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历史教案 >

老师中考历史教案

时间: 沐钦 历史教案

老师中考历史教案怎么写?在上历史课中,老师不仅讲解知识,还会对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拓展和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老师中考历史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师中考历史教案

老师中考历史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意在表明()

A、这些锦绣已经不可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节俭,致力发展的决心

C、唐朝此后对丝织业进行限制D.皇帝以后决不穿丝织品

3.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是()

A、中国B、日本C、朝鲜D、印度

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水排D.曲辕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且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是()

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

6.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结合历史的发展剧情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D、后堂挂着“开元之治”匾额

7.下列关于唐朝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西域人B、长安城内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C、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D、在住宅区内有许多店铺,商业繁荣

8.唐朝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老师中考历史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则天

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

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

Ⅱ、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有关最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

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老师中考历史教案(篇3)

【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 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后记】

老师中考历史教案(篇4)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老师中考历史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烽火戏诸侯》的相关视频,提出问题:思考:

问题一:诸侯与天子之间这样说明了什么?烽火戏诸侯之后政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此后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不久西周灭亡,东周建立。

问题二:你知道东周是如何建立的吗?分那两个阶段呢?他们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出现急剧的变化,被称为大变革时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巨变之一------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件展示课题: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讲授新课:

第一篇 春秋五霸-------问鼎中原,谁主沉浮

合作探究探究历史背景(学生结合多媒体的材料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一,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问题二,为什么诸侯不在听从周天子的命令?

问题三,诸侯进行战争的目的何在?

问题四,当时有哪些霸主?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春秋争霸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地位,平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霸主实际上取得政治上的最高地位。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 周室衰微。”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答案。

过渡:那谁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呢?

多媒体出示图片和材料:

材料:齐襄公死后,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哥哥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位,管仲是纠的大臣,为阻止小白即位,曾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公子纠过了六天才回国,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继位,成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任用管仲为相。

教师:通过教材和以上材料的分析了解,思考一下问题:

(1)你认为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条件有哪些?

(2)他称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方式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答案。

教师:自然条件有优越;根本原因是管仲改革;方式是会盟。

教师过渡:齐桓公以后,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多媒体:展示有关晋楚争霸的故事-----退避三舍。同时提出设问: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即晋文公称霸的手段)

3、晋文公取得战争的胜利,有哪些原因呢(即称霸的条件)?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教师: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了晋国成为新的霸主,同时也是春秋争霸的第三位霸主。

老师中考历史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1)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注意教学中涉及的理论、观点的讲解说明。如:改革是诸侯国所以强大的根本原因,要强化各诸侯国改革的内容、作用;诸侯争霸的作用,要强化辩证地看问题,既要认识事件的消极影响,又要认识事件的积极意义,使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春秋争霸开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画出春秋争霸七国和战国七雄的方位示意图,形成春秋争霸七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在教师的提示下,尽可能由学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前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4.重点:齐、晋称霸。

5.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春秋争霸: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

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老师中考历史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远古传说 时代中华文明 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合作学习, 归纳共同点,寻找历史线索,提高抽象归纳能力,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共同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

(2)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3)归纳线索,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炎黄子孙”的源头和由来,加深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2)通过比较思考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提高分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一是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二是禅让制,要注意引导学生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三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结果以及评价。

(2)教学难点:氏族、部落、部 落联盟、流域 、人文初祖、王朝、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历史名词在本课出现很多。作为刚接触历史的初一学生来说,正确理解非常困难。

2、教学方式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在教师讲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加深认识,教师及时指导,提纲挈领并适时归纳升华。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自学导入框,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2、炎黄战蚩尤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 流域和长江流 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炎帝和黄 帝部落打败了 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 的人文初祖, 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3、尧舜禹的“禅让”

相传最后黄帝乘 龙归天,而在 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3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