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教案 > 政治教案 >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案

时间: 晓晴2 政治教案

升入中学,我们会认识一门全新的课程叫做:道德与法治,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政治课。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同学来说,对政治的认知度还很陌生,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案1

维护祖国统一

一、教学目标

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理解坚持“一国两制”才能实现祖国统一。了解九二共识,明确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通过收集材料了解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能为实现全国统一建言献策。明确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理想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第七课第二框“维护祖国统一”,是在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要建设的和谐国家,既包括民族团结,也包括国家统一。面对当前的形势,首先就是要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坚持“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只有国家实现统一,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开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框内容与第一框紧密相连,又共同为第八课进行了铺垫

三、学情分析

维护国家统一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公民义务”等内容的学习中都曾经涉及,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反分裂”和“一国两制”在教材中首次出现,部分学生感觉比较陌生,但是基于前面的学习,以及媒体对例如台湾问题的报道等,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同时因为学校一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必须维护国家统一,愿意看到祖国早日统一,反对分裂国家的言行。本框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统一对于国家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并为下册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国家主权不容侵犯

(一)导语:中国人喜欢团圆,在中国历大一统的朝代都是被称颂的,也是各方面发展最快的时代,所以国家统一是深入中国人骨髓的追求。

(二)出示任务: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2012年9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决定购买钓鱼岛并将其"国有化"。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的这一无耻行径遭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2012年10月16日,中国军舰首次以距钓鱼岛80公里的最近距离驶过钓鱼岛。2012年12月12日,中国首次在钓鱼岛海空开展立体巡航,明确不退让态度。今年以来,中国舰船只在钓鱼岛海域的巡航行动已经开展了18次,仅仅9月就已经达到了3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随着更多大吨位舰船的服役,中国海警将会以一种更加强大的面貌巡航在钓鱼岛海域,以向世人表明中国对于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1)中国在钓鱼岛巡航的目的是什么?

(2)在领土主权等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

(三)反馈指导

结合学生了解的历史知识和教材中的案例,学生能够体会感受中国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四)小结

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钓鱼岛也好,南海也好,台湾、新疆、西藏也好,一切试图危害国家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必须坚决打击,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只有维护国家利益,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案2

参与民主生活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

能力目标:理解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理性行使公民权利,逐步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知道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

二、教材分析

本框的课程标准依据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1.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我与国家和社会”中“法律与秩序”3.4“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本框“参与民主生活”由两目组成,分别是第1目“行使民主权利”、第2目“增强民主意识”。主要介绍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几种形式;公民要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民主素养。本框是从个人层面阐述公民要行使民主权利,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受知识、阅历、经验的限制,对民主政治生活了解较少,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不多。民主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都有欠缺。故需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

任务1:初步感受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

反馈指导:

[出示材料]:

“网络问政”已逐渐成为近几年两会的亮点。“我向总理说句话”“我向两会捎句话”“两会直通车”等活动,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网民积极建言献策。

[思考分享]:以上“两会”信息说明了什么?

[小结]: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在增强。

任务2: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反馈指导——活动1:

[阅读教材]第38、39、40页内容

[思考与交流]

(1)第38页相关链接的4幅图片展现了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2)就你课前从父母、家人那里了解到的图片1“有序投票”、图片2“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你认为在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

(1)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有:参与民主生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2)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参与民主活动;民主决策要求保障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案3

凝聚价值追求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民族精神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达成价值认同与共识。

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特点,体会其伟大作用;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本课作为第五课的第二框,在了解了中华文脉的作用与发展,中华美德的内涵及影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具有传承性与时代性,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沉淀与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青少年形成思想共识的必要之举。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

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深入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只停留在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身上,尚缺乏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理解。生活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受到诸多挑战,学生可能出现价值观盲目认同,对青少年而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崇尚英雄】

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提问:结合你看过的文艺作品,说一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中华民族脊梁”的英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教师归纳:古往今来的民族英雄是无比珍贵的富矿,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学习英雄】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爱国是民族精神的脊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汉使苏武饮雪吞毡,英雄精神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上”,英雄精神是奉献精神……

提问:这些英雄人物或故事典故饱含着哪些民族精神?

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这体现出民族精神的什么特点?

2.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探究与分享】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

提问: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他们对当代中国具有怎样的精神价值?

3.民族精神的力量

教师归纳:人贵有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致敬英雄】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我们中学生也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向英雄致敬,走进英雄,表达敬意,传承精神。

提问: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将由我们书写,我们将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4.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教师归纳: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的挺身而出;表现在他人遇到危险时的见义勇为;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勤勤恳恳,让我们从自己做起,高扬民族精神。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材料二: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问:你还了解哪些“双百人物”,这些榜样人物为什么能够打动你?

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不需要融入传统文化。”对此,请说出你的看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种道德自觉,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国家这一倡导?

5.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阅读与思考】

富强,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爱国,是合格公民之道。

提问:结合社会宣传活动,请你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师归纳: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辨析与讨论】

同学们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同的看法。

提问: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本课小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是凝练“兴国之魂”的伟大工程,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应有之义。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案4

《实践锻造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担当使命要勤于学习、立志成才、甘于奉献、勇于创新

〖能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立志成才、甘于奉献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绚丽的人生需要实践来锻造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教师用书、粉笔、多媒体等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举例分析法、作业练习法、小结归纳、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教材88页王守仁语

【提问】这段古文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人不可无志,立志是为人之本。

二、讲授新课

【解说】勤于学习、立志成才是我们实现理想、担当使命的重要保证,只有努力学习,完成好作为学生的任务,掌握了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地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都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经历,当然,也会有努力坚持的事情。

【说一说】

1、 我不能坚持的事情

2、 我不能坚持的理由

3、 我坚持做到的事情

4、我坚持的理由

【解说】实现理想,担当使命,不仅要立志,更需要我们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奉献就是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报效祖国。

奥斯特洛夫斯基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家喻户晓,当年所有的年轻人都抄在本子上。雷锋有一段话,"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当时年轻人都将此奉为经典。马克思17岁时就有很高的精神境界,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先哲、英烈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应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为自己的家人、同学、老师,为我们的国家、民族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呢?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应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材料】

人才应具有的素质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请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李开复和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参与关于人才问题的对话,两人分别对什么是人才谈了自己的认识。

李开复:人品、智慧、团队精神

陈章良:创新、执着、自信

【提问】你对李开复和陈章良关于人才应具有的素质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解说】有人形象的将人才分为四种类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你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种?〈学生阅读教材90页“咨询窗口”后进行回答〉

【解说】二十一世纪,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去,不断成才。

【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检验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尝创新精神的人?

〈学生讨论回答〉

课后小结

出示材料,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想?追求》

我徘徊在人生的路口

听秋风和小鸟鸣奏

我在寻,我在觅

青春的理想、人生的追求

我曾想到月亮上眺望地球

我曾想去大陆架开采石油

我曾想使漠漠荒原变为绿洲

我曾想在海角天涯发展旅游

多少寒署,星移斗转

一个个理想都变为梦境

我知道

消沉,只会枉过一生

叹息,只能空白少年头

我不愿作时间的过客

来去匆匆,足迹未留

命运给我们安排了坎坷

现实给我们留下了怨恨

我们只能选准人生座标

去奋斗,去追求

我走呵,走

翻过了山头还有山头

我走呵,走

跨过小溪还有江流

不停歇,莫回头

我要放舟历史的长河

去发现永无穷尽的真理

给未来的世界

留下一点小小的纪念

课外练习

某企业在某报刊登了如下招聘启事:

诚聘:(一)运营副总(1名),本科以上学历,6年以上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责任心强,富有团队精神,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二)区域销售代表(6名),专科学历,2-5年产品销售工作经验,吃苦耐劳,做事踏实,责任心强,能熟练使用OFFICE等计算机软件。

(1)这则招聘启事反映了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2)该企业的招聘条件对青少年的成才有何启示?

板书设计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案5

《生活在民主国家》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 提高在生活中感受民主政治氛围的能力,逐步形成民主习惯。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和制度。

二、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3.4“增强公民意识”。

本框由“民主的足音”和“新型的民主”两目组成,通过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曲折历程,说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以此为基础,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形式及制度保障。本框是从国家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民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受年龄所限,参与民主实践的机会较少;受知识所限,对民主政治生活了解较少。虽然学生民主意识有所觉醒但缺乏完整的认知。故此,九年级学生需进一步了解我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形式及相关制度,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任务1:什么是民主

指导反馈:

[镜头回放]:九年级(1)班要推出五名品德之星,同学们热情地议论起来。

甲:班主任直接指定多省事啊!

乙:让咱们班五个小组长各推荐一名就行了。

丙:这得经过全班投票选举、民主产生。

[学生思考、交流]: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公平、最被大家认可?说说理由。

[小结]:丙同学提出的民主投票评选方式最公平,体现的是一种民主思想。

任务2: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

[阅读教材]p31、32、33页的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追求民主进行了哪些探索?

(2)这些探索的结果如何?

(3)中国人民探索民主的道路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小结]: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艰难探索,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任务3:如何认识新型的民主

反馈指导:

[阅读材料]3则

材料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与构成

据统计,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共2980名,他们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产生。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与十二届相比,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0%,提高了2.2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3名,占代表总数的20.57%,提高了0.15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11名,占代表总数的33.93%,降低了0.95个百分点。由此看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保障了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

材料2:人大代表依法提出议案

依法提出议案,是代表行使代表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议案325件、建议7100多件。代表建议关注较多的话题主要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加强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医疗、教育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材料3: 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要对国家重大问题依法决策,而在决策之前需要听取各界意见。政治协商会议进行充分协商,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十二届政协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扣国家发展提出议案。经审查,立案23975件。截至2018年2月20日,99%的提案已经办复,大多数提案的建议得到采纳或正在落实。

[小组讨论]

(1)材料1、材料2说明了什么?

(2)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班选出一名小记者采访各组,就小组讨论的问题交流,小记者简单总结。

[小结]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可以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进行充分协商,使决策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3)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

五、板书设计

生活在民主国家

1.民主的足音

(1)什么是民主

(2)追求民主的历史进程

(3)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新型的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