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三年级教案反思

时间: 新华 教案模板

三年级教案反思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情境教学法、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营造情境,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表演导入——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表演唱《表情歌》,体验情绪的变化:快乐——着急――兴奋――难过——幸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这里我设计了“点数”的情境:“谁的爸爸妈妈给你过了生日?有的请举手。”同学们纷纷举手。我接着煽情:“我要点数了。1,2,3……10。哇这么多,第一组10个,第二组11,12……21个,……那么第四组呢?”同学们兴奋极了,手举的高高的,生怕少数了自己,仿佛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接着我又问,那么又有谁知道爸妈的生日呢?只有三、五个同学举手。其他同学低下了头。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抒发,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首先,我推荐孩子们阅读《游子吟》及《弟子规》中《孝感动帝》、《黄香温席》等故事,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又布置了小作文《妈妈的爱》。

四、说板书

这一板书,既能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三年级教案反思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我在《小摄影师》阅读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在教学时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突出教学的重点。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情感强烈。我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再读全文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把他们引进课文的情境之中。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续写“小男孩再来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

三年级教案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那一位上面。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20÷4280÷7300÷5540÷924÷284÷4

93÷369÷3

提问:口算24÷2时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表内除法,现在我们学习稍复杂一点的笔算除法,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主题图。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画面的内容。

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3、出示例1

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4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提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道题该会怎样列式:(学生列式:42÷2)

(2)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谁会口算42÷2?怎样想?得多少?

(3)出示小棒,摆好42根小棒,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各平均分成两份?要分得又对又快。

(4)笔算:42÷2。

教师: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如果这道题用笔算怎样算?笔算除法的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竖式计算除法。

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先写除法的竖式,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去的数,把4写在42的十位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分去的数,写在上面落下来的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提问:做笔算时,先从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4、出示例题2

四年(1)班和四年(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5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弄清算理。

教师:52平均分2份,让我们一起拿出52根小棒来试着分一分。

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还剩1捆,余下的1捆怎样分?

②把余下的1捆拆开,与2根小棒合并起来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③先分得的2捆,就是2个十,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

教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在动手操作时,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5,商是2,写在被除数十位上面,还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数比较,余数比除数小,余下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2落下来,1个十连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数是0。

(3)比较例题1和例题2的异同。

相同: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4)小结: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除法竖式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来的数合并后,继续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用竞赛的形式开始练习,看一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题。

课后习题

完成练习四相关练习题。

三年级教案反思篇4

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教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傲慢无理,一个谦虚礼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情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非常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开始了。

三、品读课文

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不要骄傲,要学习陶罐一样谦虚……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奚落这个词的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瞧不起,嘲笑……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铁罐那么骄傲……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奚落陶罐还有哪句呢?这时候又是什么态度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蔑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铁罐从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恼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谁来模仿狂妄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态度又如何呢?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

7、找到了吗?谁愿意来告诉大家。生答。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什么态度呢?

8、我确实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确实更能显出自己的态度。

9、你认为陶罐懦弱吗?哪个词能证明它不懦弱。(争辩)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么样?

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11、他们最终如何呢?

四、总结

1、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课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

三年级教案反思篇5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五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面积计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

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堂活动

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

请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和笔算。最后将测量并计算的结果与估算进行比较,看看误差多少。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8、9题。

三年级教案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教学准备:

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眼急脑快(口算)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设计意图: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心明手巧(笔算)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

笔算下列各题:25+38=45+29=

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后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设计意图:卡通人物是孩子们永远的话题,在课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卡通世界:羊村迎接亚运会圣火这一情境进行复习,找到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们在好奇、紧张、愉快中走进数学,通过复习20以内、100以内等的加法,让学生燃起学习新课的火苗。】

3、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设计意图:参观游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状态。】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1、分析统计表,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从中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喻教于学,进行思想教育。】

(2)让学生仔细观察中国特有的种数的统计图表,说出表中的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

2、尝试解答

(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3)师生齐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进位加的算理以及计算过程,同时也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那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神机妙算(直接写出结果)

65396743

+78+86+95+88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构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

2、拔萝卜(用竖式计算)

58+9468+5286+77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

【设计意图:竖式计算是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学生扎实掌握。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竖式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3、配钥匙(连一连)

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这题不但训练了学生的笔算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掌握更多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暖羊羊为了感谢大家那么快就帮他配好了钥匙,就请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农场。你们看,饲养园里养了什么?

师:你会解答吗?请把你的算式写在书上。

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

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进行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想一想(扩展延伸)

的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

【设计意图:这题不但能检查学生掌握本节学习内容的作用,还为下一节估算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总结中提升,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98+25=123(种)

98

+25

123

答: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123种。

三年级教案反思篇7

《旋转与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5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