二)交流写竹子用途的句子,适当点拨引思,体会翠竹为革命做出了无私贡献。

(三)出示句子: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a.理解“坚韧”。

b.为什么“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因为坚韧、结实)

c.读下文,说说“再重的担子”指什么?(明确指“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

d.设问:这么重的担子也挑得起吗?

(四)简要介绍相关历史,帮助理解“漫漫长途”

链接启读启思:井冈山人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一直到革命的最后胜利,凭的是坚韧不拔、坚贞不屈的精神,井冈山的竹子也是如此——

二、精读品味,感悟翠竹坚贞不屈。

(一)认真读第8、9自然段,哪些地方表现出竹子前仆后继,坚贞不屈的精神?用“——”画出来。

1、交流表现竹子精神的句子。

2、出示句子: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敌人抓不到革命者,最后烧山了,那些竹子呢?)

3、指导朗读,读出竹子的品质。

4、竹子砍尽没有?压倒没有?烧光没有?

5、出示句子: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_: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毛竹年年长,怎样生长? “绿”说的是长得青翠,富有生机,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坚贞不屈

6、激情小结:这是在写竹子吗?不,这不仅是写竹子,更是井冈山人顽强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

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深读品味,再次体会革命气节。

1、师述:在革命战争年代,井冈翠竹建立了不朽的功勋,20年过去了,井冈山换了人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他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由读11自然段,画出表现井冈翠竹作用的句子。

交流翠竹发挥作用的句子。

2、引导读好翠竹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句子。

设问:竹子,你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读了课文,你知道井冈山人的心愿是什么吗?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干劲和风格呢?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重点引导读6和10自然段。

相机板书:井冈山人英勇顽强不屈不挠

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动情引说:井冈翠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心中赞美之情。

(4)齐读1、2句,深情赞美。

动情引说:想到无数的井冈山人英勇顽强地投身革命,不屈不挠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5)激发学生表达心中的崇敬之情。板书建立功勋献出一切

再次齐读1、2句。

(6)师反复:井冈山人啊,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献出一切。你们像那翠竹,永远(学生接读: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7)现在,你知道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翠竹吗?

(8)学生自由交流体会感受。

二、深情齐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

板书设计            井冈翠竹

井冈翠竹  葱郁秀美  坚贞不屈  建立功勋

井冈山人  英勇顽强  不屈不挠  献出一切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检查生字、新词、所收集的资料,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描写竹子的外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课主要写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以及它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本课中用了一句话概括,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话),生浏览课文,回答句子,师板书。

二、品读课文,突破重点。

(师:请同学们找出反映竹子为革命建立功勋,现在和将来为社会献出一切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1、学生代表读井冈竹子的革命功绩所表现的地方,其他同学画一画。

用“——”勾画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

用“ ”勾画出作者描写竹子对革命建立功勋时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标出其种类。(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师板出:生活皿器、战斗武器。

(师:同学们,战争时期红军用井冈竹子解决生活困难,打跑敌人,可你们却不知毛竹所做的扁担是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它也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就挑起了最重的担子,知道挑的是什么吗?请读第七自然段),生朗读回答。

2、朗读体验,体会井冈山人的精神。

A、革命战争年代

(师: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仅靠毛委员和朱军长能挑得起来吗?还需靠哪些人的协助呢?)

生:浏览课文后部分内容回答。

生1:井冈山人,因井冈山人同井冈毛竹一样坚贞不屈,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2:井冈山人,井冈山人有着如同井冈毛竹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低头的精神。

(师:是啊,井冈山人如同井冈毛竹,井冈毛竹就是他们的象征,今天的井冈毛竹依然在社会主义展现了它们的风采,井冈山人仍然延续着为了国家贡献一切的愿望,为国家提供能源,在今天的中国他们又有何作用呢?)生朗读课文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中毛竹的作用部分找答案,讨论后交流。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生1:井冈山毛竹仍然可以提供给高楼大厦、城市、农村、工厂、矿山作建筑物。

生2:井冈山人仍然希望毛竹不远万里送去他们的爱心,传达他们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3、师小结。

三、回归整体,全班交流

1、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2、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3、师小结: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过去为革命建立功勋,现在和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继续奉献,井冈精神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精神,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这一切。

四、作业

搜集颂竹的诗句背诵

附板书:

生活皿器

井冈翠竹 革命战争年代 战斗武器实 建立功勋

革命的竹子

(无私赞美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筑物 献出一切

和敬佩)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4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2、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

1、师:诸葛亮是我国历家喻户晓的人物,你一定知道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故事。(学生应该会说出“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

2、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哪个名著呢?(《三国演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节选自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板书课题。

二、咬文嚼字,初读课文。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师: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文言文语言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上有收获。

2、学生分小组学习。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文言文词句。

方案一:

学生能通过自己学习和小组交流理解课文中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在该环节,教师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指导学生交流。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说一说课文的意思。方式是选择某个小组讲述故事的某个部分,可以是选一个代表说,其余同学补充;也可以是小组学生一人说一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把握不准的文言字词,并结合板书加以强化。

方案二;

学生翻译文言词语障碍颇多,不能顺利理解课文。教师先采用范读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意境,通过在字音和语气等方面的提示,启发学生思考文言词语的意思,并使其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得以缓解,逐步产生学习兴趣。然后再分小组让学生探索学习,依然要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最后进行全班交流,理解文言词句。

3、集体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师:东汉末年,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都督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为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想借此整治和陷害诸葛亮。故事因此展开。

2、学生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回顾故事内容。

观看草船借箭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故事,了解人物特点。

1、提出中心话题:诸葛亮、周瑜和鲁肃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段,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2、学生展开学习。

3、集体交流。

师:诸葛亮这个人物让大家印象深刻,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你会用哪个词呢?

学生应首先想到“神机妙算”一词。

师进而提问,“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预设:1、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天有大雾。

2、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谨慎,在浓雾中不敢轻易派兵出击。

3、诸葛亮算到了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食言,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确保不会让周瑜知道。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想象诸葛亮胸有成竹的神态,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课文。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做相关板书。

师: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方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一一做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是“神机妙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有何感叹?

指导朗读:周瑜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那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师:那么,你认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如果我们换一个立场来看待周瑜呢?(站在东吴的立场)

预设:多数学生对周瑜的认识可能局限于,他心胸狭隘,疾贤妒能。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东吴的利益角度给予理解人物。

师:对于鲁肃呢?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三、发散思维,创造性学习。

1、师: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到的?

(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的。)

师:对,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1)采访“孔明”。

师: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

生:因为我了解周瑜的为人,知道他对我有忌害之心,面对他的忌害,只能智取。再加上我还准确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时,我还懂天象、识地理,在心中对这件事有一个完整的谋划和安排,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军令状呀!

师:(以记者身份评价)您在借箭后曾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晓阴阳,不知奇门,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大胆地实践,这也许就是全部的答案吧。

(2)采访“周瑜”。

师:都督,您才华横溢,名冠江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您有何感叹?

(3)采访学生。

师: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的最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师: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并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的

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2.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还可以看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的片断,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中心人物及主要的情节。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播放乐曲,创设情境;谈《三国》,聚焦诸葛亮。

1.今天我们的课前一支歌,请大家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会唱的都跟着大声唱一唱。(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师生欣赏并跟唱。)

2.请学生自由谈读《三国演义》的心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指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给“智慧”排个序

1.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听老师范读课文,自己在下面小声跟老师读。

2.因为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原著,是文言的,不好读,不好懂,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遇到读不懂的借助注下注释弄懂,也可以请教同学、老师。

3.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诸葛亮、 周瑜、曹操、鲁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这四个人物排排队。

4.交流体会。估计会出现几种情况:

5.小结:不管怎么说,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排在了第一位。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真正的智慧的化身。

三、点击诸葛亮的“智慧”

1.教师:有人说,诸葛亮是谋略的大师,因为他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有人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足智多谋、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神机妙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写得最精彩。

3.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练读有关段落。

四、三个“臭皮匠”的“智慧”

1.教师:读了课文以后,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诸葛亮在“任三日之限”前,他到底想到了什么?想好了什么?

2.学生自渎课文,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3.组织全班交流:

想到了草船借箭;

想到了三天之后长江之上必有大雾;

想到了向鲁肃借船;

想到了向曹操借箭;

……

4.小结: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后,“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板书: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引导学生诵读此句。欲知孔明怎样“神机妙算”,且听下节课分解。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一)与诸葛亮对话“知天”的智慧

研读:“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学生结合“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体会诸葛亮“知天”的智慧。

(二)与诸葛亮对话“知人”的智慧

1.引导学生将以下两句话联系起来,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预计学生体会到: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在重雾迷江之时贸然出兵,而曹操果然只让弓弩手射箭,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的“笑”。

教师:《用奇谋孔明借箭》这篇课文中,写孔明“曰”的地方有4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孔明笑曰”,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1)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

(2)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3)联系“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4)“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预计学生会写: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必定急矢如雨;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必命弓弩手朝吾等射箭,十万枝箭吾定从曹操手中借足。

教师: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三)与诸葛亮对话“知地”的智慧

1.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课文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2.引导学生找出:(1)孔名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2)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从这两句话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计学生会谈:

(1)诸葛亮不但事先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

(2)船头只有先朝西,后朝东,才能顺风顺水地回来。可见诸葛亮考虑问题非常周。

(3)靠近曹军水寨时是空船,所以逆风逆水关系不大。借完箭回来的时候,船上装满了箭,所以顺风顺水,行驶得快,曹军肯定追不上。

3.教师:难怪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结合课文谈一谈,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都有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

预计学生会谈:

(1)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

(2)周瑜其实也挺聪明,就是没把聪明用在正道上,老想害人。诸葛亮用在正道上,做大事。

(3)周瑜没有诸葛亮想得周到。

教师: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亲自经历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先生真神人也!”

4.用奇谋草船借箭后,周瑜和诸葛亮是否就相安无事了呢?(生简答)其实,我们学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只涉及了《三国演义》中极少一部分内容。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内涵相当丰富,同学们课下应该多读一读。

板书设计:

用奇谋孔明借箭

神机妙算

通天文 晓地理 知人心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相关文章: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

16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