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四年级 >

四年级德育数学个人教案

时间: 金成2 四年级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带来四年级德育数学个人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级德育数学个人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实验等活动,感受到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师:尽管小朋友思路不同,但都用上了“不是……就是……”这样的词语。

教师小结推理方法:我们在进行简单推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提示排除一个确定另一个。

(2)快速抢答,猜一猜

课件出示:

小兔和小猫在玩捉迷藏,躲在房子后面的不是小猫,就是?

星期天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去吃肯德基,不是在白天,就是在?

小明生日了,爸爸妈妈给他买了皮球和小汽车,皮球不是爸爸送的,就是?

2、3个条件

师:其实柯南带来的星星里还有秘密呢,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红、黄、蓝星星各是一个数:9、22、30

红:我不是22

黄:我不是22,也不是9

蓝:

师:现在你能确定吗? 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

(2)反馈交流:

师:你觉得这里的那条信息能够直接确定一个数?为什么第一句不能马上确定一个数?

师小结推理方法:当我们碰到一些复杂的推理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提示排除一些情况,使问题变得简单。

(3)如果黄星星说:我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是3,你会从哪句开始分析。为什么?

3、送儿歌

“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确定哪个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从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陈老师通过两个猜测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很好地掌握了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习有趣味的数学,并让他们及时地学以致用,这正是当前的新课程理念。老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气氛活跃、和谐。

有了前面最简单的推理的学习,学生学习例3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解决此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扎实地掌握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多重条件的推理。练习的逐渐深入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年级德育数学个人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 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 6.03十8.47= 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新课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 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 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 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 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 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 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 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 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 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 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 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 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做第l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 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 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四年级德育数学个人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会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不只会帮助我们节省在路上的时间,还是一项非常时尚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沿路的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李叔叔一起去骑车旅行吧。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不少新知识。

二、新课学习

1.加法交换律

李叔叔的车上装有里程表。我们来看看他第一天的骑了多远吧!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找出复合交换律的两位同学进行汇报,或者由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得出

40+56=56+40。

这样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由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演出几个典型的,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交换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a+b=b+a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课堂总结

加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大家已经会应用了,真不错。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经结束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李叔叔吗?

让学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详细的记录了他的行程,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记录手册,肯定能回答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加法结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一说用什么法计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来用这样的一个连加的算式就能解决李叔叔的这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这道加法题吗?

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教师巡视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来自网!http://

后,找出复合结合律的几个学生汇报,或者投影展示。观察这几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88+104)+96=88+(104+96)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写一写。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结合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256+99+44=(□+□)+□

(2)125+32+168=□+(□+□)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来复习一下加法的运算律,你还记得哪个?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课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吧。

请你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写下来。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然后让学生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探讨: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来完成这个计算?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课堂总结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时候,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四年级德育数学个人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出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

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

它们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位是不写计数单位的,怎么把这些单位是“一”的数进行改写呢?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四年级德育数学个人教案5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结论获得,必须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活动一:量一量

解释与运用

活动二:量身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和原来的想法比较,加深对正确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多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正确熟练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6、引导学生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结合问题情境,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二、练一练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请看大屏幕,这个“专业得分”是什么意思?“综合素质得分”又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出示)

1、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板书:谁的总分高?高多少?

估一估,谁的总分高一些?

要想算出准确的结果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要通过算一算才知道。)

3、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学生的不同的解法。

①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②9.43-(8.65+0.40)

=9.43-9.05

=0.38(分)

4、通过以上的计算,你知道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比怎么样?

5、第17页“试一试”第1题。

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法最简便


四年级德育数学个人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的优质公开课教案数学

2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