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

时间: 新华 教案模板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

[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

[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生答]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wave).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wave).

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

(2)超声波清洗污垢.

(3)声纳利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

(4)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

(5)医院利用B超(B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

(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师]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生]老师,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

[师]的确是这样,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网站等多种途径,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并利用活动课进行交流.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

[生]示波器为什么可以显示声波的波形呢?

[师]示波器的构造复杂,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电场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学们的知识还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们会正确使用就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生]老师,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做做看.

实验结论: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议议]

[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生]大胆地猜想.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生甲]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生乙]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动的幅度大,琴声强,响度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和论证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表扬.下面让我们利用准备的仪器进行探究活动,证实同学们上面的猜想.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实验,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生]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生甲]“1”的响度大.

[生乙]“5”的响度小.

[生丙]“1”的音调低.

[生丁]“5”的音调高.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

黄牛的叫声响度大.

[师]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quality).

[想想做做]

[师]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器?

[生甲]第一位同学用的是口琴.

[生乙]第二位同学用的是笛子.

[师]两位同学猜得都对.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猜得如此准呢?

[生]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

[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

[演示]观察波形.

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都发C调的“1”),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果:

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想想做做]

[师]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实际操作]

实验结果:听别人直接讲话和听别人的录音没有多大差别.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布置作业

1.活动课上,每个同学尽可能带一种家里有的乐器,观察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并用它演奏一首音乐课上学过的简单的曲子.

3.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写在作业本上.

4.自制乐器,在活动课上交流.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质点、概念的建立。

2。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2。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物体和质点

教师演示1: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羽毛举高后释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羽毛的运动情景。

提出问题:羽毛在下落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 教师演示2: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

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合作讨论:既有向前的飞行,又有自身的转动。

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

结论归纳:详细描述的困难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

讨论交流:是不是我们研究的所有问题,大小和形状都起关

键作用而不可忽略呢?

创设情景(PPT展示)

情景一:地球绕太阳公转(flash动画模拟)

情景二:远洋航行的轮船,指挥部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

情景三: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

情景四:火车在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比以上所看到的物体的各种运动,并作对比,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质点的条件。

教师设疑:哪些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总结:

视野拓展:课件展示阅读材料: 《质点与理想化模型》 内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方法指导: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训练

有人说:“当一列客车从芜湖开往北京

时,如图所示,就可以把这列车看成质

点。”这种说法正确吗?当研究这列火车经

过芜湖长江大桥时,火车能看做质点吗?

二、参考系

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如图甲,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图乙是其运动的轨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的运动轨迹是C,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的果子的运动轨迹却是B。(不计阻力)

同样的苹果落地,为什么会观察到不同的轨迹呢?

学生分组积极思考讨论:是因为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即观察角度不同。

师生活动:找一位同学站到讲台前面,站好不动。教师从讲台一侧走向另一侧,同时问该同学:“我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该同学回答:“老师是运动的。”第二次与该同学并排同速走动,再次询问:“我是运动的吗?”该生回答:“我没有看到老师运动。”但是坐在教室里的其他同学说老师运动了,为什么? 教师设疑:为什么对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状态,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不一样呢?

学生合作讨论:是因为观察的角度即所选参考系不同。 总结: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又具有相对性。因此,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课堂交流: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什么为参考系较恰当? 课件展示问题:

1。“嫦娥一号”从地球表面向月球发射的过程中,若要研究“嫦娥一号”的运动情况,各应选择什么为参考系?

参考答案:都可以。但描述不同。一般的说,发射时一地球为参考系,被月球捕获后,一月球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学习了参考系后,我们就能定性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军事中对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有更详细的要求。

问题: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

100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说法较多,如B点在A点南面50m处、C在A的东南方向等。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简单表明意思的,但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对于上述问题有下面的解决方式: 可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则各点坐标分别为:A(0,0)、B(0,—50m)、C(100m,—50m)、D(100m,100m)。

总结归纳: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刻度应均匀分布。

课件篇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为教学系统是复杂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只是预案,只能作为宏观纲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还要靠教师的艺术发挥。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教好概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概念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1.

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接受新概念的干扰。如说:这杯水热,物理上应是:这杯水温度高。把“热”与温度混了。再如说:冬天放在操场上的铁比木头凉。实际是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一样高。2.认识不足或己有概念不清给教学带来的干扰。如说:静止的物体无惯性;再如说:沉在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3.用数学式代替物理意义。如认为:由R=U/I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再如,由E=kq/R2说r趋于零时E趋于无穷。4.概念间的混淆。说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5.不会正确运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如船从淡水湖开到海里,所受浮力怎样变化?会认为变大。

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对概念的辨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x108m/s.

(二)过程与方法I.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一一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学习类比和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材分析

第二章光现象和第一章声现象联系十分紧密,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而第一小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什么叫做光源?②光是如何传播的?③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三个问题跟第一章声现象中研究的三个问题很类似:①什么叫做声源?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新课教学

1.3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锯条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

伸出1/5最快最高

伸出1/3较快较高

伸出1/2慢最低

我的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实际中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2、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1)

(1)“赛马”欣赏2分钟视频展示:让学生认真欣赏,谈谈感受。

(2)教师指出:像刚才的音乐一样,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3)教师提问:那么我们通过哪些方面来描述乐音呢?

2、引入(2)

介绍:俄罗斯最著名的男高音Vitas的魔鬼高音,征服了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他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声音的奥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引入新课:声音的特性(板书)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声音的音调

(1)教师演示:

①用电子琴弹奏高低不同的音符,让学生感受有什么不同;

②用音频播放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让学生感受不同。(展示课件:声音的音调)

(2)得出:声音的高低不同,高音尖细、高亢;低音沉闷。

物理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3)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①分组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②分组实验:用硬纸片快慢不同的拨动梳子,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③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频率的概念

①我们把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Hz(板书)。

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板书)。flash课件展示:音调与振动的快慢、

(5)学生看书,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力和发声范围图。

(6)教师提问:人的听觉范围是多少?那么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我们能听见吗?学生回答,找出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

次声波:发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超声波:发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板书)

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超声波和次声波。

2、声音的响度

(1)教师演示:用不同的力击鼓,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改变录音机的音量控制开关,让学生声音大小或强弱的不同。

物理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声音的响度。

(2)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①教师演示: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②学生思考、讨论: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③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③教师提问:响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吗?(学生思考、猜测。)

④师生小游戏:教师小声说一段话,后排学生不知所云,而前排学生能准确说出。

⑤学生得出: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⑥师生归纳总结: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板书)

3、探究什么是音色

(1)“猜乐器”:播放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歌曲,让学生指出不同的乐器。

(2)学生小游戏:让后排的几个学生说同样的话,前排学生不回头指出说话学生的姓名。

(3)教师提问:你凭什么区分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同学?得出: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特色叫音色。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

知识: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能力和技能:

了解示波器在展现乐音特征中的特殊优势。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篇6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都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1.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

2.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速度的测量。

【学情分析】

1.学生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

2.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

3.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和声速。

2.借助探究活动增强体验,培养能力、学会思维与合作。

3.通过过程感受激发想象能力和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创设情境,引发心理需求

1.播放音乐(千差万别的声音)

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

(生):听音乐、描述感受

二、活动

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创设问题,引发表现欲和求知欲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以打鼓为例)

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

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

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

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生):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多媒体课件放映并解说: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强弱

三、活动

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师):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追求过程和方法体验

问题设置、过程引导:

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4.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关系?

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

(生):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师):多媒体课件放映:齿轮敲打塑料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高低、弦乐器的音调

(生):阅读课本(信息快递),认知概念。

四、活动

辨别声音

(师)(生):(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

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生):阅读课本:

(1)体验声音的另一特征──音色

(2)感受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3)生活、物理、社会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篇7

【教学目标】

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能知道影响常见乐器发音特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

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

【课时】

1课时。

【教具】

收录机、磁带(几种乐器的独奏曲)、吉他、橡皮筋。

【教法】

以观察、实验为主,辅以讲解、讨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锣发声时,有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

3、为什么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也无法听见对方的声音,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用吉他奏出几个音,让学生分析有何不同。原来是这几个音的音调不同。

三、新课讲授

乐音和噪声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声音,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演示,先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后用铁片刮,让学生感觉。

讲述:同样是乐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听得见,有的听不见。为什么呢?乐音有一些特性。

乐音的特性

1、响度(loudness)

(1)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大小(强弱),在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响度与什么有关系

演示:先轻敲音叉,再稍重敲音叉,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强弱,叉股把塑料球弹起的幅度怎样?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先轻轻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再稍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得出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演示:打开录音机保持其音量不变,教师拿着录音机走近学生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大,远离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小。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离声源越远,声音声音越小,响度也越小。

(3)响度的量度

在声学上,人们学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阅读课本上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耳的感觉情况

2、音调

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通常我们把音调高的声音叫高音,音调低的声音叫低音。

再欣赏音乐,由学生区别高音、低音,反复二三次。

弹吉他两个音,让学生区分高、低音。

音调由什么决定的?

演示:转动齿轮(如课本图3—20所示),注意听两次发声有何不同?同时注意观察齿轮的齿数。

问:音调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何关系?学生回答。后再次验证

小结:振动快的音调高,振动慢的音调低。

振动的快慢取决于每秒振动的次数,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振动得越快。物理学中把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其符号是Hz。如果声源每秒振动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

频率高,振动快,频率低,振动慢。现在我们可以总结音调高低的原因了,请大家填好课本方框中的填空。

声源振动的频率高,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低,声音的音调低。

简单说就是“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人发音的音调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孩的音调比成人高;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同样是成年的男人(或女人),音调也有不同,故在音乐界有男(女)高音、男(女)中音之分。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Hz到1100Hz左右。

音乐上的调,就是根据物理上的音调得出的。如中音“C调”中的“1”的频率是262Hz,“1”的频率是524Hz;;“D调”中的“1”的频率是294Hz,“1”的频率是589Hz。

除弦乐器外,其他乐器通过别的办法也奏出不同的音调,如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我国古代编钟,奏出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奏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看“信息窗”图3—21编钟

编钟属打击乐器,你也可以发明一个“编钟”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回家自己计划试试,如成功还可做为你的保留节目在文娱活动中演出。

3、音色

放录音:放两、三曲独奏曲

请学生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每个人的声音都具有与别人不同的音色,所以我们能从电话、广播的声音中分辨出是不是熟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健康状况等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锻炼可以改善和保持音色。

“迷你实验室”

问:为什么弦乐器上要安装几根粗细不同的弦。学生回答(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的情况下,可改变粗细来改变音调,使音域更为丰富。

问:二胡、吉他等是怎样调节弦的长短和松紧的?学生回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四、小结(学生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P4;3、作业。

【板书设计】

§3—2乐音与噪声

一、乐音和噪声

二、乐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

3、音色:__。

5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