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六年级 >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时间: 刘骏 六年级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6.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句。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禹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治服洪水为人类造福为世人敬仰;大卫聪明机智,英勇无畏,打败巨人拯救以色列人民令我们钦佩。这些生动的故事与传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启迪了找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

2.板书课题:夸父逐日,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课题。

夸父:是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

逐:追赶、赛跑。

夸父逐日:夸父追赶太阳。

4.认识文体。了解特点。

⑴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这课文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①简短,只有三行三句话。

②字句简练,但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意思。

③需要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⑵教师:是的,这是一古文,也叫文言文,内容虽然简短,但却讲述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三、自学反馈,理解内容

1.提示自学方法。

①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集体评议,纠错正音。(多请几个学生来读)

②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③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④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解疑。

⑤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全文的意思,了解夸父逐日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3.出示文中生字,认读理解。

渭: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人黄河的一条大河。

邓:是一个姓氏,文中“邓林”指的是桃林。

4.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弄懂词句意思。

5.生生交流自学成果。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词难句的意思。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①逐走:追赶,赛跑。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句意:夸父追赶着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①欲:想要。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水。

②句意: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⑶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大泽:大湖。

②句意: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⑷未至,道渴而死。

①未至:没有直到。道:路途中。

②句意: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⑸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弃:遗弃。邓林:桃林。

②句意: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6.学生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述夸父逐日的意思。

(巨人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四、课堂

1.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2.教师: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文的精妙,竟然只用了

极其简短的三行文字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那么,在这个神话故事中表现了夸父的什么,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质疑拓展,丰富文本内容,完整感知故事情节。

2.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3.了解著作《山海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第二课时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认识《山海经》。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评议,及时纠正错误。

2.全班齐背课文。

3.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⑴师生合作,教师抽读文中的字词或句子,学生说出相应的意思。

⑵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弄明白的吗?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⑴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

6.教师,导人:是的,课文虽然为我们讲述了夸父逐日的过程及结果,但仍有许多空白处需要我们去想象,去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夸父的,以及古人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二、交流拓展,体会

1.学生展开想象,针对提出的疑问,畅所欲言,交流解疑。

2.通过阅读,说说夸父逐日的原因与弃其杖的目的。

⑴夸父逐日是为了抓住太阳,叫太阳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表现了夸父对光明的热爱。

⑵夸父弃杖是为了将手技化为桃林,让追寻光明的后人摘取树卜的鲜果解渴,使他们百倍,奋勇前行。表现了夸父身虽死而志长存,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

3.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感受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体会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从中再次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教师: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途中。这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7.讨论交流: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黑夜没有灯火照明所可能带来的不便与危险。

⑵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体会。

这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三、课堂,认识著作

1.教师: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和力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2.认识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海经》所记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堪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价值。

四、作业设计

1.默写课文。

2.完成自测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诵读《夸父逐日》,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孩子的文言语感。

2.通过文白对照,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特点。

3.学习夸父敢于挑战自然、追寻光明的。

教学过程

一、诵读文言故事,导入新课学习。

1.教师诵读文言文《夸父逐日》,引起孩子的诵读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

2.学生模仿诵读。

3.借助注释,理解文言大意,感知故事内容。

二、阅读白话故事,进行文白对照,感知文白语言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自读白话文《夸父追日》,感知故事内容,扫除生字。

2.接龙朗读课文,师指导重点句段的朗读语气。

3.在白话文旁标注文言文,进行文白对照,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培养孩子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同桌交流对照内容(一人文言,一人白话)。

5.根据屏幕上出示的句段,找出对应的文言部分或白话部分。

三、再读文章,感受故事背后蕴涵的。

1.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2.你认为“光明”指的是什么?

3.你从夸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你有没有自己的“光明”,该怎样去实现他?

四、延展阅读任溶溶先生主编的《神话故事》之《夸父追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与魅力,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

五、布置作业:

写一《夸父追日》读后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板书11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

(1)生字词的音形。

(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

(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的经历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

1、自读二、三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

2、出示图,生介绍麋鹿的外形。

3、读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而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5、汇报。

三、作业。

1、加偏旁组新字,组词。

参()()()()()()旁、列、肖。

2、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收集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4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运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通过感受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儿童团员们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并能做到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叙事的顺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能反映儿童团员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色彩。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铺垫

1、师简介:在中国的革命,曾有一个这样的事件——1934年到1936年,中国百万工农红军主力为了躲避敌人的围捕,过草地、爬雪山,历经千辛万苦,行走两万五千里,这就是长征。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在长征的过程中,一群儿童团员们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

1、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大声读,读通、读准(2)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谁?

2、初读感知

(1)课文主要描写了谁干什么?把课题也说进去

课文描写了一群红小鬼们(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赶大部队。

解决:红小鬼

(2)可以把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一下段吗?

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训练概括能力,指名答。

(3)二读课文,自由读。读准、读好。

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重点突破,学习第二段。

1、“春意盎然”与“心急如焚”的对比,进行体会。

(1)师引:孩子们离开大部队已经半个多月,于是他们决心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虽然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子们——(生)心急如焚,只顾赶路。

板书:心急如焚

(2)你从哪读出了他们的“心急如焚”?

从“春意盎然”的环境与孩子们的行为进行对比,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板书:春意盎然

(3)朗读指导:注意对比的部分朗读上的变化。

2、出示问题: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时,遇见了哪些困难呢?(自学:默读为主,划一划,标一标)

3、交流:(板书)

累——壮胆睡大庙

怕——紧挨靠着坐

饿——吃供品馒头

四、小结、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说说红小鬼们在前进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研读第二段,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1、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请再读一读课文第二段

2、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

(1)夜宿神庙: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

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

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

④感情朗读

(2)朝食供品: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读

(3)点拔:进行困难描述时,都是先描写遇见了什么困难,再写红小鬼们是如何克服的,词句间透露出红小鬼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4)感情朗读:指名任选3~6的一节进行朗读

三、交流升华,完善人物品质

引语: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还会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

指名答,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顽强

1、他们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自由交流、讨论)

2、指名说一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先说遇到了什么困难,再说红小鬼们是如何解决的。说的过程中注意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层次。

3、写一写:把刚才的段落写下来。

4、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的?

联系妇女部长的话:有志气、有毅力……

联系“历时3个月,行程1000千米”

四、解读课题

师引:认识了这样一群儿童团员,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个课题:沿着红军走的路

你能说说孩子们是沿着红军走的是什么路呢?

(现实中的路——红军的精神)

五、朗读训练、作业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次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教案

16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