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历史教案 >

历史复习教案中考

时间: 沐钦 历史教案

历史复习教案中考都有哪些?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学习历史可以是明智的。”通俗地说,学习历史可以让你变得聪明,让你变得更聪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历史复习教案中考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复习教案中考

历史复习教案中考(篇1)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历史复习教案中考(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意在表明()

A、这些锦绣已经不可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节俭,致力发展的决心

C、唐朝此后对丝织业进行限制D.皇帝以后决不穿丝织品

3.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是()

A、中国B、日本C、朝鲜D、印度

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水排D.曲辕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且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是()

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

6.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结合历史的发展剧情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D、后堂挂着“开元之治”匾额

7.下列关于唐朝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西域人B、长安城内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C、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D、在住宅区内有许多店铺,商业繁荣

8.唐朝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历史复习教案中考(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历史复习教案中考(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培养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青铜文明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讨论法

四、教学设计

环节一——新课导入

师:2006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5周年,同样的欢乐再次留在人们心中,请同学记住7月13日,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河南安阳商代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 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那么青铜文明究竟有哪些杰出成就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26、27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字目内容。在阅读的时候思考三大问题:

1.青铜器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提示:分时期,原始社会、夏朝、商朝、西周的

2.

3. 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状况及特点。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其状况,教师条理:我国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已出现青铜器;夏朝:种类逐渐增多;商朝: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并投影大量图片说明之,如青铜器的种类,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并提问有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巨大的司母戊鼎,精品四羊方尊;西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说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提问: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南方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投影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说明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根据前面讲述及教材,讨论三代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教师整理并补充: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连续性。

这一时期发达的手工业除青铜制造业外,百花齐放,全面发展。

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由“中国”的英文字母小写即“china”意为“瓷器”可见一斑,后来在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其他国家交往的物品中除了丝绸,更多的就是瓷器。讲到玉器并不陌生,河姆渡原始居民就能制作简单的玉器,投影栩栩如生的商朝玉虎和玉象。

夏、商、西周的手工业发达,规模庞大,占用了大量的劳动者,而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但还是满足了人们吃饭问题,请讨论:你认为手工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

第二大组问题

1. 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2. 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其发展的表现,教师整理并强调:农业上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品种),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技术),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工具),提问: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农具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青铜器坚硬、锋利,说明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进步。畜牧业上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品种),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方式)。生产发展,产品日益增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朝人很会做生意,故把做生意的人称做“商人”。

讨论:既然此时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课题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青铜时代是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明”。

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他们的境况如何呢?

奴隶的悲惨生活

投影“商朝戴枷的奴隶俑”“安阳商王大墓”,介绍“人牲”“殉葬”“青铜器记载奴隶价格”,说明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得出结论:奴隶制经济的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压迫基础上的。

本课小结:我们较详细地学习了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牧业和商业发展的状况,全面掌握了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高度发达,而创造奴隶制文明的奴隶却生活悲惨。

板书设计: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

奴隶的悲惨生活

方法指导:讲到经济发展一般需从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考虑;农牧业又从品种、技术、工具、产量、水利工程等方面归纳,手工业则从部门、技术、工具等方面归纳,商业则从交通、货币、城市、商品等方面归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 体会 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课时]

1课时

[课型]

历史复习教案中考(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理解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当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结果。

3.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知道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奴隶的生活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始社会里人们普遍使用石器作为工具。那么,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普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工具?(青铜)在奴隶社会里,人们用青铜器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奴隶的生活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关系。)。

二、先学(13分钟)

(一)自学教材(10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导学案第一部分走进本课的学习之旅。8分钟,好,开始!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什么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其特点怎样?

2.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3.青铜文化代表是什么?那里出土的 、 _ 、 等引人注目。

4.概括 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二)自学检测(1分钟)

1.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铸造时期是(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B.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夏朝已齐备

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西周才有 D.夏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三)我的疑惑(2分钟)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22分钟)

(一) 教师点拨,拓展延伸。(15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请看大屏幕。

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见课件)。

点拨:青铜文化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7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迅速完成下面合作探究题,小组之间讨论统一答案。

历史复习教案中考(篇6)

课题名称 《灿烂的青铜文明》 科  目 历史 年 级 初一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他们都是刚刚入学的新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历史这门新的学科,还有些许陌生与彷徨,学习方法也尚待掌握,本课就需要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分析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全面发展。

2.感悟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知。

2.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找我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制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以及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培养自己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

2.“青铜文明”的概念。 教学资源 学案式导学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5分钟)

课件展示联合国50周年前夕,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礼物——“世纪宝鼎”(具体信息)。引出课题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活动2 1.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 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本,圈点勾画自己获取的信息,然后完成学案上提供的知识网络。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校对,学生完善内容。 教学活动3 1.教师课题释义,向学生讲述“青铜”“青铜文明”以及“青铜时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活动4

1.小组合作学习 (15分钟)

历史复习教案中考(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交流、表演和课后动手制作、实践活动,感知远古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农耕知识,加深对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理解,体验劳动人民勇于创造的精神。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4.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探究导入】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一: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探究问题二:推测一下,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引导学生联系“引言”中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种在田里的神话传说,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大家想不想了解原始农业时代我们的祖先生产、生活状况?(生:想)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们的世界。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新过程】(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课文讲了哪几个原始居民代表?

生: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师:课件展示中国氏族主要遗址图 ,让学生对农耕时代原始居民的遗址形成地理空间的直观印象。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同学们看课本7-8页内容,完成导学案的第一标题知识结构空白处的填写。(教师强调注意动手动脑洞口和标志疑难点)

师:巡视指导学生填写、把握时间。

生:交换学案互相检查。交流。

师:组织学生展示,同时指点,适当评价、播放课件图片。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1和2.分组讨论论形成总结,展示。

师:河姆渡原始居民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农耕生产生活状况,接着我们看一看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二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师:模仿导学案第一标题的知识结构图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8-9页,“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一目的内容,找出其中包含的内容要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生:看书、思考、设计。填写。

师:巡视、指导、把握时间。

生:交换学案,相互检查,交流讨论

师: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知识结构。教师评价、补充。学生完善。

师: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3比一比。(见课件)

师:我们了解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境,他们的进步再现了我国远古居民战胜自然的毅力,下面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经济又有了哪些更大的进步?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师:同学们看课本9-10页。完成自主探究3.(巡视、指导、把握时间)

生:完成展示。听师的评价,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师: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4、5

【巩固小结】

师: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一件时代的大事,我们的祖先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进步、发展。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归纳成歌谣;(多媒体展示)

原始居民有农耕,磨制石器已实行。河姆渡人种水稻,干栏房屋挖水井。

半坡居民普植粟,地穴温暖有灶坑。生产发展大汶口,贫富分化不平等。

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归纳整理部分。

【测一测】(见课件)

【板书设计】

3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