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美术教案 >

美术教案简短

时间: 新华 美术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美术教案简短?这里给大家分享美术教案简短供大家参考。

美术教案简短

美术教案简短篇1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教师常常感到小班的美术活动难以开展。为此,我们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展开了研究。以下是我们设计的一组美术活动方案。在设计中我们尽量选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让幼儿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并让幼儿直接与将要表现的事物及相关作品互动,以获得对所要欣赏和表现的事物的积极情感体验。整个活动设计以幼儿的视觉感受为主,让幼儿自然地进入美术活动情境,最后通过提供半成品(或是具有审美性的背景设计)来激发幼儿的创作动机,如“一瓶花”中的花瓶、“小鱼吐泡泡”中的小河、“毛毛虫”中的不同颜色的即时贴底板等。当幼儿完成作品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富有美感的画面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从而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喜欢参与美术活动。

活动一:小鱼吐泡泡(蜡光纸贴画)

目标:

1、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3、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准备:

1、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PT。

2、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3、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5、幼儿有玩吹泡泡的经验。

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

1、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

2、他画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3、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泡泡不同的组合方式,特别是重叠、聚合、分散的组合方式,以帮助幼儿丰富泡泡组合的图像经验,便于幼儿在后面创作时主动运用。用“紧紧”这个词来引导幼儿具体感受泡泡的组合方式很关键,因为如果问题太宽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儿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问题具体、语词准确特别重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1、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

2、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演示贴“泡泡”。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底板上贴上一个圆片“泡泡”,在贴之前教师问:“你们想把它贴在中间还是旁边,上面还是下面呢?”同时教师用动作演示每一个地方,最后将“泡泡”贴在幼儿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糨糊,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当贴第二个“泡泡”时,教师问:“是紧紧靠着第一个泡泡呢,还是离它远一点,或者离它很远呢?”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运用前面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图像组合意识。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明确怎样贴在一起或分开贴,将幼儿无意识的黏贴引导为有意识的黏贴。通过与幼儿讨论如何选择“泡泡”的大小和颜色,强化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为后面幼儿的个性化黏贴作铺垫。)

4、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1)今天我们要学习用糨糊来黏贴“泡泡”。(教师逐一介绍工具材料——糨糊、抹布。)你们会用糨糊黏贴吗?

(2)谁会用糨糊贴“泡泡”?(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如何正确抹糨糊及黏贴。)

(分析:此环节的目的有二:一是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幼儿认为不用教师教自己也能学会这个本领<其实教师在上一个环节中已经有目的地讲解并演示过>,增强幼儿自主观察、学习的意识;二是教师可以由此了解幼儿在前一个环节中学习的情况,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强化和补充,使指导具有针对性。同时演示的幼儿又给能力较弱的幼儿做了一次示范,既满足了该幼儿的表现需要,也满足了其余幼儿再次观察学习的需要。)

四、幼儿创作

教师提醒幼儿选择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进行黏贴,并将多余的圆片放回原处。

五、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1、师幼一起将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师引导幼儿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

2、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对别人的作品发表看法。如:“你喜欢哪里的泡泡呢?”

活动二:毛毛虫(纽扣贴画)

目标:

1、尝试在即时贴底板上用纽扣组合黏贴成不同姿态的毛毛虫。

2、通过观察玩具毛毛虫的变化和教师所绘的毛毛虫造型,尝试用纽扣按一颗紧挨着一颗的方法连接拼贴毛毛虫。

3、知道将不用的纽扣按颜色放回相应的盒中。

准备:

1、各色鲜艳的可反复使用的即时贴底板(可用废旧纸盒的内底板贴上即时贴做成)人手一块。

2、足够数量的各色大纽扣。

3、绒布玩具毛毛虫。

过程:

一、调动对毛毛虫的已有经验

1、出示绒布玩具毛毛虫。谁来了?这只毛毛虫是怎么样的?你们用手来比比看。(引导幼儿注意到这是一条长长的毛毛虫。)

(分析:让小班幼儿用动作比划“长”,利于加深幼儿对毛毛虫“身体长”的印象,为后面创作时表现长长的毛毛虫作准备。)

2、这条毛毛虫可调皮了,它不停地把身体变来变去。(教师将毛毛虫扭成交叉状。)你们看,它的身体变成什么样了?你们来学学看。(教师用线条画出毛毛虫的交叉造型。)

3、它又变成什么样了?(教师将毛毛虫的身体变成拱形。)这次,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教师用线条画出拱形毛毛虫。)

4、毛毛虫的头也会变。(教师将毛毛虫的头扭向后方。)你能发现毛毛虫现在想做什么吗?(引导幼儿发现:头向后的毛毛虫就好像在向后看。)

5、如果我想让毛毛虫向地下钻,头应该怎么变呢?

(分析:改变头的方向就可以改变毛毛虫的造型,幼儿如果能体会到这一关键点,便可以在后面黏贴时表现不同姿态的毛毛虫。同时,教师的提问可以提示幼儿根据头的方向想象毛毛虫所处的环境,如毛毛虫在向上吃树叶、在向下钻地洞、在草地上玩等,这样幼儿在后面黏贴时就能自发地添画毛毛虫的背景,使画面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二、明确黏贴的任务和要求

1、今天老师请你们黏贴出一条长长的毛毛虫,而且是在做不同事情的调皮的毛毛虫。用什么来做呢?

2、教师逐一介绍纽扣和即时贴底板。

3、谁会将纽扣黏贴在底板上?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在即时贴上黏贴纽扣的方法。

4、教师讲解并演示黏贴的方法:先将纽扣直接放在你想黏贴的底板位置上,再用力向下按一按就好了。黏贴时,要一颗纽扣紧挨着一颗纽扣,这样才能黏贴成长长的毛毛虫。

5、请全体幼儿用动作模仿并说出黏贴的方法。尤其强调要一颗紧挨着一颗,不用的纽扣按照颜色放回对应的盒子里。

(分析: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明确黏贴的方法,降低操作难度,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快乐地投入黏贴活动。)

三、在教师指导下黏贴毛毛虫

1、教师提醒幼儿将纽扣一颗紧挨着一颗黏贴,鼓励幼儿摆出不同姿态的毛毛虫。可用情境性语言引导:“你的毛毛虫正在干什么呀?毛毛虫的头在转向哪里呀?是在向前爬行呢还是在向后喊朋友呢?”

(分析:情境性语言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幼儿展开想象,关注毛毛虫的姿态和造型,而且能自然地引发幼儿画出小草、地洞、树等简单的背景,丰富画面。)

2、提醒幼儿将不用的纽扣放回盒中。

四、相互欣赏作品,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1、谁能告诉我,你的毛毛虫在干什么?

2、引导其他幼儿验证,通过头部方向的变化和身体的`扭曲,变化出毛毛虫的不同姿态。

3、针对幼儿将不同颜色的纽扣混杂在一个盒里的情况,强调按颜色分类摆放的方法和要求、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活动三:一瓶花(蔬菜印画)

目标:

1、通过用蔬菜印制感受印迹和色彩融合的美。

2、通过猜测、探索等掌握蔬菜印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3、通过观察同伴、相互讨论、描述自己的印制方式,学习印制活动的基本常规。

准备:

1、各种已切好的适合印制的蔬菜、如芹菜头、青椒、苦瓜、藕等蔬菜的横切面。

2、一只花瓶和一束花(可以是真花、绢花或塑料花,花的颜色和形状要多样)。

3、梵高的《向日葵》图片或PPT。

4、装有颜料的盘子,抹布。幼儿人手一份A4纸大小的底板纸,每张纸上已贴好用报纸剪成的花瓶。

过程:

一、调动和丰富关于花的经验

1、(出示瓶花)今天老师带来一瓶美丽的花。你觉得哪种颜色的花最好看?(帮助幼儿梳理并意识到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每一种都很好看。)

2、这瓶花中的花朵都是一样的吗?(引导幼儿发现并用动作模仿花朵的不同形态,指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述:花朵有圆圆的、长长的、尖尖的、大大的、小小的。)

(分析:语言的描述和动作的表达可让幼儿获得一些对于花朵的造型概念,为后面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横切面的蔬菜印制作准备。)

二、欣赏梵高作品《向日葵》,体验一瓶花如何表现在画纸上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瓶花的画。你们看,它漂亮吗?哪里好看?

2、这瓶花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看上去什么颜色最多?(引导幼儿发现这瓶花的色调。)

(分析: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花朵的不同色彩及其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这样一方面帮助小班幼儿积累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另一方面促使幼儿在印画时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认识印画材料,讨论蔬菜印画的方法

1、今天我们要用蔬菜来印出一瓶花。(教师逐一让幼儿观察各种蔬菜的横切面。)它好像什么?我们要用它们蘸上颜料来印出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花朵。怎么印呢?

2、教师讲解并演示印画的方法:先选择一个喜欢的蔬菜横切面,抓住上面,在自己喜欢的颜料盒中用力蘸一下,想好你要在花瓶的什么位置印,然后向下用力按住再轻轻提起就完成了。

3、请个别幼儿尝试,其他幼儿观察后进行评价。

4、想换一种颜色怎么办呢?(教师强调一个横切面只能在一种颜色里蘸,用完后要放进同色盒中,让其他幼儿用。自己换色要换另一个蔬菜横切面。)

(分析:培养幼儿正确的用色习惯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有交代,还要演示给幼儿看,并在幼儿操作时注意个别指导。)

四、在教师指导下印画

1、鼓励幼儿尽量多选几种蔬菜的横切面和颜色印画,如:“你试一试,用另一种蔬菜可以印出什么样漂亮的花呢?换一种颜色印出来的花好看吗?”

2、提醒幼儿选择两种以上的蔬菜印画,并把用过的蔬菜放回原处。

五、集体欣赏

1、你喜欢哪一瓶花?为什么?猜猜它是用什么蔬菜印的?

2、针对幼儿在印制活动中的常规情况进行评价。

美术教案简短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坚持求生的顺序,将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让学生从内心受到感动。

3.理解文章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一层,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桥”;第二层,老汉用自己及亲人的生命搭设了乡亲得以逃生的桥──“生命桥”;第三层,老汉用他自身的光辉形象矗立起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党群桥”。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开门见山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桥》。

二、词语入手,感受洪水的狂野与人们的恐慌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将大屏幕上的词语,在文中画出来。(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挡)朗读词语,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2.让我们回到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切身感受一下。

大屏幕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泼。像倒。”四个字,几句话?及其简短的字句,给你怎样的感觉?读出这突从天降的大雨、急雨。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势不可挡”是什么意思?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

(指名多人朗读,随机点评。)

3.想不想看看这可怕的画面?(播放录像)如果你置身其中,心里什么感受?这是怎样的关头?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相机板书:生死存亡)

4.看看文中人们的表现,自己读读相关的句子。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的?让我们钻进语言文字中间,读出人们的慌乱来。(齐读出示的句子)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生!

引读。此时,东面西面没有路。南面是一米高的洪水,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意味着这座木桥是──(相机板书:唯一求生)引读。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人们这样的状态,这唯一求生的木桥能不能助人们逃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再读句子)

5.过渡: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都在惊恐、慌乱地逃生,唯独谁例外?老汉早已先群众一步站在了木桥前。

三、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自读课文第7~13自然段,从老汉的外貌、语言、动作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交流:

(1)镇定的老汉。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一个“盯”字,你读懂了老汉的心了吗?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在想什么?(相机板书:有序)

b.理解“他像一座山”。

“山”给人怎样的感觉?(伟岸、高大、稳重)老汉没有伟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给人山一般的感觉?(板书:镇定)读出一个镇定的老汉!

人们依赖老汉,他是人们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说──(再读)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人们对老汉求生的期盼?“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一个“望”字,你从人们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人们像往常一样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们拥戴的老汉。

c“.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连用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情况危急,必须有序:“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读出指挥者的镇定与果断。

(2)忘我的老汉。

a.透过老汉的镇定,你读懂老汉这个人了吗?“一百多号人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此情此景,你读出什么了?人们纷纷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汉坚守在桥边指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相机板书:忘我)这是一个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一心想着他人的老汉啊!(读句子)

b.过渡:我们继续用心灵感受这位老党员。读课文第14~23自然段,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3)无私的老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哪些字词刺痛了你的眼睛?为什么?(揪、吼道、豹子)

b.透过这些词语,你读懂老汉的心情了吗?读出老汉此时的焦急、恼火。

c.他为什么这样恼火?他急什么?火什么?(此时,洪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了,情势十万火急,谁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在老汉心中,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相机板书:先别人后亲人)谁能走进老汉心里,读出他焦急、恼火背后的一颗爱民之心?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a.这句你读懂什么了?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b.朗读导语: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加点力气去推──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加上老汉的表情、语言,再读。)

c.这一“推”、一“吼”,你读懂了这又是怎样的一个老汉?(相机板书:先亲人后自己)

3.回归整体,再读感悟。

(1)让我们把“父亲”“儿子”这两个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中去,再回顾一下木桥前那感人的一幕吧。

(2)小结(指板书):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村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他是个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

四、感受人们的哀思与崇敬,理解“生命桥”

1.过渡: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音乐起)

2.此时,全村一百多号人却在安全的彼岸。同学再读一读课题,全村人得以平安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相机板书:生命桥)

3.小结:老汉用生命维持着求生的秩序,用生命坚持着求生的顺序!请你再次投入地读一读课文第7~23自然段,读出老汉镇定的形象、忘我的形象、无私的形象(指板书)。

五、感悟老汉精神实质,理解“党群桥”

1.品读。

师配乐朗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2.文章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3.比较:哪一句好?为什么?

(1)放慢了语言的节奏,更增强了悲剧的氛围。

(2)两个人啊!老太太同时失去了最亲的两个人。牺牲自己容易,牺牲儿子可是心头剜肉啊!这样的老汉,这样的党员,留给人们的仅仅是悲痛吗?更多的是什么?

4.是啊,这不仅是一曲悲歌,更是一曲壮歌!读出悲壮来!

5.情感升腾,精神永存。

(1)小练笔。

a.祭奠的这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整个村庄都呜咽了。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脆下了一片。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

b.交流──(音乐起)

(2)揭示“桥”的第三层含义。

老支书就是矗立在我们心中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的优秀代表,这样的党员才真正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相机板书:党群桥)

6.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时刻,那一座座给人们带去生命和希望的桥;永远记住老支书(指板书)──这样的人,老支书这样的党员。(音乐起)

附:板书设计

美术教案简短篇3

一课时淅沥的小雨

教学目标: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表现雨中的人物动态。

教学准备:学生体验雨中气氛,观察下雨时的情景。有关雨的录象带。录音机、磁带《雨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听歌曲《雨中》。这首歌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们争上计程车的情景。)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三、雨中的自然现象

树干摇摆(风向)。乌云聚集。

电闪雷鸣。(闪电形状)雨滴下落。

四、雨中的人物形象

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状态)、避雨(在哪里)、撑起雨伞、披起雨披。

路旁摊贩:匆忙收摊(状态)。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其它的人(学生表述)。

五、表现雨中的情景

1、口头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讲述发生在雨中的故事。(通过学生描述雨中的场景和故事启发学生想象,使画面具有场景和情节。)

2、用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现内容要有重点,构图饱满。

六、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淅沥的小雨。

2、教师评析淅沥的小雨。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

七、课后延伸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淅沥的小雨

美术教案简短篇4

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荷花》的

一、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一、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美术教案简短篇5

活动名称:创意美术

活动内容:《长长的头发》

活动目标:1、支持鼓励幼儿愿意尝试运用新材料进行美术活动;

2、能大胆运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活动准备:创意绘本,画有柳树、树干的大图一张

活动过程:一、将各种树干图片张贴在活动室周围;

二、组织幼儿坐好后交谈;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树吗?来,让我们认识认识他们吧!(松树、杨树、梧桐树等等)

2、大树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每一棵都长得不一样。

找找它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树干有的高、有的底、有的粗、有的细;树叶也长得不一样)。

3、拿出柳树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1)、柳树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树枝长长的、细细的、软软的)

(2)、柳树的枝条像什么?(像妈妈的长头发、像马尾巴像绿色的彩带)。

三、请幼儿翻开创意绘本,讲述故事,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

四、出示画有柳树干的大图,教师示范,在树干上画出长长的软软的柳枝。

五、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作画。

美术教案简短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环境描写,人物言行体会老汉(村支书)无私无畏,舍已为人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课文在结构、语言上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哮、肆、豹、搀、祭、奠。

2、读通读顺课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拥戴。

3、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___的事;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4、句画文中村支书的言行,思考批注,他是一个___的人。

5、句画文中对大雨和洪水描写的语句,思考批注,当时的情况___,村支书有___的品质。

6、全文在结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7、给文章重新命题:___桥。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3、阅读迁移练习:

同步阅读168页《星星点灯》

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赞扬了盲人星星___的美德。

4、运用课文“设置悬念,结尾点题”的写法写一个人。如《晨雾中的人影》《天名英雄》《这是谁干的》等。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理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要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行文思路:

⑴(1~4)突遇山洪

⑵(5~16)疏导撤离

⑶(17~27)桥塌殉职

⑷(24~27)祭奠英灵

二、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及环境描写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体会语言的精妙

1、体会人物特点、写法:

老支书言行描写:

忠于职守、铁面无私、舍己为人(短句、比喻、拟人)

大雨、洪水环境描写:

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2、指导学生抓住环境、言行读出对老支书的崇敬、怀念之情。

三、研读课文在语言,结构上的特点

语言:言行、比喻、拟人、短句。

结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美术教案简短篇7

教材及设计思路:

颜色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颜色遍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颜色的世界里,万物没有了颜色,我们的生活也会暗淡无光,颜色使世界美丽,颜色也美化幼儿的心灵,所以我们的生活及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是不能没有颜色的。

每当孩子们在玩积木时,他们常常会对五颜六色的积木爱不释手、每当孩子们在幼儿园吃了营养饭时,他们回家后会对爸爸妈妈说:“幼儿园的饭真漂亮,可好吃了”、每当孩子们画完一幅画时,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那是因为颜色的魅力。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认识颜色——红、黄、蓝。

活动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将活动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目标:认识、区别红色、黄色、蓝色,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老师和同伴游戏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4、活动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区分红色、黄色、蓝色。

5、活动难点:是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而服务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的需要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红色、黄色、蓝盒子、气球,笑脸卡若干,同时又考虑了幼儿已有接触过颜色的生活经验。

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讲述法、游戏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

使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观察、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红色、黄色、蓝色。并尽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去完成。

1、认识颜色

活动一开始,我以“神秘的盒子”引出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当第一个红盒子展示在幼儿面前时,我故作打不开状,引导幼儿说出:

“红盒子红盒子快打开”,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

“蓝盒子蓝盒子快打开”“黄盒子黄盒子快打开”,以强化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当在最后一个盒子中找出红、黄、蓝三个气球宝宝时,引导幼儿找一找身上有这种颜色吗?说一说你还看过这种颜色的什么东西?在这里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在激发幼儿对颜色兴趣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口语。

2、颜色宝宝找家今天天气真好,气球宝宝们说好一起去公园玩,玩着玩着一下就天黑了,还不见回家,现在我们小朋友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了。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家,幼儿每人一张笑脸卡片,请幼儿把自己手上的颜色宝宝把它贴在同颜色的房子)。

3、寻找相对应的颜色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大灰狼来了”的游戏,对于刚入园仅二个月之久的小班幼儿来说,要在音乐停止的瞬间,快速找到与自己身上,太阳宝宝颜色相同的大圆,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在游戏中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张旧报纸,旧报纸上分别画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大圆,对能力弱的孩子、胆怯的孩子,我则去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则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寻找与自己颜色相对应的大圆,从而使每个幼儿都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心情。

延伸活动:

课后让幼儿在美工区运用涂色的方法,给每个区域制作不同颜色的标记牌;在益智区放置各种颜色的物品,让幼儿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关的颜色活动。

活动小结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由易到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体验、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

美术教案简短篇8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比较句子

(2)出示画面理解。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出示句子

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三)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5)指导背诵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的学生就成了一池的荷花,(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出示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蝴蝶落在我身上,()……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教案简短篇9

课题:大家都来做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造型与表现相结合的课程,学生通过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排列、组合来表现具象与抽象事物,也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 :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导入  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美术教案简短篇10

课题:菊花(中国画)

课型:中国画临摹

年级:五年级

课时:1课时

执教者:情在天涯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  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②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③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已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慨,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的勾出花辨、干后填上藤黄色。花蕊用绿色填上。

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 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板书设计 :在图片里

美术教案简短篇11

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教案

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其他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3、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颜色等因素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几幅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说明卡通形象惹人喜爱是因为画家在设计它们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当中,由此导入新课。

二、          授课过程:

(一)                                     小复习:

通过欣赏一些再现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

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特点。

(二)                                     师生共同欣赏、分析美术作品,通过师生互动活动,让学生学会初步学会分析美术作品。

1、                                       师生共同分析〈〈婴儿最初的爱抚〉〉。

(课件展示作品)

这是一幅表现母子的粉笔画,是母子亲情的展现,我们先来看它的色彩:画面中最明亮的色彩就是小男身上的颜色,呈一种淡淡的赭黄色,是一种暖色(可以由学生回答),画面的背景也是一种以橘黄为主的暖色,母亲衣服是一种发暖的白色,上面的花纹和背景的颜色相呼应。整个画面呈一种温暖和谐的色调。我们可以想象在温暖的室内妈妈正在和孩子做着这种亲昵的游戏。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画面的形象:画面中的母亲正深情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而小孩子则顽皮的用手抓妈妈的下巴。整个人物形象逼真、自然、生动。画家正是通过这种温暖和谐的色彩、逼真动人的形象表达了一种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2、                                       同样是表现母爱的,如果形象和色彩发生了变化,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完全不同了呢?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幅作品〈〈面包〉〉。(课件展示作品)

——学生:对这幅作品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这幅作品是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画面上饥饿的孩子急切的拉着妈妈要东西吃,而母亲由于贫穷实在难以满足孩子们这种最基本的要求,这是最令她痛苦的,但她又不愿意让孩子们看出她痛苦的心情,所以只能背过头去,偷偷的哭泣。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的颜色、形象。

——教师:颜色是一种深褐色,形象画的简洁有力,寥寥几笔却画出感人的形象。画家把母亲这种极度痛苦的背影和孩子们急切索食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刻画出一个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形象,表达出画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可见,表达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它所用的形象和色彩也完全不同,同学们在后面分析、欣赏其他作品时要注意分析它们的形象、颜色等内容。

3、                                       欣赏珂勒惠支的另一幅作品〈〈反抗〉〉,(课件展示作品)

——学生读鲁迅对这幅作品的解释。

——教师:鲁迅先生的话恰倒好处的解释了这幅画所表达的感情,虽然只是一个背影,却分外有力量,表现出一个光辉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勇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扬之情。可见形象并不再多少,只要形象表达的生动,准确,一个背影就能表达出坚强的力量,

4、                                       学生自己分析两幅作品,一幅罗中立的〈〈父亲〉〉,一幅是靳尚谊的〈〈肖像〉〉。分成小组,欣赏、讨论,初步分析作品的形象、颜色等内容,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学生讨论、分析作品,并找同学回答自己的分析结果。

——教师: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讲解这两幅作品

(1)〈〈父亲〉〉:父亲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位典型的陕北老农的形象,画面中老农干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干瘪的嘴巴,大而粗糙的手及手中粗劣的大碗,都表现的非常真实,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2)〈〈肖像〉〉:这幅肖像画是为我国着名歌唱家所画的肖像,擅长民族唱法和演唱中国歌曲,画家有意选用了北宋画范宽的名作〈〈雪景寒林图〉〉来做背景,这个背景与我们熟悉的婉转、响亮的歌喉,在风格上十分和谐,画面中的身穿黑色的连衣裙,在背景的映衬下,人物显得淳朴、端庄,真切的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是一情调高雅的优秀绘画作品。

(三)                                     师生共同分析再现和表现这两种创作方法,得出表现和再现的关系。

(四)                                     师生共同分析一些抽象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其他的表现情感的途径。

(课件展示作品)

1、〈〈哭泣的女人〉〉:

——学生说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

——教师:这幅作品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画家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极度主观的变化,象人物的五官、手都进行了变化处理,并且用了黄与紫、玫瑰红与黑等对比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表现出任务悲哀的心情。

2、〈〈绿衣女人〉〉:

——教师:在这幅作品中,几个模糊的人物并不是主角,画面的主角是色彩,画面中,用了大量鲜明纯净、和谐的色彩,这些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3、〈〈门神〉〉:

——教师:这些作品是我国民间绘画的一种,我们称为年画。门神是我们过年是张贴在门上的,民间习俗用来保佑人们的平安。年画用这种夸张、变化的形象,对比鲜明的色彩来表达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                                                                                            

三、          课件展示库尔贝的〈〈打石工〉〉,让同学们分析,欣赏。

——学生说一下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看法

四、教师小结。

美术教案简短篇12

小班美术教案水果宝宝穿新衣

活动目标:

1、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用涂染的方法给水果染色,体验涂色的乐趣。

2、         学习整理绘图工具。

活动准备:

1、         教师涂好颜色的水果宝宝。

2、         油画棒、各种水果宝宝的轮廓纸若干。

3、         欢快活泼的一段音乐。

活动流程:

1、         以游戏的口吻,引起幼儿兴趣。

水果王国要召开舞会,水果宝宝们都要穿上自己最漂亮、最鲜艳的衣服去参加。

2、        出示涂好颜色的水果宝宝。

引导幼儿说说水果宝宝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3、        鼓励幼儿给水果宝宝“穿”新衣。

(1)出示没有涂颜色的水果轮廓图片,鼓励幼儿为它们“穿”上新衣服。

(2)示范涂色方法(从下往上涂,把它的全身都涂个遍。)幼儿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帮它“穿上”新衣服。

(3)鼓励幼儿和水果宝宝说说话。

4、         欣赏作品。

幼儿互相观赏涂好颜色的水果娃娃。

播放欢乐地乐曲,参加水果舞会。

美术教案简短篇1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

2、根据手的外形大胆想象,绘画。

活动准备:

1、绘画材料:图画纸,勾线笔。

2、绘画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影游戏,丰富幼儿的想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请幼儿猜谜将活动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基本部分

1、看看、说说自己的手师:伸出自己的手,仔细观察自己的手,说说自己的手的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先自由观察讲述,再集体交流)。

2、游戏"小手变变变"组织幼儿做"手指游戏"和"小手变变变",引导幼儿用手做出各种造型,并启发他们想一想象什么,要求想的越多越好,并且与别人的不一样。

3、学习绘画(引导幼儿欣赏"小手变变变"作品、)

1)指导幼儿用勾线笔沿手的边缘描画(可摆放不同的手形)。

2)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想象、添画。适当做一些示范。

4、欣赏作品,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们画得都不错,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请画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小朋友自己介绍作品。鼓励模仿老师作品的小朋友。帮助画的有所欠缺的幼儿学习应该怎么画。欣赏每个小朋友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小手画得都不错,希望你们以后要爱护小手,让我们的小手更加的健康灵巧!

美术教案简短篇14

二十四课     画三角形的物品 

[教学目标 ]

1·审美目标;感知三角形造型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记忆。

2·认知目标:认识三角形,并能凭记忆画出三角形物品。

3·操作目标:画出三角形的物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启发学生画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

2·教学难点 :能用三角形观察概括三角形物品。

[教具准备]

cAI课件、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方形。(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后出示正方形,这

是什么形?现在老师把正方形纸对折一下我们看又是什么?(三角形,我们数一数三角形有

几条边?几个角?凡是具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我们都把它们叫做三角形。今天我们就来

认识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认识多种形状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样子可多了,请看屏幕。(电脑显示)

小结:它们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有的角大,有的角小,但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所以,它们都是三角形。

(二)联想生活中三角形物品

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或接近三角形的?(雨伞、帽子、

彩旗、灯罩、酒杯……)

小结: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品都是三角形,或者接近三角形,这一节课,我们学画三角

形的物品。(板书完整的课题:画三角形物品)。

(三)引导学生欣赏教材图片(实物投影显示)

图片「同学们请看:画面上蓝天、白云、碧蓝的大海、洁白的风帆,这是一幅多么美

丽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什么是三角形的?(风帆)谁知道风帆具有什么作用?(调

节风力)

图片2·请看这一幅:画面上夕阳西下,落日的余阵将这几座小亭子映成了一幅美丽的

剪影。谁来描绘一下小亭子是什么样?从整体上看,这些小亭子是什么形状?(三角形)

小结:这幅画之所以这么美,关键是美在亭子的造型上。

图片3·这是一座雪山,在蓝天的映照下,给人一种稳重的美。他的外形也是三角形的。

图片4,小朋友请看:这是在高空拍摄下的一幅城市建筑图,这蓝色的三角形建筑都是

楼顶,你们谁知道这座楼顶为什么要建成三角形的呢?(美观)除了美观还有什么作用呢?

(稳酌

小结:三角形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具有稳定、坚固的作用,许多房屋、桥梁、都是由三

角形的支架构成的。

(四)辨别认识图片申的三角形物品

1·辨别三角形物品。(电脑显示图片)

谁能说说这幅画上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

小结:切成块的西瓜,瓜尖最甜,小朋友们最爱吃。火炬冰激凌下部宽,上部尖,拿在

手里既方便又好看。

扒学会整体观察三角形物品。(电脑显示图片)

下面这些物品是三角形的吗?(点击鼠标,用三角形框定这些物品)

小结:热带鱼的边缘线虽然不像三角形那样规则,但我们从整体上看,可以把它看成是

三角形的。蝴蝶的翅膀我们从整体上看,也是三角形。

(五)演示三角形物品的画法。

画任何三角形物品,都要先画出它的基本形即三角形,然后再具体描绘.

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是否已经想好了许多三角形物品。

屏幕显示:

看到这个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小树、房顶、亭子)

老师想到了伞:(电脑演示)

展示:

小朋友想到了什么?(鱼)

电脑演示:

想到了什么?(帆船)

展示:

又想到什么?(火箭、竹笋、宝塔、上海东方明珠的铁塔)

你们知道吗?古代埃及有一种著名的建筑叫什么?金字塔(投影显示)它的外形也是山

角形的。

小结:看来小朋友心里早己想好了很多要画的三角形物品。下面,我们就开始画。"比一

比,谁想得多,画得多。(播放音乐)

二、学生作业 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三、师生合作,完成一幅创意画。

教师将黑板演示的画随即联成半成品,让学生组合添画。

教师启发引导:小朋友请看,这就是我们公园的一角。山坡上,有美丽的凉

亭,亭子下面有一条幽静的小路,小路的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这就是我们家乡美丽"

的狮河。小朋友们想一想:在这幅画里,远处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天上飞的有什么?水里游:

的有什么?周围还有什么?谁能帮剪老师把这幅画画完整?用我们今天学的三角形物品的画鳖

法(找几位同学上台添画)。最后谁来补充一下,让这幅画更完美?

(同时,鼓励台下的小朋友,画出更有新意的三角形物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不要跟别人的一样,要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小朋友画出了许许多多的三角形物品,这说明小朋友们

平时对生活观察得很仔细。只要我们多观察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美。

二十五课        手套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简单的设计方法,画出线条较丰富、色彩较鲜艳、图案较美丽、富有儿童趣味的手套,从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设计才能。

教学重点:设计手套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手套设计中花纹、图案的装饰。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业 展示图、手套(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播放电子邮件,引出教学内容和要求,激发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

播放电子邮件:出现电话铃声“铃……”

师:咦,同学们,刚刚接到一个电子邮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齐看)

Hello!我是美国环球儿童用品公司董事长,为迎接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我公司准备生产一大批儿童手套,作为“六·一”节的礼物,献给全世界的小朋友。我们通过世界校园信息网页了解到中国台城镇二小一(1)班的小朋友很聪明,很有设计才能,请你们帮助我公司设计一些线条丰富,图案美丽,色彩漂亮的手套,好不好?

(好)“Thankyou!祝我们合作成功!”

师:同学们,电子邮件看完了,我们又接受了一项很有意义的任务,就是为环球用品公司设计手套,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很好!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设计手套,请打开课本第18页。

二、讲授课题:

1.出示课题:画手套(设计)

师:请跟老师读一遍课题。(生读题)教鞭指屏幕右下角的小动物图像--同学们,这是动物小精灵,它有丰富的知识,它将带领我们学习设计手套。大家欢迎!(学生鼓掌)

2.准备运动:线条操。

师:为了把手套设计好,我们先做做准备运动,复习线条操,谁上来领操呢?……请你上来。

生:起立,准备,开始。

画直线:

画弧线:

画波浪线:

画折线:

画螺旋线:

3.学生出示手套(实物),说说手套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好!一会,我们会运用到这些知识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手套呀?(有)请拿出来。你们知道手套有什么作用吗?(……)回答得不错,表扬!是的,手套可以用来保暖,保护我们的手,还有美化装饰作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设计既实用又美观的手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手套外形有什么特点?

4.出示问题:(思考:常见的手套外形有哪几种?)

老师下去挑出其中三种手套

师:同学们请看,这只手套是一个一个手指分开的,我们把它叫做什么的手套呀?(生答略)(1.分指形出示)这只手套的手指只有一半,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形的手套呀?(生答略)(2.半指形出示)这只手套的四个手指合并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形的手套呀?(生答略)(3.并指形出示)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表扬!

小结:对了,常见的手套外形有三种,大家一起来读读。

生读:1.分指形;2.半指形;3.并指形。

5.传授设计方法步骤。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手套的类型,如果让你来设计手套,第一步应该画什么?

生:画手套的外形。

师:非常好,表扬!对了,第一步画手套的外形,(出示:步骤:一、画手套的外形)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画出手套的外形呢?下面请看老师的示范:示范画半指形和并指形手套。画完后提问:这是什么形的手套呀?(半指形)这是什么形的手套呀?(并指形)你们都很聪明,同学们,在画手套外形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三点:一、手套外形要画得比手大一些。二、手腕部分要画得稍长一点。三、直接用深颜色的画笔画外形。

师:老师画了两种外形的手套,还有一种什么形的手套没画?(生答略)你知道怎么画吗?谁上来画?

生:上台表演画,画分指形手套。

师:他画的好吗?

生:好!

师:表扬!画好了外形,第二步画什么呢?

生:画花纹图案。

师:回答得很好,表扬!出示:二、添上花纹图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装饰手套的。(出示其中一幅学生作品)我们来看看这幅学生作品,它是用什么装饰的呢?

师:对了,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我们可以用多种线条和简单图案来装饰美化手套。你准备怎样装饰手套?请同学们自由讨论。

生:自由讨论。

师:同学们,请坐好。请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你想怎样装饰手套呢?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相信你们能设计出好看的手套来,老师也设计了一些手套,请你们来看看,老师画得美不美?如果认为画得美的话,给一些掌声鼓励。好不好?(逐一出示)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相信你们能设计出好看的手套来,老师也设计了一些手套,请你们来看看,老师画得美不美?如果认为画得美的话,给一些掌声鼓励,好不好?(逐一出示)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老师设计的手套,美在哪里呢?

师:说得好,表扬!是的,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线条,各种各样的图案,各种各样的色彩来装饰美化手套。

6.小结设计步骤,提出作业 要求。

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设计方法,(出示设计步骤:1.画手套的外形;2.添上花纹图案。)

师:下面,请看作业 要求:用美丽的颜色、美丽的线条、图案,把手套画得漂亮好看,并剪出外形,贴在展示橱窗里。看谁设计得又快又好!(教师示范贴法)希望你们发挥创造力,用灵巧的双手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手套,开始!(播放音乐)

7.学生作业 ,教师巡堂指导。

8.讲评作业 :

三、小结鼓励,电子邮件回应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我对大家的设计很满意,不知道远在美国的总裁满不满意呢?请听:(电子邮件回应:小朋友Good,good,verygood, 你们设计的手套很美丽,我非常满意!谢谢你们!祝你们天天进步!祝全世界的小朋友快乐!)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设计了很多美丽的手套,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手套,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下课。

美术教案简短篇1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向一个方向来回涂色。

2、会根据水果轮廓图选择相应的颜色笔涂色。

活动准备涂色—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涂色的兴趣。

教师出示水果轮廓图。

提问:这是什么?说说应该给这些水果穿什么漂亮的衣服?

二、示范涂色。

涂色时用油画棒向一个方向来回涂。

三、练习涂色。

鼓励幼儿大胆涂色,给水果穿上漂亮的衣服,提醒幼儿顺一个方向来回涂色,涂满、涂匀。

四、相互欣赏作品。

五、评价:

1、幼儿能尝试用油画棒在纸上来回涂色。

2、能选用相似的颜色给水果穿衣服。

美术教案简短篇16

泰安市宁阳镇中心幼儿园  冯静 【设计理念】

花开的季节,五彩斑斓的蝴蝶吸引着孩子,他们多么渴望与蝴蝶追逐、嬉戏。根据托班宝宝的年龄特点,设计这节美术活动《花蝴蝶》,锻炼宝宝手指灵活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学习用团,揉,粘贴的技能装饰蝴蝶。 【活动准备】

各色皱纹纸若干,胶水,抹布,大型蝴蝶轮廓四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宝宝学会装饰蝴蝶的方法;难点是宝宝在装饰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作品。 【活动过程】

1. 出示蝴蝶轮廓,引起宝宝的兴趣。

“宝宝看看,我们的大蝴蝶漂亮吗?”(幼儿自由回答)

“我们一起再给它穿一件漂亮的裙子,好不好?那怎么做呢?”       

2.讲解,并指导幼儿操作。

“看老师,我们先把皱纹纸团一团,揉一揉,揉成一个小球,沾点胶水,使劲按在蝴蝶的翅膀上。”“小蝴蝶的裙子还是不好看,我们在一起做给他填满好不好?”。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宝宝给蝴蝶穿的裙子真漂亮,我们一起和蝴蝶跳舞好吗?” 【活动延伸】

把做好的蝴蝶投放在环境创设中。

美术教案简短篇17

《写意画——竹子》[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美术教案-《写意画——竹子》教学设计              2、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                 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美术教案-《写意画——竹子》教学设计3、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                      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竹子的结构特征。美术教案-《写意画——竹子》教学设计                         2、竹子的绘画步骤。[教学难点 ]     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的浓淡变化。美术教案-《写意画——竹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欣赏  评述 练习[教学准备]   (师)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生)课本、美术作业 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美术教案-《写意画——竹子》教学设计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后来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课件—图一)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叶)     (课件—图二)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课件—框架图三)              1、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 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图四)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图六)观看竹竿的绘画片段。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美术教案-《写意画——竹子》教学设计   2、竹枝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如何更好的画好竹枝请大家仔细观看下面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3、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图八)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图九) 观看竹叶的绘画片段。学生讨论提出问题。4、绘画步骤的演示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三、学生练习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练习中我们再播放一次绘画过程,同学们可以边看边画。(课件—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四、作业 展评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同时纠正错误。五、小结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相信通过你课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如果这节课能够刘给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甚至一个微笑的话,那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谢谢大家!(课件—图十)

美术教案简短篇1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制作纸浆的步骤,激发对纸浆画的兴趣。

2、培养动手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范画、各种颜色的纸浆、勾好轮廓线(三个大瓶子)的KT板每人一块、彩色巧克力糖一包。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画。

欣赏教师制作的彩色巧克力糖,说说这是什么形状,是怎么做成的。

讨论怎样制作彩色巧克力糖,几个幼儿试着用一些现成的纸浆制作巧克力糖。我们可以怎样制作巧克力糖?

二、尝试用纸浆制作巧克力糖。

1、你想往自己的空瓶子里放什么颜色的巧克力糖?纸浆可以粘在哪里?

2、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纸浆,自己制作。

3、引导幼儿用夹子和牙刷作为辅助工具,教师适当予以帮助。

4、注意个别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添画,能力弱的幼儿教师个别指导。

5、提醒幼儿注意作画的常规和卫生习惯。

三、共同分享。

1、洗好双手,欣赏作品,然后教师打开手中的巧克力糖,让幼儿分享美食。

2、在音乐声中,教师带领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一起舞蹈。

美术教案简短篇19

小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2、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点:

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活动难点:

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素描纸,油画棒,勾线笔,邀请每位幼儿妈妈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介绍本次活动,欢迎家长和小朋友。

"今天邀请妈妈们跟我们的小朋友来参与美术活动,让我们一起欢迎我们的妈妈们吧。"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来感受在生活中妈妈的幸苦,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比如:大声的对妈妈说我爱你;夸夸我们的妈妈;

2、教师引导幼儿用特殊的方式(画画妈妈)来表达我们浓浓的爱。

(1)请幼儿说说自己妈妈的头像是什么样子。(可请几名幼儿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都来说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

(2)教师请幼儿来仔细描述。(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

(3)教师分发绘画材料让幼儿转过身面对妈妈进行画妈妈,强调幼儿先用勾线笔将自己妈妈的头像勾画出来,再用鲜艳的颜色画笔来帮我们的妈妈画的漂漂亮亮的。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指导,进行互动,力求把妈妈头像画得端正,教师并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动启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幼儿身心投入。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并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画中对妈妈的爱。

4、让幼儿将自己画的画亲手送给妈妈们,并跟妈妈说说想说的话。

中班

活动目标

(1)熟悉妈妈的特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妈妈的特别之处。

(3)激发对妈妈的爱,体验画画的乐趣。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妈妈的特别之处。

材料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班级博客上幼儿妈妈的照片。

重点:熟悉妈妈的特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妈妈的特别。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妈妈的特别之处。

(1)师:你的妈妈最喜欢什么?(炒菜、滑冰、游泳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妈妈做事情的照片。

重点:理解每一个妈妈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2.幼儿画《我妈妈》,教师指导

重点:先想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然后画出妈妈的特别之处。

3.分享与交流

师:请介绍你的妈妈有什么不—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将幼儿画的《我妈妈》放在班级博客上。

大班

活动目标:

1、以画像的方式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2、学习画人物头像,能表现出妈妈的主要特征。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我爱妈妈--教师出示自己妈妈的照片,告诉幼儿这是老师的妈妈。

请幼儿看看妈妈的照片,每个小朋友都有妈妈,看着妈妈的照片就像看见妈妈一样,心里特别高兴。

老师和小朋友都是妈妈生的,是妈妈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的,我们都爱自己的妈妈,引导幼儿对着妈妈的照片个别或集体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2、妈妈的画像教师出示画好的妈妈头像,老师非常爱自己的妈妈,她虽然有点老了,但在我心里她是最漂亮的妈妈,我为他画了一张漂亮的画像,你们看看像吗?

通过照片和画像的对照,引导幼儿从发型、五官等局部特征进行大致的比较。

3、我为妈妈画像小朋友和老师一样,都爱自己的妈妈。我们来为妈妈画张像,画出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同的地方。

同桌幼儿互相比较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从发型和是否戴眼镜等处进行粗略比较。

美术教案简短篇20

教材简析:

本课继续进行左偏旁的教学。主要是进行“口、日、月、扌、木、禾”等偏旁和“唱、鸣、明、暗、服、肢、持、护、村、桃、积、科”等字的书写练习。口字旁,较方。右竖比左竖短。唱字,右部横的间隔均匀,上下对正。鸣字,口偏左上,竖折折钩的横稍长。日字旁,较窄,右竖比左竖长。明字,日偏左上,横的间隔要匀,暗字,右部中间横要长,上下对正。月字旁,窄长,横的间隔均匀。服字,左右长短相等,右部稍宽。肢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提手旁,竖钩与横的交叉点偏右。持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横的间隔均匀。护字,右部比左部稍低,点须独立。木字旁,竖要直,点比撇的起笔稍低。村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桃字,兆比左部宽。禾木旁,首撇较平,横比首撇偏左。积字,左长右短,科字,左右宽窄相等,右部比左部稍长。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口字旁、日字旁、月字旁、提手旁、木字旁、禾字旁及12个单字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偏旁和单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如何记住书写要领

教学方法:教法:示范引导法学法:读练结合

教学准备:视频展台、录音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指名上台书写:

体行凉消地珠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课。(板书课题)

二、教学口字旁

1、指名读口字旁书写分析。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关上书,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完成练习。

5、生默读“唱”和“鸣”的书写分析,边读边用手比划,要求要把字“印”在脑中。

6、指名上台书写,其他学生在草稿本完成书写。

7、对比找问题,然后在书上完成练习。

8、总结学法:先读帖,后练习,再对比,最后巩固。

三、自学其他偏旁的书写

1、生按刚才的方法自学其余字的书写。

2、生练习时,师放音乐,巡视辅导。

3、生进行行款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还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五、教学总结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左偏旁(二)

唱鸣

7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