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历史教案 >

历史教案如何设计

时间: 新华 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如何设计篇1

基础知识 了 解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掌 握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 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讨论分析 文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辩证态度 从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

思想意识 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制造的军舰性能,教师指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平远号军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出来的

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自强”与“求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27页本目的内容,并根据《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进行“接龙”活动。(第一个学生由教师指定,其余由答对的学生选择自己准备考察的对手,答错者不得分,答对者得分并有权提问一个同学。出题者可看教材,“接龙”者不能看书,其他人不许插嘴提示。)

1、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先“自强”——军事上,后“求富”——经济上)

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4、据图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号入座”)

地名 安庆 上海 上海 武昌 汉阳 福州

工业名 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湖北织布局 铁厂 船政局

人名 曾国藩 曾国藩、李鸿章 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 左宗棠

类别 军事 军事 民用 民用 民用 军事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阅读21——28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最近有的影视剧对李鸿章进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爱国者”了!但是,把课本27页“文献资料•李鸿章的自白”与民间“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相对照,能说李鸿章是爱国的吗?(允许学生争论,发表各自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就给分)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学生当堂完成28页“练一练•选择连线”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福州船政局

2、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自我测评]。

3、鼓励学生自选《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练习题剩余部分进行练习。

4、提醒学生预习第7课《戊戌变法》。

历史教案如何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培养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青铜文明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讨论法

四、教学设计

环节一——新课导入

师:2006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5周年,同样的欢乐再次留在人们心中,请同学记住7月13日,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河南安阳商代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那么青铜文明究竟有哪些杰出成就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26、27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字目内容。在阅读的时候思考三大问题:

1.青铜器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提示:分时期,原始社会、夏朝、商朝、西周的

2.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状况及特点。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其状况,教师条理:我国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已出现青铜器;夏朝:种类逐渐增多;商朝: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并投影大量图片说明之,如青铜器的种类,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并提问有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巨大的司母戊鼎,精品四羊方尊;西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说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提问: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南方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投影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说明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根据前面讲述及教材,讨论三代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教师整理并补充: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连续性。

这一时期发达的手工业除青铜制造业外,百花齐放,全面发展。

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由“中国”的英文字母小写即“china”意为“瓷器”可见一斑,后来在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其他国家交往的物品中除了丝绸,更多的就是瓷器。讲到玉器并不陌生,河姆渡原始居民就能制作简单的玉器,投影栩栩如生的商朝玉虎和玉象。

夏、商、西周的手工业发达,规模庞大,占用了大量的劳动者,而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但还是满足了人们吃饭问题,请讨论:你认为手工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

第二大组问题

1.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2.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其发展的表现,教师整理并强调:农业上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品种),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技术),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工具),提问: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农具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青铜器坚硬、锋利,说明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进步。畜牧业上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品种),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方式)。生产发展,产品日益增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朝人很会做生意,故把做生意的人称做“商人”。

讨论:既然此时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课题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青铜时代是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明”。

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他们的境况如何呢?

奴隶的悲惨生活

投影“商朝戴枷的奴隶俑”“安阳商王大墓”,介绍“人牲”“殉葬”“青铜器记载奴隶价格”,说明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得出结论:奴隶制经济的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压迫基础上的。

本课小结:我们较详细地学习了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牧业和商业发展的状况,全面掌握了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高度发达,而创造奴隶制文明的奴隶却生活悲惨。

板书设计: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

奴隶的悲惨生活

方法指导:讲到经济发展一般需从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考虑;农牧业又从品种、技术、工具、产量、水利工程等方面归纳,手工业则从部门、技术、工具等方面归纳,商业则从交通、货币、城市、商品等方面归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课时]

1课时

[课型]

历史教案如何设计篇3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 握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 合

理 解 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 论

分 析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 国

情 感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 想

意 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1、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 “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课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课外)

4、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洋务运动》。

历史教案如何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以及原始农业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陈述历史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提高作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及提出问题,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在学习中,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和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三、教学策略

教法:图片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第1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他们如何获取食物?

学生:打猎、采集。

展示图片(见课件)

教师:打猎、采集,方便么?

学生:不方便。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教师: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至神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农播种五谷,人们过上定居生活,人类进入农耕时代。

人类农耕时代的到来是进步,还是倒退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里呈现出什么特色?中国早期的农业又是怎样发展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2课的学习──原始农耕生活。

出示图片(见课件),导入到新课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的采集和狩猎生活带来的巨大不便,引入到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从采集、狩猎生活步入农耕生活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自然贴切。【讲授新课】原始农业的发展

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至第10页的内容,回答“原始农业兴起的时间、兴起地区、发展变化、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兴起和发展的意义”等问题。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答案。

过渡:距今10000年左右,在中国的长江、黄河和淮河等流域兴起了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古代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可谓星罗棋布,而最为典型的代表一个在黄河流域,另一个在长江流域。

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

教师: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的生产生活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差异。让我们先走进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出示图片,展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至第8页回答如下问题。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答案:

1.半坡人主要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另外也使用弓箭、长矛、石球,以及鱼叉、渔钩、渔网等工具。

2.食物有粟、猪肉、狗肉、猎取的动物肉、采集的野果。食物来源主要是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其次为猎取的动物和采集的野果。

3.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内。

4.会制作彩陶、乐器、骨针、骨锥、纺轮。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归纳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搜取有效历史信息、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半坡博物馆的展厅,欣赏一下半坡博物馆中的6类展品,了解一下半坡人真实的生活场景。

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半坡博物馆中展品的相关图片(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展品展示,让学生对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有直观的认识,对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水平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半坡居民房屋设计的原因,让学生明确自然条件是对生产生活状况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我们学习完了半坡居民的社会生活,现在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内容。出示多媒体图片,展示问题,学生完成,教师展示答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复习,结合课本总结归纳出上述问题并能熟练记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落实课本重点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强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了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现在让我们走进农耕文化的另一个典型代表,那就是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看看他们的农耕生活又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答案:

1.他们的饭桌上会有米饭、猪肉、狗肉、牛肉。

2.他们使用的工具是骨耜和磨制石器。

3.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

4.他们的手工制品有陶器、玉器、乐器骨哨、象牙雕刻、骨制品和漆制品。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归纳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搜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姆渡博物馆的展厅,欣赏一下河姆渡博物馆中的7类展品,了解一下河姆渡人真实的生活场景。

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河姆渡博物馆中展品的相关图片。(见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以上展品,让学生对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有直观的认识,对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水平有深刻的认识。在图片展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探究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的优点和原因,然后老师再通过课件出示答案,进行讲解。

教师:我们完成了对河姆渡居民农耕生活的学习,现在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内容。

出示多媒体图片,展示问题,学生完成,教师展示答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复习,结合课本总结归纳出上述问题并能熟练记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落实课本重点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强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拓展提升:出示问题,思考探究,交流展示。

教师:我们学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大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之后,比较一下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和不同点。(见课件)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交流展示答案,老师再出示正确答案并加以强调。

特别指出:河姆渡居民会烧制陶器,半坡人会制作彩陶;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多雨潮湿,夏季高温,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上,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便于通风降温;半坡人居住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而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并深入理解本课的关键知识,使主体知识更条理、更清晰、更系统,便于强化记忆和巩固。【课堂小结】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证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体现课本主体知识,附歌谣一首: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陶器石器一起用,

纺线织布是才能。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乐器。

设计意图:共同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理清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教师出示课件试题,学生思考回答,然后教师出示答案,以达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纠正的目的。(见同步试题)

历史教案如何设计篇5

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重点:维也纳会议、1848年欧洲革命

难点:学生自我阅读及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以及理清各种矛盾、把握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前期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一、维也纳体系

学生阅读教材第71—72页,并回答下列问题:维也纳会议召开的时间、参加国家、目的、主要内容、结果和影响。什么叫维也纳体系?欧洲各国用什么来维护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为什么被称为历史的反动?

出示历史图片《维也纳会议》,强调此次会议是由俄、英、普、奥四国控制的。由学生归纳会议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分析维也纳会议的反动性。在学生分析维也纳体系反动本质前,教师应指出评价历史进步和反动的标准是:第一,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是否推动人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进步;第三,评价历史事件要置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中。引导学生根据此标准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强调维也纳会议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后,各国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家间的纠纷。

二、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和改革

学生阅读“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一目,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爆发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矛盾冲突有哪些,哪个是主要矛盾?并概括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类型。

三、1848年革命

学生阅读“1848年欧洲革命”一目,分析革命的原因。讲解革命过程时,利用动画讲解,给学生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讲完后,教师强调以下几点:揭开1848年欧洲革命序幕的是意大利;法国的二月革命-腐朽的七月王朝,把1848年革命推向高潮;匈牙利起义是1848年欧洲革命中影响的民族解放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848年革命的高潮为什么是二月革命而不是六月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848年革命的影响,为什么1848年革命失败了,但却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这种说法是否矛盾?

学生回答:1848年革命仅经历一年多即失败了,一方面由于封建君主的反扑、资产阶级的妥协;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成熟,虽已登上政治舞台,但没有政党斗争经验,政治上、组织上都很软弱;说明虽然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还未成熟到完全废除封建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明显占有优势,革命的失败指资产阶级完全掌握政权、民族独立的革命任务没有最终完成,但革命削弱俄、普、奥等国的封建统治力量,重创了反动势力的堡垒——俄国,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欧洲大国再也不可能联合起来镇压革命了,欧洲政治版图再次变动,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反动统治秩序破产。

小结

利用下面图示对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形势进行小结。

教学设计思想:

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了解维也纳体系确立、受到冲击、瓦解的过程,并深刻认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历史教案如何设计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深入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

2.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归纳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在展现中国和平外交的情境中,生成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竖版世界地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

(一)解读三维学习目标(内容同前)

重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的“主要内容”和“走和平发展道路”标记并解释。能力目标强调分析材料的能力。

第一目 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教师ppt展示新中国外交经历的五个阶段,我国外交经历的五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 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现在,我国对外活动进入更为活跃时期。(简单解释)

(二)综合探究一:你能够列举其他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丰硕成果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回顾IPAID上的电子书——《我国外交的辉煌历程》,整理导学案,理清思路,回答问题。

事先把学生分成外交成果组、外交政策组、和平发展组以及技术支持组。分别展示汇报。

外交成果组学生用ppt展示我国2014年的外交成就。展示一组习近平会见各国领导人的图片,播放视频短片:2014年中国外交丰收之年。

教师总结,中国的外交,布局更加完善,气势更加恢弘,影响更加扩大,道路更加宽广。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第二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ppt展示外交政策的含义:它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主权国家做标记,。

结合习近平访欧材料——一桥飞架中欧,谈谈你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材料如下: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访问欧洲,以下是__的重要讲话片段:

1.“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我们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我们也再不能重复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

3.“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不怕事,有关我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事情,当然要坚决捍卫!”

4.“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私利。对于一切有助于局势缓和政治解决的方案,中国持开放的态度。”

(三)综合探究二:谈谈你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各个小组汇报。

然后请外交政策组学生播放视频:习近平主席在柏林发表的一段讲话。据此来谈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教师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重点讲解讲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中国说“不”,引导学生看教材106页。

(四) 小试牛刀

本题练习时找一名同学上前勾画重要语句,并书写答案要点。再找另外一名同学点评。其他同学书写在导学案上,教师针对讲解并介绍答题方法。采用计时器,计时5分钟。着重运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

习题:习近平主席寄望亚洲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今年的第四次亚信峰会上他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在周边国家赢得广泛共识。

谈发展时,习近平主席引用形象的比喻,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双方应该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谈及双边关系,习近平主席指出 “我们有一种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愿望”,“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

上述中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参考答案: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亚洲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②中国提出新的亚洲安全观,赢得周边国家的广泛共识,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中国提出共同,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并提出务实合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战略体现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也体现了我们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目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教师引导,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从 “一边倒”、到“两只拳头打人”;从“一条线、一大片”到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我国外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五)综合探究三:我国外交辉煌外交成就的取得还有哪些条件?新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和平发展组学生用ppt展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上扮演了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教师总结,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正确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六)构建体系

3.结束新课

重温这幅竖版世界地图,共同构建世界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板书设计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一、硕果累累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2.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3.基本目标 维主、安、发利益,促发

4.宗旨 维和,促发

5.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4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