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教案 > 数学教案 >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

时间: 沐钦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都有哪些?由于计数的需要,人类从现实事物中抽象出了自然数,它是数学中一切“数”的起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篇1)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 方程的概念 解简易方程 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篇2)

教学目标

1.能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方程的思想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和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难点:正确地列出方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针对以往学过的一些知识,教师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等式?等式的两个性质是什么?

(2)下列等式中x取什么数值时,等式能够成立?

2.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在小学学习方程时,学生们已知有关方程的三个重要概念,即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现在学习了等式之后,我们就可以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同时板书课题:简易方程.

二、讲授新课

1.方程

在等式4+x=7中,我们将字母x称为未知数,或者说是待定的数.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并板书方程定义.

例1 (投影)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方程,如果是,指出已知数和未知数;如果不是,说明为什么.

(1)5-2x=1;(2)y=4x-1;(3)x-2y=6;(4)2x2+5x+8.

分析:本题在解答时需注意两点:一是已知数应包括它的符号在内;二是未知数的系数若是1,这个省写的1也可看作已知数.

(本题的解答应由学生口述,教师利用投影片打出来完成)

2.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这一小节的前面主要是复习、归纳小学学过的 有关方程的基本知识,提出了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说法,以便以后逐步讲述代数解法的优越性。

例2 解下列方程:

(1)   (2)

分析 方程(1)的左边需减去 ,根据等式的性质(2),必须两边同时减去 ,得 ,方程的左边需要乘以3,使 的系数化为1,根据等式的性质(3),必须两边同时乘以3,得 ,方程(2)的解题思路与(1)类似。

解(1)方程两边都减去 ,得

两边都乘以3,得 。

(2)方程两边都加上6,得 。

方程两边都乘以 ,得 ,即 。

注意:(1)根据方程的解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所得结果代入原方程检验,如果左边=右边,说明结果是正确的,否则,左边≠右边,说明你求得的x的值,不是原方程的解,肯定计算有错误,这时,一定要细心检查,或者再重解一遍.

(2)解简易方程时,不要求写出检验这一步.

例3 甲队有54人,乙队有66人,问从甲队调给乙队几人能使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 ?

分析此题必须弄清:一、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二、变动后甲、乙两队各有多少人(注意:甲队减少的人数正是乙队增加的人数);三、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变动后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 ,即变动后甲队人数的3倍等于乙队人数.

解 设从甲队调给乙队x人,

则变动后甲队有 人,乙队有 人,根据题意,得:

答:从甲队调给乙队24人。

三、课堂练习(投影)

1.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如果是,指出已知数和未知数;如果不是,说明为什么.

(1)3y-1=2y; (2)3+4x+5x2; (3)7×8=8×7 (4)6=0.

2.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l)某数的一半比某数的3倍大4;

(2)某数比它的平方小42.

3.检验下列各小题括号里的数是不是它前面的方程的解:

四、师生共同小结

1.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方程与代数式,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是什么?

(3)如何列方程?

2.教师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应指出:

(1)方程、等式、代数式,这三者的定义是正确区分它们的标准;

(2)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它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根据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确定的.而解方程是指确定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变形过程.

五、作业

1.根据所给条件列出方程:

(1)某数与6的和的3倍等于21;

(2)某数的7倍比某数大5;

(3)某数与3的和的平方等于这数的15倍减去5;

(4)矩形的周长是40,长比宽多10,求矩形的长与宽;

(5)三个连续整数之和为75,求这三个数.

2.检验下列各小题括号里的数是否是它前面的方程的解:

(3)x(x+1)=12,(x=3,x=4).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篇3)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 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 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课后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篇4)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深刻理解正数和负数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理。

3.进一步理解0的特殊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熟练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分小组派代表,注意数学语言规范。

1.认真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某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注明是 ,单位是毫米,这样标注表示零件直径的标准尺寸是 毫米,加工要求直径可以是 毫米,最小可以是 毫米。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带有“一”的数是负数; B、0℃表示没有温度;

C、0既可以看作是正数,也可以看作是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正、负数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数0。

讲授新课:

例1. 仔细找一找,找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甲队胜5场;零下6度;向南走50米;运进粮食40吨;乙队负4场;零上10度;向北走20米;支出1000元;收入3500元。

例2 (1)一个月内,小明的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例3.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小数),哪些是负分数(小数)?

例4. 小红从阿地出发向东走了3千米,记作+3千米,接着她又向西走3千米,那么小红距阿地多少千米?

复习巩固:练习:课本P6 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 的第3、6、7、8题。

活动与探究:海边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2米,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50米,海里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下30米处,现以海边堤岸为基准,将其记为0米,那么附近建筑物及潜水艇的高度各应如何表示?

课后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篇5)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获得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教学活动经验.

2.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会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学习重点】

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绝对值?

答: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

答: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阅读教材P14~P1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如何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正数与负数比较谁大?0与负数比较哪个大?

答: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体会右边的数总比左边大.

学习笔记: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典例:如图所示,根据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a、b、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

A.a>b>c      B.a>c>b

C.b>c>a D.c>b>a

仿例1:数a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a、-a、-1的大小关系是( C )

A.-aC.a<-1<-a D.a<-a<-1

仿例2: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连接各数.

-1.5,-0.5,-3.5,-5.

解:将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

从数轴上可看出:-5<-3.5<-1.5<-0.5.

知识模块二 用法则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阅读教材P1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两个负数怎样比较大小?

答:可在数轴上比较,也可根据“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比较.

典例:比较大小:

(1)-2.1<1;      (2)-3.2>-4.3;

(3)-12<13; (4)-14<0.

仿例1:比较-12、-13、14的大小结果正确的是( A )

A.-12<-13<14         B.-12<14<-13

C.14<-13<-12 D.-13<-12<14

仿例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3)与|-2|;

解:∵-(-3)=3,|-2|=2,

∴-(-3)>|-2|;     (2)-(-6)与|-6|.

解:∵-(-6)=6,|-6|=6,

∴-(-6)=|-6|.

变例:整数x满足|x|<3,则x=-2、-1、0、1、2,负整数x满足3<|x|≤6,则x=-4、-5、-6.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知识模块二 用法则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于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初步学会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绝对值定义的得出、意义的理解,以及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两只小狗从同一点O出发,在一条笔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10米到达A点,另一只向左跑10米到达B点。若规定向右为正,则A处记作­__________,B处记作__________。

以O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并标出A、B的位置。

(用生动有趣的引例吸引学生,即复习了数轴和相反数,又为下文作准备)。

2、这两只小狗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从形和数两个角度去感受绝对值)。

3、在数轴上找到-5和5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和的点呢?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无需考虑数的正负性质,比如:在计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与小狗跑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

二、建立数学模型

1、绝对值的概念

(借助于数轴这一工具,师生共同讨论,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比如:-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的绝对值是5,记|-5|=5;5的绝对值是5,记做|5|=5。

注意:①与原点的关系 ②是个距离的概念

2..练习1:请学生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解决有的问题只需考虑的数绝对值。[温度上升了5度,用 +5表示的话,那么下降了5度,就用-5 表示,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意义(即:上升还是下降),只考虑数量(即:温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说:温度的变化都是5度。银行存款,如果存入100元用+100表示,那么取出100元就用-100表示,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意义(即:存入还是取出),只考虑数量的多少,我们可以说:金额都是100元。]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与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应用深化知识

1、例题求解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6 , , 0, -10, +10

2、根据上述题目,让学生归纳总结绝对值的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小结)

特点: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3.出示题目

(1) -3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2) +3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3) -6.5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4) +6.5的符号是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学生口答。

师:上面我们看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个部分构成。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规定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那么大家在今天学习了绝对值以后,你能给相反数一个新的解释吗?

5、练习3: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什么数?

②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个数是什么数?

③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吗?

④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对吗?

⑤绝对值是同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这句话对吗?

(由学生口答完成,进一步巩固绝对值的概念)

6、例2.求绝对值等于4的数

(让学生考虑这样的数有几个,是怎样得出这个结果的呢?对后一个问题由学生去讨论,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个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分析:

①从数字上分析

∵|+4|=4, |-4|=4 ∴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画一个数轴(如下图)

②从几何意义上分析,画一个数轴(如下图)

因为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即表示+4的点P和表示-4的点M

所以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

6、练习:做书上12页课内练习1、2两题。

四、归纳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觉得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3、由学生自行总结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的体会。

五、课后作业

1、让学生去寻找一些生活中只考虑绝对值的实际例子。

2、课本15页的作业题。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案内容(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

负数的大小。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运用“| |”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达到发展学

生抽象思维的目的 (2)、通过探索求一个数绝对值的方法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

观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对“做一做”“议一议” “试一试”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用语言

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尝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问题的思考及回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发展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组长学案学习情况,组长检查组员学案学习情况。(约5分钟) 2.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交流。(约5分钟) 3、小组分任务展示。(约25分钟) 4、达标检测。(约5分钟) 5、总结(约5分钟)

四、小组对学案进行分任务展示

(一)、温故知新: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数轴和数轴的三要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什么?

(二)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五组完成)

大象距原点多远?两只小狗分别距原点多远?

归纳: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 。一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 .

4的绝对值记作 ,它表示在 上 与 的距离, 所以| 4|= 。

2、做一做: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四组完成) -1.5, 0, -7, 2 (2)、求下列各组数的绝对值:(一组完成)

(1)4,-4; (2) 0.8,-0.8;

从上面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议一议:(八组完成)

(1)|+2|= ,

1= ,|+8.2|= ; 5(2)|-3|= ,|-0.2|= ,|-8|= . (3)|0|= ;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

4、试一试:(二组完成)

若字母a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通过上题例子 ,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

5:做一做:(三组完成)

1、( 1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 3 , - 1

( 2 ) 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 3 )你发现了什么?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 -1和 – 5;(五组完成) (2) ?

(3) -8和 -3(七组完成)

5和- 2.7(六组完成) 6五、达标检测:

1:填空:

绝对值是10的数有( )

|+15|=( ) |–4|=( )

| 0 |=( ) | 4 |=( ) 2:判断 (1)、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 (3)、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 )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绝对值一定相等。( ) (5)、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 )

六、总结:

1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

因为正数可用a>0表示,负数可用a<0表示,所以上述三条可表述成: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a (3)如果a=0,那么|a|=0

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七、布置作业

P50页,知识技能第1,2题.

3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