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济南的冬天获奖教案

时间: 奕玲 优秀教案

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老师可以让通过学生朗读全文,体会到文章中优美的景物描写语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济南的冬天一等奖获奖教案(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济南的冬天获奖教案

济南的冬天获奖教案(精选篇1)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出自七上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选编的主要是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欣赏这些作品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学习这些课文,要全身心投入,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课文中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注意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2、教学重点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品味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作为济南的学生应该引以为豪,对于济南的天气我们也非常熟悉。关于老舍,学生们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牢记“着落、髻、看护、镶、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正确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济南、奇迹、伦敦、暖和、着落、髻、看护、镶、宽敞、水藻、贮蓄、澄清。

3、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画出优美语句,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活动二: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温晴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明确:

(第一段对比第二段过渡段第三四五段冬天的山,第六段冬天的水)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2。

活动三: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出你欣赏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段。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c、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d、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e、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按照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的形式来表达。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2、3。

活动二:体验反思。

三、交流探究。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设计意图:为达成教学目标4。

五、综合建模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作业设置

A、你眼中的济南是什么样子的?用你的生花妙笔写下来吧。

B、选择课文中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C、背诵文章的4、5、6段。

济南的冬天获奖教案(精选篇2)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朱自清先生绚丽多彩的春景图使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老舍先生描绘的冬天也一样具有可爱之处。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第二段,以此作为阅读思考、圈点批注的主要依据。

(三)自读课文,圈点批注。

教师提出导读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事先写好,以小黑板或投影片形式展示。

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圈点批注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批注好的,对欠妥的给予指导。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明确:

1、天气的温晴;老城的暖和安适;阳光朗照下山的可爱,小雪点染下山的秀美;雪后村庄的秀丽典雅;水的暖绿明净。总特点——温晴。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山景绘水色,全力表现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特点。如把环卫济南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卧雪的山庄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山水写得脉脉含情,景与情紧密结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课文的结构,教师补充强调。

小资料

(一)作者与课文。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获奖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3、学习老舍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

课后

小结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而后再掌握描写济南的天气和山水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写景的技巧以指导学生写好家乡冬景,实现由阅读到写作能力的转化。

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品读课文,学习写景的方法以及练习写作。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显示题目)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冬天的济南真是一个__,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济南的__和__(景物)

济南的山__、__、__(特征)济南的水__、__、__。(特征)

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几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齐读课文(给学生配乐朗读)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你对这位语言大师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感知表达出来吧!

三、自由探究

学生自由讨论探究,提示学生思考:作者如何描绘山水?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些语句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四、品读课文(多媒体显示景物图片及课文分析要点)

思考讨论: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如何娇美秀气?雪后山景“妙”在何处?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城外的小山如何像一幅小水墨画?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是怎样写济南冬天的水的?

本文写景抒情有何特点?

(学生找出课文语句品评分析,多媒体显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归纳要点。)

五、总结写法

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语言如此优美。在写法上有何值得借鉴?

明确: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运用修辞情景交融

六、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要求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投入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

运用修辞

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获奖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的方法。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对于冬季这个季节来说同学们应很熟悉,现在也即将进入初冬,请你用一句话来描绘你眼中的冬天,(凛冽的寒风、白雪飘飞……)是的,在许多人眼中冬天就是冷的、枯燥的代名词,但是作家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他笔下的一幅冬天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悟把握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2、带着以下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把握语气、语速、语调等)(投影,指导学生把问题带入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⑴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是个宝地?

⑵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⑶请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明确:

⑴“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征,济南的冬天与北京、伦敦、热带相比无风声,有日光,日光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水,像在小摇篮里。

⑵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里的山水,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泛绿的水。

课堂小结:文章与北平、伦敦、热带作比,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细致的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水,处处渗透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赏析、探究(四人一组讨论)

指导读2~5节(投影出问题)

1、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

2、细读第3节作者的写景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把你刚才划出的喜欢的句子读几遍,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

1、阳光照耀下的山—温静或暖和、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或淡雅;水—绿。

2、自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为了突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细致的描绘薄雪下的山之美,依山写景从上到下的描绘,如把山坡上的斑驳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使山活了起来;把夕阳照耀下的粉色薄雪比喻为害羞的少女:“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我们带入想象联想的境界,使事物具体形象可感。

3、示例:

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字写村庄写雪写其形态活灵活现。

⑵“不忍得”将水人格化水有了灵气,更为了突出写绿。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如此的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山水。

四、拓展延伸

请用你的笔勾勒出你对家乡冬天的感受。(多角度)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读写一体,一篇小作文。)

五、作业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提示:简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介绍老舍及其笔下的冬天,查阅一下资料)

济南的冬天获奖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位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陈村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那么,你们有没有在冬天去过北方呢?那北方的冬天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

对,我们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二、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老舍(课件显示)

三、作者简介

作者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舍是北京人,去过很多地方,如英国的伦敦,山东的济南。他曾先后在济南住过七年,虽然仅仅是七年,但时短情长,他对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济南称作他的“第二故乡”。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在写济南的时候,是怀着深厚的感情来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的深情吧。

四、朗读感知:播放示范录音,在听录音的时候,要听准字音,注意语速、语气和语调。

边听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五、生字词的掌握

(一)读一读,写一写

(二)解释重点词语

六、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天气、山和水)

七、思考: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是什么?(无风声、响晴、温晴)

八、思考: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那么文中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的。(通过对比的手法,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对比,突出了济南是块宝地,流露出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九、思考:作者分别写了什么环境下的山?山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阳光下的小山、小雪下的小山和城外远山,特点分别是可爱、秀气和淡雅)

十、思考: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暖、绿、清亮)

十一、美的欣赏: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十二、美的发现:划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提示:我认为__最美,美在__。

十三、美的创造:导游冬天的济南

请同学做小导游,追随老舍的足迹,向游客介绍冬天的济南。

十四、课堂小结

十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并注音。

2、写作练习:写家乡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

济南的冬天获奖教案(精选篇6)

知识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赏析

教学重点:

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自由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段落,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

可以进一步归纳出课文的主要脉络:

小山摇篮图

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雪霁初晴图

空灵水晶图

四、朗读、感悟:

1、展开朗读比赛

2、自选段落,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何选读该段。自己是用何种情感朗读的?如何把握的,你认为自己读到了什么

3、学生点评

4、大家公认的优美段落齐声朗读

五、布置任务:

积累优美文句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一小节:

1、第一自然段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再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整个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北平,没有风声;伦敦,响晴;热带(指新加坡),毒晒;北中国,温晴。对比)

2、想想看,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呢,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呢?

特点有“没有风声,响晴,温晴。”明确:总特点是“温晴”

二、研读第二小节: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阳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三、研读第三小节: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3、“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4、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点拨:

1、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

2、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全段的朗读要求: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5、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6、总结:薄雪覆盖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

四、研读第5自然段:

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写水?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即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五、总结: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获奖教案(精选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认识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当地自己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寒风、冰雪覆盖且又很快融化、寒冷、萧杀、雪树、雪人、雪仗……

2、导入: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过过冬,感受一下这座名城冬天的气息。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济南(Jǐ)着落(zhuó)宽敞(chǎng)贮蓄(zhù)

澄清(chéng)暖和(huó)髻(jì)水藻(zǎo)镶(xiāng)

看护(kān)薄雪(báo)(多音字济、着、澄、看、薄)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设若:假若。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2、作家作品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来写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无毒日的温暖的宝地。对比手法。对济南的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总写)

2、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具体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浸透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三)研读赏析

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示例: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摇篮里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3、修辞品味: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4、比较分析:

a.第3小节和第6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6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5、互动释疑: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可否换成“冬天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四)拓展延伸

1、体验反思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归纳五点: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2、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1、细读品味,积累精彩语句,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应用。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26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