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生物教案 >

生物教案怎么写万能

时间: 新华 生物教案

生物教案怎么写万能篇1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的数量及分布。

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地球物种

(1)数量:500万~5000万种。

(2)分布:3/4生活在热带地区。

(3)寿命:平均大约为500万年。

(4)自然灭绝: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增加。

2.物种灭绝的种类:植物和昆虫为主。

3.物种的作用

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无从估计。

4.人类的措施

扭转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现象。(√)

2.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随着人口的加速增长,物种灭绝有加速的趋势。(√)

4.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要把所有濒危动植物移出原生长地,移入动植物园进行特殊管理和保护。(×)

5.我国在黄河三角洲上发现大面积的野生大豆种群,国家有关部门下令大力保护。保护野生大豆种群的主要原因是(A)

A.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从中获取人类有用的生物基因

B.野生大豆是上等的饲料,经济价值高

C.野生大豆的水土保持作用比较其他植被强

D.野生大豆是常见的美化绿化植被

知识点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探究]

读教材P67图4.13,探究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世界物种灭绝数呈________趋势,两者之间呈________相关。

(2)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

(3)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上升上升正

(2)人类活动(人口增多)加速了物种灭绝。

(3)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移入适宜环境——迁地保护和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离体保护以及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措施。

[总结深化]

1.物种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

原因表现自然原因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人为原因人类社会早期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工、农

业生产活动大面积砍伐、火烧和开垦森林,草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都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土壤、水和大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正在加速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正在趋减。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类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法指导]图示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对点演练]

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应从迁徙路线上缺少休憩和觅食地、误食被污染的食物、人或动物的猎杀等方面分析;保护对策应从恢复湿地、治理污染、严禁猎杀、进行观察与保护、做好宣传等方面分析。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冠长臂猿是动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要实验动物,仅分布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因人类的捕杀,海南岛现仅存黑冠长臂猿约30多只,主要生活在霸王岭林区。

材料二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转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植物已经达到10954种,其中动物达5423种,植物达5531种。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三分之一、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四分之一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此外,与1996年的统计数字相比,全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059种上升到2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978种上升到2133种,爬行类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

材料三下图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灭绝原因图。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2)哺乳动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人类为何尽力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提供的数据,说明世界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物种灭绝加速。第(2)题,由材料三图中信息可知: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主要原因: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第(3)题,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既有利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又能更充分地利用生物的各种价值。

答案:(1)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加速。

(2)偷猎、栖息地的丧失。

(3)一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且能给后人留下广阔的生存空间;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据此回答1~2题。

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环境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对于物种灭绝人类无能为力

B.物种的数量如此巨大,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C.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生物多样性重新增加

D.人类新发现物种数量超过灭绝或濒危物种数量,所以对生物多样性应保持乐观态度

解析:1.C2.C第1题,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第2题,物种灭绝虽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能加速或延缓其灭绝速度。物种灭绝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但物种灭绝后还会产生新的物种,又增加生物多样性。

3.世界上物种主要分布在()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

C.高山地区D.寒带地区

解析:选A地球上的物种估计有500万~5000万种,其中3/4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4.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B.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C.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D.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相关

解析:选C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当前物种灭绝加速的主要原因。

5.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选D现在藏羚羊的数量已经很少了,已接近灭绝的边缘,如果不保护,由于种群数量少和人类的猎杀,藏羚羊可能会灭绝,这样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6.下图是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757个,覆盖国土总面积约1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8个。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最近4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__变化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教案怎么写万能篇2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

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

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①教师巡回指导。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

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①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②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布置课下作业

①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②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生物教案怎么写万能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不同的行为,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等。

2.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3.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通过制定并实施探究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主要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常识和兴趣点,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和引导

通过ppt课件呈现以下内容:

(1)骆宾王的著名古诗《咏鹅》。

(2)潘玮柏《壁虎漫步》中的一句歌词“有只壁虎懒洋洋地在漫步,但它吃起蚊子的动作很迅速。”

(3)播放视频短片: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地震前漫天低飞的蜻蜓。

生物教案怎么写万能篇4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2.萼片3.花瓣4.雄蕊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考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结构。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结构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方案一: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二:根据问题,仔细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交流,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四: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爱花习惯教育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生物教案怎么写万能篇5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资料分析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科书、黑板、粉笔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成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我们来认识由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大家对于细胞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也曾经观察过一些细胞。

T:你认为细胞最外面的结构是什么?

S:……(学生发言:脱口而出的同学可能往往回答细胞膜;略有思考的同学回答细胞壁;比较严谨的同学会回答“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动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膜”,等)

(教师点评后总结,注意点评学生的思维习惯)

T: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像植物、真菌、细菌等生物,细胞往往具有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它们没有生命活动的特殊功能,主要是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而对于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与植物不同,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了解。

然而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话题不是细胞壁,因为我们将讨论的是“系统的边界”,系统的边界是什么?这里的答案就只有一个:细胞膜。

因为,我们这里指的“系统”是:生命系统!在组成细胞的结构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细胞壁并没有像它们这样的生命活性。这里的“生命活性”可能对大家还比较抽象,不过随着我们对细胞膜等功能的深入,你就会慢慢了解。

(板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T:对于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同学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列举出一些证据来证明细胞膜这个系统边界的存在?

S:直接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

T:很好,电子显微镜可以看清楚细胞膜的存在,光学显微镜虽然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却能够清楚的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是有界限的。

除了这样的直接观察,我们还能不能通过一些其他的感受间接感知细胞膜的存在呢?

(用视频的方式介绍科学家进行显微探针感受阻力的实验:一开拓学生的实验思路;二激发学生兴趣)

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伊红会很快的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也可以看到,当细胞膜被破坏的时候,细胞也就死亡了。这说明了细胞膜对于生命系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42页内容,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板书:细胞膜的功能)

(请学生发言,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解释细胞膜的功能,教师适时点评)

S: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板书)

只有这样,细胞才能获得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才能减小受到的各种外部干扰,才能正常的进行各种代谢活动。这就好比我们的学校的围墙,班级的墙壁,如果没有这些,喧嚣的街道,隔壁班级的活动直接影响到我们班级同学的学习,那么,我们的学习不可能正常进行。

S:……

T:同学们的比方非常形象。作为生命体,要保证自身代谢顺利进行,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环境何等重要;有了细胞膜,这个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内才能保持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才可能具备代谢的正常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在生命的起源过程中,科学家把“原始界膜”的形成作为生命演变中的重要阶段,具有了原始界膜后,才使得原始生命的诞生成为可能!

S: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板书)

既然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这就好像皮肤是我们人体的边界一样,我们的皮肤可以阻止一些病毒、细菌等进入我们体内,细胞膜也应该有类似的功能。

S:……

T:这个类比是比较恰当的。对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一点功能,我们将在第四章会有更加详细的学习,现在需要大家先了解细胞膜具有选择性的允许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而细胞不需要的,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就不容易进入细胞。细胞膜的这样一种生理功能我们称之为“选择透过性”。不过选择透过性只有活的细胞的细胞膜也具有,细胞死亡,这种选择透过性就丧失了。

记得在我们初中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检验玉米的种子是否还具有萌发的活性(也就是说玉米种子是否还是活的),也就是利用细胞膜的这点特性。下面给大家如下材料,请你设计实验来检验这些玉米种子是否还能萌发。

(投影)材料:玉米种子,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灯。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投影)方法步骤:

1、将玉米种子放在20-25℃的温水中浸泡36h。

2、取20粒已经泡涨的种子,将其中的10粒放在沸水中煮5in后,冷却,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

3、分别取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种子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浸泡(以没过种子为宜)。2in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洗去浮色)。

4、观察籽粒中胚的颜色。

(投影)结果预期:

未煮过的籽粒的胚细胞未被染成红色;煮过的籽粒的胚细胞被染成红色。

(胚细胞被染红说明了胚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也就说明胚细胞死亡,不再具有萌发活性)

S: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板书)

细胞作为一个个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周围的环境关系密切,不断地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构成个体的细胞也应该是这样的,只有这样,细胞才能联合起来组成能行使同一功能的组织,再构成器官……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应该就是考系统的边界——细胞膜。

T:(放映有关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动画、图片等,同步解说)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这种协调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信息的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1靶细胞(胰岛素与靶细胞)2细胞间信息的传递(精子与卵细胞结合)3相邻两个细胞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可以看到细胞膜的功能对于一个细胞的正常运作是必需的;当然细胞膜的功能除了上述介绍的三点,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也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渐了解,总结。

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结构才可能具有什么样功能,功能与结构是相统一的,那么,细胞膜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完成上述的功能呢?

鉴于细胞膜的结构我们还会在第四章详细学习,我们这里主要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看看完成细胞膜功能的是靠细胞膜上的哪些成分来完成的。

(板书:细胞膜的成分)

T:我们要分析细胞膜的成分,首先要获得细胞膜。那么,怎样获得比较纯净的细胞膜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40页-41页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完成下面几个问题的思考。

(板书: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问题:1、选用植物细胞好不好?

2、为什么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细胞破裂后,怎样分离出比较纯净的细胞膜?

4、归纳实验的原理。

(学生进行实验体验,教师指导,后进行点评总结)

S:……

T:我们利用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就会流出来,从而获得细胞膜。再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以及其他膜结构的细胞器,所以,可以避免其他膜的干扰。最后利用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分离开来,获得比较纯净的细胞膜。

T:现在细胞膜的提取过程大家已经体验过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析细胞膜的成分有哪些?怎么分析呢?

借助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我们大可以通过先进的仪器分析得知,但是我们手头上没有大家能利用的仪器。我们有什么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资料,来分析一下细胞膜的成分。

(投影:

1.发现脂溶性的小分子,例如酒精、甘油等很容易通过细胞膜;

2.如果用脂质溶剂处理细胞,发现细胞膜被溶解;

3.如果用蛋白酶来处理细胞,发现也能破坏膜结构。)

(学生讨论、发言)

S:……

S:(归纳总结)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板书)

T:好,大家一起来看课本,享受已经发现的研究结果: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通过这则资料,其实也告诉大家了一种研究物质组成成分的方法:酶解法。

我们在各种膜的研究中还发现,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这也和我们前面了解的蛋白质的功能是相一致的: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中也少不了蛋白质的一份!我们也将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越来越多地了解细胞膜的各种成分在其功能中的具体作用。

T:好,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到这里。

七、课后反思

对于这节课的内容,虽然有问题探讨、有实验,但是基于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还不能很大程度的实现自我探究。就像“问题探讨”中的问题,我认为有一些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认识水平,所以,我采用提供一些直观的资料,再由学生进行体验,进行总结。

整节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入老师的话题中,能够紧紧跟上老师的脚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学生自己的思考,不过,我想这样的思考多数学生都可以,但是怎样让全部的学生都能够做到这样,还需要不断的探讨,这也包括课堂上的教师的积极课堂感染。

一堂课,是不是都是学生活动就成功了?我认为不!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课改,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思维的引导很重要:我觉得只要课堂上,能够使学生养成生物学的思考习惯就达到目的了,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案怎么写万能篇6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复习引入

新课学习

第一环节:生态系统稳定性

第二环节: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2.探究:草原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

第三环节:知识迁移应用

巩固复习

组织学生观察并且指导观察方法,找出生态瓶中的食物链。质疑:为什么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就很快死亡了?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找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参与寻找活动。

2.提问: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PPT展示)

(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引导学生分析)

3、解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内容。

4、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为什么能维持稳定?

5、分析为什么有的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中的生物能生存较长时间?

6、归纳概念并板书。

问题串设计(PPT展示)

1.图中哪种生物数量最早达到第一个高峰?你对此怎么理解的?

2.哪种生物数量最后达到高峰?能不能改变它的先后顺序?说明你的理由。

3.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规律?能解释这种规律吗?

4.与你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这种规律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活动规则及过程并且组织好教学。

规则如下

a.每人准备草、鼠和狐狸的三种头饰。

2b.出场顺序按草→鼠→狐狸,数量有少到多表示生物数量变化。

c.扮演草的同学被扮演鼠的同学抓住就表示吃掉了,这个同学则换成鼠的头饰表示草减少鼠增多,以此类推。

d.当后一种生物多于前种生物1比2时捕食停止,并有部分学生换成另一种头饰表示这种生物部分死亡。

e.被捕食的‘鼠’中约有3份换成‘草’1份换成‘狐狸’。游戏进行到大致恢复到原来的比例时结束。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通过上面的游戏你能说出为什么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吗?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有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并板书。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所做的生态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2、下面生态系统能保持稳定吗?(PPT展示生态系统图片)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什么感悟?

作业:学案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自我调节能力

1、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四、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五、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小组讨论与交流。观察课前制作的生态瓶,交流制作过程,找出有关的食物链(各小组交换生态瓶)。

阅读课本82页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资料的第1自然段,并写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阅读书本84页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内容,分析写出其中存在的食物链,

2、对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的进行解读。

学生讨论后回答

3、阅读课本85页[小资料]‘远渡重洋的屎壳螂’

提出问题:草原上的各种生物数量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时,该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作出假设:草原上的各种生物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草原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学生回忆再现本课核心内容。

学生回答自己的收获进而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1.了解学生课外实验情况进行评价。

2.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更好的引入新课题。

通过学生对生态瓶和书本“活动”资料的分析,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有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建构。

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上来,关注学习过程。这样形成的概念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不是空壳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本质内涵比较抽象,通过资料的阅读讨论,问题窜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技能。

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理念

通过形象的活动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归纳提升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回忆议论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识记,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反思

1.上课前组织学生自制生态瓶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使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2.上课时通过对自制生态瓶的观察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一开始就紧紧的抓住了学生,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景。

3.新课教学中将学生这种情绪引导到对教材活动资料的分析上来,凯巴森林中大多数肉食动物被捕杀而黑尾鹿数量先增后降的现象再次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情绪再次被提升。

4.课堂中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实现了从感性向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5.角色扮演的活动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经历了知识建构的洗礼,较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一种心身愉乐的感觉。

生物教案怎么写万能篇7

一、考题回顾

高中生物《细胞核的功能》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上届学生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设问:

1.你能认出它们中的哪些结构?

2.这些细胞器相互合作,如同工厂的各个车间和部门,这些细胞器如何确保合作无间呢?

学生根据模型识别细胞器,并经讨论回答:需要一个控制中心。顺势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资料分析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初步认识细胞核的重要性。

过渡:对于细胞核的认识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不能靠猜测,科学家是如何认识细胞核的功能呢?

资料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问:(1)美西螈的体色由什么决定?说明了什么结论?(提供细胞核的美西螈决定,生物肤色由细胞核决定。)

(2)回顾初中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生物性状由谁控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动画展示资料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问:(1)分隔后蝾螈受精卵的两半有什么不同?出现的不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一半有核,一半无核的;有核的一半能分裂,无核的一半则停止分裂;细胞核与细胞分裂有关。)

(2)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是体现了实验的什么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图片展示资料3: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问:(1)如果让你设计实验探究细胞核的功能,该如何设计实验?(介绍变形虫去核和核移植实验。)

(2)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结论?对照实验完善吗?(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视频展示资料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问:(1)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假根。)

(2)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能。)

(三)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资料1和资料4主要体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

资料2和资料3主要体现了细胞代谢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最后,学生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

提出问题:结构决定功能,细胞核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具有这样的功能呢?引出下节课对细胞核结构的学习。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教材中这节课提到了制作真核细胞的模型,请问是哪种类型的模型?你能再列举一些例子吗?

【参考答案】

教材中尝试制作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概念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比如: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都是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操作简便,形象并且可以多次重复加深印象;而且物理模型建构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生物教学中所涉及的模型还有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2.简单说说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它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染色质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凝聚而成的棒状结构。二者之间的区别不是在化学组成上,而是在构型上,反映出它们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4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