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高中心理教育案例

时间: 小龙 优秀教案

高中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其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基础,而其良好的行为则得益于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心理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心理教育案例一

一、案例介绍

班级中有一位女生,她积极进取,学习成绩在班级位列前茅,平时也很遵守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会认真听从教师的教导,是位让教师很放心的学生。但她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点她起来回答问题也是满脸涨红,回答断断续续,但答案还是正确的,回答完后坐在座位上也表现出还是很忐忑,很久才能将心思回到课堂上。在平常的活动中,她也总是在后面默默观看,不主动参与,但要求其参与,她也会做到标准以上,尽量尽善尽美,但总是很容易紧张,很忐忑。在平常与人的交往中,却表现得大方得体、活泼、可亲。

二、案例分析

这位女生是一种自卑畏怯,缺乏自信心得表现。这种心理大多数同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但有些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是这种情绪不那么显露和影响到其正常的参与活动。但这位女生的这种心理已经达到某种影响其正常参与活动的值了。尽管他们班级中已经足够优秀,但她还是缺乏自信心,不敢表现自己,在大众眼光聚焦在她身上时,会表现得很忐忑。一旦中途受挫,回答错误或表现失误,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更产生自卑畏怯心理。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三、产生因素

1.家庭原因: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理和行为的第一场所。这位女生的母亲是一位严厉的教师,在教育她时,难免会带上在学校教育学生时的方式。母亲看重分数,在其小学成绩不好时期总是采用暴力手段,或在人前斥责的方式进行教育,致使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够优秀便要被惩罚的心理阴影,不敢轻易表现自己,尽管又是准备得很充分和完满时,也不能自信的展现自己,畏惧失败。

2.个人因素:对自己的优秀值估算过低,总产生所有人比自己优秀的心理,因而不敢尝试,畏惧失败,更加缺乏自信。

四、解决方式

1.合理的采用奖励的方式,对其获得成功的心理情绪进行强化。这位女生缺乏自信,表扬即给予社会肯定和赞扬,是鼓励其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方式。对其成功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一方面精确的表扬使其明白自己的优秀、与众不同之处,有助于

树立其自信心。关注过程,提倡过程比结果重要。由于小时候母亲的对待方式,使这位女生潜意识形成了结果比过程重要。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家长与教师应注意关注其学习的努力的过程,对其出色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给予其鼓励与努力结果的肯定,及时转变期思维。

2.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言,这位女生有一种缺失性的需要,是一种被肯定的,自尊的需求的缺失。这位女生总是被严厉的母亲在人前斥责,这是其不敢在人前表现的一个触发原因,感觉被人关注是一件羞耻的事情,长此而往,使其在人前被关注就成为了一件艰难的事情。这种情况应多促使其参加活动,尤其为台前活动,即使失败也没关系,锻炼其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失败后及时给予鼓励,并鼓励其继续参加,使其内心感到是被关注,被需要,被尊重的,是优秀而不可替代的,满足其自尊的需要。

3.这位女生是接受性失败者,在还未开始前便觉得自己是要失败的,将自己放置在失败的位置上,因而没有信心,没有动力去站在台前去表现自己。这位女生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这位女生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而导致了自卑怯懦的心理。她可以将自己的所有优点列出(可请他人帮助,因为自己无法过于全面的看待自我)寻求自信,再将自己的缺点列出,从自身身上去改变和塑造自己,在改进缺点中塑造自信,不要过度与他人作比较,找准定位和自己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去努力和看待自己比较有利于树立自信心。

4.这位女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她的学习成绩好,多是由于母亲的严厉的要求而为了完成要求才会努力去达到母亲的要求,而不是出于其自身的内在对于知识的渴望而努力去学习的。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她的第一直觉是选择逃避失败,是为了避免被斥责,所以不愿尝试,去挑战,去克服。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要撤消母亲的严厉的斥责,对于学生的学习失败的结果不再作出评价,是这位女生认识到失败也不会遭受母亲的斥责,使其正视失败。其次,对于其获得的成功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加其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足够优秀。将母亲促使她学习,转化为该女生为满足自身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去学习,这会使该女生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去尝试和克服失败带来的挫折感。

5.改变其目标定向的方式。现在女生的目标定向多为表现目标。女生多将自己的目标展示给自己的母亲看,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是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的,

一旦母亲的目标达到了或无法达成,则其学习的动机或需求则会退减。该女生应将目标定为掌握目标,即为了掌握知识本身而去学习。母亲应适当减少对于该女生学习的干预,让该女生自己去体味学习的趣味,获得成功的喜悦和面对失败时的挫败感,让其自己去疏导能力范围内的心理情绪,过多的压力压迫会使其失去对于自己目标的判断力和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力,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

高中心理教育案例二

一、案例介绍

班级中有一位女生,她积极进取,学习成绩在班级位列前茅,平时也很遵守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会认真听从教师的教导,是位让教师很放心的学生。但她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点她起来回答问题也是满脸涨红,回答断断续续,但答案还是正确的,回答完后坐在座位上也表现出还是很忐忑,很久才能将心思回到课堂上。在平常的活动中,她也总是在后面默默观看,不主动参与,但要求其参与,她也会做到标准以上,尽量尽善尽美,但总是很容易紧张,很忐忑。在平常与人的交往中,却表现得大方得体、活泼、可亲。

二、案例分析

这位女生是一种自卑畏怯,缺乏自信心得表现。这种心理大多数同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但有些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是这种情绪不那么显露和影响到其正常的参与活动。但这位女生的这种心理已经达到某种影响其正常参与活动的值了。尽管他们班级中已经足够优秀,但她还是缺乏自信心,不敢表现自己,在大众眼光聚焦在她身上时,会表现得很忐忑。一旦中途受挫,回答错误或表现失误,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更产生自卑畏怯心理。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三、产生因素

1.家庭原因: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理和行为的第一场所。这位女生的母亲是一位严厉的教师,在教育她时,难免会带上在学校教育学生时的方式。母亲看重分数,在其小学成绩不好时期总是采用暴力手段,或在人前斥责的方式进行教育,致使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够优秀便要被惩罚的心理阴影,不敢轻易表现自己,尽管又是准备得很充分和完满时,也不能自信的展现自己,畏惧失败。

2.个人因素:对自己的优秀值估算过低,总产生所有人比自己优秀的心理,因而不敢尝试,畏惧失败,更加缺乏自信。

四、解决方式

1.合理的采用奖励的方式,对其获得成功的心理情绪进行强化。这位女生缺乏自信,表扬即给予社会肯定和赞扬,是鼓励其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方式。对其成功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一方面精确的表扬使其明白自己的优秀、与众不同之处,有助于

树立其自信心。关注过程,提倡过程比结果重要。由于小时候母亲的对待方式,使这位女生潜意识形成了结果比过程重要。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家长与教师应注意关注其学习的努力的过程,对其出色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给予其鼓励与努力结果的肯定,及时转变期思维。

2.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言,这位女生有一种缺失性的需要,是一种被肯定的,自尊的需求的缺失。这位女生总是被严厉的母亲在人前斥责,这是其不敢在人前表现的一个触发原因,感觉被人关注是一件羞耻的事情,长此而往,使其在人前被关注就成为了一件艰难的事情。这种情况应多促使其参加活动,尤其为台前活动,即使失败也没关系,锻炼其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失败后及时给予鼓励,并鼓励其继续参加,使其内心感到是被关注,被需要,被尊重的,是优秀而不可替代的,满足其自尊的需要。

3.这位女生是接受性失败者,在还未开始前便觉得自己是要失败的,将自己放置在失败的位置上,因而没有信心,没有动力去站在台前去表现自己。这位女生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这位女生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而导致了自卑怯懦的心理。她可以将自己的所有优点列出(可请他人帮助,因为自己无法过于全面的看待自我)寻求自信,再将自己的缺点列出,从自身身上去改变和塑造自己,在改进缺点中塑造自信,不要过度与他人作比较,找准定位和自己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去努力和看待自己比较有利于树立自信心。

4.这位女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她的学习成绩好,多是由于母亲的严厉的要求而为了完成要求才会努力去达到母亲的要求,而不是出于其自身的内在对于知识的渴望而努力去学习的。所以在遇到困难时,她的第一直觉是选择逃避失败,是为了避免被斥责,所以不愿尝试,去挑战,去克服。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要撤消母亲的严厉的斥责,对于学生的学习失败的结果不再作出评价,是这位女生认识到失败也不会遭受母亲的斥责,使其正视失败。其次,对于其获得的成功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加其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足够优秀。将母亲促使她学习,转化为该女生为满足自身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去学习,这会使该女生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去尝试和克服失败带来的挫折感。

5.改变其目标定向的方式。现在女生的目标定向多为表现目标。女生多将自己的目标展示给自己的母亲看,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是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的,

一旦母亲的目标达到了或无法达成,则其学习的动机或需求则会退减。该女生应将目标定为掌握目标,即为了掌握知识本身而去学习。母亲应适当减少对于该女生学习的干预,让该女生自己去体味学习的趣味,获得成功的喜悦和面对失败时的挫败感,让其自己去疏导能力范围内的心理情绪,过多的压力压迫会使其失去对于自己目标的判断力和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力,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

高中心理教育案例三

在心理学工作的过程中,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孩子的心理健康之间有很大关系。家长本身的不良思想道德素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严重危害,这种危害主要表现在:当孩子发现父母品行不良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心理上会蒙上消极的阴影,产生沮丧、怨恨、烦恼和自卑等心理。个性的消极使他们厌恶集体、厌恶家庭,父母自身不正的家庭,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丧失了威信,无法合理的管教孩子,孩子容易产生虚伪、自私等不健康心理,而离婚家庭中的孩子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造成孩子学业不良,影响成绩。下面我从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来谈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宋某某: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我在教育心理健康课时,一直没有对她有深刻的印象,当时刚刚开设这门学科,毕意要教学很多个学年班级,她在六年二班,也不是一个很突出的学生,所以一直我对于她的个人家庭问题都不是很了解,可是在逐渐的熟悉和教学中我发现她很喜欢一个人,起初,我并没有在意,毕意经验少。这个班是毕业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对美的要求开始表现。宋某某长的不太出众,而其他的女生都有气质,很精神,也很在乎自己的衣着,我用这个发现添满了心中的疑惑。可在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发现的事,却真的让我断定一定有事。那天是在活动室上的,为了加强学生班级凝聚力,我设计了活动“突破重围”。可在活动时,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宋某某拉手,这一现象印在我心中,但我及时给宋某某解了围,邀请同学和我与她拉手,她会心的给我一个浅浅的微笑,那微笑浅的似乎都无法被查觉。但职业的原因,我体会到了,一直到下课我都没提及此事,我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的自尊心。

课后我沉思许久,该如何了解她的情况,帮助她又不会伤害她,为此我找到了班主任,听了班主任对她的家庭的讲述,我的心为之一振。她的父母是本地人,家里有姐姐和爸妈,爸爸喜欢儿子,生她时爸爸很生气,一直对她不理不问。父亲长年在外做些偷窃之事,本地的人对她的父亲恨之入骨。去年,她的父亲因偷窃罪被判刑三年。虽然父亲不喜欢她,可是有父母在,还是一个健全的家,自从父亲被判入狱以来,她变了,不爱和同学交往,常常独来独往,在同学面前也很自卑,抬不起头来。更伤心的是,父亲入狱后一年,母亲与父亲离了婚,嫁给了别人。层层的打击,使弱小的心灵失去了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焦虑不定,感到孤立无助,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为了逃避,她意然想到了死。班主任说几次在日记中发现她有这种心理,老师找她谈话,同学们知道了她有寻死的念头,对她开始疏远,她遭到了同学们的排斥、冷淡,各种压力聚在一起,导致了宋某某同学现在的状况。

听了班主任对宋某某同学的一番讲述,我好自责,做为心健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这是我的责任。于是我马上做出对他的辅导计划:

首先:我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架起爱的桥,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里平衡。

有了上一次我们的心灵会意,我感觉到她开始不排斥我,我在每节课上都装作一切都没发生,有时还邀她做游戏。其实对于这样家庭中的她,是多么需要被爱的,只是自尊心使她产生了强烈的防御心理,怕别人看出她有一个座牢的爸爸,她也想和大家一样在班级里快乐的学习着,可她„„.

慢慢的我主动和她接近,时不时让她为我做些工作,缩短心理距离,我还特意把她的故事偷偷讲给了同学们,告诉同学们,她其实好想和大家一样学习,快乐地游戏,同学们听了我的话,都为自己曾经的行为很难过、后悔,打算以后一定主动找她学习,参加学习活动,我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孤独。每天都有同学和她一起写作业,一起活动,虽然开始她还是默默地接受,慢慢的我发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了,时不时流露一丝微笑。

为了让她完全融入班级,在一次心理健康课上,由于活动课准备的东西多,我一个人又忙不过来,我抓住了这个机会,请她当我的小助手,她涨红了脸,用疑虑的眼神望着我,我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在以后的课中,她每次都会做好我布置的工作,我也常在同学面前让她体验被需要的感受,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了自闭心理,激发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失落的心,使她重新回到班集体。

二、展开心理辅导,走进内心世界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开朗了,学习上用功了,对同学们友好了,脸上也展开了微笑,可是我知道她真正的心结还没有打开,通过教学,工作中我和她的接触,我们之间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情,但我并不紧于剥开她的外壳,把她心底深藏的心事表露出来,这样将会是对她一次深深的打击,因为每回忆一次难过的事,回忆者都要承受这份痛苦,我侍机以待,果然一天,她到我办公室送活动记录,我借机会请她坐下,和她谈了起来,谈如何准确活动,谈同学们的课后反应,最后我问她在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吗?需要我的帮助吗?她警觉地看了我一眼,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但我并没有回避她,我看着她的眼睛,告诉她,如果有什么心事,我愿意做她的听众,说到这,我发现她的眼圈红了,眼睛湿润了,说出了心中深藏许久的秘密,其实倾诉心底的秘密这本身就是减少心理压力的好方法,其实她的情况我早已了解,我就是想让她从自己心底表达出来,因为当着别人的面说出自己心中的事本身就是一种面对,我适时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让她懂得,大家不会因为她的父亲而对她有看法,让她懂得同学们还是很关心她的,等她离开我的办公室时。她紧锁的眉头已经展开,我能感觉她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

三、根源在家庭,加强与父母的联系,使她摆脱心理困倦

我通过这一段时间对她的辅导发现,造成她的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了与她家庭的联系,让她的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凡事只顾想着自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问题,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作为心理健康老师,我只能疏导孩子的心理,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对于学生的家庭事,不便直接涉入家庭内部,古人云:“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之间的问题只能他们自己来解决,所以我与她的母亲取得了联系,希望她母亲能配合我的工作,来辅导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她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宋某某的案例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家庭环境的因素,导致了她的脱离集体,导致了社会对她家庭的偏见,而且缺乏爱、温暖,使她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对自己有着不良的观念,不适宜的评价以及赋予过低的自我价值,她感受到自己是软弱无能的,低人一等,很难感觉生活的美好,掌握了她的心理情况我的辅导方法是:

(一)、不急于辅导,了解具体情况

自卑心理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在辅导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特点是了解辅导对象的从小生活经历,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等。

(二)、要有足够的耐心

自卑心理问题,因为多数源自核心的认知,所以辅导起来一定有难度,尤其是在帮助对方改变消极认知的过程中可能会十分漫长,甚至还会有反复,所辅导一定要给与对方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宽容。

(三)、调动辅导对象与社会支持系统

周围环境对自卑者的影响十分重要,如果周围的人能给予宽容和鼓动,可以减少自卑者的心理紧张程度,有利于建立自信,恢复乐观。

作为心理健康老师辅导好学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为社会输送一批身心健康的人才,为此我将继续努力。

时光飞逝,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期盼不期盼,高考真真切切地向同学们走来了。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同学们就要迎来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历史使命——高考。

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同学都是非常愉快的准备好了迎接高考的到来,个别同学在个别的时间段内也许会有情绪上的波动也是可以理解的,针对考前我们可能遇到的困惑、以及如何应对和同学们探讨一下,先说一下考前常见困惑,让同学们了解这些是想告诉同学们每个考生在考前或多或少都可能遇到一些压力和困惑的。压力不光自己有,别人也有类似的困惑的,其实换一种角度看,压力是有好多好处的,记住高考,你行的。

看看下面这些你有没有经历或感悟过

着急

情境举例:口中咬着笔,手抓着头发,喃喃自语,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啊……(随着心中日历的翻阅,感觉时间越来越少,为了多做道题)少睡点吧,课间也不休息了……。(成绩却未必理想)

有的同学感觉自己什么都会了。可一合上书本就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心里着急,这样下去可怎么参加高考,越想越急,越急越学不下去,陷入恶性循环。由于急躁,在复习的时候就不能安下心来,认真仔细地按计划去做,不能扎扎实实

的去学。还有的同学复习方法单调,怎么学也不见效,厌恶某科或某老师,如果长时间内用同一方法复习一门功课,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影响记忆效果。这实际上就等于浪费了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时间。记得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有这样几句话“欲练神功,引刀自宫,若不自宫,也能成功,即便自宫,未必成功”。这时你可以选择静下心来,放松自己,变模糊的会为清晰的会、真正的会。这表明你的学习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期,即将发生质的飞跃。经常运动的同学都知道,体育训练中有一段会出现高原期,学习也有这样一个高原期。 克服高原期几点小建议:

加强计划性,明确学习目的、动力,一步一个脚印,以增强学习兴趣;注意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要死记硬背;不断暗示自己:我能学好。并注意自我夸奖:我真了不起,又进了一步;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有这种高原性学习的心理反应,因此,不要自责,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就可以了。

过分重视

情境举例:抬眼看看时钟,已经12点了,洗把脸精神精神,再看一会吧,……(时间越来越少,用一点少一点)

有的同学认为:没有几天了,和上这百十斤也要考个好成绩。于是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这种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这不是去打仗,想拼就能拼,学习是一门科学,有它自身的规律,不是随便想学好就学好的,要不然咱平常都不用学了,到最后一个月一拼,呼啦都考上了,可能吗?因此,虽然时间不多,我们仍然要按部就班,订好计划,循序渐进。

漠视

情境举例:静静的坐在那里,望着满眼的卷子,懒得动笔,复杂的感觉…… 有的同学认为:3年的时间都过来了,就这水平了,再也不会提高了。

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你一旦存在这种想法,那就麻烦了,你的成绩本来能提高也提高不了了,实际上最后这一个月不但能提高成绩,而且还有机会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最后一个月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最后阶段的复习,尤其是对那些说考不上还有点希望,要考上还得加把劲的同学来说,最后这一个月就显得更为重要。

焦虑

考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经常想到考试的情景,感到害怕和不安。对众多的要复习、要背会的材料和内容有畏难情绪,感到发愁和忧虑。虽然自己也努力复习了,但仍然感到缺乏自信心,老是感到把握不大,心里没底。时间一长,就感到头昏脑胀,有时失眠,睡不踏实;考期越近,这种紧张就越严重,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复习。

情境举例:(拿着笔,眼睛看着书,呆呆的在那里坐着)要是考上什么学校啊,我就可以……要是考不上可怎么办啊……高考那几天会是什么情况呢等,(对未来总喜欢设想出多种版本,好的、不理想的都有)这个闹心啊……(经常迷迷糊糊,用很多时间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

今天怎么这么困啊,怎么就记不住那……(各种不舒服的感觉伴着学习生活) 身体出现不适:头疼、心慌、出汗、发抖、睡眠不好、贪吃、厌食、讨厌校园环境等。

“传染病”: 在集体学习场合中,某一人或几个人声称自己头脑发“木”,旁人就会自然地受到“感染”,出现相应反应。

模考排名恐慌症:每次考试排名的变化,都会自己带来很大的冲击。影响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很自己比,名次除了向前看,还要向后看

高考报名焦虑症:对于自己将来报考什么大学,自己没有把握,产生焦虑心理。

这些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焦虑的部分表现吧,其实出现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也是有利于学习和考试的。

我们可以做的或思考的:

从现在到考前这段,确实很重要。高考在即,不能自乱阵脚。学校不同,进度不一,方法多样,基础有异,没有所谓成功秘籍。

遵循计划,勿因考试而打乱计划。模拟考、月考、联考、周练等等不一而足,几乎每天都要做卷子。请你注意保持清醒头脑,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时竹篮打水一场空。剩余时间对每个人都一样。

坚持锻炼,勿因紧张而忽视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将来是,现在更是!身体锻炼既可以调节心理状态、还能够调整紧张情绪,释放压力。

高效学习,勿因时间而忘记效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知识准备上,记住知识是准备不完的,也是学不尽的,但依然可以考个理想的学校,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每个人都一样。不打疲劳战术,不迷信,高考目标期待适当。 相信自己。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多,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时候头脑要清醒:考试往往因命题导致出入很大,加之校与校之间复习进度不统一,每一轮复习侧重点不同等原因成绩相差较大都属正常!适度调整情绪,多些积极的暗示,如:“我可以的”、“展示我能力的机会来了”等。

不因枯燥就轻易放弃。少抱怨、少假设、多思考、多行动。出现问题,多从自身找原因,有机会发掘自身潜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发挥展现出来。不计较眼前的一点小利益,把眼光放的远一点。坚持就有希望。同学、师生之间感情、恩怨等都要理性的去看待和处理。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和家人、同学、老师分享和沟通,或听听歌曲,散散步都可以,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了解考前的各种情况,找寻适合自己的答案,也可以和我们联系人最难克服的人是自己,没有任何人能把你打败,除非你自己。同学们都喜欢体育运动,这一段CBA、NBA、欧冠等比赛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相信那里有你喜欢的球队和球员,他们可能取得了成功,也可能暂时的落后,但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努力展示自己的愿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记住一切奇迹都可能发生,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心存高远,保持一种平静而有激情的心态,加上坚持不渝的努力,定会快乐而无忧。记住方法总比困难多。祝同学们生活愉快。

4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