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 奕玲 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是一处知名的景点,所以老师们在上这堂课时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桂林山水》语文教学设计(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设计(篇1)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3、读通课文。)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按要求自由阅读课文。(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用“”标出。

(3)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

(4)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小黑板或课件)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边上面左边不封口。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2)检查对新词的学习及理解情况。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暇,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危峰兀立:兀:高耸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汇报学习情况。

(1)课文是怎样评价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出示课件)

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

(5)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了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写了桂林的山。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4、小组讨论

(1)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桂林的“山”和“水”来写。(板书:山水)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怎样的结构形式

顺序:“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结构:“总——分——总”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2)汇报学习情况。

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静清绿

B、(出示课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对文章的写作特点,感悟到写作方法,还进行了感情的朗读和想象仿写,从而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你们在下一课时里再接再厉。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抄写描写水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仿照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写一个排比句。

3、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背诵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谁来说一说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在写法上是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感悟“山”的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

导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1)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这段写了桂林的什么,它的特点怎样,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2)结合插图边读边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和句。

2、汇报学习情况(出示课件)。

(1)作者主要写了桂林山的几个特点,用简单的几个词说说。

板书:奇秀险

(2)所表达的方式是怎样的?(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写。)

3、探究学习。

(1)体会作者再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

A、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用了比喻把句子写具体)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譬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B、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用比喻来突出)

C、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采用形象的词语来表现)

4、练习朗读。

A、读描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特点的句子。指导读好“真奇啊(yá)”“真秀啊”()“真险啊()”。

B、读描写山和水特点的句子,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5、想象说一说桂林美得怎样,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淋漓尽致。

6、体会理解句子的方法。(出示课件:1、读句子,2、想用什么方法写具体,如果用比喻句说出是把什么比作什么。3、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1)字面意思,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段: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段。“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从图片和资料介绍中知道:“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用“单引号”是因为它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3、再读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山和水联系在一起,再加上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伐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找出课文中的对偶句。在句子下面画上“_”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写法和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把句子描写得具体形象,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以及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形式。)

2、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2、(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对桂林的赞誉,以及我国其他一些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念。

六、总结全文

是啊!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地区,我国也不少,这些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觉,我们应该感谢它们,保护它们,热爱它们。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抄写第4自然段中的对偶句。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设计(篇2)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⒈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默写课文。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能背诵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学习新课】

1、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因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今天我们就走进桂林山水,来欣赏一下桂林的美景。

2、学习第二段:

⑴ 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

出示句子和画面: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朗读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⑵ 漓江的水美,它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找出相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欣赏漓江图片,理解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⑶ 说话练习: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 。

师小结:作者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时,用了三个结构特点相似的分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排比句。它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一样,也是一种修辞手法。这个句子写得多美啊,让我们再边读边美美地体会一下吧。

⑷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⑸ 学习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⑹ 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游过了漓江的水,再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桂林的山吧!(欣赏图片)

⑵ 桂林的山如此之美,让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那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赶快找到描写桂林的山的第三自然段。

⑶ 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要求:

① 作者把桂林的山与什么作了比较?

(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②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桂林的山写好的?

(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还用了很多好词,好句)

③ 思考: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 “奇”:

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山还可能像什么呢?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 “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表现出郁郁葱葱,色彩明丽的特点。“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 “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夸张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④ 再次欣赏图片,练习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⑤ 齐读整个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如此美的水,如此美的山,难怪作者发出了如此感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请大家读读第4自然段,也找找这种感觉。

⑵ 读读第四自然段,欣赏桂林山水视频: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⑶ 齐读第4自然段。

【布置作业】

1、背诵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的句子,体会祖国山河的美。

2、仿照“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句式写一句话。

3、仿照作者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设计(篇4)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领略了长城的风采,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桂林的山水——请同学们用最甜美的声音齐读课题。

二、解题

引导学生提问: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多民族地区,有壮、瑶、回、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68万。那里有许多珍贵的植物,有许多种动物,一年当中夏季较长,景色秀丽,是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桂林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啊?(很美。真想去那里看看。想去那里欣赏一下少数民族的风情。)那我们就随着作者去那里看一看吧!

三、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机解词、造句、区别近义词)

欣赏(可以听着赏)观赏(只能看着赏)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水平如镜(完全静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镜子一样平整)漓江瑕(玉上面的斑点)翡翠(翠绿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称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船桨扩散栽倒竹筏

攀登峰峦雄伟(山峰或山峦雄壮而伟大)游览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耸立。从地面上突兀而起)罗列(分布、陈列)形态万千()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耸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2、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流利

四。教授新课

(一)学习第一段

1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课文的内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无人可比的。

(二)学习第二段

2(引导学生接着提问,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读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结合文章内容,你要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师:也就是说接下来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写了漓江的水,接着写了桂林的山。

师:谁来接着问?

生: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自读第2自然段)静,清,绿。

师:快速读第二段,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句子。

师:谁把你画的句子读个大家听一听?(这么多同学都找到了请起立,一起读一下吧!)

师:读完这组句子,你会提出什么问题来?

生: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从哪能看出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词)

师:仿佛能换成那些词?(宛如、好像、犹如)

生:为什么把漓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为翡翠是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他们有相似之处啊。

师:漓江的水这么美,谁能读出漓江水的特点?

师:难道漓江的水真的这样静吗?不会流动?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夸张)

师:读这段的第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啊?(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波澜壮阔的大海气势磅波美不美?水平如镜的西湖就像一位温柔的少女,美不美?这样的美作者都见过,可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美。更能突出丽江的美。)

师:让我们有最好听最美的声音读一下这一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这一段。(师深入组内指导)

2汇报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秀,险。

(2)从哪些句子读出的?(指导朗读)

(3)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排比,比喻,夸张

(4)读第一句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读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1美啊——这样的山水,还有雨雾迷蒙和绿树红花的映衬,用作者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所以用开头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

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观察顺序——由低到高。

2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更鲜明、更突出的表现事物特征,可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六、作业

作文《校园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进行描写。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设计(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奇、秀、险,桂林甲天下、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设计(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并掌握作者的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难点】掌握文章的重难点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表演视频,引导同学们:视频中展示的只是桂林一小部分美景,要想体验更多的美景,就一起走进新课。(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生字词。(讲解其读音、含义、组词并书空)

2.默读课文,思考主要叙述了桂林美景的哪些部分?

(桂林的山和水的秀美壮丽)

(三)深入研读

1.小组讨论,组长反馈概括山和水有什么的特点?用简练的文字概括。

(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2.评析活动“说说你最喜欢的语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巩固提高

比赛活动,自由组队,一人朗诵,一人创编歌舞,教师点评并颁发奖励积分

(五)小结作业

小结:系统归纳:总结全文,梳理结构:总(甲天下)——分(水、山)——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情感升华:中华大地广阔无垠,美景数不胜数,大家可以走出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也要注意保护环境。

作业: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桂林美景的图画,并配上一首合适的小诗,下节课进行展览。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设计(篇7)

设计理念:

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你们看——————

屏显画面,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二、 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范读课文。(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评价激励:概括得真好,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把长句读成短句。)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屏显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原句整齐,读上去有节奏,琅琅上口)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屏显动画,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播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屏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屏显文字。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朗读比赛。

谁觉得自己能够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

4、朗读欣赏。

比赛优胜者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险的桂林山。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导语:静、清、绿的漓江水犹如一面大镜子,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奇、秀、险的桂林山环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请同学们看风光片,听老师朗读最后一段。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话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书:美如画)

3、屏显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我们的家乡来凤也有很多名胜。屏显:仙佛寺,酉水河的景色

2、说一说。要求: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仙佛寺山的特点,酉水河水的特点,学习用整理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3、写一写(略)

七、选择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2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