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语文

时间: 新华 优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语文篇1

《雨点儿》: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恰当的停顿。

2、认识“更、绿”等4个生字;会写“半、你”2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复习巩固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巩固对逗号、句号的认识。

二、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好恰当的停顿

1、创设问题:

《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一段中来了,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并用笔圈画,再和同桌交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

2、出示课件,学生口头填空。

小蝌蚪要当的是,水泡泡要当的是。

3、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学生谈感受。

4、学生跟读。

5、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教师纠正。

6、出示学过的含有逗号和句号的语段,学生朗读。

三、创设问题,认读“更、绿、出、长”

1、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来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2、用含有“比、更”的句子,帮助理解“更”。

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比以前更红了,草比以前更绿了。

3、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

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

4、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长、出”。

5、出示课件: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让学生体会两个“长”的读音不同。作“长度”讲时,读cháng;作“生长”讲时,读zhǎng。

【设计意图】联系学过的《比尾巴》中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字义区分多音字的读音。

四、学写“半、你”

1、教师范写“半”,强调点、撇不要贴在竖和横上。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2、教师范写“你”,着重指导横钩的写法。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语文篇2

《望梅止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4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朗读并学会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读准翘舌音,齐读)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出示课题,齐读)

3、"望"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交流)

谁望梅止渴?为什么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同桌交流识字的方法

(3)思考:谁望梅止渴?

三、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一节,从哪两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第一节)

"燥"字正音(指名拼、开火车读、齐读)"燥"就是干。

有什么好办法记"燥"?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口干舌燥"?

2、将士们为什么会"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再读第一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出示句子)(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1)引读:因为当时——所以将士们——

将士们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是因为——

(2)这时,将士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3、这里有没有水能给他们止渴的呢?从下文中哪句话看出?

交流出示: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卡片出示:向导(齐读词语):

(2)出示卡片:根本(齐读词语):本来,从来

(3)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附近根本没有水,想想,这样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指名交流)

(4)曹操和你们一样明白当时处境十分危急,再不解决饮水问题,眼看十万大军就会葬身荒原,怎么办?(读好这句话,读出焦急的语气)

4、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

学习:灵机一动(读准后鼻音;开火车读,齐读)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也可以说——急中生智(齐读)

5、曹操灵机一动,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自读第二节,曹操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6、曹操的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节。(出示第三节,引读)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拼)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出示卡片:湿润(齐读词语)

(2)填空:

将士们原先(),现在干渴的嘴变得湿润起来。

将士们原先()。现在一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很快走出了荒原。

(联系前文,自说;指名答,师引读)

(3)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7、思考:将士们走出荒原,究竟会不会看到梅林?为什么?

交流出示:三国时期,曹操带者十万大军经过一片荒原。

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曹操为什么要说前面有梅林?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有的说:"()。"

8、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想",那么"望梅止渴"究竟是什么思呢?(自读、齐读)

三、复习延伸

1、读词:三国时期、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烈日高照、火烧火燎、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和"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出示:画饼充饥。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燎、酸、润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语文篇3

一、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识字。在自主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语感,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设计流程:

(一)看图,逐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后问:“见过梅花吗?能描述一下吗?”

2、点击课件显示梅花图,学生观察。然后在“梅花”后面板书“山”。

3、同学们读读“梅花山”,你能想带些什么?

4、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谈话。

5、春天到了,满山的梅花开放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认读课文,把握内容

1、先听老师读课文(配乐)请大家边听边想象,听后说一说你看到些什么。

2、生练读课文

(1)你想跟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生自由练读。(出示读书要求)

(2)小朋友在读书的时候发现哪些字比较难读,请你再读一读,然后请会读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

(3)点击课件,显示生字:

盛晶莹透涌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4)这些生字娃娃我们都认识了,在课文中,这些生字娃娃和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词语,请大家读读课文,用笔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点击课件显示生字)看生字,说词语。(生说出词语时,师点击生字,显示词语,学生读)

(5)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大家的?(学生提示后,小组间练读)

(6)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轻声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体验

1、指导读课文第一小节。

(1)“无穷想象读中来”,让我们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梅花山中尽情地看一看,闻一闻,谈一谈吧!

(2)品读课文想象情景。

(3)小组交流后汇报学习情况。

(4)看到了什么?从学生谈话中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再次展开想像加深感受,如: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A.读这句话时,同学们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美景?

B.学生交流后,相互演示情景,动态地感受梅花亲密无间尽情盛开的情景。

C.多媒体播放梅花盛开的场面,学生面对美景朗读句子体验感情。

(5)闻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A.阵阵清香扑面而来,置身其中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感受。

B.闻着这醉人的花香,如果让你闭眼想象,你的眼前回出现什么情景?学生闭眼后想象后交流。

C.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一朵一朵梅花晶莹透亮”,点拨学生抓住“晶莹透亮”展开想象:清早花瓣上沾着小露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是什么样的?再闻闻阳光中梅花的香味,是什么样的感受?飘到你的心里了吗?

D.在梅花丛中,看着美丽的梅花,闻着淡淡的清香,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2、指导读第二小节。

人们喜欢梅花,一有空就到梅花山去踏青、赏美。到了休息日,人就更多了,请你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那么多人。你到了梅花丛中,除了看到满眼的梅花,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赏梅的人们会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花海人潮的热闹场面)

3、赏读全文,积累内化。

(1)我们随作者到梅花山游览了一番,你想把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告诉别人吗?

(2)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学生听读欣赏。

(3)你认为文章哪儿写得最精彩?把你最欣赏的内容背一背。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语文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认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高超的技艺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课文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第一自然段就一句话,你想读好这句句子,应该抓住哪个词语?

(让学生抓住“特别”一词,来体会人们对骑牛比赛“喜爱”的程度,也知道骑牛比赛在当地的盛行程度)

2. 指导朗读,把这喜爱之情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挤满了人 兴致勃勃)

2. 出示挂图:你看,骑牛比赛开始了,人们怎么骑牛的?

(1)相机出示第二句句子

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有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①引导学生想象,感受激烈争斗的场面。理解“野性大发”、“两三秒钟”。

②指导读好这句话,抓住“野性大发”、“两三秒钟”。

(2)出示第三句句子: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①你看,这头牛肯让人骑吗?从哪里看出来?(疯狂、上下蹦跳)那这位骑手摔下来了吗从?这句句子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师小结:的确,不管是看他自己骑牛的情况,还是拿他跟别人比,我们都会发现他的技艺很不一般,这就是“技艺高超”。这个人的技艺为什么这么棒呢

②你从哪儿看出这个骑手的技艺非常高超?找找相关的句子。

交流:(a) 这是一只野性大发的公牛,它疯狂地上下蹦跳——骑手牢牢骑在牛背上。

(b)别人摔下来——骑手牢牢骑在牛背上。

4.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后,感受当时热烈的场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范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听懂些什么?

(小姑娘在献花,并问骑手怎么不会从牛背上摔下来)

2.那么这个骑手是怎样回答小姑娘的?(指名读骑手的话)

3.交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哪些词语你明白?(师指导:上千次)

师总结:这位骑手是因为长期刻苦锻炼出来的。

4.看了骑手的表演,听了骑手的话,你明白了什么?讨论后交流。

(四)、作业

1.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2. 想想你今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做?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语文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竖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体验、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自己像小树一样成长。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感悟、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图片、课件或录像。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激情引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盼来了美丽的春天。我们小朋友该怎样为春天增添色彩呢?

2.展示课件:你从画面上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三个小学生在植树。)

3.板书课题我们去植树(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1)哪位小朋友读读课题。你知道什么是植树吗?对,植树就是种树的意思。

(2)那好吧,我们一起植树去吧。

(二)初读课文,初悟情感。

导语过渡: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同学们你端着水,我拿着铲子,高高兴兴地来植树了!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你们先听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来评一评,你们听出我的心情了吗?

1.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看图片,边感受。

2.谁来说一说,你们听出老师是什么心情?能说说你自己的心情吗?

3.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朋友找出来,多读几遍。

4.同桌的小朋友轮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

5.我们一起在春天里去植树,该怎样读呢?自己再练一练。

(三)随文识字。

1.(出示生字卡)生字宝宝从课文中着急地跑出来,要和你们做朋友呢,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采用多种方法读。

(1)开火车读。

(2)小老师带读。

(3)去掉拼音读。

2.走进“聪明屋”自主识字活动。

(1)从聪明屋中任意摘取生字宝宝,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和宝宝对话,说说你对宝宝的了解。

(2)自主识字我最棒,我有识字小窍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比如:有的同学可能归类识字,把独体字与合体字分开记忆。

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用旧字换偏旁识新字

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本课生字比较简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教师重点指导书写新笔画竖提,并提醒“洒”字右下边没有横。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形义规律:

为什么“们”是亻旁?

为什么“树”是木字旁?

小朋友还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宝宝:看它们在字形、占格上有什么特点?

2.重点描红:独体字——衣里成

3.抄写字头,请小老师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人人闯关,小老师互查。

2.为生字找伙伴,比比谁组的词语最多。

3.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看图,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2.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读书来回答这个问题。

3.体验课文,让学生体会到小朋友植树虽然辛苦,却很快乐。

(1)你能读出小朋友的动作吗?(端、铲、洒、载)

(2)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个小朋友,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呀?

(3)师:你们植树这么累,为什么你还读得这样高兴呢?

4.你们到哪里植树去了?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马路、小山、河岸

(2)师引读,引导学生感悟:

你们来到马路植树,马路对你们说:“。”

你们来到小山植树,小山对你们说:“。”

你们来到河岸植树,河岸对你们说:“。”

(3)你们听了,想对他们说:“。”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表达自己的感受。)

5.你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想法?

(1)当你们和小树一样快乐、健康长大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呢?

(2)带着你的感受,背诵课文。

(三)自主积累。

1.小组间背诵课文大比拼。

2.积累词语我会用。

(1)把词语娃娃请到自己家:我会读、我会写。

(2)带词语娃娃去旅游:我会用。(比一比,在课文中我会用,在课文外我会用。)

(3)课外词语大展示:四人一组,在组内交流自己课外积累。

(四)总结: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2、我们去植树

栽——端、铲、洒

我们===小树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语文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进一步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3、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认识雨点的动态变化。

四、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显示)小朋友看,天空布满了乌云,你还看见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流动的样子是不一样的,那么,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读,检查自读情况)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

(师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互动1

学习第一句

师:雨点能落在这么多地方,该有多开心啊!小朋友们,你们想当小雨点吗?

生:想。

师:快戴上你们的头饰,咱们都是这些小雨点,多可爱呀,风儿轻轻一吹,我们告别了云婆婆,落下来了。落呀,落呀,你们看,我们落进了——池塘里。(多媒体显示池塘画面)

师:池塘里的水怎么样啊?

(池塘里的水清清的,池塘里的水静静的)

师:是呀,多清多静的小池塘呀,里面的水一点儿都不流动,它们都在睡觉呢,我们小雨点也在里面睡着了,慢慢地,我们睡着了,还做起了甜甜的梦呢!(边说边做动作,学生似乎睡着了)。

师:小雨点,你们都梦见了什么?(交流说话梦的内容)

师:多么有趣的梦啊!那都是因为池塘这么香,这么甜呀!这个词语怎么读好呢?先听老师读。(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师:这个词语读好了,那么这句话一定能读好它,注意读这一句时要轻轻的,可不能吵醒正在睡觉的小雨点啊!下面哪个小朋友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加动作齐读)

3、互动2

学习第二句话

师: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呢?书上用了哪个词?(散步)

师:小朋友,你们散步吗?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呢?

(学生模仿散步的动作)

师:谁能把这个词读好呢?

(重点读好“散步”。指名读第二句,评议、再读)

4、互动3

学习第三句话

师:自己看第3幅图,小声读第3句话,能不能把意思读懂。

(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河画面)

师:小朋友,你们在什么时候也奔跑过呢?(重点读好“奔跑”)

师:你们看,江河里的水是后浪推动着前浪,奔腾向前,就象小朋友在奔跑啊!(指导读好第三句)

5、互动4

学习第四句

师:自己轻声读读第四句话,看能不能读懂。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出示“海洋”)海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大。

师:对,很大,而且是一望无边,谁能读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大呢?(指名读)

师:感受到了吧,你们看,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被抛到浪底,就这么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就像在干什么呀?

师:大家跳起来读这个词(出示“跳跃”)再跳起来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读读全文,读全文之前先来读读这几个词(课件显示四个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全班齐读。

师:这么有趣的课文,谁能把它背下来呢?(指名读,全班表演背诵全文)

音乐欣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让我们随着音乐一同走进小雨点的世界。(播放歌曲《小雨点》)

(三)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师:小雨点可爱吗?春天的雨点洒在大地,大地回文艺哪些变化呢?你们看——

它飘在果林,点红了——桃花。

它洒在树梢,染绿了——柳芽。

它落在田野,滋润了——庄稼。

它降在池塘,叫醒了——青蛙。

师:对,唤醒了青蛙,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儿,在干什么呢?(小组讨论,练习说话)

师:是啊,小雨点来到哪儿,就把欢乐带到哪儿,小朋友们要好好地保护好它们的家呀,千万别把它们弄脏了。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预习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5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