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关于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 新华 教案模板

关于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于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对探究不同声音产生兴趣。

2、知道物体的材质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物体的不同特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用空蛋壳、钢球、毛绒球、泡沫球、装材料的小盒、托盘每人一份,沙蛋人手一个,幼儿

用于猜想、验证的名字贴一份;教师用摇摇彩蛋一个,黑板猜想记录一份,黑板一块。

经验准备: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玩过关于声音的游戏;对泡沫球、绒线球和钢球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教师出示彩蛋,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玩的玩具,看看它像什么?(教师出示摇摇彩蛋)——它叫摇摇彩蛋。(教师摇动彩蛋)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声音?你觉得里面有什么可以让摇摇彩蛋发出声音?(请幼儿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摇摇彩蛋来做一个关于声音的好玩的实验。

2、活动实施:了解材料,进行猜想与验证活动。

(1)介绍材料。

请小朋友观察托盘中有什么?

(2)了解材料。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球的软硬、轻重的区别。

师:请小朋友观察三个球有什么不一样?按一按,掂一掂,有什么不一样?

三个小球虽然大小一样,但是它们用的材质不同,特性也不同:软硬不一样,轻重不一样,颜色不一样;钢球最重最硬,毛绒球最轻最软。

(3)猜想。

①提出问题,鼓励猜想。

师:老师再给小朋友三个空的彩蛋壳,把其中一个小球放进一个小彩蛋中扣好,就这样做出三个摇摇彩蛋。你们猜,哪个会发出最大的声音?

请幼儿将带有自己名字的“猜想贴”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

这个带名字的“猜想贴”告诉我每个幼儿的猜想状况,在后面的环节中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叫幼儿回答问题,并且跟踪他们的思维变化。

②交流猜想结果,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理由。

(4)验证操作。

①将三个小球分别装进三个小听筒中,试一试,摇一摇,听一听。

②记住发出最大声音的小球,将自己的“发现贴”贴在黑板记录大表上。

③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

(5)交流:

师:三个摇摇彩蛋发出的声音一样大吗?

哪个声音最大?为什么?

哪个声音最小?为什么?

哪个声音不大也不小?为什么?

为什么三个小球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刚才老师的摇摇彩蛋里放的是什么?为什么?(小彩蛋的声音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这个环节的问题较多。幼儿起初有了新发现之后还非常兴奋,但是被老师连续地问了好几个“为什么”之后孩子的兴趣就减弱了。这说明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讲,科学活动还是以多操作、好玩为主,如果过多地关注追问、质疑,那么有可能扼杀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6)玩“声音找朋友”游戏:教师说“请拿出声音最大(最小)的彩蛋”,幼儿迅速辨别并拿出摇一摇,然后一起打开验证。

3、活动。

师:钢球放在摇摇彩蛋里发出的声音最大,因为钢球最硬最重;毛绒球发出的声音最小,因为最软最轻;泡沫球发出的声音不大也不小,因为泡沫球不硬也不软,不轻也不重。三个小球因为是用不同材质的东西做的,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4、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找出一个自认为声音最适合做乐器的彩蛋,演奏“摇摇摇”;我们还要做出一些声音不同的响筒送到表演区,大家一起收集一些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放在彩蛋里面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关于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3

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二.尝试活动(一):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二):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关于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丈量也是测量的一种,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铅笔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即仅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时代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该通过自身努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根据《规程》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对测量的认识特点,尚不能准确而又清楚的将第一次测量的终点,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教材重点难点

幼儿主动参与自然测量的过程是重点,讨论发现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是难点,因为只有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获益,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听、去思考,参与讨论,动手操作,最终获取知识经验,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由于测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大班的幼儿对测量的方法技巧,还较难掌握,幼儿独立、正确地完成测量任务还有困难,因此幼儿讨论发现正确的测量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做了以下活动的准备工作:

1、在活动区里准备:木棍、毛线、矿泉水瓶、笔等。为幼儿创设探索操作的条件,为突破活动的重点难点服务。

2、教师操作的教具一套:为帮助幼儿突破难点准备的。

三、说教法

作为教师,我们教幼儿,既然我们教幼儿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幼儿怎样思维,怎样学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注重手、眼并用,动静结合,调动幼儿视、听、触觉运动等多种感觉分析器,学习丈量,从而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所以在本次活动中主要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等。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1、猜测讨论法

因为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的调节。在大班,讨论是激发幼儿思考和动手操作愿望的重要方法。在活动操作前,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猜测答案和结论,为下一步幼儿操作检验做了很好的铺垫。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有目的进行探索,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探索操作法

因为幼儿爱动、爱问、好学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仅是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更应该成为幼儿探索知识、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因为探索未知,仅用理解与记忆是不行的,必须进行主动地分析,综合比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测量的方法和结果,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我采用了这种方法,为突破重点难点服务。

3、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知识的方法。因为大班的孩子好动、好奇心强、好问的特点,而且又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发现法,让他们在操作中,去寻找发现,满足好奇心,从中寻找发现丈量的正确方法,为突破难点做为铺垫。

4、游戏法

采用游戏法是根据幼儿喜欢游戏,且活泼好动的天性,让他们通过自选适用一种自己喜欢的工具去测量多种物体以比赛的游戏进行,一个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再次突破重难点服务。

四、说学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官参加活动,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在操作中获得探索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

五、说活动程序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教学活动设四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个环节是引发兴趣;第二个环节是探索发现;第三个环节是游戏“量一量”;第四个环节是延伸活动。其中第二、三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五个环节呢?

第一个环节:引发兴趣

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便于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在开始部分,我根据幼儿好动、好奇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可以用来测量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准备。

第二个环节:探索发现

首先,我让幼儿操作前的猜测讨论,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测量什么东西,怎样测?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测量工具进行探索性地测量,并根据自己测量的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作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共同寻找测量的正确方法,然后教师采用幼儿正确的作法,共同研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示范,通过示范让幼儿对自然测量的方法有了正确的了解,这样得到的方法,幼儿的印象较为深刻,突出本次活动的重点,初步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三环节:游戏“量一量”

幼儿经过了第一、二环节的学习,此时幼儿已开始感到疲倦了,学习兴趣也从高涨的状态,逐渐转向低谷状态。因此,这环节我设计了游戏“量一量”,让幼儿在初步了解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既起到巩固的作用,又起到了引新的作用(让幼儿探索用同样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这个环节中,在安排游戏之前,让幼儿先讨论设想操作结果—>接着进行操作游戏—>最后进行讨论。让幼儿更明确操作的目的性,最后的讨论一方面是讲述自己实验过程和发现;另一方面是检验自己获得的结果与活动前的设想是否一样,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也是进一步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里面为幼儿提供多种测量工具,让幼儿寻找选择不同的工具,去测量其他物体,探索发现,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这四个程序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整个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安排、讨论设想到操作到再讨论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动手探索发现为主,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关于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5

本次活动源于孩子们的一次对话。记得在发放幼儿接送卡时,许多孩子围在一起交流,对接送卡上的照片、名字、班级等信息津津乐道,这时候骐骐说:“我家里有一种卡片和接送卡差不多,明天我就带给你们看!”第二天,骐骐真的从家里带来了一本名片夹,里面全是他妈妈收集的各种名片。班上的小朋友都非常好奇。接下来的几天,又有不少小朋友将家里的名片也带到了班上。大家饶有兴致地看着,比较着……看着孩子们对小小的名片这么感兴趣,我就尝试设计了这节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是我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因为活动过程中任何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围绕着目标而进行的。因此,根据大班幼儿身心特点和本班幼儿发展水平,我将本节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了解名片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初步学习交换名片的相关礼仪。

3.尝试为自己制作个性化名片。

4.乐意与同伴交换名片,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如何使目标达成最优化?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怎样的方式去实现目标?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几次的试教以及今天活动的呈现,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发放名片,重细节处理

活动一开始,我从介绍自己入手,抛出:“你们了解桑老师吗?”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正无从回答的时候,我巧妙地从名片盒里取出我自己的名片分发给每一位幼儿,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是非常尊重他们的。在孩子接名片、保管名片环节不经意间渗透名片礼仪教育,让孩子模拟成人双手接过名片并致谢、小心保管名片。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纷纷在名片上寻找关于老师的各种信息,而且能充分迁移现有的生活经验,回答出关于网址、QQ号码等信息,并能大声地表达。看得出,幼儿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2.层层揭秘,重巩固铺垫

通过名片了解老师之后,我用讲故事的形式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小朋友在故事中感受到名片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也产生了了解猴子医生名片的兴趣。在引导幼儿看猴子医生名片的时候,我巧妙利用大班幼儿喜欢猜想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层层揭秘”中进一步巩固了对名片的了解。

3.PPT呈现,重拓展延伸

接下来的环节,通过追问:“你见过谁的名片?他为什么要用名片?”幼儿能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作答。考虑到幼儿平日所见的大多是比较普通的名片,因此我的PPT里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名片让幼儿在欣赏中知道了名片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进一步开阔了幼儿视野,拓展了知识面。

4.尝试制作,重理解提升

呈现的各类名片激发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名片的强烈愿望,我顺势提出三个问题“你想做什么形状的名片?想在名片上写上什么内容?怎么知道是你呢?”让幼儿对自己设计制作名片进行大胆的设想。我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是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纸,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设计、美化,孩子们能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自画像、家庭电话号码信息填写于名片上,并能进行简单的装饰。

5.互换名片,重情感体验

在幼儿制作完名片后,我让幼儿和好朋友交换名片,并练习说简单的对话,在说一说,换一换的过程中体验着与朋友交往的快乐。音乐《认识你呀真高兴》的旋律将活动推向高潮,同时也使得这种美好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想对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仍将继续。我坚信,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多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一定会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关于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电脑能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电脑的用途。

活动难点:能够合理想象、设计电脑。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电脑一台。

2、知识经验准备: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电脑,感知电脑的各种功能。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电脑,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操作电脑,并让幼儿感知电脑能看光碟、听音乐、画画等功能。

二、讨论:电脑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爸爸、妈妈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

分小组讨论:我设计的新型电脑。讨论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名幼儿说一说本组的想法。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设计的电脑画出来。

情境延伸:将电脑放置在活动室一角,教幼儿正确操作,让幼儿操作电脑,玩简单的益智游戏。

家庭延伸:家长可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去逛电脑城,增加对电脑的感性认知。

【活动分析】

电脑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之一,选择电脑作为主题谈话对象,能够让幼儿有话可说。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别人讲述和自己参与探讨,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全语言讲述的环境中,锻炼了幼儿的表达性口语能力,符合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目标。

【活动注意】

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使用电脑的正确操作方法。

2、鼓励幼儿合理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电脑。

5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