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优秀教案 >

初中《散步》教案

时间: 奕玲 优秀教案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课文《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能够让学生体会亲情的好文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课文《散步》教案七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初中《散步》教案

初中《散步》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的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进入《散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感情。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的“美点寻踪”。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体会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A、作者以“散步”为线索,把几个镜头联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B、欢愉,深沉。

2、浏览课文,思考交流:

A、用不同的表述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幼儿(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天真可爱的孙子

B、从不同角度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亲情、真情、责任感、生命感(4)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5)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6)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7)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的一家人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把能力的训练渗透到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答案的唯一。)

三、品读课文,赏析美点。

1、在文中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线索,逐步展现了一家祖孙三代人的和睦、亲爱的关系。文中通过几个细节描写,浅显而有深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的美德。

小组合作把它们找出来,讨论交流体会它们的深意。

(1)母亲听信劝说,和我们一起去散步,说明“我”是个孝子,从小听话,现在母亲很信任“我”。

(2)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语中充满情趣。

(3)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4)“我”背起老母,妻子背上儿子,走过他们走不过去的地方,揭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肩负着生活的使命。

(作者通过这几个传神有趣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写得既明快又含蓄,几浅显又深刻,读来使人引起共鸣,掩卷催人玩味深思。)

2、描写细节的同时,还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仿照下列例句,试作赏析。

A句:“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义。”

赏析:祖孙的对举,表明子孙间有不同的要求,语句对称,富有情趣。

B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赏析: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情况也相似。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可见我决定选择“委屈儿子”,顺从母亲,是因为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B、学生书面完成,然后交流。

明确:课文运用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对的对称句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增强了表达的效果;用词精确,富有浓重的情味,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和孝敬之情。

四、口头作文,表露真情。

家庭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例如过生日、走亲戚、逛商店、游景点,都能体现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反映了生活之美。你在生活中,体验到家庭生活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了吗?

学生略作思考后,当堂口头作文。

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爱↘↙爱

尊→老———尊老爱优————幼←疼

孝↗↖护

初中《散步》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幻灯片出示一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述: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 散步

二、检查预习情况:

( 幻灯片 )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熬() nèn() 芽 咕咕( )叫 分歧() shà( )时 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 整体感知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 听读课文, 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想象一家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a、 散步的时间?(初春)

b、 散步的地点?(田野)

c、 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 妻子 母亲 儿子; 我 )

d、 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散步分歧产生 分歧解决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5、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 研读入境

1、分歧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的? 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

老师: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权利是没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

2 活动探究:

(1)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分组讨论进行)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动的句子,说说你鲜花给他(她)的理由。

(2) 请用一句话或词语概括一家四口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 有责任心强)我的母亲 :(宽容 体谅)

我的妻子: (贤良 孝顺) 儿子 ; (活泼可爱)

(3)假如是你,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4)、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青春偶像剧,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同学们,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五、重点研读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提示: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最终挖掘文章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启发,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过渡语: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最后一句话表现出作为中年人的重大责任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人,还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绝不能有什么闪失,这正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板书: 使命感 承前 启后

六、 亲情行动

(1) 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亲人说些什么呢?

七、课堂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让我们随着《家和万事兴》的曲子,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初中《散步》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的】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写法。

2、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写法。

2、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有许多平凡小事,然而就这些平凡的小事透露出父母祖辈浓浓的关爱,传达出温馨的亲情。让人回味,令人感动,请同学们回味这些美好的时刻,并讲出来大家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⑴ 用一个词概括本文事件。

⑵ 简述文章内容。

⑶ 这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2、听读后,抽生用一个词慨括本文的事件,并简述本文内容。谈谈课文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注:散步。这是一家四口散步的过程。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体现了尊老爱幼、温馨和睦、互敬互爱。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讨论:

⑴ 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作者是如何选择的,请谈谈他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⑵ 找出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

注:

⑴ 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英)培根。

⑵ 谈一谈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注:

⑴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明确: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⑵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明确: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⑶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明确: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明确: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⑸ 文中作者简洁地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美好景色,巧妙地衬托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请找出描写景色的语句朗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春的气息,充满生机,高歌生命。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看出春天是美的,有意思的。

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描写的景物美、体现的人情、人性美。

四、重点研读,深化主旨

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这是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五、创维空间,拓展练习

1、消息:

老师曾在看到报纸上有一则消息:“国庆节放假前,有许多人往养老院打电话,想在黄金周期间把老人送去托养。这样,他们便能安心地带着孩子出游,因为养老院有人照顾自己的老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大力的传承和发扬,这样让中华民族的这一夺奇琶在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开得最艳、开得最美。

2、课堂调查:

⑴ 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⑵ 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⑶ 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注:从刚才的调查结果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对父母关心太少、理解不够)

(学生交流短信)

课堂总结: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六、亲情放送,课后作业

1、(多媒体播放 flash《让爱住我家》)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热爱家庭的人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2、课后作业:

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有万千感慨吧,请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附】《散步》课文解读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玲珑剔透、含蓄蕴藉的精美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品读这篇文章,如同在做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一、以小见大的构思美。

本文在构思上颇有特色,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选取家庭生活中一个美丽而平凡的镜头——散步,来揭示亲情、生命、伦理的重大主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样以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例。

二、蕴含诗意的画面美。

本文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只有两处:第一处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透露出春的气息和生机;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惜。两处景物互相呼应,如同两幅美丽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盎然的生机,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三、耐人寻味的朴实美。

纵观整个行文,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朴实但却耐人寻味。如:“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四、摇曳多姿的对称美。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互相映衬,摇曳多姿,很有情趣。如:“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等。仔细揣摩这些对称的句子,却大有意味: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五、意蕴丰富的主题美。

本文虽然写了一件小事,但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文中一家人互相关怀、爱护、体贴,谱写了一首动人的亲情之歌。文中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孙子受其影响,懂事、孝顺,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之美。文中“我”和妻子是中年人的代表,这个形象具丰富的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初中《散步》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

1、整体感悟课文。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初中《散步》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2.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3.通过分析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困难和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配乐)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基调深沉而欢愉,语气温和,亲切庄重,语调平稳。

2.知识抢答

读过课文,老师来考考大家:

(1)散步时间是?(初春)

(2)散步地点是?(田野)

(3)文有哪些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4)散步的途中发生了件什么事?(分歧)

(5)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母亲作出了让步,选择了走小路)

(6)请据以上问题的答案概括文章内容。

三、再读探究

1.赏读美句

要求: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板书设计

母亲――善解人意 我――温和稳重

母子情 珍惜亲情

夫妻情 珍惜生命

祖孙情 互敬互爱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懂事

3.感悟作者的情意

大家说了如此美丽的句子,现在老师来大家一起赏析这一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

――尊敬老人,爱护孩子。

4.请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

四、小结及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本周的周记。

初中《散步》教案(精选篇6)

一、教学目标

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部分剧本提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人更需要儿女的陪伴》《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社区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学校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朗读,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决“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

《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

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剧本提纲: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剧本提纲。

2.上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洗脚》《筷子的故事》,注意从中受到启发,为继续修改剧本准备。

初中《散步》教案(精选篇7)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感知亲情。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开门见山、细节描和以小见大、结尾点题的写法,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真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品味课文,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

2、课堂迁移,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设想

《散步》一文的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细读品味可从中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少与家人在一起的实情,教育让学生以后要更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次机会,处理好家人关系,努力创建一个和美、温馨的家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学生自己 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亲

( )的妻子 ( )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喜欢文中的“母亲”, 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

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略)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 走。)

2、 “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略)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画面 ④责任 ⑤背影 ⑥ 爱……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 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略)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八、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背母、背儿

走大路

我 妻子

走小路

走小路

母 亲 散步

儿 子

教学反思: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采用问答形式,由“感知 ”而至“品味”,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时我结合课后的短文《三代》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现蒸热卖” 学以致用 。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 拨、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 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品读文段,美点寻踪”之时,可能由于平时认真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平时的训练没有充 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 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 常是那部分爱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26673