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热点文章 >

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措施

时间: 伟杰 热点文章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措施,欢迎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措施

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措施

1、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山区的绝大多数沟谷今后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2、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4、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 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时,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5、泥石流监测预警 监测流域的降雨过程和降雨量(或接收当地天气预报信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激发泥石流的可能性;监测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分析滑坡堵河及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性,下游河水突然断流,可能是上游有滑坡堵河、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对城镇、村庄、厂矿上游的水库和尾矿库经常进行巡查,发现坝体不稳时,要及时采取避灾措施,防止坝体溃决引发泥石流灾害。

预防泥石流安全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2、理解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正确对待泥石流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1、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

泥石流的危害和防御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什么叫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形成的灾害和分布

三、泥石流灾害的特点:

1、暴发的突然性

2、运动的快速性

3、历史的短暂性

4、破坏的极大性

四、泥石流的危害  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2006年1月4日,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印尼士兵和救援人员正在搜寻泥石流受害者。

五、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  季节性:  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特别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  周期性:  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响,而暴雨、洪水、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

六、发生泥石流你该怎么办?  遇到泥石流发生时,要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往两边的山坡逃生。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实用措施

1、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山区的绝大多数沟谷今后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2、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4、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时,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5、泥石流监测预警监测流域的降雨过程和降雨量(或接收当地天气预报信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激发泥石流的可能性;监测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分析滑坡堵河及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性,下游河水突然断流,可能是上游有滑坡堵河、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对城镇、村庄、厂矿上游的水库和尾矿库经常进行巡查,发现坝体不稳时,要及时采取避灾措施,防止坝体溃决引发泥石流灾害。

如何预防泥石流的正确措施

非应急性的措施:

1)避让措施:在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工矿、村镇、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选址、旅游开发等一定要在查明泥石流沟谷及其危害状况的情况下进行,尽量避开可能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区与地段,例如泥石流沟的'中、上游段及沟口,主支沟交汇部的低平地段,靠近河床的低缓阶地或坡脚处,河道弯道外侧等等。实在无法避开时应考虑修建防护工程或采取其他措施;

2)生物措施:是一种长期有助于减缓泥石流形成达到一定防治目的的治理性手段。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发生几率与规模;

3)工程设施:主要是为保护危害对象免遭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排导、拦挡及跨越等工程设施,例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与流速修建的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等工程。为了控制拦截下泄物,削弱泥石流冲击能量,修建的拦沙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

4)综合防治措施:将生物措施与适用于某一泥石流危害区的几项工程措施相互结合,对泥石流小流域进行全面统一整治,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

5)开展泥石流的预测预报:从空间上,可根据地质、地形地貌、降雨等条件,泥石流发育程度和规模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划分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和一般危险区。从时间上,可分为中长期和短历时预报。

(2)应急性措施:每年7~8月为泥石流易发时段,应采取应急避防措施。首先要避开泥石流危险地段,尽量在泥石流到来之前采取防范行动。在泥石流发育地区应进行必要的搬迁、临时防护措施,对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工矿、村镇应提前做好应急部署。

应急性措施主要包括:

1)普及泥石流知识:在汛期组织演习,有纪律地疏散撤离。例如北京北山泥石流易发区,当地政府总结了一套泥石流应急防范方法:“三包四落实”。其中三包就是包村、包队、包户及至到人,即从乡领导开始逐一向下负责,保证汛期安全工作,使老、弱、病、残、幼、妇的安全均有人负责;

2)预防为主: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夏天暴雨期间,而该季节又是人们选择去山区狭谷游玩的最佳时间。因此,人们出行时一定要事先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要在大雨天或在连续阴雨几天后当天仍有雨的情况下进入山区沟谷出行旅游;

3)选择附近安全地带修建临时避险棚: 临时避险棚应建在较高的基岩台地,低缓山梁上等。切忌建在沟床岸边、较低的阶地、台地及坡脚、河道拐弯的凹岸或凸岸的下游端边缘;

4)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后或刚停,不应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大雨发生。例如1991年6月10日,北京密云县降雨一天,晚八时许雨停,口门村外出躲避山洪的部分村民回家,结果遭泥石流袭击,造成5人死亡。另外,具有阵流的粘性泥石流,其阵流间隙有时会被误认为泥石流结束。总之,只有当确认泥石流不会发生或泥石流已全部结束时才能解除警报;

5)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当白天降雨量较多后,晚上或夜间必须密切注意降雨情况,最好提前转移,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在室内就寝;

6)密切注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减少、避免次生灾害发生:当出现泥石流体堵塞河流,形成堵坝时,应尽快采取毁“坝”措施,使上游水体尽快下泻,避免次生洪水灾害,同时通知上、下游受害的地区,做好防灾避险。当公路、铁路、桥梁被冲毁后应及时采取阻止车辆通行的行动,以免车辆被颠覆,造成人员伤亡;

7)采取正确的逃逸方法:泥石流不同于滑坡、山崩和地震,它是流动的,冲击和搬运能力很大,所以,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

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沿途切除一切障碍,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

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很危险。

在山区、半山区旅行如听到异常响声,看到有石头、泥块频频飞落,向某一方向冲来,表示附近可能有泥石流袭来;如果响声越来越大,泥块、石头已明显可见,预示泥石流马上就要流到,要立即弃丢重物尽快逃生。

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在逃避时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的高处逃避。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低泄洪的通道,河道弯曲、会合处等。我国在建设成昆线时曾发生数百人施工队伍夜间被泥石流卷走的惨痛教训。

发生泥石流的特点包括哪些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恶劣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提醒您:要及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帐篷。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当发现有泥石流迹象时,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也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

4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