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语文教案 >

2021初一语文课的优质教案

时间: 晓晴2 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们语文思维,培养学生们学习语文能力的阶段。你知道关于2021初一语文课的优质教案的内容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初一语文课的优质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初一语文课的优质教案

2021初一语文课的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教学重难点

1、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

2、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纪昀轶闻】

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位首出当阳的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

二石兽并沉焉。

(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

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耳,助词,表示肯定。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沿,顺流而下。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课后习题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2021初一语文课的优质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搓捻、企盼、繁衍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学习她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领会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爱及高超的教育艺术。

过程与方法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的独特性。

3、找出文中有关“爱”的句子并进行仿写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海伦对光明的渴望,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

1、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2、海伦的对光明的渴望。

教学难点

什么是爱及海伦成功的因素。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材料,课外能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自备道具,让一位学生蒙住眼睛,塞住耳朵,从台前走回座位,并谈自己的感受。刚才我们通过这个游戏感受到了聋盲人生活的不容易,那么对于既看不见,又听不见,也不会说话的海伦·凯勒来说的人来说,她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是谁把她从黑暗、无声、无语的世界拯救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海伦·凯勒写的《再塑生命》。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搓捻cuōniǎn  企盼(qǐ)  迁徙(xǐ)  繁衍(yǎn)  觅食(mì)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2、阅读本文,你会发现本文在排版上有意将课文分成三部分?请你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吗?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四、研读赏析

1、莎莉文老师以其卓越的教育艺术开启了海伦的思维,让海伦看到了光明,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最佩服的是她教育海伦的哪种做法?。

我喜欢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洋娃娃)的方法,因为

2、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让海伦有了哪些变化?

明确:从以前的痛苦、失望、迷茫中走了出来,认识了事物,理解了自然,理解了爱,变得坚强,乐观。

3、从莎莉文教育海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明确: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4、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表达了了作者对老师怎样的感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五、合作探究

海伦•凯勒的成功为她赢得了世人的尊重,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结合文章内容及海伦经历讨论海伦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讨论并明确:

1、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2、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海伦不仅对知识总是怀着这种新奇的感受,对大自然也格外敏感。“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3、坚持不懈,热爱生活。

小结:作者的性格品质特征——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文中的“我”──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六、语言赏析

1、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试着赏析。

2、找出文中描写爱的句子,并试着仿写几句。

“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在同学仿写时播放歌曲《爱是你我》

七、拓展延伸(可根据实际省略)

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

杨光  皮斯托瑞斯  张海迪  桑兰  力克·胡哲  贝多芬  阿炳

2、他们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八、布置作业

1、完成成长资源。

2、写一写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爱”,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300字左右。

2021初一语文课的优质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从字顺的涵义,学会模仿,了解用词准确、连贯表达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抓住中心,刻画细节,写出真事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从字顺的涵义,学会模仿,了解用词准确、连贯表达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中心,刻画细节,写出真事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应完成相关习作,以提供课堂素材。

(二)第一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任务: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文从字顺,什么是文从字顺呢?“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从字面上翻译一下,我们可以说是“文字顺从”,它反映着写作的人驾驭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那么,我们又为何要做到文从字顺呢?大家来看一看下面的内容:

“诗言志”——《尚书·尧典》(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想法、抱负、志向。)

“诗缘情”——陆机《文赋》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叶圣陶

“我手写我心”——里尔克奥地利诗人

看到这些内容,你了解了文从字顺的目的了吗?是的,我们就是要能够运用好词句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我们“自己想说的话”。

反馈指导:导入情节的创设,是构建学习环境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开始思考。

环节二:注重积累,准确表达

出示任务:1.(图示)小明同学看到校园花圃中开放的格桑花盛开,想表达对这种花的生命力与美丽的赞叹,他对同学说:“校园里的格桑花真是好看死了!”但又感觉一句“死了”完全不能表达出他心里的感受,你能帮帮他么?

2.美丽的花朵总能触发人们的情感,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就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紫藤萝花开的美好与盛况,语言文字优美,用词准确,表意清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诵读后)让我们来仿照这段话,也紧抓格桑花的特点,来写一写我们校园中的格桑花。

反馈指导:有针对性的反复朗诵,结合景物特点的适度品读,关注表达,使自己的用词更加准确,语言更加有条理。而这一过程更能让同学们理解积累的方法和重要性。

小结:积累与模仿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很好的提升同学们驾驭文字的能力,积累好词好句。但想要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还需要紧抓重点,使句段之间逻辑清晰,直指中心。

环节三:细致观察,条理连贯

出示任务:得到了帮助的小明很高兴,他写了这样一段话:

“大多格桑花的枝丫上都有一朵花盛开,一朵花待放。怒放的花朵颜色不同,或白或紫却都那么纯净,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圣洁的天使,张开了自己的翅膀。花朵圆圆的,又像是孩子们的笑脸,畅快怒放。”

但是老师说只有单纯的写景是不足够的,我们还要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或者志向,所以让小明再去观察格桑花,小明这又犯了难。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个礼物可以协助学会观察,这个礼物就是(掀开红布)——砖头。砖头,大家几乎天天看到,但如果让你用语言描述一下你天天看到的东西,你说的出来吗?

(引导学生从形、色等各方面观察)

观察事物,要多角度,仅仅观察观察外面还不是真正会观察,真正会观察得看出它的作用和本质。

(引导学生发现砖的本质是泥土,经过烧灼等步骤后才变成砖石,可以用来搭建房屋)

你从砖的烧制中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得出对于人的思考)

那你再次观察格桑花,又能观察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呢?

(易成活、晚凋零,感受生命力等)

反馈指导:在本单元学习中,要注意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常见事物来表达哲理感受的,“托物言志”的关键就在于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在“物”与“志”之间建立联系,使物能达意,才能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然后,我们要由课内走向课外,关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对常见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形象、有重点地进行描写刻画。

小结:写作就是这样,细致观察,抓住重点,理清你要表述的中心,这样文意就会清晰起来,语句就会连贯起来。

环节四:真事真情,主线清晰

出示任务1:学会了观察,小明又去看格桑花,他发现在百花败落的深秋,在干涸的土地上,格桑花依旧盛放,他被格桑花的不屈于艰难的环境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写了一篇作文,叫永不凋零的格桑花,作文中写到了自己自由失去了母亲,叙述了自己在贫寒的家庭中奋发图强的故事,写完了很得意,拿给老师看。老师看完作文,心疼着小明的不容易,一打听却发现他的母亲上午还送他来学校,老师感慨道:“岂能为了感人,牺牲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而在所不惜?”

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反馈指导:在老师的教导下,小明终于明白了真事真情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只有真实的经历才能带给我们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写别人的事情,是永远没法体验当事人的情感的。同学们要明确的认识到写真事、诉真情的重要性。

出示任务2:我们一起读一读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一颗小桃树》选段。

“黄昏时候,在窗下坐着,一外望,却看见我的小桃树。它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样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市早不陈列了,花盆一垒一垒地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撂在这里,而漂流异乡,又漠漠地忘却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

文中的哪些内容打动了你?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反馈指导:文中的一些细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伪造出来的,而且也只有真实的事情、真实的情感才能够文从字顺的表达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

环节五:总结落实

出示任务:一朵花、一片落叶;一个玩具、一盏台灯;还是一个饰物、一把乐器,这世间总有那么一个东西寄托了一件曾触动你的事情,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想写什么景或物的哪个特点,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完成后,记录在笔记本上。

反馈指导:让学生有一定方法的尝试去表达,去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因为只有写真人、叙真事、描真景、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才会血肉丰满,才能“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认真观察,或者认真回忆,抓住特点,以“我心中的”为题,写一件曾打动你心灵的故事。

2021初一语文课的优质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句(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句(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品读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千世界,一草一木总关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种花,它的名字叫紫藤萝。先看几张紫藤萝的图片,说说你眼中的紫藤萝。

(PPT示紫藤萝图片)

生:像瀑布,芬芳淡雅,灿烂。

过渡:紫藤萝花的美丽让我们惊叹,作者那卓越细腻的笔触也让我们折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文章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2、语言品析

思考: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批注。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角度提示:修辞,用词,情感。

(学生思考3~5分钟,然后进行回答)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明确: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盛,也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明确:“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的使用,将花瀑拟人化,使静态变为动态,写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如盛装少女欢歌笑语。

(3)“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明确:运用拟人手法,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

(4)“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明确:用“帆”与“舱”比喻花朵的外形,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且用“忍俊不禁”拟花朵含苞欲放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花朵美丽妖媚的特征,更显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思考:将“帆”换成“小铃铛”、“伞”是否合适?

明确:不合适。“帆”代表作者扬帆远航、拼搏奋进的精神。后文出现生命的长河与之呼应。

(5)“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明确:运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了花香带给作者那种缥缈轻柔的感受。

思考:紫藤萝的花语是什么?

这是一树_____的紫藤萝花,她向我们昭示了生命的_____,我___她。

(如:经历了不幸依旧绽放顽强敬佩)

小结:品析语句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从字词的凝练、传神、修辞手法的使用、语言富含的哲理等方面品析感悟。

3、写法探究

阅读宗璞的《丁香结》,看看它与《紫藤萝瀑布》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宗璞:丁香结(节选)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分析:

《紫藤萝瀑布》:由于家庭遭受_迫害,小弟也因身患绝症而死,所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当她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时,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从而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鼓舞。

《丁香结》:作者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思考:通过以上分析,大家能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吗?怎样写好这类文章?

明确: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写景是前提基础,抒情是自然升华。

(2)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例如整体—局部—整体。

(3)富于表现力的句子,多种修辞手法。

小结: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

4、拓展迁移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如《短文两篇》中作者借助陋室和莲花这两个物,来寄托自己品德高尚,超凡脱俗的品行。“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捱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赏图言志,畅所欲言:

请你欣赏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写成一个小片段。要求:托物言志;100字左右。

2021初一语文课的优质教案5

【导学目标】

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mónǐ)遨游(áo)

严谨(jǐ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

(2)词义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遨游:漫游,游历。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作者名片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3.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1)老师领读重点段落: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让学生听读;

(2)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部分,让其他学生模仿。

2.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文章有哪几个小标题?

【交流点拨】(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与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哪些意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举止?

【交流点拨】(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2)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3)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4)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5)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

3.画出文中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交流点拨】(1)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2)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3)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4)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5)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近地时,飞船靠什么摆正的?

【交流点拨】主伞变成双吊摆正飞船。

2.描写飞船落地时,哪三个短语准确写出了落地顺序?

【交流点拨】(1)离地面5公里;

(2)飞船离地面1.2米;

(3)飞船停住了。

3.“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

4.历尽艰难的飞船成功返回,少不了“我”的操作。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我是一个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的中国优秀航天员。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通过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与返回,表现了航天员杨利伟不仅沉着、冷静、勇敢、有毅力,而且严谨。赞扬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

2.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请你向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点拨】向杨利伟勇敢的行为敬礼,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用自己的脚步带领我国航天载人技术攀向了更高的山峰,是他们这些勇敢的航天员,让我们明白,生命也许真的需要冒险,是去征服自然,也是为了挑战自我。

(2)写一句励志语句送给自己、勉励自己。

【交流点拨】①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②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③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④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_

(3)查阅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

【交流点拨】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已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板书设计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沉着冷静

勇敢有毅力

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